談日本廢除&34;:其實,真正的快樂教育不等於放縱式快樂
前段時間,好閨蜜帶著8歲的兒子來我家玩,期間,閨蜜的兒子打開了我家的小書房,看到我的女兒安安在裡面認認真真地繪畫。
閨蜜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大周末地還讓孩子學習啊,一個星期那麼辛苦了,周末讓她放鬆一下嘛?你看我讓兒子在家寫作業都不寫,我乾脆就帶他過來你家玩來了,讓你家的女兒也出來坐坐休息下吧。
我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34;
閨蜜和她兒子一下子都不好意思了,覺得我對孩子太嚴了,閨蜜的兒子只好自己在客廳自己玩了。
閨蜜問我:&34;
說到這裡,其實閨蜜的想法和很多的父母想法都是一樣的:
孩子在學校已經那麼辛苦那麼累了,回到家還用那麼拼命嗎?
我家的孩子我也這樣說了,但是他不聽,沒用。
我也想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但是如果讓他那麼辛苦那麼累,那我寧願讓他做個平凡的孩子好了。
......
這樣類似的聲音,很多父母應該都聽過都知道。
很多人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太辛苦,心疼自己的孩子,其實有哪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教育一個孩子,真正的快樂教育,其實並不是讓孩子放縱式的快樂,而是讓她竭盡所能去明白知道要做什麼,知道自己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
但是啊,對於孩子的一生,我們作為父母的只能陪他們半程,接下來的漫漫人生路要靠他們自己走。未來的路上,風風雨雨是一定會經歷的,要讓孩子成熟獨立,足夠的勇敢和堅強去面對。或許孩子不懂,但是父母得懂。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關於日本教育的新聞:日本從2002年起,就開始實行&34;,言外之意就是老師不再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自由發展。
最初這樣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實際上這樣看似合理的安排,其實隱患重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實行&34;後的事實是:大部分孩子缺少了硬性的監督和管教後,空閒時間只顧著玩耍、看漫畫、打電動,各種自由散漫地玩耍和拖延... ...壓根就不會主動學習,而且可以做到認認真真去聽課完成作業的孩子越來越少。
當然,父母老師們也開始越來越焦慮擔憂了。
孩子們的變化確實不太如人願,結果短短一年,這群孩子就漸漸變得不負責任、墮落,繼而成績大幅下滑。這樣的變化,顯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直到2016年,日本政府才不得不宣布廢除&34;,轉而實行&34;。
那些孩子們走過的坑,犯過的錯,終究需要人為地糾正和改正過來。別大談特談什麼快樂教育了,讓你的孩子懂得基本的書本知識,有獨立健全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己的主見和能力,能夠安穩地在這個社會立足才是硬道理。
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和受教育,不等於讓他放縱式地去快樂和生活。
如果一味單純地談快樂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知識的獲取,人格的鍛鍊,社交能力生存能力幾乎忽略的話,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於生活存在,那些只依靠單純的快樂教育就能掌控人生的天才少年,終究還是少數。
他們用十幾年的慘痛教訓,驚醒我們: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縱慾享樂。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針對1.1萬名兒童做過一項研究,證實如果孩子長期處於放縱的快樂中,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過早地變薄。
而大家要知道,大腦皮層變薄正是一個人變膚淺的開始,他們以後在生活中會難以保持持續的注意力,失去了創造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長期讓孩子處於自由散漫毫無目標、無節制性的環境下學習生活玩耍,其實無異於放養。久而久之,孩子的專注力會下降,精神不正,進取心也會大大退後,基本的生活要求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束縛甚至是任務。
時間一長,想要讓孩子改正,重新調整過來,就難上加難了。
然而糟糕的是,生活中很多父母還在重蹈覆轍。
除了我的閨蜜,我想應該還有不少的父母,為了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他們會主動把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給到孩子去玩。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玩下手機玩下遊戲就會很專注很認真了,也不吵人,安安靜靜地多好,但父母們要知道,這不是給孩子快樂,而是一顆裹了蜂蜜的炸彈啊。
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哪裡能權衡好學習與娛樂?
他們做的,就是一旦遇到讓自己快樂的事,肯定會埋頭沉浸下去。
試想看看,這次疫情期間有多少孩子長期沉迷手機,而荒廢了學業,連開學了那玩手機的隱疾都還在呢?甚至悄悄帶手機去學校?亦或者周末好不容易回家了通宵達旦地報復性玩遊戲?
由此可見,盲目地追求讓孩子減壓減負,看上去很美很人性,實際卻糟糕透頂,是在放縱孩子慢慢變廢。
有遠見的父母,不應該只一味地強調孩子學習的快樂,而是讓他們懂得,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是為了孩子一生的成長和幸福而做的事。
父母們,別太大意了。
1、其實好的父母,都有點心狠
不是說孩子想要什麼需要什麼,作為父母的都要無條件去滿足,當他任性撒嬌動不動希望通過不勞而獲的手段想要獲取某個東西時,其實父母可以拒絕或者反對他,而不是明知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還要一味假裝不知道亦或者默認或者違心接受和答應。
還要告訴孩子,你應該如何去思考和達成你的目標,而不是每次都直接伸手跟父母要。
因此,好的父母,心都應該比較狠,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關鍵時候,如果你不心狠一點逼孩子一把,怎麼知道他未來能有多大成就?
2、延遲滿足,方知成功的來之不易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一樣,充滿了各種誘惑,如果不能好好地去引導,很容易讓孩子走偏了。
當孩子想要某個東西或者希望父母去給他做什麼時,告訴孩子,這個家庭是每個人都有份的,家裡的事是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做的,父母去工作賺錢買回來的西瓜各種水果,也是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取的。
不讓孩子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天經地義甚至理所當然,讓孩子明白,他想要的東西,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有的。
記得尊重孩子的興趣,但不讓他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
3、適當給孩子扎針,也別忘了給顆糖吃
讓孩子明白,成功的機會只屬於做好準備的人,而不是不勞而獲伸手就想要得到的人。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教孩子學會&34;,其實除了玩手機,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可以做。
比如一起到大自然感受人文風情,遠離網絡上的垃圾娛樂,體會這世間真正令人身心愉悅的美好,在不知不覺中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快樂有意義的周末,也在互相的陪伴中建立親密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嗎?
這所有的一切,就是在給孩子的未來,增加靈魂的寬度和生命的高度。
最後,真心希望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充滿意義的童年,在未來收穫屬於自己那份快樂。
為人父母不易,願與各位父母們共勉。
作者:【情感琉璃】專注孩子成長和家庭教育,讓孩子更全面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