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日本廢除的"寬鬆教育":其實,真正的快樂教育不等於放縱式快樂

2020-09-05 情感琉璃

談日本廢除&34;:其實,真正的快樂教育不等於放縱式快樂



01 閨蜜對兒子的快樂教育

前段時間,好閨蜜帶著8歲的兒子來我家玩,期間,閨蜜的兒子打開了我家的小書房,看到我的女兒安安在裡面認認真真地繪畫。

閨蜜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大周末地還讓孩子學習啊,一個星期那麼辛苦了,周末讓她放鬆一下嘛?你看我讓兒子在家寫作業都不寫,我乾脆就帶他過來你家玩來了,讓你家的女兒也出來坐坐休息下吧。

我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34;

閨蜜和她兒子一下子都不好意思了,覺得我對孩子太嚴了,閨蜜的兒子只好自己在客廳自己玩了。

閨蜜問我:&34;

說到這裡,其實閨蜜的想法和很多的父母想法都是一樣的:

孩子在學校已經那麼辛苦那麼累了,回到家還用那麼拼命嗎?


我家的孩子我也這樣說了,但是他不聽,沒用。


我也想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但是如果讓他那麼辛苦那麼累,那我寧願讓他做個平凡的孩子好了。

......

這樣類似的聲音,很多父母應該都聽過都知道。

很多人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太辛苦,心疼自己的孩子,其實有哪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教育一個孩子,真正的快樂教育,其實並不是讓孩子放縱式的快樂,而是讓她竭盡所能去明白知道要做什麼,知道自己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

但是啊,對於孩子的一生,我們作為父母的只能陪他們半程,接下來的漫漫人生路要靠他們自己走。未來的路上,風風雨雨是一定會經歷的,要讓孩子成熟獨立,足夠的勇敢和堅強去面對。或許孩子不懂,但是父母得懂。



02 日本的&34;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關於日本教育的新聞:日本從2002年起,就開始實行&34;,言外之意就是老師不再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自由發展。

最初這樣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實際上這樣看似合理的安排,其實隱患重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實行&34;後的事實是:大部分孩子缺少了硬性的監督和管教後,空閒時間只顧著玩耍、看漫畫、打電動,各種自由散漫地玩耍和拖延... ...壓根就不會主動學習,而且可以做到認認真真去聽課完成作業的孩子越來越少。

當然,父母老師們也開始越來越焦慮擔憂了。

孩子們的變化確實不太如人願,結果短短一年,這群孩子就漸漸變得不負責任、墮落,繼而成績大幅下滑。這樣的變化,顯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直到2016年,日本政府才不得不宣布廢除&34;,轉而實行&34;。

那些孩子們走過的坑,犯過的錯,終究需要人為地糾正和改正過來。別大談特談什麼快樂教育了,讓你的孩子懂得基本的書本知識,有獨立健全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己的主見和能力,能夠安穩地在這個社會立足才是硬道理。

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和受教育,不等於讓他放縱式地去快樂和生活。

如果一味單純地談快樂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知識的獲取,人格的鍛鍊,社交能力生存能力幾乎忽略的話,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於生活存在,那些只依靠單純的快樂教育就能掌控人生的天才少年,終究還是少數。

他們用十幾年的慘痛教訓,驚醒我們: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縱慾享樂。


03 放縱式的快樂教育,真的會毀了孩子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針對1.1萬名兒童做過一項研究,證實如果孩子長期處於放縱的快樂中,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過早地變薄。

而大家要知道,大腦皮層變薄正是一個人變膚淺的開始,他們以後在生活中會難以保持持續的注意力,失去了創造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長期讓孩子處於自由散漫毫無目標、無節制性的環境下學習生活玩耍,其實無異於放養。久而久之,孩子的專注力會下降,精神不正,進取心也會大大退後,基本的生活要求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束縛甚至是任務。

時間一長,想要讓孩子改正,重新調整過來,就難上加難了。

然而糟糕的是,生活中很多父母還在重蹈覆轍。

除了我的閨蜜,我想應該還有不少的父母,為了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他們會主動把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給到孩子去玩。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玩下手機玩下遊戲就會很專注很認真了,也不吵人,安安靜靜地多好,但父母們要知道,這不是給孩子快樂,而是一顆裹了蜂蜜的炸彈啊。

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哪裡能權衡好學習與娛樂?

他們做的,就是一旦遇到讓自己快樂的事,肯定會埋頭沉浸下去。

試想看看,這次疫情期間有多少孩子長期沉迷手機,而荒廢了學業,連開學了那玩手機的隱疾都還在呢?甚至悄悄帶手機去學校?亦或者周末好不容易回家了通宵達旦地報復性玩遊戲?

由此可見,盲目地追求讓孩子減壓減負,看上去很美很人性,實際卻糟糕透頂,是在放縱孩子慢慢變廢。

有遠見的父母,不應該只一味地強調孩子學習的快樂,而是讓他們懂得,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是為了孩子一生的成長和幸福而做的事。

父母們,別太大意了。



04 父母可以這樣做:

1、其實好的父母,都有點心狠

不是說孩子想要什麼需要什麼,作為父母的都要無條件去滿足,當他任性撒嬌動不動希望通過不勞而獲的手段想要獲取某個東西時,其實父母可以拒絕或者反對他,而不是明知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還要一味假裝不知道亦或者默認或者違心接受和答應。

還要告訴孩子,你應該如何去思考和達成你的目標,而不是每次都直接伸手跟父母要。

因此,好的父母,心都應該比較狠,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關鍵時候,如果你不心狠一點逼孩子一把,怎麼知道他未來能有多大成就?


2、延遲滿足,方知成功的來之不易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一樣,充滿了各種誘惑,如果不能好好地去引導,很容易讓孩子走偏了。

當孩子想要某個東西或者希望父母去給他做什麼時,告訴孩子,這個家庭是每個人都有份的,家裡的事是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做的,父母去工作賺錢買回來的西瓜各種水果,也是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取的。

不讓孩子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天經地義甚至理所當然,讓孩子明白,他想要的東西,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有的。

記得尊重孩子的興趣,但不讓他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



3、適當給孩子扎針,也別忘了給顆糖吃

讓孩子明白,成功的機會只屬於做好準備的人,而不是不勞而獲伸手就想要得到的人。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教孩子學會&34;,其實除了玩手機,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可以做。

比如一起到大自然感受人文風情,遠離網絡上的垃圾娛樂,體會這世間真正令人身心愉悅的美好,在不知不覺中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快樂有意義的周末,也在互相的陪伴中建立親密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嗎?

這所有的一切,就是在給孩子的未來,增加靈魂的寬度和生命的高度。

最後,真心希望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充滿意義的童年,在未來收穫屬於自己那份快樂。

為人父母不易,願與各位父母們共勉。

作者:【情感琉璃】專注孩子成長和家庭教育,讓孩子更全面地成長。

相關焦點

  • 劉歡談女兒後悔不已:把放縱當「快樂教育」,是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正文字數:1488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後悔。——安娜·昆德蘭古人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面對日漸流行的「快樂教育」理念,很多父母也開始跟風,卻理解錯裡面蘊含的真正意思:要讓孩子快樂成長,而不是放縱孩子。
  • 黃磊驚現教育「騙局」,14歲女兒多多成犧牲品「偽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放縱式快樂在生活中,很多人會覺得即便孩子再優秀,可並不快樂又有什麼用。這種「快樂教育」的確會讓孩子在童年享受無盡的快樂,但往長遠看,卻無法持續獲得從心底滋養出來的幸福。再者,人的天性是畏難的,遇到困難就想逃避,更何況是這麼小的孩子呢?父母一味地保護孩子不讓他們吃苦,不僅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還是在給他們餵毒藥。
  • 「快樂教育」你還在倡導嗎?育兒不教的後果日本已經試過了……
    有教無育的教學格局,其實是不尊重孩子個體的表現,甚至是在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於是,有一部分家長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倡導尊重孩子個體,進行快樂教育,讓孩子自己去成長。他們過度鼓吹自然教育,主張清靜無為。「快樂教育」的後果,日本已經替我們經歷過了。從1989年到2019年,平成這個用了30年的年號,留給日本人的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房價崩盤、失去的十年、增長停滯、低欲望社會、記不住名字的首相們、3.11大地震、福島核洩漏……以及我們今天重點要說的——平成廢物。
  • 日本的「填鴨式教育」與「寬鬆教育」
    [摘要]「填鴨式教育」固然是不可取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寬鬆教育」就值得提倡讚美,否則,英國人也不會想到要找中國老師取經,探討中國模式教育了。實現「物理上的不自由」,是在公共場所作為文明人的教養;而與此同時擁有「思考的自由、表達的自由」,才能免於成為文明的精神奴隸。【三、填鴨教育與寬鬆教育】現在,在網絡上會經常看到國人對國內「填鴨式教育」教育的批評,並同時讚美海外其他國家所施行的「寬鬆教育」。在這兒,我想特別強調一下:海外國家的「寬鬆教育」是分流的。例如日本,「寬鬆教育」主要指公立學校的義務教育而言。
  • 日本「寬鬆教育」令人反思,別忽視「教育雞湯」反作用,會害了娃
    「寬鬆教育」令人反思在日本,「快樂教育」被稱為:寬鬆教育。2002年日本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減少孩子的課後作業,降低課程的難度,上課的時間也相對減少,不僅如此,對於學生的排名也不僅統計,只為發展其個性。
  • 平成廢物:快樂教育的後果,日本替我們試過了
    ▲昭和時代和平成時代的徵兵廣告日本政府從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降低課業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布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等等。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就是減負。
  • 德國快樂教育的理念:適度滿足但不放縱,中國家長別誤解了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隨著人們觀念的不斷開放,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是與時俱進的。就比如近幾年就一直很順心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因為現在大部分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們不希望孩子的生活只有學習,他們對於快樂對於幸福的追求,家長也是應該滿足他們的。
  • 日本寬鬆教育下的「平成廢物」,原來是這樣養成的,值得深思
    於是一些家長把目光轉向了他國的教育,日本的教育環境就十分寬鬆,日本政府早在2002年的時候就開始實行所謂的寬鬆教育,為了減輕日本孩子的學習壓力,這與中國的填鴨式教育形成顯明的對比,我們一起來看下日本實行寬鬆教育下的後果。從1989年到2019年,被稱為平成時代,留給日本人的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
  •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 小心你的「快樂教育」,正在廢掉孩子
    這種種的政策都在說明一個事實:在未來的日子裡,中考比高考還要難。不努力,小小年紀就要被分流。 02 其實,教育分流對於孩子來說,不一定就是壞事。一些不適合讀書的孩子早些進入職中,學得一技之長,並不一定就混得比上大學的孩子差。
  • 平成廢物:快樂教育的後果,日本替我們試過了,我們該反思了……
    這些人自我感覺很好,但其實什麼也做不成,走到哪裡都碰壁。年長的職場老人在嫌棄他們時說了同一句話:「就是因為這樣才說你們寬鬆世代的!」年輕人所有的粗心愚蠢不靠譜,只要一句「他是寬鬆世代」,大家都能心領神會。平成廢物們是怎麼煉成的?
  • 「快樂教育」不適合「精英」培養
    一般情況下,快樂教育是培養不出具有這種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的。考上985、211那些學校的學生,不會認為接受教育是快樂的。他們的學習日程都是每天排的滿滿的,即使考上好大學,也不肯浪費自己的有限時間,也不放鬆放縱自己。他們都是在接受教育中感覺學習是艱辛,堅持這樣才能收穫快樂的。
  • 劉歡談女兒神傷:現在後悔「快樂教育」,當初應該逼孩子一把
    1) 美國的「快樂教育」雖然我們看美國那邊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放養式的不管不顧,任他們自由發展,但其實我們只是看到的是很小的一部分。2) 日本的「快樂教育」從時間上來說,日本應該是最早開始實行「快樂教育」的亞洲國家,日本從2020年就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降低課業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布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
  • 平成廢物:快樂教育的後果,日本替我們試過了!
    當然沒有。因為教育資源始終是有限的,想讓孩子上名牌大學、出人頭地,還是要去爭奪那極為有限的招生名額。所以,有能力的家庭就讓孩子通過私立學校、補習班、遊學班、素質班,提升將來的競爭力。而那些享受到了寬鬆教育的快樂的孩子,他們的業餘時間,真的會像政策制定者希望的那樣,去發展個性教育嗎?也許有,但肯定百中無一,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把寬鬆和快樂的時間奉獻給玩耍、遊戲、網際網路。
  • 為什麼學習不能是快樂的?!
    圖片來源:unsplash*來源: YouCore(ID:YouCore),作者晶美同學教育改革失敗,日本全面廢除「快樂教育」2016年5月10日,時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宣布,日本將實行"去寬鬆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
  • 「放養式」育兒弊端在哪?父母緊扣兩點,讓娃體驗快樂教育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如今,她已經結婚生子,為了彌補自身的缺憾,她在教育孩子時更加崇尚「放養式育兒」,對於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等沒有做過多的幹預,想著只要孩子快樂就行,可是由於長期疏於管教,孩子變得越來越淘氣、任性,稍有不順心,就開始發脾氣,當她看不下去想要制止時,孩子很難聽得進去。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寬鬆教育」這個詞,其實是一個政策語言,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語言,有點相當於中國的素質教育:過去是應試教育,而後提出素質教育是為了應對應試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的高益民教授解釋到。「寬鬆教育」這個詞怎麼提出來的?是因為過去叫做「灌輸式教育」、「填鴨式教育」。一個箱子一個容器給它灌滿滿的,一點縫都不留!這是日本填鴨式教育。
  • 「快樂教育」之殤:寶媽「快樂教育」娃3年,娃遭4家幼兒園勸退
    「快樂教育」並非放縱讓孩子快樂,而是讓孩子在快樂中接受教育。其實,這並不是「快樂教育」的鍋,而是嘉怡自己的陷進了誤區,類似嘉怡這樣的父母,大有人在。快樂教育的宗旨是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教育,而不是一味的放縱讓孩子感到所謂的「快樂」。
  • 「快樂教育」之殤:寶媽「快樂教育」娃3年,娃遭4家幼兒園勸退
    真正的「快樂教育」並非放縱讓孩子快樂,而是讓孩子在快樂中接受教育。 其實,這並不是「快樂教育」的鍋,而是嘉怡自己的陷進了誤區,類似嘉怡這樣的父母,大有人在。
  • 什麼是真正的的快樂教育
    什麼是真正的的快樂教育 2020年9月10日 網上有這樣一篇文章,而且還獲得了太多網友的點讚和支持,大有滅殺「快樂教育」的態勢。這篇文章是《時隔多年,再聽「快樂教育」,來自一位教了20年語文老師的忠告》。
  • 諮詢手記:「快樂教育」下的孩子,一定會快樂嗎
    但回到現實中,這其實是一種理想主義。確實,不少專家或老師,特別推崇「快樂教育」,認為快樂教育可以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從心理成長上,也應該推崇快樂成長,因為快樂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但「快樂教育」是否一定能催生出快樂的結果,這裡面有個「度」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一個才華橫溢、成就卓越的人,其快樂的可能性,肯定大於一個不學無術、一事無成的人。真正的快樂,應該是有所支撐、有所依託的價值體驗,而不是貪圖安逸、及時行樂的自我麻醉。只有內心紮實,快樂才會穩定真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