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曾經盛行一時的「快樂教育」、所謂的「自然成長」,對孩子真的好嗎?
有教無育的教學格局,其實是不尊重孩子個體的表現,甚至是在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
於是,有一部分家長反其道而行之:
他們倡導尊重孩子個體,進行快樂教育,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他們過度鼓吹自然教育,主張清靜無為。
從1989年到2019年,平成這個用了30年的年號,留給日本人的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房價崩盤、失去的十年、增長停滯、低欲望社會、記不住名字的首相們、3.11大地震、福島核洩漏……以及我們今天重點要說的——平成廢物。
平成廢物源自軍迷們流傳的一個典故:據報導,在一次陸軍演習中,一輛坦克的車長趁著休息時間用坦克內的顯示器放動漫打發時間,被抓到後上司訓斥他:「這樣怎麼和中國開戰?」
結果他說:「如果我們陸軍都和中國開戰了,那說明我們的空中和海上自衛隊都已經完蛋了,我們還是直接投降比較好吧!」
但這個詞早已走出軍迷的範圍,成為全世界嘲笑這一代日本年輕人的梗。之所以這一代人被稱為廢物,是因為他們表現出的某些共同特點:
他們縱情享受當下,不關心明天和未來;
他們只關心「以自己為圓心,半徑3米內的事情」;
他們不想工作、不願奮鬥,連戀愛都懶得談;
他們沉迷於動漫、遊戲、愛情動作片;
能靠幻想解決的問題,絕不付諸實踐。
總之,這是一代及時行樂、沒有欲望、追求像豬一樣生活的死宅。所以也被稱為「平成養豚」,或者「寬鬆世代」。
平成廢物們是怎麼煉成的?從社會背景來說,經濟低迷、少子化、老齡化都是推手之一,但最直接的推手,則是「寬鬆教育」的盛行。
昭和時代和平成時代的徵兵廣告
日本政府從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降低課業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布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等等。
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就是減負。
寬鬆教育的理論基礎當然很「堅實」,說出來絕對政治正確:出於對填鴨式教育的反省和國際教育形式的判斷,日本政府認為應該培養創新型人才,即從知識教育向創造力教育、創新教育的方向轉型。
說得很好,我們來看看實施後的結果吧。
日本教育學會會長廣田照幸曾說:
寬鬆教育急切地追求創造力的培養,但忽略了創造力產生的前提: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鞏固。
是啊,我們一直在說,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創新精神,但創造力和創新都是教育的結果,而不是過程。
所有的創造力都必須紮根於基礎知識,才有可能產生,否則,讓孩子隨意地發揮想像力,那結果說好聽點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說難聽點,就是會培養出一堆民科和只會誇誇其談的廢物。
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少大人有意識的引導,也是反人類的。
沒有任何人能有超過5000年的壽命,沒有任何人能自然地習得人類千萬年的智慧。
過去前輩的很多知識點我們需要快速積累和學習,以便讓自己能迅速地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
有很多人只育而不教,這樣雖然避免了扭曲孩子天性,卻也減少了知識高度和能力強度的鍛鍊。
畢竟,知識和能力,是很重要的基礎。
再者,孩子的內在是需要引領的。只有內在而沒有外在知識架構的搭建,就是空架子,經不起真正的檢驗。
真正負責任的家長,是要真正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學會有意識地育兒,引領孩子走在前進成長的路上。
這是一條有意識成長自己的路,也是一條引領家族輝煌的路徑。
作者簡介:教育者山立老師,推動教育創新,改良教育生態,追求真教育理想!傳播中國文化!致力於中國幸福家庭事業!著有《真正愛讓孩子立起來》《真正愛,別讓天才孩子與你擦肩而過》兩本家庭教育經典讀物。可關注同名抖音號、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