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的朋友圈裡,一定都有過《最好的教育就是愛》、《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是自由》、《只要努力,每個孩子都會成功》這樣的雞湯文章。
很多父母也表示覺得文章寫的挺有道理的,甚至在教育孩子時也會這麼做。
你以為這是「雞湯」,高高興興的喝下去就能充滿正能量。但其實這就是「砒霜」,按這樣的觀點去教育孩子,只會釀成大錯。
最近幾年,中國的初等教育開始被快樂教育大洗腦。
小學好輕鬆,四點半就皆大歡喜的放學了。減輕書包重量,家庭作業少些,多給孩子自由學習的空間。
孩子要時常表揚,儘量不要批評。不能給孩子壓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樣的教育看起來真的很理想。
但是,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兒。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痛苦的。為什麼?
因為教育,是一項需要付出大量艱苦智識的挑戰!
一位老教育家曾經這麼反對過素質教育:
「我不同意降低教材難度。
這點難度都接受不了,孩子們將來還能幹點啥?
四點半就放學也是胡鬧,會教育的家長把孩子接回家輔導,不會輔導的家長呢?
讓孩子回家看電視?這哪是減負?這是拉大教育不公!」
也許你會說,你看人家國外教育也是讓孩子早早放學,也沒見老師在罵學生和體罰學生。
可你只看到人家四點放學,平民家小孩高興的玩兒去了。
精英階層的孩子們卻在付出額外的金錢精力購買教育,學樂器、學法文,以此作為大學精英教育的敲門磚。
你看到人家老師和顏悅色,卻看不到國家立法「允許教師在歷經勸告無效的情況下採取包括身體接觸在內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遵守紀律。」說白了,就是可以適當地揍。
那些以歐美教育為範本,給孩子端出「快樂教育」雞湯的人只看到人家快樂,背後的機制卻沒考慮過。
看看日本教育、看看被譽為「比死刑更殘酷」的韓國高考,再看看歐美精英們提前學大學課程,說國外教育輕鬆的,絕對是沒經過調查的亂放厥詞。
不能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不能讓孩子背負本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的負擔,當然沒錯。但是這與教養一個懂禮貌和會學習的孩子,並不矛盾。
萬事過猶不及,更為平和中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長成有安全感、有能力、有擔當的棟梁。
中國的教育制度多年來飽受爭議,面對家裡唯一的孩子,延伸出越來越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事實上,再先進的理念和方法,也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選其精華,靈活運用才是育兒的正確理念!
希望國翰早課堂的開播
能給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快樂和幫助
也真誠的希望
我們能夠陪伴你和孩子共同成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我們明天同一時間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