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是事事都管,還是放任不管?正確姿勢是「守望式」教育!

2021-02-19 高米國際早期綜合教育品牌

導語:對待孩子,不能事事都管,過度幹預,也不能放任不管,讓他自由發展。養育孩子的過程,本就是父母學會如何放手的過程,孩子越長大,對我們的需要就越少。我們的養育挑戰就要在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一方面,我們要養育、保護孩子,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讓孩子自由地去探索和嘗試,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

教育孩子不能事事都管,過度幹預會剝奪孩子的獨立性。

前陣子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她現在特別苦惱,都不知道該怎麼管教孩子了?她跟我說:「我的孩子以前很聽我的話!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叫他理什麼髮型就理什麼髮型,買什麼衣服他就穿什麼衣服。現在是說一句他頂一句,真是氣死人!」

我這個朋友被我們幾個好友號稱「超能媽媽」,孩子出生後,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事無巨細,只要有關孩子的事,她都特別緊張在意,當然也都幫孩子辦得妥妥的。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真的什麼都聽媽媽的,小到吃喝拉撒睡,只要是媽媽說的都乖乖接受,可是現在孩子已經讀小學4年級了,他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不甘心被媽媽驅使,想要為自己爭取點自由,自然就會叛逆反抗。

哲學家弗洛姆說過:「教育的對立面就是操縱,它處於對孩子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為人父母,總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無論對待孩子的大事還是小事,吃喝拉撒,生活中方方面面全部都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進行,什麼事都要管。

家長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樂趣,既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實踐的機會。

家長總是不放心,什麼事都要插一手,等於就是告訴孩子:「我不信任你,你是不行的。」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產生自我懷疑,然後想「既然我什麼都做不好,那乾脆不要做好了。」這就是包辦式家長帶孩子的後果。在這裡,你的優秀沒有成為他的燈塔,反而成了過大的壓力,使他對於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想嘗試。

另外,家長事事都管,也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孩子是一個個體,不是家長的私有物品,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家長老是束縛孩子,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幹,孩子就很容易和家長產生矛盾。

不要錯把放任不管看做是「靜等花開」。

我認識一個媽媽,她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小區,她信奉自然無為的教育方式,認為不能管孩子太多,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利,讓她自由生長。她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不要在意開花的時間,靜等花開就好。所以在生活中,一切都按她女兒萌萌的喜好去做而不加以管束。

到朋友家玩耍,萌萌把朋友家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媽媽從不阻止孩子,朋友看著地上一片狼藉,嘴上不說,心裡老大不爽。

同樣,萌萌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強行霸佔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媽媽依然不管不顧任其胡鬧,久而久之,小朋友們見到萌萌,便都避開不和她玩了。

萌萌的種種自我行為,萌萌媽媽美其名曰說讓萌萌「自然成長」。

可是,這樣的放任不管,會給孩子一種「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心理暗示,這樣一來,就更加助長孩子肆無忌憚地任性下去。

如果萌萌一直在這种放任不管的環境下成長,她往往會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裡,一切以自我感受為中心,不知道顧及他人的體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一個自私自我的人。

陪伴孩子成長不是放任不管,讓孩子自由生長。很多家長對「靜等花開」是一知半解,總認為只需要把種子往土裡一扔,然後坐等著它開花就可以了,卻不知「靜等花開」前面還有一句「默默耕耘」,要想開出美麗的花,背後怎麼少得了父母的辛勤澆水、施肥、翻土、拔草呢……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信息進入他的腦海,但是他還不知道加工提煉,孩子還沒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這全靠他注意力在哪裡他就模仿什麼。如果一個壞的現象進入到他的視野中,被他撲捉到了,如果他覺得好玩,他就會認可和模仿這種壞的行為。如果父母不及時糾正和指導,那麼這種思想和行為,在孩子心裡紮根了,就很難拔除。

再者,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很迷茫,沒有學習目標,更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我們放任不管,任由孩子去自由發展,那麼孩子就可能變的昏昏噩噩的度日,沒有目標和方向。可能就把興趣放到了沒完沒了的打遊戲中去。

教育孩子的正確姿勢是「守望式」教育。

有人會說,對孩子過度幹預,會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養成,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放任不管,讓孩子自由生長,會造成孩子是非不分,做事沒有規則和界限,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媽媽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這一本書的作者陸語嫻提出了「守望式」教育這個概念,「守望式」教育是介於管與不管之間。

簡單地說,就是家長要做孩子的守望者,既看顧孩子,做孩子最堅強的守護,同時也要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在規則的範圍內自由自在地飛翔。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意指在個體社會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

對於孩子來說,這個「重要他人」,指的就是父母。

父母的愛、重視,以及保護,在孩子安全感的形成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父母,我們只需要遠遠地看著孩子,陪伴著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站在他看得見的地方靜靜看著他,讓他知道你是存在的,他是安全的。

好的教育者,不正應該成為那個在孩子小時候守護她不墜懸崖,長大後給她勇氣和力量的人嗎?

蒙特梭利育兒思想裡有這樣一句話:Mom, 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自己做!)

與之不同的是:Mom,help me do it。(媽媽,幫我做。)

孩子需要的,是前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直截了當地幫孩子解決問題,還不如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去達到目標。

比如孩子因為不想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而發脾氣打人。

首先,對於大一點的小孩,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出來,而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幫他說出來:剛才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你不想給她,你很氣憤,於是打了他。說完以後,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了發洩。

其次,家長可以繼續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對於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引導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孩子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你不想把玩具給小朋友,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訴他,這是我的,不給你。還可以怎麼做呢?也許你可以走開或者來到媽媽身邊求助。再想想還有什麼解決辦法呢?也許我們可以嘗試一起玩,說不定也很開心呢。

當孩子發現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他就不會感到無助了,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鍛鍊他的思維能力,還能讓他明白:雖然生活中問題不斷,但辦法總是多過問題的。

再次,引導孩子預想每種解決方案的結果。

這一步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不僅可以教孩子如何選擇,也能夠鍛鍊孩子使用同理心換位思考。

年齡大點的孩子,一定會提出這些如果以後的問題,這又是父母幫助孩子思考解決辦法,緩解孩子情緒最絕佳的機會;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當父母引導出這些提問時,相當於給他們打了個預防針,提前演練了一遍,他們今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不會感到手足無措。

最後,要讓孩子去實踐,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比如家長今天想帶孩子去遊樂園,可以預先和孩子假設,如果有小朋友來搶你的玩具,你該怎麼做?

除了引導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外,家長還要引導孩子樹立規則意識,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當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家長就要引導、約束孩子,讓孩子端正自己的行為舉止、待人接物態度要謙遜,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慢慢地,這些要求規矩滲透進了他的生活學習當中,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及歲月的沉澱,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成為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個時候,就算我們放手,孩子也會按照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繼續生活。

孩子的成長中總會遇到種種挫折,我們不可能事事護他周全,也沒有必要步步為營,事事把控。好的教育者,就是要做到適時的放手,在可控範圍內凝望孩子去自由自在的飛翔。

聲明:本文轉載於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聯繫高米:

直營園所(中心):

高米國際·吾悅早教中心:

椰海大道新城吾悅廣場2號門廣場  0898-65238512

高米國際·萬達早教中心:

海榆中線29號萬達廣場2樓  0898-65339820

高米國際·首佳早教託育中心(原京航):

海口市南寶路19-7號(中洋花苑門口)  0898-65239882

高米國際·二十五小早教託育中心:

海甸島五西路/德利路(25小學旁)  0898-65332720

高米國際·海岸雙語幼兒園:

海甸島和平大道(六東路口交界處) 0898-66290020

高米國際·清華雙語幼兒園:

文華路3號海韻裕都4樓 65256121 / 65320502

高米國際雙語幼兒園(海南第一貴族園)中海園:

椰海大道與迎賓大道交匯處 65321505 / 68505777

高米國際·長沙梅溪湖中心:

長沙市高新區楓林三路麓谷明珠2棟1、2樓  0731-85515828

高米國際·長沙黃土嶺中心:

長沙市天心區匯金國際銀座3樓  0731-84212428

加盟園所(中心):

高米國際·鈺龍天下中心:

長沙市嶽麓區佑母塘路鈺龍天下商務樓3樓(麥德龍旁) 0731-84685828

高米國際·那大早教託育中心:

儋州市那大文化中路90號  0898—32621900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管教?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不優秀才怪
    「不管看不慣,管起來自己都要瘋」,這是多數父母在管孩子時的心聲吧!看著自家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行為和習慣問題,不去管又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將來可咋辦,一管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最後不得不以「吼打罵」收場。面對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犯錯,父母是該多管還是讓孩子自己吃虧後去改正呢?父母該如何管教,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父母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優秀家長輕鬆。
  • 孩子就得管,不管就上天?「放羊式教育」的娃,為啥更易出成績?
    然而他的教育方式與典型的中國式教育有較大差距,甚至是格格不入:別人都在全力以赴準備高考時,馬皓文帶兒子去野外撒歡、感受自然;孩子成績倒數時,馬皓文打賭他能考到年級前十;孩子喜歡航天展,馬皓文二話不說答應帶他去看......不過度約束孩子,不束縛孩子的天性,讓他奔著自己熱愛的方向生長,這便是「馬皓文」的放羊式管理。
  • 很多家長都做錯了這一點,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任不管
    在我接觸的很多人中,了解到有很多家長對於所謂的「放養式教育」認知,就是不管不問,任由孩子自我發展。事實上放養式教育,並不等於放任不管,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時都做錯了這一點。比如,對於火,他們可能知道火可以煮飯炒菜,但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而這些都需要家長來引導的。所以,放養式教育,並不是放任孩子亂來,而是要有一個合適的度,要有一個邊界,要讓孩子從小就對生活中的一些規則有所了解,並且抱有敬畏之心,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健康成長。
  • 教育孩子:管與不管的界限在哪裡
    養育子女是最有挑戰性的大工程,最難以拿捏的大概就是管還是不管了。按照以前的傳統觀念,管孩子那是天經地義,我生養了你,你就要聽我的。但隨著社會進步,各種養育觀念互相碰撞,有的贊成放養,有的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對孩子的養育管的應該是對行為規則的遵守,放的應該是心靈。
  •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管是最好的管?
    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都為了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甚至在家裡,也買有各種學習的相關書籍,私下讓孩子寫,做!這樣的教育,大人估計都吃不消!何況一個孩子,這讓孩子徹底失去了童年應該有的快樂!我們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揠苗助長的案例比比皆是!塑造了,一個一個的自閉症,抑鬱症等心裡不健康的孩子!到底怎麼教育好孩子呢?
  • 撒貝寧家孩子舔地板啃拖鞋,妻子放任不管,老外都這麼教育小孩嗎
    但也有一些家庭會選擇「放養式」育兒,尤其是外國人,他們不像中國父母這麼「緊張」孩子,只要不做太危險的事情,孩子想幹嘛就幹嘛。撒貝寧吐槽妻子放任孩子,舔地板啃拖鞋都不管:說到撒貝寧,大家應該很熟悉了,他不僅一身才華,而且主持風格詼諧幽默,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
  • 管教式教育和放任式教育,選哪種合適?別糾結了,試試二者結合
    ,一直都是令無數家長頭疼的事情。其實,管教孩子是一門學問,既不能管得太嚴,也不能完全放任。要將二者結合起來,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效果才會更好。而如果對孩子完全採用放任式教育的話,危害性也很大。孩子思想不成熟,自我約束能力低,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家長從旁約束指點,很容易走向歪路,嚴重的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
  • 教育孩子本著「兩不慣、兩不管」原則,孩子學習的「三管兩不管」
    導讀:教育孩子本著「兩不慣、兩不管」原則,孩子學習的「三管兩不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教育孩子本著「兩不慣、兩不管」原則,孩子學習的「三管兩不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能放任。只有管教才能釋放其天性
    很多人把「放養」誤解成「放任」,即放手不管,任其自然。著名歌星劉歡一次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他孩子很有音樂天賦,可惜他和太太都認為孩子要快樂成長,所以沒有強迫孩子去朝音樂方面發展,有些後悔可惜。這充分證明放任的結果是孩子的天賦完全消失。
  • 父母教育孩子,該「佛系」還是「嚴厲」?下決定之前先做到這3點
    昨天聽同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有兩個好朋友,分別生下了兩個男孩,但是這兩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卻截然不同,在這裡我們分別稱他們為小張和小王。小張從孩子出生起就實行了包攬式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吃什麼用什麼以及穿什麼他都要嚴格管束,尤其是當孩子上學以後,一旦學習成績有所下滑,他就會嚴格管教,甚至還會責罰。
  • 放養孩子等於快樂童年?別讓放任不管偷走孩子真正的快樂
    我給孩子報了個興趣班,被別的寶媽教育了,「別讓孩子太累了,上什麼課外班呀!我們家是快樂教育,從不讓孩子學什麼東西,不給孩子一丁點負擔,童年就應該快快樂樂地玩耍。」我在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家長,聲稱自己家是「快樂教育」,可我深入了解才知道,她平時很忙,沒空管孩子,她所謂的「快樂教育」就是不管孩子,隨便孩子看一天電視,打一天遊戲,想吃什麼,想買什麼都滿足。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推一把的,千萬不要讓孩子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那麼簡單。劉歡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女兒的教育問題時,充滿惋惜之意:「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有些事情上矯枉過正,比如說學習、習慣等等,孩子說怎樣就怎樣,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推一把的,千萬不要讓孩子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那麼簡單。劉歡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女兒的教育問題時,充滿惋惜之意:「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我和我太太覺得對孩子應該從小奉行快樂教育,別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一直沒有迫使她學這些那些,現在我覺得有點後悔。」
  • 教育孩子應該「專制」還是「放任」?找到管教平衡,要用雙向教育
    雙向教育,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互相教育,而不是只有父母這一方教育孩子。雙向教育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平衡親子之間的關係,突破一般傳統家庭的「專制、放任」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更適合當代的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家庭裡是獲得尊重和關心的。「專制、放任」的教育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我想說,這些看似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並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剛開始學穿鞋子、穿衣服,動作慢點有關係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難道孩子就不能選擇嗎?做作業的時候,速度的快慢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不是的。讓孩子一個人完成穿鞋子、穿衣服,能鍛鍊他們的獨立能力;每個孩子都有選擇樣式的權利,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督促做作業,遠沒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來得有效。就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管得太嚴、太細,看上去是幫孩子掃除眼前的一切困難,其實,這都是在害孩子。作家尹建莉說:「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 家長放任式教育,究竟是幫孩子還是毀孩子
    希望您在「懷先教育」裡,得到內心清淨,收穫快樂幸福!願我們能給您帶來一方淨土!孩子代表著傳承,也象徵著生命的延續,因為有了他們,民族才有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每一塊對孩子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人來到世間的第一個著落點就是家庭,家庭教育才是人生起航的第一步,其次才是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等。
  •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姿勢
    為人父母,你是否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焦慮。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有一個女兒,自從她上了小學三年級,我就開始為她的學習而焦慮。為此我們夫妻二人因為意見不一致還經常吵架。為了提升教育孩子的能力,我讀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過《正面管教》,讀過《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等多部書籍。
  • 孩子很叛逆,班主任不管;家長投訴班主任,校長卻說:我也管不了
    家長感到不解和憤懣: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你們教的學生出現了問題,你們不管誰管,太不負責任了!於是在網上發帖,一邊發洩對班主任和校長沒責任心的不滿,一邊向大家求助。 網友們看法不一。不光你家孩子這樣,其他孩子也一樣,只是表現形式、逆反程度、經歷時間可能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們不必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只要找對方法,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順利、儘快的度過叛逆期即可。 知道這個客觀事實後,就可以客觀面對這個問題了。
  • 管孩子糾結,不管又怕上房揭瓦,那到底管不管?
    如果說到要給孩子自由,一些父母就會誤以為:自由嘛,就是投其所好,給孩子最想要的,其他什麼都不用管。也有父母會有隱隱的擔憂:孩子那麼小,看電視沒完沒了,吃零食沒完沒了,不管怎麼行呢?管,會焦慮,管得不當,同樣惹來麻煩。
  • 瑞君專欄 | 孩子影響公共秩序,管還是不管?
    ,孩子並不理會,家長也就不再管了。我一直看著那個小女孩處在一種潛在的危險中,因為過往的人總是不停的穿過,而孩子的家長卻一點都沒有意識到。 在任何一個公共場合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當下的需求和環境之間的衝突,比如上面這個例子中的孩子,她對環境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願望,家長對這樣的行為是制止還是放任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