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長發現,自己上四年級的兒子,最近比較「反動」。
這孩子一直成績優秀,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成績下降了,家長給他做思想工作,他不僅表現得很厭煩,還還頂嘴,根本沒有虛心接受、努力改正的跡象。要知道,他以前可是個很聽話的乖孩子。
交談中,家長還獲知一個信息:孩子比較討厭班主任。
家長感到事關重大,就打電話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多關心關心他兒子,並旁敲側擊的暗示班主任,應該改善對學生的管理方法。
班主任卻說:「學習成績的事,我可以多注意一下,但你家小孩的叛逆問題,我管不了!」沒聊兩句就說自己要去上課,衝衝掛斷了手機。
家長越發著急,越是著急,就越對班主任的回答不滿,認為他沒有責任心。於是又打電話給校長,反映兒子的問題,順便委婉的投訴班主任。
誰知,校長更直接:「這不關我的事,也不關老師們的事,你小孩可能是心理問題,還要靠你們家長自己解決,實在不行就找心理醫生吧。」
家長感到不解和憤懣: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你們教的學生出現了問題,你們不管誰管,太不負責任了!
於是在網上發帖,一邊發洩對班主任和校長沒責任心的不滿,一邊向大家求助。
網友們看法不一。有的說,學校確實不對;有的說,這位家長對學校的要求太高了;有的說,學校沒問題,就是那班主任和校長說話不大中聽,如果能跟家長解釋一下,就不會有那麼大的矛盾;有的說,沒有責任心的其實是家長……大家爭論不休。
這件事非常典型,值得探討一下:孩子性格變逆反,到底是誰的責任?該怎麼管?
01孩子逆反不是造反,不必大驚小怪
大家首先要明白,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會發生比較大的改變,會出現脾氣暴躁、不聽大人話、看誰都不順眼、藐視權威、特立獨行、對異性感興趣等逆反心理或行為。
這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實屬正常。不光你家孩子這樣,其他孩子也一樣,只是表現形式、逆反程度、經歷時間可能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們不必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只要找對方法,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順利、儘快的度過叛逆期即可。
知道這個客觀事實後,就可以客觀面對這個問題了。
02對逆反孩子的管教,不能寄希望於老師
沒錯,理論上,學校是個教書育人的地方。但實際上,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學校的主要工作是「教書」,在「育人」方面,實在有心無力,家長們切莫期望過高!為什麼呢?
在學校,班主任是和孩子們接觸得最多的人吧?你想想,一個班幾十個孩子,班主任除了教書,還有大量其他教學工作,還有自己的生活事務,能用到每個孩子身上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兩分鐘。
除了教書這個主要工作外,班主任平時只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的感化、影響學生。如果期待班主任像父母一樣,事事都管著孩子,那只能說,你太天真了。別說老師,捫心自問,作為家長,你自己能做到嗎?
從小到大,家長是和孩子接觸最多、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所以,應對孩子逆反問題的最主要責任,應該是、也只能是家長。
03家長如何管教叛逆期的孩子
首先,要反觀一下家庭環境。
夫妻是不是經常吵架?平時對孩子是不是管得太嚴?是不是經常倚老賣老,跟孩子講些大道理……這些,也許孩子以前是習以為常的,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敏感的,敏感引起反感,反感導致對抗。
所以,在這個非常時期,家長們要注意一下家庭和諧了。
其次,家長們要在放低姿態的前提下,多與孩子溝通。
逆反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對他人的外在情緒表現十分敏感,容易受刺激。比如對他講話兇一點、行為粗暴一點,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抗拒。
所以,家長們對孩子說話做事時,要儘量溫和、含蓄、和藹,不要居高臨下、不要用命令口吻。即使很生氣,也要控制好情緒,有話好好說。
說得直白一點,你就把孩子當做一個心理有問題的「神經病」看待。對待病人,當然要忍、要哄、要特殊照顧,跟神經病計較那麼多做什麼?何況還是自己的孩子。(這麼一想,是不是感覺舒服多了?)
話該怎麼說?事該怎麼做?這裡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判斷方法:
回憶一下,當年自己經歷青春期的時候,家長們是如何對待你這個「神經病」的——那些讓你很受用的言行舉止,就發揚光大,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而那些讓你很不爽的,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言之,將心比心。
最後,在重大問題上,家長的威嚴不能丟。
雖說父母要對叛逆期的孩子進行特別關照,但也不能無原則的事事都順著孩子,否則就會失去家長的威嚴,以後更難管孩子。
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以及一些無傷大雅的不合理要求,家長可儘量滿足、遷就;對於那些關係到原則問題的大是大非,比如說早戀、不重視學習等,家長還是要「該否定的否定、該拒絕的拒絕」,但態度要「溫和而堅決」,而不能打罵。
最後,回過頭再去看開篇那件事。那位班主任和校長,他們的說法確實沒錯,但那說話語氣確實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