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父親不怎麼管孩子,母親又比較囉嗦,會導致孩子叛逆

2020-12-19 最好的教育

我班來了一個留級的學生。他上課老打瞌睡,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善意地提醒,而被提醒的同學會報以羞澀的一笑。但他不一樣,能端端正正地坐著睡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來功力不是一般的深。如此神功蓋世者,怕不是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再說那次我提醒了他,他卻一臉無辜、深受委屈的望著我,然後很不耐煩地反問我:「我怎麼了?」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當時我也很生氣,痛罵他幾句。

後來我找以前的老師了解情況,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有一個老師說他好,都認為他不光學習差,而且個人素質有嚴重的問題,不懂得什麼叫尊重老師,經常與老師發生摩擦。而且就是樓管高老師的兒子,作為家長的高老師不僅管不了,而且經常袒護孩子。他上一屆的班主任馬老師是出了名的平和性格,但是一提起這個孩子只是搖頭,並且給我說;「他媽媽很麻煩,說了她兒子的不好就不行。」

我覺得要轉化這樣的學生我可能有心無力,要知道,一個十七歲的男孩,一身的臭毛病,而且又家長袒護,我作為一個認識他不久,並沒有建立什麼深厚的感情,甚至連起碼的信任都沒建立的班主任,我到底有什麼辦法,有什麼資本來轉化他呢?而且我看他的眼睛,已經明顯不像其他孩子那麼明澈,眉宇之間透出一股陰鷙之氣,看來他所受的思想汙染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忽然想到一句話,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既然沒有轉化之方,那乾脆用包容之心先允許這個「汙點證人」坐到那裡,說不定班上良好的學習氛圍會對他有一定的感化作用。(我打聽到,他去年並不在重點班,今年由於母親是校工的關係才來我班的。)他身邊坐的也是我們班最優秀的學生。

後來發現有新問題產生了,以他為中心的那一片的同學收到了影響。先有小馬自習課轉過去跟他聊天,後來他的同桌上課好像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我趕快找他們兩個談話,告訴他們決不可染上不良習慣,並且將小王從前的表現作了說明。雖然叮囑他們不要走漏風聲,但我一直覺得這個做法欠妥,當時也沒有想到其他辦法。

期中試結束後,他媽媽給我打來了電話,說老師,孩子不爭氣,不好意思來辦公室找你,就在電話裡給你說說我們家孩子的事。聊了半天我理出了些頭緒,原來小王的父親不怎麼管他,母親讀書少,又比較囉嗦,弄得孩子現在很逆反。我也知道,好多家長都對孩子寄予厚望,不顧自己的辛酸勞苦,努力地為孩子爭取好的學習條件,但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一般都限於物質,隨著孩子發展,家長很難和孩子溝通。就像張老師,因為孩子上初中,才來我校做校工,陪讀幾年,卻落得這樣的結果。記得蘇霍姆林斯基寫過一本書——《家長教育學》。是的,孩子的成長不應該是孤立的,而應該與家長共同成長,遺憾的是,關於家長的教育,在中國卻嚴重缺失,有些教育人不無煽情地質問那樣的家長:你到底配不配做家長?

我問她,你是不是孩子只要考不好就老是給他說你又沒考好之類的話,她說是啊。我告訴她以後不能總這樣說。因為小王給她說考得不好的時候,眼淚譁譁地流。我告訴張老師,孩子因為成績的問題已經背負上了非常沉重的精神壓力,你總那樣說會讓他的自信心進一步被摧毀。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幫助他建立自信心,成績這個東西不能一蹴而就,但他也有進步啊,你剛說去年他惹了很多麻煩,今年在我們班就沒那麼多事。然後告訴他希望在學習和為人上他也能進步一點。她好像如夢初醒,滿口應承。

雖然如此,但我想,這個孩子要扭轉過來,怕真的不容易,今天我去上課他又睡覺就是證明。下一步怎麼辦?誰能給我給點建議。

相關焦點

  • 孩子很叛逆,班主任不管;家長投訴班主任,校長卻說:我也管不了
    交談中,家長還獲知一個信息:孩子比較討厭班主任。家長感到事關重大,就打電話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多關心關心他兒子,並旁敲側擊的暗示班主任,應該改善對學生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卻說:「學習成績的事,我可以多注意一下,但你家小孩的叛逆問題,我管不了!」沒聊兩句就說自己要去上課,衝衝掛斷了手機。 家長越發著急,越是著急,就越對班主任的回答不滿,認為他沒有責任心。
  • 母親被自家孩子掌摑後報警,民警批評教育,父親:他還是個孩子
    ,孩子的父親卻不讓警察管,說這是自家的家務事。原來這家的男主人由於在外做生意,平時很少有時間管孩子。孩子從小由母親撫養長大,因為母親比較溺愛孩子,才導致性格越來越霸道、叛逆。平時經常和母親頂嘴,根本不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這天孩子在沙發上玩手機,母親問孩子自己做的包子好不好吃,孩子根本不搭理,母親多問了幾句,沒想到孩子竟然跑過來直接給了母親幾個大耳光。
  • 彭華勇:孩子叛逆,根本原因往往是這個
    但是,後面鄰居一位老大爺說,這也是報應呀,當初這兩位老人對待自己的父母就是如此,老人的老伴那時候也是兒媳婦,婆婆生病癱瘓,久病在床,老人最開始也是比較有耐心地照顧母親,其實現在很多的孩子叛逆,親情冷漠,又何嘗不是類似的呢?
  • 南京高三生殺母:焦慮的母親,失蹤一樣的父親,叛逆期的孩子
    江蘇南京,17歲高中男生李某11月12日在家中持刀將母親殺害,後換衣服到同學家借宿。13日,李某前往學校找到班主任告知相關情況,本人打電話要求自首。16日,警方通報稱,李某因家庭管教等原因,與其母長期存在矛盾。
  • 【育兒有招】母親的教養+父親的品行=孩子的素質!
    難道飲食習慣、言行舉止會遺傳嗎?當然不會,但這些可以模仿和學習。父親對兒子實行拳腳教育,兒子在幼兒園會經常跟小朋友打架;要求女兒舉止端莊、禮貌待人,母親卻對鄰居惡語相向。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班杜拉及同事的一項著名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
  • 中國式家庭的悲哀:失控的孩子,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
    描述一個家庭的成員本應該是:可愛的孩子、溫暖的母親、有能量的父親。但是現在的家庭裡面描述家庭成員估計要這樣來說:失控的孩子、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現在的家庭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呢?1.中國傳統思想因為在中國有的父親有嚴重的大男子主義,他們覺得教育孩子就是媽媽的責任,而父親只負責賺錢就可以,所以父親對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但是教育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父親雖然給家裡錢,是家裡經濟支柱,但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到媽媽身上,媽媽也承受不來。
  • 母親具有這3個特徵,孩子容易叛逆,母親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
    孩子小時候是一張空白的紙,他們的情感表達非常簡單。如果母親經常在孩子面前生氣,不管結果如何,然後對孩子大喊大叫,無論原因如何,孩子都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內心的恐懼感也會越來越強。當這種恐懼發展到某個年齡時,它將與孩子的叛逆情緒結合在一起。為了消除這種恐懼,孩子會使用各種方法來對待母親,並變得越來越嚴重,這是孩子抵抗和叛逆行為的開始。
  • 爸爸帶孩子優於母親?BBC紀錄片深度揭示《父親的生物學意義》
    結果所有的孩子對爸爸的回答都是上班工作,而對媽媽的回答卻是五花八門,有的孩子說是保姆,因為要買菜做飯、收拾家務,有的孩子說是「管我的人」,因為要看我寫作業、要給我穿衣服,還有的說是「超人」,因為媽媽每天跑來跑去的......
  • 孩子"叛逆"越管越來勁,"魚缸法則"教你這樣做,輕鬆制伏
    這個階段的寶寶喜吃貪睡,似乎也不怎麼鬧騰,但寶寶只有到1歲以後,特別是2歲的時候這時寶寶就開始了與我們的終極對抗。,孩子的叛逆不服管的問題一直是我們家長所煩惱的問題。他們這個時候會喜歡跟自己的同伴選擇一致,喜歡標新立異,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所以這時候孩子的思想和行動與我們家長所想和所認可的差異比較大。以上是孩子出生至18歲所要經過的三個叛逆期。孩子叛逆是他們在每個年齡階段隨著自己的發育而出現的,是正常現象。只要我們家長採用正確的方法對其合理引導,孩子就會很自然地度過自己的叛逆期,而不會偏離正常的軌道。
  • 叛逆期並非在「青春」和2歲才有,三個特點告訴家長:孩子要叛逆
    可是家長心情可以理解,但這樣暴力的處理方式卻會弄巧成拙。01、孩子到了青春期為什麼會叛逆?記得我們班的一個男同學,每次上課就愛搗亂,老師說一句他都能頂十句,各科老師都沒辦法他,跑到班主任那說明情況。班主任也是沒有辦法,被這個男孩氣的直哭,後來打了男孩家長的電話,希望了解下情況。
  • 男孩被父親逼著生吞手機:孩子叛逆,父母也要不偏不倚,接納全部
    原來,男孩太叛逆了,之前教訓了幾次不能貪玩手機,都不肯改過。這次甚至半夜偷玩手機,加上考試考砸了,父親情緒失控之下出狠手打孩子,逼其硬吃手機。看著恨鐵不成鋼的孩子,父親氣不打一處來,更是威脅:以後哪個手指碰手機,就剪掉哪個手指!
  •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聰明的父母3招搞定叛逆小孩,不跟孩子對著幹
    孩子的叛逆其實是一個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孩子叛逆真的是讓各位寶媽操碎了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再是那個乖巧可愛的小寶寶了呢?這個時候的孩子東摸摸、西摸摸,家長看到這樣的孩子可能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也是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叛逆的一個原因,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可能只是好奇和探索而在父母眼裡就是做得不對,所以時間久了孩子會厭倦大人說話從而導致叛逆。
  • 想問孩子高中叛逆期軟硬不吃,該怎麼辦
    我一直感謝我的叛逆,這些年來給了我那麼多的勇氣。個人認為對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首先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其次是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就是別囉嗦。朋友的孩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高一時孩子的成績不錯,狀態也不錯。高二伊始,孩子的成績仍然領先。就在一家人歡欣鼓舞,覺得重點大學的門即將向他們家打開時,情況卻發生了些微的變化——原來據班主任老師說,他們家的孩子談戀愛了,有點影響學習了。老師和雙方的家長都有點著急,因為那女生成績更好,是名校的料。
  • 男孩被父親逼吃手機到口吐鮮血:叛逆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悲?
    孩子叛逆的背後,或許藏著你未曾了解的一面。如果孩子沉迷玩手機,你會怎麼辦呢?這次甚至半夜偷玩手機,加上考試考砸了,父親情緒失控之下出狠手打孩子,逼其硬吃手機。看著恨鐵不成鋼的孩子,父親氣不打一處來,更是威脅:以後哪個手指碰手機,就剪掉哪個手指!
  • 不容缺席的父愛:一個優秀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父親陪伴
    不少家庭中,教導孩子的重任放在母親身上,反而父親在外打拼應酬,孩子的生長中缺少父愛的參與,這顯然是不對的。有相關數據表示,一個優秀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都有父親陪伴。因此,如果爸爸能參與到孩子的照顧上,比起媽媽更有成效,孩子也會變得更出息,比起媽媽單獨帶大要顯得更聰明伶俐一些。
  • 媽媽們注意了,青春期孩子的行為不一定是叛逆,有可能是疾病!
    高先生一家用了很多方法和孩子溝通,但就是不見效果!全家人都覺得孩子是在青春期,所以也不好過多的苛責,不過,最近這孩子越來越不像話,這讓高先生忍無可忍,甚至動手打了孩子,這不,孩子徹底不理家人了,有時候甚至放學不回家,高先生一家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到底孩子怎麼了?叛逆的那麼嚴重嗎?
  • 孩子「叛逆」不服管?一招進階「高段位」父母
    「火藥桶」「現在的孩子管不得,一管就跟我反!」2、不恰當的教育方式醞釀人間慘劇都說孩子越大越不好管。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困擾很多家長的一個問題。處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不再像以往那麼聽從父母的話語,甚至會直接頂撞父母,同時也會帶來各種問題。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都會嚴正以待,就怕在這節骨眼上出岔子——交友不慎、誤入歧路。
  • 孩子青春期對家長不耐煩,怎麼辦?
    許多家長都感覺,進入初中、高中的孩子都變得叛逆,難以溝通,講不通道理。若對其進行管束,又被嫌囉嗦,總是對家長不耐煩,甚至有些敵對。  孩子的這種變化,讓家長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能不管,又不知道怎麼管。
  • 你相信青春期孩子會叛逆,你家孩子就會叛逆
    說到青春期,家長們往往如臨大敵——就會想到叛逆、個性張揚、不斷挑戰世俗和規則……說到家有「中二少年」,家長們都能心領神會這種艱難,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位心理學家卻說,青少年的問題其實沒那麼普遍。如果你相信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你家孩子就一定會是叛逆的。這個假設之所以成立,是你自找的。
  • 孩子的性格是很重要的,母親和父親到底是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根據科學研究的顯示,孩子的智力發育上,母親起到了很關鍵的,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孩子性格的形成上,父親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父親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很大的影響。確實,父親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可以說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特別是男孩子,其性格的形成,受到父親的影響是更大的。很多男孩子喜歡模仿自己的父親,對父親有一種崇拜的感覺,所以父親是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