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三生殺母:焦慮的母親,失蹤一樣的父親,叛逆期的孩子

2020-12-15 教育閒話

江蘇南京,17歲高中男生李某11月12日在家中持刀將母親殺害,後換衣服到同學家借宿。13日,李某前往學校找到班主任告知相關情況,本人打電話要求自首。16日,警方通報稱,李某因家庭管教等原因,與其母長期存在矛盾。

最近這麼多殺人案,每一條人命背後都有一個值得讓人深思的故事。凡是動不動罵孩子、嫌棄孩子的父母是不會理解的。他們只會覺得這孩子沒救了,難怪他媽媽要嚴厲教育他,因為他們永遠是對的,也永遠不會換位思考。

現在的一些家長真的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縱觀歷史人類又有多少鳳和龍呢?讓孩子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去實現孩子真正喜歡的人生目標。也只有這樣家庭才會幸福,社會才會和諧。

這是人倫的悲劇,看完整個報導之後,談幾點我的看法:

一、不要為弒母這行為尋找合理化的理由。

我看到有很多網友評論說,現在小孩子壓力太大了,爸爸媽媽不要給他們那麼大的壓力,否則他們會怎樣云云。

當然,去了解這些惡性事件背後的緣由是有必要的,這有助於我們釐清真相、避免重演。但是,不能因為把這些理解變成對這種行為的認可。

無論母親是否過度嚴厲,是否管教太多,都還是家庭教育範疇的問題,不是什麼根本性的錯誤,更不構成他弒母的理由。感到有很大壓力,有很多理性的解決方法,有什麼不能坐下來溝通的呢?即便覺得家庭氛圍不佳,也可以求助外界的幫助,而不是用極端方式處理矛盾。

二、在學習問題上,家長要與孩子建立適當的界限。

據了解,他們母子之間主要的衝突開始於母親陪讀以後。其實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一個陪讀小區,整個小區常常能聽到親子爭吵、父母打孩子的聲音。

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件事看到,因為陪讀和父母抓孩子學習導致的親子危機絕非是一個偶然的個案。想對家長說:

1、父母關心孩子的學習是人之常情,但是想不想學習、能不能學好終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過度介入有時候只會適得其反。

2、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困難背後的因素,包括根據他們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而不是揠苗助長,代替他們作出學習和人生決策。

3、這個年紀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空間,父母應該主動在自己和孩子之間劃出界限,在抓學習之前,先處理好親子關係。

三、要高度重視「缺失父親」問題。

這並不是一個不健全的家庭,但是和許多中國家庭一樣,父親在管教孩子的階段是缺失的,孩子對父親的缺失也曾有抱怨,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導致了家庭矛盾進一步激發。可以說,這也再次給許多這樣的家庭敲了一記警鐘:

1、對於父親而言,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都不應該遠離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履行經濟責任,忽略一個父親的管教責任,管教孩子從來不是女性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特別對男孩子來說,管教責任可能比經濟責任要重要得多。

2、要看到有父親的存在,這個家庭呈現的是「三元關係」的結構而不是脆弱的「二元關係」結構,這有利於家庭關係更為穩固,任何一端的矛盾,都有另一角可以居中協調,或許有父親在場,當不至於矛盾愈演愈烈,導致最後一發不可收了。

這位高三生弒母,很大的原因在於和母親之間的矛盾,因為母親管得嚴,所以矛盾加劇,最終因為不可調和而釀成了慘劇!可是,這樣的結局,是這位母親想要的嗎?

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要反思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他成為一個並不快樂的人上人,還是成為一個內心愉悅,身心健康的普通人?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子女都太過於苛刻,心是好心,意是好意,但結果卻令人遺憾。與其這樣,不如順其自然,天高任鳥飛,不好嗎?

相關焦點

  • 南京高三生殺母:母親陪讀管教嚴
    作者|馬嘯 編輯|張弛11月14日,有消息稱,12日晚十點半,南京一所高中高三學生李炎冰(化名)難忍母親的說教辱罵,持菜刀將母親殺害。該學生在一名同學家借宿一夜後,第二天到學校向班主任交代情況,並打電話向警方自首。11月16日,南京玄武區警方官方微博發布通報,證實了這一消息。
  • 南京高三學生殺母:教師母親租房陪讀,母子經常爭執吵鬧
    因「家庭管教」原因殺母「他家庭和他父母的情況,我們班同學都沒有什麼了解。」李炎冰的一位同班同學說,李炎冰從沒在同學們面前提起過父母。但最後,大家聽到的卻是他殺死母親的消息。此前一條網絡消息對此案的描述是,因為母親謝蘭管教嚴格,而李炎冰沉迷於網路遊戲,母子之間一直有矛盾。
  • 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裡,而不是父親、母親和諧共存的世界。但當孩子開始失控,「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又會使得家庭系統重新達到一種病態的平衡。父親被有意無意冷落很多母親有了孩子之後,本能地把孩子放在了首位。
  •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經常有些關於掌控欲強的母親毀掉了整個家庭的說法,而其實如果從家庭視角來看,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並不會橫空出來一個掌控欲很強的母親。在中國式家庭的體現就是,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還會有一個焦慮的母親。
  • 南京高三學生殺母:教師母親租房陪讀,母子經常爭執吵鬧;兩個月前該生年級排名一度提升300名
    南京高三學生殺母:教師母親租房陪讀,母子經常爭執吵鬧;兩個月前該生年級排名一度提升300名11月14日,有消息稱,12日晚十點半,南京一所高中高三學生李炎冰
  • 心理學家胡慎之: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禍不單行」在中國式家庭的體現就是,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還會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裡,而不是父親、母親和諧共存的世界。但當孩子開始失控,「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又會使得家庭系統重新達到一種病態的平衡。
  • 叛逆期孩子玩手機厭學,父母的不斷自責焦慮,卻導致孩子情緒抑鬱
    這是當他們的叛逆期孩子出現玩手機行為、厭學情緒等問題後,這些家長內心大都是既生氣又失望,當叛逆期孩子不願與他們溝通或者是死活不願上學後,這些爸爸媽媽們又開始自責與焦慮了。所以今天我特地寫這篇關於父母自我情緒方面的文章,不是來肯定這些自責、焦慮的爸爸媽媽,他們有多付出、對孩子多負責,而是想提醒更多的爸爸媽媽,你的自責、焦慮對孩子來說,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是孩子無法擺脫的抑鬱。
  • 縱觀多個兒子殺害母親的案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媽媽們要警惕!
    楊某是一名高三生,為了能夠更好地監督孩子學習,陪伴孩子高考,他的媽媽選擇了在學校附近租房住,好照顧孩子的一日三餐。而在一個月前,另一個高三男生用幾乎同樣的方法殺害了同是陪讀的媽媽。2019年3月,邵某13歲,正處於叛逆期。而他的母親,顯然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成長期。在一次很尋常的爭吵後,13歲的邵某用菜刀將自己的母親砍死,並逃跑。逃跑後的邵某並沒有走遠,只是到離家不遠的餐廳裡待了一天。隨後警察找到他時,他平靜地跟著警察走了,沒有絲毫反抗。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家庭陷入這種模式,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家庭問題便由此產生和爆發,你家裡是否是這樣呢?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這說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
  • 南京高三學生殺母:教師母親租房陪讀,母子經常爭執吵鬧;兩個月前該生年級排名一度提升300名
    作者|馬嘯 編輯|張弛11月14日,有消息稱,12日晚十點半,南京一所高中高三學生李炎冰(化名)難忍母親的說教辱罵,持菜刀將母親殺害。該學生在一名同學家借宿一夜後,第二天到學校向班主任交代情況,並打電話向警方自首。11月16日,南京玄武區警方官方微博發布通報,證實了這一消息。
  • 單親律師母親疑似被15歲女兒殺害,孩子叛逆期怎麼辦?
    警方初步估計,女兒處在叛逆期,學校和母親的壓力過大,引發母女矛盾。做完這一切,女兒反鎖家門,一個人和行李箱中母親的遺體一起待了兩天一夜,直到張律師同事聯繫不上,發覺失蹤了才東窗事發。目前,其女兒因有重大作案嫌疑,被警方控制,案件具體細節如何還有待警方的進一步調查。受害人是一名山東青島的律師,今年45歲。據知情人所述,張律師和丈夫離婚後,獨自帶著女兒生活,是一位事業型的人。
  • 中國式家庭的悲哀:失控的孩子,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
    描述一個家庭的成員本應該是:可愛的孩子、溫暖的母親、有能量的父親。但是現在的家庭裡面描述家庭成員估計要這樣來說:失控的孩子、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現在的家庭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呢?1.中國傳統思想因為在中國有的父親有嚴重的大男子主義,他們覺得教育孩子就是媽媽的責任,而父親只負責賺錢就可以,所以父親對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但是教育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父親雖然給家裡錢,是家裡經濟支柱,但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到媽媽身上,媽媽也承受不來。
  • 中國式教育的痛: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衍生失控的孩子
    >在中國的眾多家庭當中,大部分是一個缺位的父親,一個焦慮的母親,加上一個失控的孩子。一個焦慮和委屈的母親,家庭的氛圍可想而知。焦慮的母親,為了釋放自己的焦慮,會不由自主的抱怨,想要去改變孩子和孩子的父親。當改變失敗之後,母親對孩子、對丈夫、對家長的怨氣也會越來越重。其實男人也不輕鬆,他很孤獨,在妻子全身心的照顧家庭的時候,他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去掙錢。
  • 吳謝宇為什麼殺母
    關於北大學子吳謝宇殺母原因,吳某說法是讓母親得到解脫。大眾普遍認為,這是為了減輕刑法的謊言。那其為何殺母呢?如果拋開先天角度,那就是教育。北大錢理群教授說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實不僅是大學,整個教育體系都是如此。
  • 杭州女子失蹤案後續:父親入獄,母親喪生,孩子該何去何從?
    案件當中,孩子的爸爸殺了孩子的媽媽並且毀屍滅跡,孩子等於是同時失去了父母親,變成了一個孤兒。以後的日子該如何繼續呢?誰可以撫養她長大成人呢?了解這個案件的人都知道,這個家庭是一個再婚家庭。夫妻倆之前都有一個孩子,這個十一歲的女孩是他們兩個人共同親生的。因此就有人提議,讓孩子的姐姐,也就是媽媽上一段婚姻的女兒來撫養這個孩子。
  • 又一個被焦慮毀掉的家庭,中學生與母親爭吵後,殺死母親
    今天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一則南京某中學弒母的新聞,心痛不已!母子間有多大仇恨,讓孩子舉起菜刀砍向自己的母親呢?我們先來簡單梳理一下該事件。11月12日晚十點,南京一所高中高三學生李炎冰(化名)下晚自習回家,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母親謝蘭對他進行說教辱罵,李炎冰忍受不了,情緒激動,便拿起家中「三把菜刀」,「砍殺、捅刺」母親,致其無法動彈後,他換了身衣服,到一位同學家借宿一晚。
  • 南京一中學生不滿母親管教,用菜刀將其殺害,在同學家住一晚後自首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尊老愛幼,孝順父母,母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牽絆,比起父親來說,母親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孩子因為但是過度的溺愛,導致心理承受能力差,而關於未成年犯罪的案例也是不勝枚舉,在南京就發生了這麼一起慘絕人寰的弒母案。
  • 孩子人生必經歷的3個叛逆期,父母重視和不重視,結局大不一樣
    導讀:孩子人生必經歷的3個叛逆期,父母重視和不重視,結局大不一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人生必經歷的3個叛逆期,父母重視和不重視,結局大不一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叛逆期怎麼管教最合適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會發現他在某個年齡階段特別叛逆,家長讓往東他往西,稍不順意就大喊大叫,讓人十分頭疼。其實叛逆未必是孩子變「壞」了,而是他心理髮育的正常過程,更像是「覺醒期」。在叛逆期的特殊階段,需要家長的正確處理方式,以免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 孩子一生有3個叛逆期,家長在此期間用對了方法,娃將來才更聽話
    其實並不是的,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會逐步爆發,會有這麼幾個時期孩子會十分叛逆,自我意識強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孩子的叛逆期。那麼你知道孩子一生會有幾個叛逆期嗎?如果這時候出了什麼問題,孩子以後可能會和父母不親近,甚至會錯誤地以為父母不愛自己。那麼孩子三個叛逆期是什麼樣,家長要如何和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