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該「佛系」還是「嚴厲」?下決定之前先做到這3點

2020-11-18 薔薇媽媽育兒記

高爾基曾說:"生孩子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因此父母對孩子地管教對他們成長來說至關重要,而方式和方法正確了以後,才能引領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

只不過每一位父母的教育方法不一樣,所以,孩子們的行為和舉動也各有不同,當然,這也決定著孩子之後的性格成長。

昨天聽同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有兩個好朋友,分別生下了兩個男孩,但是這兩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卻截然不同,在這裡我們分別稱他們為小張和小王。

小張從孩子出生起就實行了包攬式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吃什麼用什麼以及穿什麼他都要嚴格管束,尤其是當孩子上學以後,一旦學習成績有所下滑,他就會嚴格管教,甚至還會責罰。

在他的嚴管之下,孩子變得懦弱敏感,什麼事情都不敢自己做決定,遇到困難也會尋求父母的幫助。

可小王卻不同,她喜歡釋放孩子的天性,從兒子出生起她就採取了佛系的教育方法,小到孩子自己吃飯,大到孩子自己幹家務,她從來不管。即使孩子在外面闖了禍,她也不會過度的訓斥,而是讓孩子自己處理。

但是,孩子進入學堂以後開始變得沒有規矩,上課搗亂、和同學打架等等,成了老師眼中的小麻煩。

因此從這兩個孩子我們不難看出,不管是使用佛系的教育方式,還是嚴管的教育方法都不應該過度,而孩子應該怎麼管?父母把握好分寸才是恰到好處。

佛系教育不是放任不管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使用佛系教育的方法,因為過度的管教會導致孩子性格發生改變,而佛系教育往往會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成長。

可佛系教育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矩,同時在他們犯錯時也要給予嚴格的管教,這樣孩子才能知道父母的底線在哪裡。

同時佛系教育並不是放養式地任憑孩子去做所有事情,而是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之處,並找到他們的特長。當然更應該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孩子實現自我,和孩子成為朋友。

嚴格管教不是事事把控

也有一些家長會像上面我們所講的故事中的小張一樣,他們覺得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很弱,若不嚴格管教,將來會走很多彎路。因此他們事事把控,處處要求,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想讓孩子出類拔萃。

可是,這樣的教育方法往往會造成兩個極端,第一:性格內向的孩子會變得懦弱膽小,他們做什麼事情都不敢去嘗試,而且還害怕失敗,一有點小挫折就會變得敏感異常。

第二:性格外向的孩子會嚴重的叛逆,他們和父母對著幹,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最後孩子變得脾氣暴躁不聽管教。

所以父母的嚴管並不是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把控起來,而是該定規矩的時候定規矩,幫助孩子制定好計劃,並鼓勵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去奮鬥。

教育孩子父母儘量做到這些方面

1、 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父母需要明白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而且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小就要讓孩子按照正常的生長軌跡去成長。

不要逼迫,不要強求,更不要攀比,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值得被尊重,也需要被理解。

2、 讓孩子擁有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大包大攬地去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完成,這樣只會讓他們失去自理的能力,而對孩子最為有利的教育方法是讓他們擁有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自信能夠讓孩子勇往無前衝破任何險阻,而自立能夠讓孩子更適應社會,把困難挨個克服。

3、 給孩子做好榜樣,身先力行

想讓孩子優秀那麼父母首先得自己優秀起來,因為成長過程中的他們效仿能力特別強,還會把父母當成榜樣。

如果父母整天把玩手機,懶惰無比,那麼孩子又怎麼可能變得勤奮自律,因此父母身先力行地去給孩子做個標杆,那麼他們才能更好的去學習,也才能走向成功的地步。

那麼生活中你是屬於佛系類的家長呢?還是嚴管類的家長呢?你覺得教育孩子父母還應該注重哪些方面的培養呢?歡迎分享你的觀點,我們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該「雞娃」還是「佛系」?專家建議:適合孩子最重要
    陳燕鑾 製圖學英語、練書法、彈鋼琴、下圍棋……學習興趣全面發展,這種不斷給孩子安排興趣班、不停給孩子「打雞血」的教育方式在網絡上有了專門的指代詞——「雞娃」。相反,遵循孩子的天性,在養娃的過程中做到不焦慮、不執著,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一切,這種育兒方式則叫「佛系」。
  • 為什麼「佛系」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越牛呢?虎媽要知道
    現在很多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佛系的媽媽,為什麼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反而越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前幾天,跟自己的同學聊起了教育孩子的事情,其中的一個同學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需要家長的指引,總想把兒子培養成為優秀的樣子,總會花錢託關係把兒子送進了最好的學校,並且跟著孩子去陪讀,結果把孩子逼成了最糟糕的樣子。
  • 佛系養娃真的不是「佛系」而是管,放有度
    之前看育兒文章有講到這樣一個養娃理念:佛系養娃,對娃的事事不管理由娃自己肆意發揮,孩子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學習行為習慣也很好。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嚴格管教,孩子卻皮得要命,愛反抗不愛學習,你說的永遠都是反對。兩組數據比較真的很容易讓人以為佛系養娃更好。其實真正讀的書多,生活經驗豐富的人都明白「佛系」養娃也是有一定的條件基礎的。
  • 真人秀紀錄片:「虎媽」和「佛系媽」的巔峰對決,暴露了教育真相
    還有一次,孩子的爸爸希望孩子們能幫忙刷牆,但沒一個孩子願意,玩遊戲的玩遊戲,當爸爸透明。放任孩子的結果是,孩子們變得目中無人,不會尊重父母。珍是沒有邊界的佛系媽媽,在她的眼裡不需要為孩子立規矩,不幹預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用教育孩子,他們也會有自動分辨是非的能力。
  • 佛系教育孩子,你有嘗試過嗎?這幾點好處真的很有道理
    ,什麼都能夠超過同齡的孩子,但是佛系卻認為孩子只要開心的長大就好,假期就應該好好的玩,優秀是因為緣,不優秀就是命中注定,做到孩子開心就好。,消極和沮喪的態度教育孩子肯定是不行的,佛系是需要有方法。我有一個親戚脾氣特別的暴躁,但是最近和她聊天就發現了她的心態改變了許多,原因就是學會了佛系帶娃的觀念。比如該吃飯的時候孩子如果不吃的話,就讓孩子自己去玩,也不急也不催,但是沒有任何零食給他吃,當孩子哭著說餓了,就給他說,飯點已經過了,沒有飯吃也沒有其他食物可以吃,記住下次該吃飯就應該吃飯。
  • 對佛系教育說:NO
    「佛系」這一詞的興起,是因為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大家在社會中背負著各種壓力需要得到發洩,所以佛系的出現,正好給人找到了放鬆的藉口,於是佛系減肥,佛系賺錢,佛系教育,等等這一些就隨之而來。但是佛系教育真的好嗎?
  • 孩子「佛系」?本質上或是競爭意識缺乏,家長可從3點調動積極性
    所以,佛系價值觀真的好嗎?一、佛系實質上是心理上的缺陷。1、不爭、不搶,聽天由命——怯懦、缺乏競爭意識。作為朝氣蓬勃的孩童或者是肆意飛揚的少年人,卻像是一個暮氣沉沉的老人一樣,就這樣按著所謂的命運的安排走向終點,這本身就不正常。
  • 智慧父母9|如何做到既不嚴厲也不嬌縱,和善而堅定的教育
    《正面管教》這本書幫助我們在嚴厲和嬌縱之間找到了一條中間的路,那就是正面管教(即有權威的、和善與堅定並行),核心的觀念有三個:1.有規矩也有自由2.有限制的選擇3.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選擇不同方法的父母或老師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嚴厲型:「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違反規則會得到懲罰。」
  • 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是「虎媽」還是「貓爸」?
    ----吉姆·崔利斯前言: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無非就是兩種教育類型:一種是以虎媽為代表的嚴厲型,而另一種以貓爸為代表的佛系型。在父母無可奈何的攀比和焦慮下,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們的性格,還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和缺陷,即使情況良好,可以贏在起跑線上,但並不一定能贏在終點。貓爸佛系型佛系性區別於傳統的嚴厲型教育,這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育方式,可能是因為父母的年代不同了,已經不認可之前的那種嚴厲型教育。
  • 學霸的媽媽很「佛系」,傅首爾無言以對,專家詳細解讀
    這讓她看起來就像是一位很「佛系」的媽媽。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他能夠學習到多少知識是他自己的事情,父母管不了。她只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至於孩子學習後是否能喜歡,並是不她能決定的事情。如果孩子喜歡,就可以繼續學習;如果孩子不喜歡,那就放棄。她不會逼迫孩子,選擇權在孩子手裡。她不會過多的幹預孩子,這可能是她比較「佛系」的原因。
  • 佛系父母帶娃火了!自己睡得舒服卻不顧孩子,網友:省心還是懶?
    導讀:佛系父母帶娃火了!自己睡得舒服卻不顧孩子,網友:省心還是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佛系父母帶娃火了!自己睡得舒服卻不顧孩子,網友:省心還是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直播乾貨 | 雞娃還是佛系?當好父母的標準答案,誰也想不到
    6月2日,未來春藤特邀姜振鵬老師為春藤的家長們帶來了一堂《孩子教育規劃,聽這一節課就夠了》的直播講座。直播中,姜老師與我們探討了教育是投資還是消費?公民同招、指標到校、強基計劃,眾多選擇如何決策?以及雞娃會不會太苦,「佛」系會不會後悔?並且在直播的最後給家長答疑解惑。
  • 孩子進重點中學,先花XX萬:教育「內卷」最累的還是父母
    「錢省吃儉用還是能有,主要是報不上名啊!」 這其實是教育的「內卷」在作怪。 3、「內卷」下的教育帶給孩子的還有傷害 在深度內卷的教育影響下,不少孩子在家長的培養下成為人才,展露出自己的鋒芒。但也有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承受了傷害。 、增加孩子學習壓力,容易造成抑鬱。
  • 孩子玩手機遊戲充值,父母做到這3點,提升孩子自制力
    難不成你還錄入了孩子的指紋?C說:我孩子也是自己不知道怎麼下載了一堆遊戲,不知道開通了什麼遊戲自動從我微信上扣錢。氣死我了。D說:還是好好管好自己的孩子吧,這多麻煩啊,以後最好是注意點。那麼碰到這種情況到底怎麼做呢?1.
  • 佛系媽媽和雞血媽媽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影響不同
    場景3:孩子需要做手工作業雞娃媽:吃完飯和孩子爸爸一起研究,各種學教程和改良,一定要給孩子做出最好的!佛系媽:讓娃自己折騰去唄,正好可以緩解下學習的勞累,愛做啥樣是啥樣,能動手就不錯。不是佛系也非打雞血,和娃合作才能共贏什麼樣的媽媽才更受歡迎,教育效果更好呢?超脫佛系媽媽和雞娃媽媽,懂得和娃合作才能共贏,才是一個能找準自己以及孩子定位的媽媽。
  • 教育孩子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哭鬧,家長要麼放縱孩子,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用家長的嚴厲地讓孩子妥協。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
  • 父母越擔心什麼,越容易出麻煩:做個佛系父母,只需要相信孩子
    父母越擔心什麼,越容易出麻煩&34;這是心理學教育專家陳默教授,給家長的一句忠告。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和我們常說的&34;是一個道理。&34;&34;在心理學上,對於我們人生有一定警示作用。也就是說,負面心理暗示會對我們的心態和行為造成不良影響。
  • 隔代教育,家長該如何趨利避害?試試做到這3點
    3、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家庭裡面出現隔代教育的情況更加明顯,因為父母雙方就一個孩子,孩子成家立業之後老人順理成章的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沒有孩子之前老人照顧年輕人,有了孩子之後老人不僅要照顧年輕人,還要照顧孫子,雖然老人也辛苦,但是大部分老人也是辛苦中帶著幸福。
  • 做「剛剛好」父母,教育孩子才能更輕鬆
    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和期望,但是我們經常對孩子施加重壓,以期望孩子能夠真正的成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偶爾的放鬆,需要輕鬆的空間才能更好的成長。佛系,是最近的網絡流行詞,這個詞的意思大致就是怎麼都行、什麼都可以,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剛剛好」父母大概就是平時所說的「佛系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與期望剛剛好,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剛剛好。
  • 教育不能速成!做到這三點,讓孩子更好的聽取父母的建議
    周末親戚帶著孩子來做客,5歲的小男孩很可愛,但是也很淘氣。他們一進門,我表姐,也就是孩子的媽媽對孩子的訓斥聲不絕於耳,老實說,聽的我腦仁都疼了。 但是效果真的不好。孩子還是做著他想做的事情,而我表姐面子卻越來越掛不住,訓斥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後對孩子上下一通揍,孩子終於消停了,但是笑容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