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曾說:"生孩子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因此父母對孩子地管教對他們成長來說至關重要,而方式和方法正確了以後,才能引領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
只不過每一位父母的教育方法不一樣,所以,孩子們的行為和舉動也各有不同,當然,這也決定著孩子之後的性格成長。
昨天聽同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有兩個好朋友,分別生下了兩個男孩,但是這兩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卻截然不同,在這裡我們分別稱他們為小張和小王。
小張從孩子出生起就實行了包攬式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吃什麼用什麼以及穿什麼他都要嚴格管束,尤其是當孩子上學以後,一旦學習成績有所下滑,他就會嚴格管教,甚至還會責罰。
在他的嚴管之下,孩子變得懦弱敏感,什麼事情都不敢自己做決定,遇到困難也會尋求父母的幫助。
可小王卻不同,她喜歡釋放孩子的天性,從兒子出生起她就採取了佛系的教育方法,小到孩子自己吃飯,大到孩子自己幹家務,她從來不管。即使孩子在外面闖了禍,她也不會過度的訓斥,而是讓孩子自己處理。
但是,孩子進入學堂以後開始變得沒有規矩,上課搗亂、和同學打架等等,成了老師眼中的小麻煩。
因此從這兩個孩子我們不難看出,不管是使用佛系的教育方式,還是嚴管的教育方法都不應該過度,而孩子應該怎麼管?父母把握好分寸才是恰到好處。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使用佛系教育的方法,因為過度的管教會導致孩子性格發生改變,而佛系教育往往會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成長。
可佛系教育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矩,同時在他們犯錯時也要給予嚴格的管教,這樣孩子才能知道父母的底線在哪裡。
同時佛系教育並不是放養式地任憑孩子去做所有事情,而是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之處,並找到他們的特長。當然更應該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孩子實現自我,和孩子成為朋友。
也有一些家長會像上面我們所講的故事中的小張一樣,他們覺得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很弱,若不嚴格管教,將來會走很多彎路。因此他們事事把控,處處要求,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想讓孩子出類拔萃。
可是,這樣的教育方法往往會造成兩個極端,第一:性格內向的孩子會變得懦弱膽小,他們做什麼事情都不敢去嘗試,而且還害怕失敗,一有點小挫折就會變得敏感異常。
第二:性格外向的孩子會嚴重的叛逆,他們和父母對著幹,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最後孩子變得脾氣暴躁不聽管教。
所以父母的嚴管並不是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把控起來,而是該定規矩的時候定規矩,幫助孩子制定好計劃,並鼓勵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去奮鬥。
1、 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父母需要明白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而且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小就要讓孩子按照正常的生長軌跡去成長。
不要逼迫,不要強求,更不要攀比,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值得被尊重,也需要被理解。
2、 讓孩子擁有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大包大攬地去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完成,這樣只會讓他們失去自理的能力,而對孩子最為有利的教育方法是讓他們擁有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自信能夠讓孩子勇往無前衝破任何險阻,而自立能夠讓孩子更適應社會,把困難挨個克服。
3、 給孩子做好榜樣,身先力行
想讓孩子優秀那麼父母首先得自己優秀起來,因為成長過程中的他們效仿能力特別強,還會把父母當成榜樣。
如果父母整天把玩手機,懶惰無比,那麼孩子又怎麼可能變得勤奮自律,因此父母身先力行地去給孩子做個標杆,那麼他們才能更好的去學習,也才能走向成功的地步。
那麼生活中你是屬於佛系類的家長呢?還是嚴管類的家長呢?你覺得教育孩子父母還應該注重哪些方面的培養呢?歡迎分享你的觀點,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