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佛系的媽媽,為什麼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反而越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前幾天,跟自己的同學聊起了教育孩子的事情,其中的一個同學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需要家長的指引,總想把兒子培養成為優秀的樣子,總會花錢託關係把兒子送進了最好的學校,並且跟著孩子去陪讀,結果把孩子逼成了最糟糕的樣子。甚至到現在30歲了還沒有正經的工作,更別說談戀愛這件事情了,而另一個媽媽則激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想上的大學,通過認真努力,被選進了最好的大學。活成了別人媽媽眼中最幸福的模樣,兩位媽媽有一位是控制型的,他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幸福感,而另一位是佛系的媽媽,孩子反而很牛。
因為這個媽媽學會適當的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讓孩子把幸福住進心裡,在心中生根發芽怎樣的媽媽才算得上佛系的媽媽呢?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孩子,有一種自然向上的力量,因為媽媽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這位佛系的媽媽告訴大家,孩子與媽媽之間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孩子總要學會獨立的去生存不管這種方法是好還是不好,都無法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很多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做,對孩子該管還是放手呢?我個人認為一定要遵從社會的原則,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請相信自己的孩子全然的接受他,孩子才能夠朝著愛的方向不斷的成長,這個速度或慢或快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孩子自己內在的力量,這就是為何佛系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為何越優秀。
媽媽在孩子的面前要學會示弱 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這才是母親的最高境界。孩子這樣不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把自己放在社會,孩子每一次成績總會給媽媽帶來榮譽感,這有著本質的區別,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他的本質。讓孩子一味地逼迫去學習,只會讓他們討厭學習,甚至自暴自棄,佛系一點和孩子好好溝通,尊重孩子的意見,敞開心扉,讓孩子真正地感受到愛婆惜的媽媽,還要遵守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每個孩子都要求媽媽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支持,在犯錯誤的時候孩子是特別無助的,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給予孩子擁抱,認為孩子犯錯誤是允許的,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也要給予幫助,前提就是要由孩子自己來決定孩子內心戰勝了一切,才能夠有勇氣面對困難,向你提出幫助,你要盡全力的去幫助他複習一點,才能夠託起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被信任,被愛包圍,相信孩子的路沒有白走,每一步都算數。
下面我舉幾個例子,讓大家來體會一下佛系媽媽與普通媽媽的區別。
當孩子生病了
普通的媽媽會說,趕緊多喝水,立馬請假帶他上醫院。
佛系的媽媽會說,觀察一下孩子的精神狀態,讓孩子多喝些水。
孩子不吃飯的時候
不同的媽媽會說孩子要多吃啊,這樣你才能長身體啊,你可以嘗試一下媽媽新做的菜品,聞一下就覺得好香,媽媽自己看了都特別想吃。
佛系的媽媽會說,孩子你先去玩,等餓了再吃,這樣才會感覺到飯菜比較香。
孩子不睡覺
普通的媽媽會讓孩子在9點之前必須睡覺,不然就會影響了長身體,在這個時候會關燈。
佛系的媽媽會告訴孩子偶爾的晚睡沒有關係,可以給你一次放任自我的機會,等困了累了乏了再睡覺也不遲。
有些時候你會覺得佛系的媽媽要求有些不可理喻,他們不能培養出安全感較強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會特別的自私,其實佛系的媽媽他們表面上看上去不管孩子他們只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來發揮自己,總能夠讓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出場,在成長的路上,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佛系的媽媽從來都不缺席,他們在養育孩子的同時會保留孩子的本性,孩子冷了熱了餓了困了生病了,不要感覺到天塌地陷,不要讓自己的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在養孩子的路上,我們的心態要變得從容些,佛系的媽媽就有修煉到了這種程度,我們作為媽媽一定要放寬了心態,寶寶才能夠有機會去嘗試,敢於面對自我,這樣他們的自主性才會更強。本身我們做父母的就是一場修行。
對孩子生命進行陪伴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場體驗,我們作為父母任重而道遠,想要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先要做好了自己,一個家庭的教育觀點必須要保持一致,否則效果不同凡響,耐心的教育才能夠給孩子帶來長久的意義。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先丟掉手機,以身作則。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要給孩子做好了示範。父母溫柔的笑臉可以讓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心平氣和,每個孩子都是天使與惡魔的結合體,他們的行為不太受控制,簡單粗暴的方式總會影響到教育的結果,對孩子成長是無益的。
我們父母一定要找到一種蛻變的方式,讓孩子茁壯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有時間多對孩子進行陪伴,尤其是現在的父親陪伴的時間很少,父愛就像和煦的風,父愛如山,無論有多高都要把自己的兒女託起,讓他們站得更高更遠。從剛出生的嬰兒到長大,成長的過程,必定要經歷風風雨雨父母的陪伴讓我們沐浴在愛的陽光裡,讓孩子放飛青春的夢想,重新燃起希望。佛系的父母,陪孩子分享成長的快樂,孩子才能夠讀懂父母的眼神,才能夠閃爍出自己的光芒,健康茁壯的成長,澆灌出美麗的心靈之花,你們覺得佛系的媽媽教出去出來的孩子是不是更優秀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喜歡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