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媽」和「虎媽」掐架:她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有多大?看完...

2021-01-10 騰訊網

作者|S姐

來源|新東方杭州學校

近年來,關於「快樂教育」、「虎媽式教育」的探討層出不窮,《虎媽貓爸》、《小歡喜》、《小別離》等探討親情、教育方式的影視作品更是受觀眾們喜愛。

而遠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那裡的家長們也常常因為教育方式產生很大的分歧。

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部真人紀錄片《與敵同住》,該紀錄片導演邀請兩位教育理念截然相反的媽媽到對方的家中同住。

|珍(左邊)和貝絲(右邊)

珍主張和孩子做朋友,不給孩子設置任何規則;

貝絲則完全相反,她認為家長就應該樹立堅定的規則,孩子在家中沒有任何權利。

在紀錄片中,兩種教育方式碰撞,帶給觀眾很多思考。

珍的佛系育兒:

和孩子做朋友,孩子成了這樣……

珍是一個佛系媽媽,她育有四個孩子,在她的生活中,孩子幾乎是全部的重心。

她主張孩子有說話、自主選擇的權力,只要不犯法、不越界,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比方說,未成年的女兒想要紋身,珍便同意;兒子想打遊戲,她買了遊戲機任兒子打;

四個孩子午餐分別想吃不一樣的東西,她便會按照要求做出4道完全不一樣的主食。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由於珍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見,所以在家中,4個孩子都很黏媽媽,也喜歡和媽媽溝通,因為幾乎任何事情媽媽都會同意。

孩子們的確在這種「完全的愛」裡,任意生長,沒有任何約束。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

自貝絲住進珍家的第一天,她就察覺到了不妥與不安。

珍的孩子太沒有禮貌了,缺乏基本的教養。

比如,當貝絲向珍的小兒子打招呼時,小兒子盯著遊戲屏幕,毫無反應。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珍的孩子在「放任式」教育下,變得極度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我行我素。

比如,當爸爸來家中,想請女兒幫忙做家務時,女兒一臉不情願,還嘟囔著:「我就是不想幹!」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帶著極度的個人主義來到社會上,將會難以融入集體,甚至會有交際上的挫折。

另外,貝絲也發現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與丈夫的關係分崩離析,而這對孩子的成長並無好處。

珍沒有時間經營自己,缺乏社會支持,她離不開孩子,她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一切。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可以想像,即使孩子成家立業,她仍會放很多時間在孩子身上,而這會影響孩子的家庭關係。

兒子可能會覺得媽媽很重要,而妻子不重要,就會變成「媽寶男」。

「放任式」教育雖然親子關係密切,不會產生矛盾,卻不利於孩子邊界感的培養,在未來隱患重重,那麼「專制」型家庭的孩子會怎麼樣呢?

專制型虎媽貝絲:

規則太多,卻毫無自主權

貝絲有3個兒子,是個專制型媽媽。她認為「和孩子做朋友絕對不可能」,媽媽就要像國家領導人一樣,帶領著人民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在她的家中,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擁有非常多的規矩。

在規矩之下,孩子們早已形成了好習慣,放學後會自發地做作業、練小提琴、做家務。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到了周末,貝絲給孩子們分發任務做家務,孩子們認真做完家務後,一家人還會一起跑步,看上去自律而和諧。

當珍來家中做客時,孩子們在爸爸的帶領下還舉起了歡迎牌,非常有教養。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另外,貝絲和丈夫擔心孩子會受到網絡的不良影響,所以杜絕孩子接觸一切競技類遊戲(理由是擔心孩子學壞會犯罪);

他們還擔心孩子會受不良電視影響,杜絕在家中安裝電視。

所以,貝絲的孩子們生活在「平靜而安全」的世界裡,似乎不受危險威脅。

但是,珍卻一眼看出了「專制」教育的弊端。

雖然貝絲杜絕孩子打遊戲,但是孩子們卻仍舊會被遊戲吸引。

貝絲的小兒子承認,自己在朋友家偷偷會打遊戲,還覺得很過癮。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貝絲的規矩,無視孩子正常的需求,這在孩子成人之後一定會爆發,現在沒有辦法玩的遊戲,會在將來全部補回來,就可能有遊戲成癮的隱患。

另外,貝絲太過保護孩子,不讓孩子接觸任何「不良」信息,卻無意中把孩子塑造成「溫室裡的花朵」,這樣的孩子在未來很難應對危險,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危險。

由於過於管束,孩子沒有任何權利,孩子們不敢和爸媽說出心裡話,溝通成為很大的隱患。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近些年,我們常常能看到孩子一言不合跳樓,或因為壓力大跳樓的新聞,當我們以為「孩子怎麼抗壓力這麼差」的時候,其實背後的原因是,這些孩子都太壓抑了,父母嚴厲、控制,難以溝通……

而這類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叛逆,一遇到挫折就可能發生無可挽回的悲劇,因為他們不知道向父母求助!

正如貝絲的大兒子在得知媽媽翻看自己手機後,對媽媽坦言「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媽媽沒有看到兒子的難過,直接跳過兒子的話,告訴兒子:

「我們給了你很多東西,等你長大了,自己掙錢了,你就會知道爸爸媽媽是為你好。

|圖片來自紀錄片《與敵同住》

養成民主型家庭

如果珍和貝絲都能看到自己育兒的缺點,發現對方育兒的優點,那該多好!

可惜,現實生活中,完美的育兒模型很少見。其實,在家庭教育中,有四象限理論,分別為民主型、控制型、忽視型、溺愛型。

紀錄片中的珍屬於溺愛型,貝絲屬於控制型。

而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民主型,即父母尊重孩子的需求,鼓勵孩子大膽地嘗試自己的做法,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這類父母善於傾聽孩子的想法,用恰當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圖片來自 unsplash

由此,在民主型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獨立性、有愛心和責任心,和父母關係融洽,極大的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

而想要養成民主型家庭,就需要把握好規則和自由的度。

比如,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共同探討後再制定;

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力,在擇校等大的關鍵節點,與孩子充分溝通,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做出選擇。

願所有孩子都能在民主型家庭中快樂健康成長,成為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力、一定的規則感,且渾身上下散發著自信魅力的優秀孩子。

-END-

相關焦點

  • 假佛系真「虎媽」
    我的內心是「虎媽」,行為上時而佛系給孩子自由,時而氣急敗壞開始雞娃。我這個「虎媽」,希望孩子能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上課專心,作業保質保量完成。
  • 真人秀紀錄片:「虎媽」和「佛系媽」的巔峰對決,暴露了教育真相
    最近看了一部挑戰偏見底線的真人秀節目《與敵同住》,第一集裡,兩個育兒觀有巨大分歧的媽媽住在同一屋簷下8天,每人分別4天住在對方的家裡,感受對方家庭的教育氛圍。兩人的教育理念是徹頭徹尾的相反,她們都試圖說服對方按自己的方式走,但矛盾不斷激化。1.佛系媽,養出令人討厭的孩子珍是4個孩子的媽媽,在家裡她跟孩子就像朋友,沒有權威感,她也從來不管孩子,說要給孩子充足的尊重和自由。
  • 「虎媽」和「佛系媽」掐架:汪涵都救不了的場,揭露了中國教育的真相
    簡單了解才知道,大家是在討論《天天向上》節目請到的兩位媽媽不同的教育理念。 節目跟拍兩個家庭的一天。兩個家庭父母的職業都是演員,都有兩個孩子,但對孩子的要求卻截然不同。 麥子教育方式是偏「佛系」的。晚上7點,全家人一起做美味的披薩餅和牛排。 兩個孩子嘴都比較「甜」。看到媽媽做的披薩,會圍在旁邊歡呼。吃到爸爸做的牛排,會讚美「這是五星級廚師才做得出來的」。
  • 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差別很大一眼能分辨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日後能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發展,他們開始對孩子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孩子進行全方面的培養,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優秀人才。01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差別很大一眼能分辨。
  • 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差別很大一眼能分辨
    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說到教育孩子,想必大家都會想起一部紀錄片《與敵同住》,它講述了專制型媽媽養出來的孩子與放養型媽媽養出來的孩子有何差別。在這兩位媽媽中,貝絲屬於「虎媽」,她對孩子要求十分嚴格,在生活中會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矩,來規範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珍卻跟貝絲截然相反,她比較佛系,在教育過程中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她慢養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快樂成長。
  • 佛系媽媽和雞血媽媽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影響不同
    所謂「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為了得到名師的指點,寶媽們不計一切代價拉攏和奉承;剛剛聽說隔壁鄰居的孩子取得優異成績,趕緊眾籌給這位寶媽辦Party,表面恭賀,實則是在想辦法套出來她家孩子成功的秘籍;為了節省時間,規定孩子吃飯只能有半個小時……起初看著覺得很滑稽,很荒唐,可是看著看著就覺得這說的是自己,莫名的心酸。
  • 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是「虎媽」還是「貓爸」?
    ----吉姆·崔利斯前言: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無非就是兩種教育類型:一種是以虎媽為代表的嚴厲型,而另一種以貓爸為代表的佛系型。在父母無可奈何的攀比和焦慮下,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們的性格,還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和缺陷,即使情況良好,可以贏在起跑線上,但並不一定能贏在終點。貓爸佛系型佛系性區別於傳統的嚴厲型教育,這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育方式,可能是因為父母的年代不同了,已經不認可之前的那種嚴厲型教育。
  • 為什麼「佛系」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越牛呢?虎媽要知道
    現在很多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佛系的媽媽,為什麼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反而越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前幾天,跟自己的同學聊起了教育孩子的事情,其中的一個同學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需要家長的指引,總想把兒子培養成為優秀的樣子,總會花錢託關係把兒子送進了最好的學校,並且跟著孩子去陪讀,結果把孩子逼成了最糟糕的樣子。
  • 中產育兒最大陷阱:「你可以選擇做佛系家長」
    在你忍不住和別人講述這種挫敗的痛苦時,無娃人士往往會努力勸慰幾句,順便奉上和阿德勒差不多的意思——放過自己吧,不要庸人自擾。 誰不想當個佛系家長呢?做一個笑呵呵的媽媽,不嘮叨也不咆哮,小孩兒總會長大的。
  • 看完後,佛系育兒的我不淡定了
    原本計劃放寒假的時候,老大和爺爺奶奶一起回老家。由於疫情影響,這件事無法成行。這意味著,老大的超長寒假全程在我身邊度過。作為佛系育兒的代表,我有些發愁:寒假該怎麼安排呢?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媽媽的智慧更是無邊界,超乎你的想像。隨手一翻,小學生放假安排的內容比比皆是。
  • 你只看到虎媽壓榨的教育方式,卻忽略了她女兒優秀背後真正的秘密
    我覺得她的培養更多的是給予我自信,和培養好的工作(學習)習慣。從小培養這樣的能力,非常有益於我今後的發展。」 相信看完這段視頻,大家的三觀恐怕又要被顛覆了吧!索菲亞口中的這位,明明就是一位(在高中以後階段)奉行著自由平等民主的佛系家長啊!哪裡是我們印象中的虎媽呢?!
  • 「虎媽」 「貓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中國有句老理兒,叫做「嚴父慈母」。但隨著社會發展,女性地位不斷提高,「慈父嚴母」的家庭反而是越來越多。強勢嚴厲的母親,寬厚仁慈的父親,用現代的話講,那就是「虎媽貓爸」。「虎媽」這個詞來源於一個美國華裔女人,叫蔡美兒,前幾年她出版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專門講她是如何嚴格教育孩子的,因此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爭論。如今,她的兩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大學,事業有成。
  • 從十張圖看出來,佛系媽媽跟普通媽媽的本質區別,已笑暈哈哈哈
    >什麼是「佛系媽媽」?各種河東獅吼……佛系媽媽:做不做隨便他,做不完被老師批評就長記性了!這藥到底有沒有用啊?佛系媽媽:經歷多次戰鬥,摸清了原理,累積了經驗,孩子發燒臨場不亂! 也有人認為佛系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更獨立
  • 9年過去了,備受爭議的「虎媽教育」,和她的女兒們都怎樣了?
    還記得「虎媽」蔡美兒嗎?當初一本《虎媽戰歌》讓她火遍全美,卻也因為苛刻的教育方式,成為了眾矢之的。對於西方人來說,尊重其自然,並且給孩子自由才是好的教育方式,「虎媽」的十條家規、辱罵和高壓的教育手段,無異於太過於殘酷。對於中國人來說,雖然能理解「虎媽」望女成鳳的心理,但對於她的教育方式也是褒貶不一。
  • 虎媽教育不是人人行,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法寶,溝通理解不能忘
    2011年,有位美籍華裔的母親蔡美兒出版了一部作品《虎媽戰歌》,這本書的出現引起了很多人的廣泛討論。大家對於書中虎媽採用的教育方式爭論不休,有效仿的,有批判的,甚至她的這種教育方式被美國人批判為&34;,那麼虎媽的教育方式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 對於一個「佛系」的媽媽來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將會是怎樣的結果?
    毫無疑問,她是一位非常「佛系」的媽媽,幾乎不對孩子發脾氣,對孩子一直處於「自由放養」的狀態,假期的時候孩子自己可以拿手機,和同學出去玩、出去吃飯也不用請示。因為城市那麼大,我還不太放心剛進入青春期的她們去和男生一起看電影,更不放心她們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玩耍。在我家妞的要求下,我買好電影票,開車送她們去電影院,做好美食讓她們開心的聚餐,等時間晚了,再一個一個把她們安全的送回家。即使這樣,妞也會覺得我管的太寬,影響了她和同學在一起玩耍的快樂。
  • 劉璇變身虎媽,「媽媽式魔咒」讓網友直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網上將「望子成龍」,要求孩子超前學習,以緊抓孩子學習為己任的媽媽稱為「虎媽」或者「雞媽」;而把快樂至上,孩子的興趣為首要位置的媽媽稱為「佛系媽媽」。在海清的微博裡,經常可以看到蛋妞隨處學習的身影,而她則屬於「佛系媽媽」。
  • 從佛繫到「虎媽」,再回歸佛系|中國媽媽真的太難了
    被網課逼瘋的父母,這不是獨一家,這只是應試教育下,萬千中國家庭的一個縮影。縮影背後,是無數在應試教育和佛系養育的夾縫中掙扎的媽媽們。你身邊有沒有不想被應試教育綁架的媽媽?不想孩子上學前就失去童年,所以不學語數外、不報興趣班、愛怎麼玩怎麼玩……你知道她們的孩子上學後,都怎麼樣了?
  • 「虎媽」教育的孩子怎麼樣了?哈佛畢業,一篇博文火遍全球!
    把一大批崇尚「自由輕鬆」教育理念的美國父母們嚇得瞠目結舌因為引起的爭議過於巨大還登上了當年的時代人物周刊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虎媽對孩子太過嚴苛一時間不僅虎媽蔡美兒本人兩個孩子也跟著承受了巨大的爭議和壓力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至少到目前為止
  • 易烊千璽媽媽:農村打工妹培養出優質偶像,「虎媽教育」卻遭質疑
    有人表示支持:教育真的是改變命運最直接的方式,能讓兩個孩子都成功成才,轉變家庭的命運,對孩子嚴格要求,即使苛刻些也沒什麼,一切辛勞痛苦都是值得的,孩子將來必然會感激父母的。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這樣的「虎媽教育」,把孩子的童年時光用苦澀填滿,對孩子太過殘酷了,孩子即使將來成功了,內心也始終會有傷痛,有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