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恐怖片」能毀掉孩子的童年,成長的路上,父母需要充當翻譯機

2020-12-13 騰訊網

文丨小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膨脹性增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各種社交軟體,視頻網站的信息充斥我們的生活,娛樂豐富我們生活的同時,也考驗著人們的信息獲取能力。

特別是對於孩子,他們對於信息的篩選還不足以完全客觀正確。從過去的動畫片到如今的信息泛濫,孩子們對新事物的興趣也隨著信息的發展而發生改變。

比如,現在的孩子不僅僅滿足於看動畫片,而是開始涉獵恐怖片。恐怖片對孩子的成長是會產生影響的,這就需要父母多多注意。

為什麼孩子會去看恐怖片?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1、父母的影響

有些父母本身就喜歡看恐怖片,在家裡看恐怖片沒有注意避開孩子,當著孩子的面一起看,甚至讓孩子一起看恐怖片。在這種家庭氛圍的潛移默化之下,孩子就會養成看恐怖片的習慣。

2、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是最旺盛的,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事物都強烈吸引著他們。當孩子接觸到恐怖片,獵奇心態會讓孩子有探索的衝動,往往恐怖片所帶來的刺激感,會衝擊孩子的好奇心。

3、信息化的趨勢

信息爆炸時代,信息獲取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簡單,各式各樣的平臺遍布網絡,依然缺少規範化的管控。這個時代,孩子獲取的信息也在倍增,無處不受網絡的影響,使得孩子接觸恐怖片的渠道越來越多。

分析:

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孩子的心理與外界的環境都會影響孩子的選擇。然而,恐怖片對於年幼的孩子,很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童年,侵蝕他們的身心,父母必須要重視其中的危害。

1. 留下心理陰影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不上成年人的,一旦孩子不能承受恐怖片的刺激感所產生的恐懼,孩子在看完恐怖片後,很容易產生心理陰影。這種遍布恐懼感的心理陰影,會讓孩子心理敏感,影響正常生活,留下童年不快樂的印記。

2. 產生負面情緒

恐怖片的場面,通常遍布血腥和暴力,孩子的三觀還沒有完全成熟,對周圍世界依然處在模仿學習的狀態,浸潤在恐怖片之中,恐怖片的暴力血腥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智,在孩子的頭腦裡留下一些壞觀念,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不助於培養孩子積極開朗的性格。

3. 影響正常交際

恐怖片的是非觀會影響孩子的認知,如果孩子不能正確對待恐怖片,受到其劇情的影響,可能會產生模仿,在人際交往中對其他人做出惡作劇等嚇唬人的行為,這會極大影響孩子的認知,使得孩子的行為讓人產生厭惡感,從而在人際交往中受挫,影響正常交際。

4. 影響神經系統

孩子的神經系統是相對脆弱的,恐怖片的刺激感會對孩子有巨大的衝擊,一旦孩子的神經系統受到破壞,是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的,可能會產生認知障礙,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可見,恐怖片對年幼的孩子危害不小,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童年的恐懼感是在為成年後的發展埋下隱患,可是童年應該是快樂的。

所以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需要充當翻譯機,正確引導孩子,及時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成長的中的選擇,為孩子排解心中的恐懼情緒以及負能量情緒,健康地成長。

那麼,父母該如何做好「翻譯機」的作用呢?

1. 合理解釋劇情

父母最好不要讓孩子一個人看恐怖片,而當孩子看了恐怖片之後,父母應該對劇情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告訴孩子哪些是虛假的錯誤的,讓孩子對真實與虛假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的不安與恐懼,來源於他們對未知的過度想像。家長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解釋,來擴展孩子的知識面,當孩子的知識豐富了起來,就會以更科學的方式來看待原來他覺得恐懼的事情。

2.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父母要及時地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恐怖片,不要隨意模仿。父母要告訴孩子什麼行為是不應該的,如果這樣做會引起別人的不適,引導孩子的心理往正確方向發展,減少恐怖片對孩子的行為影響。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應該避免讓孩子輕易接觸到恐怖片,為孩子篩選信息源,多讓孩子吸收正能量的信息。

3. 疏解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看完恐怖片,產生恐懼心理,感到害怕的話,家長首先不要斥責、嘲笑孩子,因為你指責孩子膽小懦弱,只會加劇孩子的心理恐懼。

當孩子說出我害怕的時候,父母就要意識到孩子內心的恐懼,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及時的疏導,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恐怖片裡的劇情是不存在的,讓這種場面變成一個笑話,讓孩子知道這是無需害怕的,及時地讓孩子內心的陰影消除,可以更輕鬆地應對自己的情緒,讓孩子保持純真的心靈。

總結

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對於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如大人,加上他們的聯想能力豐富,大人覺得不恐怖的場面,孩子會感到恐懼。因此,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不要讓孩子看一些恐懼的鏡頭,不要以恐怖片來試膽量。

童年應該是快樂的,快樂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快樂的童年要用一生治癒。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不僅僅是吃飽穿暖,心理層面的健康也不容小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信息源太多,孩子需要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父母也要為孩子把控好信息的攝入。

對於恐怖片,父母要對年幼的孩子正確管控,做孩子的翻譯機,讓孩子正確對待恐懼感,建立其正確的三觀,用知識抵禦恐懼,成為一個勇敢、快樂的人。

育兒問題小八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八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一部恐怖電影毀了孩子童年:成長的路上,也需要父母當「翻譯機」
    因此父母就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去看恐怖片,以此來鍛鍊孩子的膽量,讓孩子有足夠的膽氣,這樣子的話,孩子在以後的成長當中就有足夠的膽量去生活去面對事情,不會因為一些事情就會變得很是懦弱,沒有一點勇氣。而作為男孩子更是是應該要有膽氣,所以對於一些男孩子,父母更是傾向於讓孩子去看恐怖片,因為孩子就需要有足夠的膽量,這樣子才能當配得起一名男子漢。
  • 「啃小族」正在興起,毀掉孩子的童年,父母卻還沾沾自喜
    這種"啃小族"正在悄然興起,這樣的行為會毀了孩子的童年,這些父母卻在沾沾自喜。 "啃小族"毀掉孩子的童年 1、孩子淪為掙錢工具,失去天真 無論是讓孩子當模特,還是拿孩子來拍攝視頻求打賞,都會讓孩子成為父母掙錢的工具,孩子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經歷。
  • 如果你想要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
    你讓他玩手機就是在毀掉他,這不是危言聳聽。我自己讀初中住校沒有手機的時候感覺特別痛苦,甚至晚上做夢都想到手機。每次回家就拿著手機,我們在青春和童年完全擋不住手機的誘惑。如果要毀掉一個孩子,真的特別簡單,一部手機就能解決。有些家長在孩子剛剛10歲左右就給他買智慧型手機,你覺得是對他好,實際上他這一輩子就讓你毀掉了!
  • 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很多家長都害怕孩子沉迷玩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民間甚至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多年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從上述研究可見,毀掉一個孩子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真的是這樣嗎?當前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社會進入知識與智能時代,孩子們不可能不接觸手機,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玩、該不該給孩子玩,怎麼給孩子玩?這裡面都充滿學問。
  • 你在陪伴手機還是陪伴孩子?虛假陪伴,毀掉的豈止是孩子的童年。
    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孩子慢慢長大。然而,也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卻恰恰成了毀掉孩子童年的利器,更有甚者,禍害孩子一生。高質量的有效的陪伴,就要專注於孩子。所以,陪伴孩子時,除非有重要事件需要接打電話,其他時光,請放下手機和工作,專心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重視與尊重。
  • 那些年風靡一時的國產恐怖片,每一部都是童年的陰影!
    恐怖片作為過審門檻最低的電影類型之一,每年產量驚人,但質量卻難以拿上檯面。我們更熟悉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恐怖片,不僅產量大,其中不乏質量很高的佳作。其實在同時期,大陸恐怖片也處於黃金時代,八大電影製片廠出品了很多經典佳作。今天無二君推薦的是相對冷門的大陸恐怖片,都曾經風靡一時,其中不乏童年的陰影。
  • 做好父母的核心:少給孩子製造「童年陰影」!
    一個非常遺憾的事實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負面事件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正面事件。我們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不讓他們有充足的睡眠。我們哄騙、暗示、嘮叨、甚至討價還價地讓孩子把清單上的事做好,充當著私人管家、輔導員等多重角色。但這樣的後果是,我們剝奪了孩子為自己負責,自驅型成長的機會,創造了我們滿意的「傀儡人生」。
  • 毀童年?代表著無數人童年的龍貓,居然是一部恐怖片
    毀童年?代表著無數人童年的龍貓,居然是一部恐怖片當你跟本人講起「龍貓」這個電影的時候很可能會瞬間暴露你的年齡。沒錯,這是一部1988年四月份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由著名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操刀。兩個人類小女孩,跟一個只有他們兩個能看見的龍貓相映成趣。龍貓拿著一個還蓋不住自己的小傘的樣子也是憨態可掬,這段雨中的場景也成為龍貓的經典片段之一。但是,這部影片還有另一段更加經典的場景,就是龍貓讓樹木快速生長的一段,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即使是現在看,也依然覺得很美好。
  • 總有一天會長大:成長路上需要父母和朋友的陪伴
    大部分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有那麼幾個頭朝下著地的天使,比如來自挪威的小男孩約根。又大又藍的眼睛,可以當翅膀的大耳朵,但是胳膊和腿卻異常的孱弱,就好像是安在木偶身上的小鼓槌。因為長得太慢,導致總是被別的男孩子甚至女孩子欺負。他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快點長大啊!估計沒有哪個爸爸媽媽會給自己的孩子吃大力生長丸。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卻在慢慢老去。父母憐惜的是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 父母對孩子發火的6個影響:情緒能感染、改變孩子,也能毀掉孩子
    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對孩子大發脾氣,訓斥孩子,認為孩子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嚴厲的批評教育。殊不知,父母愛衝孩子發火的行為,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英國的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靜止臉實驗」,並總結出了靜止臉結論。
  • 全球十佳恐怖片排行,國產片上榜一部,哪部是你的童年陰影?
    NO.10:《鬼娃娃花子》;2000年的時候,它真的很風靡,看到這麼片名,童年陰影一下就清晰了,看完連洗手間都不敢去,這才是碟仙的鼻祖!NO.9:《招魂》;看的時候為了減小心理壓力,故意在有人的時候開著燈看,跟其他驅魔片的內核一樣,都是突然露臉的鬼把人嚇一大跳,氣氛搞得也很緊張,最後人性戰勝魔性的情節倒是讓人有些感動了,總的來說是一部比較好的驚悚片。
  • 這些國產恐怖片曾是童年噩夢
    那麼,我大天朝的電影史上就沒有一部真正拿得出手的國產恐怖片嗎?其實不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也曾湧現過一批非常優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恐怖電影;在那個時代,這些影片成為了很多70、80甚至90後觀眾的童年陰影,給他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恐怖記憶。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回到那個不可複製的國產恐怖電影的黃金年代,尋找那些曾把你嚇得哭爹找媽的恐怖國片。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我們要學會和相處,和孩子做好朋友。每個家長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而這時候,就需要外在的幫助了,這套《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是我教育小跳的路上最有用的一本書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是孩子方面的,家長方面的引導更是不容忽視。
  • 「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真的是給他一部手機嗎?」
    「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真的是給他一部手機嗎?」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立馬想起昨晚給孩子念過的繪本——《電視迷》。這套貝貝熊系列叢書,在美國流行了半個多世紀,如今依然廣受青睞。回到前面的問題,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真的是給他一部手機嗎
  • 毀掉孩子童年的第一殺手,不是離婚或打罵,是父母回家後這個動作
    導讀:毀掉孩子童年的第一殺手,不是離婚或打罵,是父母回家後這個動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毀掉孩子童年的第一殺手,不是離婚或打罵,是父母回家後這個動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給孩子一部手機,就會毀掉孩子嗎?手機不應該代替父母的家庭教育
    給孩子一部手機,就會毀掉孩子嗎?這些年,有人將孩子教育失敗歸結給了一部手機。然而,手機真是讓孩子墜落深淵的原罪麼?實際上,在過去人們對刀的理解,認為刀是暴力之源。可是,刀既成為人們抵抗洪荒猛獸的武器,也成為烹飪美食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 一部手機就可毀掉一個孩子
    我就一直在等待、期盼著,我相信絕大部分家長跟我一樣的心情也都是盼望著有關部門也能出臺一部行之有效的法律或條例禁止中小學生使用手機,並就中小學生在學校該不該使用手機的問題在全社會展開論。十年之後,他公布了自己的調查結果:50名痴迷手機的孩子中,僅僅只有2名考上了大學;50名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除了三名為減輕家裡負擔自願放棄高考,幾乎全部考入大學,而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當中,又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這樣的結果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嗎?! 這一結果不得不讓我們去思考:想毀掉一個孩子,是不是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 《逼子成龍》:父母的無知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
    無意中在西瓜視頻中翻到一部家庭教育題材的電視劇,是有宋丹丹和陳寒柏主演的《逼子成龍》。這部電視真是活生生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父母的無知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自以為是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噩夢,陶強爸爸教育方法明顯有問題,當別人提出育兒建議之時卻滿口拒絕,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是別人多管閒事。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請保姆、換房子、換學校、包賓館,卻不知道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本身,自己的無知,把孩子折騰的死去活來。
  • 國產十佳恐怖片排名,多部都是童年陰影,尤其是最後一部!
    第10名:《迷離夜》;影片三個短片《驚蟄》>《放手》>《贓物》,陳果的《驚蟄》最佳,氛圍營造非常棒,看到了港式恐怖片的味道,其它的都很一般。還是那句話,李碧華的短故事合集,更像是怪談,而非鬼故事。不過,看這些老將集體出馬,也算是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 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就是平時我們會給孩子樹立很多『規矩』,所以他心裡很有譜,很少做錯事情。」班主任嘆了口氣:「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被你們壓抑住了。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其中原因你知道嗎?誰都會犯錯,孩子更會,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孩子只有試錯才能懂得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這是孩子建立邊界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