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的核心:少給孩子製造「童年陰影」!

2021-02-13 環球成長中心

這裡是環球教育

有一群熱愛教育,相信語言力量的教育者

在推動以英語為基石跨學科綜合成長項目

一個非常遺憾的事實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負面事件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正面事件。

也就是說,父母的正面支持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有限的,別明顯錯過某方面的發展就行,我們更需要關注對孩子負面效應。

今天的文,就來細緻聊聊,如何避免做一個糟糕的父母,你也可以反思/自測下,這些糟糕的育兒方式,你是否也不經意地在做?

前兩天看史丹福大學前新生院長Julie Lythcott-Haims的Ted演講,她說,「我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給孩子創造一個清單式的童年

孩子們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因為每一分鐘都要好好利用,課外活動、補習班、興趣愛好都為美好的未來(進一個好大學)服務。

我們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不讓他們有充足的睡眠。我們哄騙、暗示、嘮叨、甚至討價還價地讓孩子把清單上的事做好,充當著私人管家、輔導員等多重角色。但這樣的後果是,我們剝奪了孩子為自己負責,自驅型成長的機會,創造了我們滿意的「傀儡人生」。

但另一個事實是,在遍地雞毛的大背景下,即使是崇尚科學育兒,付出了再多時間、資源陪伴孩子的高知父母,在育兒方面仍然感到深深的焦慮——還不夠。

前段時間看到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趙昱鯤的一條書評,完美地化解了我「作為最不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的家長」的焦慮:

家庭的正面支持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有限的,別明顯錯過某方面的發展就行,我們更需要關注負面效應」父母不需要在某方面做得多麼好,或者要為孩子做多少事,才稱得上合格,更重要的是,不要做毀掉孩子而不自知的事,就已經是不錯的父母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負面事件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正面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避個坑,聊聊為什麼童年陰影那麼深刻,以及什麼是糟糕的的教育方式吧。

我們很難忘記過去消極、負面的回憶,它們並不會隨著時間變淡,這是一種人類進化而來的適應性反應。原因是人們只有深深地記住某段的慘痛回憶,以此為戒,才能更好地活下去,比如一次虎口脫險的經歷。

有很多研究為此提供了依據。Rothbart等人(1986)的研究證實,越是負面的印象,形成時就容易,想消除它就越難。Gottman指出,一段感情的發展,其中正面互動的次數至少需要是負面互動的5倍以上,負面事件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正面事件。

在和孩子朝夕相處的生活中,糟糕的事更容易發生,也更難被治癒,甚至會影響成年後的身體健康。前美國兒科學會會長曾說:「童年時不良的經歷是如今我們所面臨的唯一的,最大的,未能解決的公共健康威脅。」

那些誇張的標題,「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一句話讓孩子討厭你一輩子」,這樣一想是不是還有點道理?少給孩子製造點「童年陰影」,手/口下留情,其實就是當好父母的核心。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很少有人能用客觀的語言表達,比如我家隊友很關注細節,那他就「有強迫症"。而如果我更在乎細節,那他就是「粗心大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於用貼標籤的形式表達情緒、傳遞自己的價值觀。

給孩子「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讓ta朝著「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因為標籤會帶來強烈的心理暗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從而影響行為。

負面標籤對孩子的消極影響非常明顯,如果我們習慣性地用貶義詞評價孩子,負面信息會深植在他們的自我意識中

但是,正面或中性的標籤也會妨礙我們全面了解一個人,例如 「 廚師 」 往往代表了大腹便便的形象。

儘可能客觀地就事論事,少說一些負面評價,多鼓勵、多表揚孩子,孩子才不會被標籤帶跑偏哦。

把吃苦、甚至言語譏諷,當做對孩子抗挫能力的培養大概是養育中誤會最深,也是最令人遺憾的一件事

幾乎在所有因學業壓力而跳樓事件的評論區,首贊的總是那麼幾條,「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承受能力太差了。」、「就這麼大點事兒值得嗎?」

但就像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一樣,我們看到的只是導火索,它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幫助孩子獲得應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內在力量,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所以「抗壓教育」出世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但是相關研究告訴我們,真正的抗挫折能力——面對逆境的恢復力,無關挫折本身。(是的,不需要經歷巨大挫折!能少經歷就少經歷!)

讓孩子獲得恢復力分成三步:

 1. 我可以如何做出改變 

想一想在這方面,我們能幫助孩子做些什麼?比如,我們是不是可以總是傾聽,關心她的感受,哪怕在我們不能答應她的要求的時候。

我們是不是能夠在孩子像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不潑冷水,不說風涼話,能夠給予她恰當的幫助,比如提出小建議,給她一個行動的方向?

 2. 我為什麼是一個值得愛的人 

想一想,在這方面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是不是讓她知道,我們有多麼愛她,她是討人喜歡的?

是不是通過示範,教她表達關懷,鼓勵她幫助別人?是不是可以在明確規則的情況下,讓她承擔行為後果?

3. 我擁有可信任的人,他們愛我,支持我 

他們教我如何正確地做事;希望我學習如何自己做事;在我生病或者遇到困難時會幫助我;會保護我的安全。

讓孩子感到被愛,有歸屬感,就是培養孩子強大內心最重要的一點。

不管有多少種教育方法,教育的本質都是愛啊。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父母這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童年陰影,並伴隨他們一生
    很多明星自訴小時候父母帶來的影響,比如姜思達曾在節目中講述父母吵架給自己帶來的傷害,直到現在談起依舊不能忘懷。不言而喻,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童年造成的陰影會相伴他們一生。父母在育兒過程中不斷摸索前行,但很多時候會用錯方法,反而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陰影。
  • 孩子的這些性格暗示了童年陰影,三流父母打罵,一流父母都這麼做
    對於父母來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饋贈的禮物,在選擇我們成為父母的同時,也豐富著我們的人生。但很顯然,並不是每位父母都做好了接受這份禮物的準備。孩童時期孩子沒有發育完全,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需求,這會讓很多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覺得帶孩子很累,失去了自己的時間。一些沒有耐心的父母甚至會忍不住打罵孩子,而打罵孩子造成的童年陰影會伴隨一生。
  • 這八句話最傷害孩子,留下童年陰影,但很多父母常說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所以只有把孩子教育好了,一個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一個民族才能夠有未來,一個家庭才能夠看到希望。但是,有的父母不知道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一頓胡亂的作為。甚至於把這八句話常掛在嘴邊,殊不知,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童年的50道「陰影」
    講個故事給你聽。我媽告訴我,一歲之前,有十幾二十位親戚先後照顧過我。大家分幾班倒,誰有空誰來,小到十幾歲的叔叔阿姨,年長到70幾歲的曾外祖母,都曾經抱過我。只因當時我的父母都在全職上班,根本無暇看顧這名幼童。雙職工家庭的孩子,童年所要經歷的真實生活,大抵如此。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現在想起都會疼痛,童年黑暗、想起會流淚。每一次回憶起童年,自卑由心生,越想越會黯然淚下……。孩子是比成年人更加脆弱而敏感的。童年時光,孩子得到了充足的愛,那麼他走入社會的時候,這份愛會給他信心,讓他更有勇氣度過難關。
  • 父母應該接納不完美孩子,別讓比別人家孩子成了孩子童年「陰影」
    我相信,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左右,總是陪伴著這麼一個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可能集齊了我們自己從來不具有的屬性,是一個完完全全碾壓我們的存在,他們一般共有特點是:他上學名列前茅,畢業工作世界500強···他聰明又勤奮,懂事又乖巧···他能說會道,熱情開朗···很多很多,總之一句話,
  • 嚇唬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嗎?家長需謹慎,不要讓童年陰影擴散
    ,收廢品的老人,也是孩子的四大童年陰影之二。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收廢品的老人剛好經過,父母就會嚇唬孩子:「如果你不聽話,我就把你賣給收廢品的老人。」父母無意間的一句話,卻造成了孩子童年的陰影。
  • 家長必看:父母的這5個口頭禪,是孩子童年最深的陰影!別再說了
    父母不恰當的言語,很可能會給孩子的童年留下傷害的種子一旦孩子被家長貼上這樣的標籤,他可能就真的會成為這樣的人。多少孩子就因為父母的這句話而破罐子破摔,哪怕是能做好的事情也不想做了。因為他知道,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認同他,做再好有什麼用呢。
  • 80後店主賣「挨揍神器」 網友回憶童年挨揍陰影
    鞭子  原標題:福安80後女店主網上賣鞭子 網友回憶童年挨揍陰影  在閩東,「沒油麵」似乎是不少小夥伴的「童年陰影」,兒時只要從父母、長輩口中聽到這三個大字,註定勉不了一頓  原本只是小夥伴們回憶童年的一個話題,可最近,福安一個80後女店主竟然在淘寶上賣起了這項童年「挨揍神器」,挨揍作為80、90後童年必不可少的話題,其輔助工具鞭子也成功勾起了他們童年的慘痛回憶,「店家太兇殘了,竟然賣鞭子」「80後的童年陰影啊」「這是要論陰影面積有多大的節奏嗎」……  80後淘寶女店主網上賣鞭子  這位賣鞭子的
  • 童年,那些在父母打罵中長大的孩子
    文|珍妮孩子的童年是否快樂,與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耐心和教育理念有直接關係。因為弱小的孩子沒有能力與強勢的父母對抗,不得不被迫的無奈的接受來自父母給予的一切。而這樣做對父母來說即維護了自己的權威,又是對不聽話的孩子最簡單、最有效、最省心的管教方式。這種管教方式對有些調皮的孩子也許有些作用,但是什麼事情都得有個度,打罵孩子也一樣。適度的打罵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能起到威懾的作用,過度的打罵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無疑是不利的。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孩子接觸到的刺激,如果超過了自身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和危險感,這時孩子就會產生心理陰影。」心理陰影給人造成的影響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暫的。有時候童年時候造成的陰影,甚至能夠影響到孩子成年以後的行為,所以父母需要引起重視!一、造成孩子心理陰影的原因有哪些?
  • 80後店主賣「挨揍神器」 網友:求童年陰影面積
    「沒油麵」  在閩東,「沒油麵」似乎是不少小夥伴的「童年陰影」,兒時只要從父母、長輩口中聽到這三個大字,註定勉不了一頓「胖揍」。「沒油麵」是什麼?  原本只是小夥伴們回憶童年的一個話題,可最近,福安一個80後女店主竟然在淘寶上賣起了這項童年「挨揍神器」,挨揍作為80、90後童年必不可少的話題,其輔助工具鞭子也成功勾起了他們童年的慘痛回憶,「店家太兇殘了,竟然賣鞭子」「80後的童年陰影啊」「這是要論陰影面積有多大的節奏嗎」……  80後淘寶女店主網上賣鞭子  這位賣鞭子的
  • 一部「恐怖片」能毀掉孩子的童年,成長的路上,父母需要充當翻譯機
    然而,恐怖片對於年幼的孩子,很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童年,侵蝕他們的身心,父母必須要重視其中的危害。 1. 留下心理陰影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不上成年人的,一旦孩子不能承受恐怖片的刺激感所產生的恐懼,孩子在看完恐怖片後,很容易產生心理陰影。這種遍布恐懼感的心理陰影,會讓孩子心理敏感,影響正常生活,留下童年不快樂的印記。
  • 打從記事起父母就爭吵不斷,童年的陰影讓我懼怕婚姻
    很多父母在衝動之下,都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痛快了嘴,釋放了不滿的時候,殊不知,父母這樣忽然爆發的壞情緒給孩子們,卻帶來了無法抹去的記憶!還記得,我小的時候,打從記事起,父母就是爭吵不斷,震耳欲聾的叫罵聲到今天都是那樣的記憶猶新,家裡能砸的東西每次都是砸的稀巴爛,每次大戰過後,家裡幾乎找不到一件完整的東西,童年的記憶,分外清楚,給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陰影,那個時候,只要父母臉色有一點不好,我都是膽戰心驚,怕的不得了,他們從來沒有顧及我我和妹妹,每次吵架的時候,我和妹妹都嚇的抱在一起大哭,求他們不要在吵了,不要再砸了,任憑我們怎麼哭鬧
  •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當的處理方式,會給娃造成童年陰影
    文|秘籍君大部分孩子是很容易發脾氣的,但是針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而有些我們經常會用到的方式,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而如果在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在成年之後,也會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因此對婚姻、對家庭感受到恐懼。所以,在面對孩子發脾氣時,大人要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切不可對孩子使用不當的方式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
  • 父母老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的心理,會產生多大的陰影?
    那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次數越多,孩子的心理就會越扭曲,從而導致孩子長大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大大增加。小騅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個例子。小騅是一名大學生,在外人看來,她是個挺可愛、生活得挺幸福的女孩子。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並不幸福。在她印象中,童年時是灰色的、是有陰影的,也正是這一層陰影,導致現在的她很難真正開心起來了。你可能會好奇,她的童年陰影是什麼呢?
  • 過於焦慮的教育讓孩子的童年一片陰影
    孩子成長過程中,做父母的總怕會嬌慣孩子,因為看過太多嬌慣的孩子成長後變得一無是處,為了孩子,總是想狠狠心,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只是,如果父母過於狠心,是不是也會剝奪孩子選擇的能力呢,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面對選擇的時候,還能獨立做選擇嗎?還能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任嗎?
  • 作為父母,別讓你的孩子經歷你童年的「原生家庭」陰影
    從小,我一度覺得我就是別人眼裡的「撿來的孩子」,爺爺不疼奶奶不愛,爸爸不在家,媽媽棍來打的情景讓我在很久的時間裡,覺得自己應該消失。3、強制性的「就按我說的去做」作為孩子,你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覺得對,那就是對的」。所以你必須聽父母的。這會讓孩子更叛逆,比如我。在懂事以後,就迎來的了自己的叛逆期。
  • 被遺忘的童年陰影,怎麼影響你一生?
    當我在網際網路上搜索&34;這個詞時,我發現公眾對童年陰影的理解通常是指那些在童年時嚇到我們的東西。例如,那些給我們童年留下陰影的電影和電視人物,那些想到可怕經歷的人--被狗追逐,被搶劫,無緣無故地挨打。
  • 孩子的童年陰影,往往來自於這樣的父母!希望不是你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長,吃、穿、用給孩子最好的,住房買離學校近的,特長班要報精品小班,為了孩子,不少家長可以做到勒緊自己的褲腰帶,有多少給孩子付出多少。家長的哪些舉動容易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