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朋友討論了一個問題,關於孩子,之前做過一個回答,提問者問:「孩子打死都不吃韭菜餡餃子,我該怎麼辦?」
我的想法是,不吃就不吃啊,可以換成別的餡的餃子啊,或者不吃餃子也可以啊,明明可以有很多選擇,何必在這種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上那麼較真呢,養孩子不能嬌慣,但是也不能太強勢太專制。
我朋友的想法跟我也一樣。
我的回答也得到很多人的響應,我也覺得這就是理所當然的正確答案。
只是也有一部分人會說我的做法是錯誤的,就不應該容忍孩子在這個事情上的堅持,不吃就餓著,餓死算了,或者是說,不吃一定要強迫他吃,這樣他長大才會明白很多不得已也要為之,更有甚者覺得這就是嬌慣孩子,就是害孩子。
是,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我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得到起碼的尊重,孩子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他們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早日明白人世的艱難。
孩子成長是很艱難的,孩子的教育更是充滿了荊棘,作為父母,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又不能太過強大,為了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只希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他們保駕護航。
第一:孩子不能驕縱,但是也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
孩子成長過程中,做父母的總怕會嬌慣孩子,因為看過太多嬌慣的孩子成長後變得一無是處,為了孩子,總是想狠狠心,就是為了培養孩子。
只是,如果父母過於狠心,是不是也會剝奪孩子選擇的能力呢,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面對選擇的時候,還能獨立做選擇嗎?還能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任嗎?
個人覺得,只要孩子的選擇不涉及原則問題,可以適當讓孩子學會怎麼做選擇,不要一味的把父母的選擇給孩子,不給機會孩子。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好的。
第二:孩子已經表達餓死都吃了,孩子有主見,如果往好的地方引導,對孩子成長是有好處的。
孩子能表達他餓死都不吃,說明了他真的不愛吃,寧願不吃餓死 ,這不是孩子會表達的良好表現嗎?這樣的孩子應該多鼓勵他,讓他學會表達自己,以後在成長過程中或者在職場當中,都能很好的得到重視。
有時候,孩子的表達是無理的,有時候,孩子的表達是合理的,做父母的,分辨這些很難嗎?只要把握住原則尺度,正確引導孩子,適時給孩子表達的權利,孩子得到回應,知道自己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以後是不是就能更好的表達自己。
第三: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們愛孩子,希望他能成才,很多時候,孩子才剛出生,做父母的就已經在計劃孩子高考該怎麼辦了。
現代父母的焦慮主要都在孩子的教育上,因為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能成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好的,只是我們也不用太焦慮。
有些東西,我們越是焦慮,越是沒有辦法好好教導孩子,只會把焦慮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背負巨大的壓力,這也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我不提倡快樂教育,但是我們也沒必要對孩子的教育過於焦慮,過於焦慮的教育讓孩子的童年一片陰影,什麼事情過了,都會適得其反。適度才是最好的。至於這個度怎麼把握,就看父母的本事了。
為人父母不易,我們都是初為人父母,也沒有經過培訓,也沒有經過鍛鍊,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的孩子特性來制定教育規劃,不要過於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