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焦慮的教育讓孩子的童年一片陰影

2020-08-25 伊吾聞

今天跟朋友討論了一個問題,關於孩子,之前做過一個回答,提問者問:「孩子打死都不吃韭菜餡餃子,我該怎麼辦?」

我的想法是,不吃就不吃啊,可以換成別的餡的餃子啊,或者不吃餃子也可以啊,明明可以有很多選擇,何必在這種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上那麼較真呢,養孩子不能嬌慣,但是也不能太強勢太專制。

我朋友的想法跟我也一樣。

我的回答也得到很多人的響應,我也覺得這就是理所當然的正確答案。

只是也有一部分人會說我的做法是錯誤的,就不應該容忍孩子在這個事情上的堅持,不吃就餓著,餓死算了,或者是說,不吃一定要強迫他吃,這樣他長大才會明白很多不得已也要為之,更有甚者覺得這就是嬌慣孩子,就是害孩子。

是,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我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得到起碼的尊重,孩子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他們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早日明白人世的艱難。

孩子成長是很艱難的,孩子的教育更是充滿了荊棘,作為父母,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又不能太過強大,為了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只希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他們保駕護航。

第一:孩子不能驕縱,但是也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

孩子成長過程中,做父母的總怕會嬌慣孩子,因為看過太多嬌慣的孩子成長後變得一無是處,為了孩子,總是想狠狠心,就是為了培養孩子。

只是,如果父母過於狠心,是不是也會剝奪孩子選擇的能力呢,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面對選擇的時候,還能獨立做選擇嗎?還能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任嗎?

個人覺得,只要孩子的選擇不涉及原則問題,可以適當讓孩子學會怎麼做選擇,不要一味的把父母的選擇給孩子,不給機會孩子。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好的。

第二:孩子已經表達餓死都吃了,孩子有主見,如果往好的地方引導,對孩子成長是有好處的。

孩子能表達他餓死都不吃,說明了他真的不愛吃,寧願不吃餓死 ,這不是孩子會表達的良好表現嗎?這樣的孩子應該多鼓勵他,讓他學會表達自己,以後在成長過程中或者在職場當中,都能很好的得到重視。

有時候,孩子的表達是無理的,有時候,孩子的表達是合理的,做父母的,分辨這些很難嗎?只要把握住原則尺度,正確引導孩子,適時給孩子表達的權利,孩子得到回應,知道自己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以後是不是就能更好的表達自己。

第三: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們愛孩子,希望他能成才,很多時候,孩子才剛出生,做父母的就已經在計劃孩子高考該怎麼辦了。

現代父母的焦慮主要都在孩子的教育上,因為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能成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好的,只是我們也不用太焦慮。

有些東西,我們越是焦慮,越是沒有辦法好好教導孩子,只會把焦慮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背負巨大的壓力,這也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我不提倡快樂教育,但是我們也沒必要對孩子的教育過於焦慮,過於焦慮的教育讓孩子的童年一片陰影,什麼事情過了,都會適得其反。適度才是最好的。至於這個度怎麼把握,就看父母的本事了。

為人父母不易,我們都是初為人父母,也沒有經過培訓,也沒有經過鍛鍊,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的孩子特性來制定教育規劃,不要過於焦慮了。

相關焦點

  • 嚇唬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嗎?家長需謹慎,不要讓童年陰影擴散
    很多家長甚至還表示:這種方式真的很管用,孩子看完後,都乖乖聽話了。現在為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童年的四大陰影,家長不妨看看。,收廢品的老人,也是孩子的四大童年陰影之二。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收廢品的老人剛好經過,父母就會嚇唬孩子:「如果你不聽話,我就把你賣給收廢品的老人。」父母無意間的一句話,卻造成了孩子童年的陰影。
  • 做好父母的核心:少給孩子製造「童年陰影」!
    但另一個事實是,在遍地雞毛的大背景下,即使是崇尚科學育兒,付出了再多時間、資源陪伴孩子的高知父母,在育兒方面仍然感到深深的焦慮——還不夠。」父母不需要在某方面做得多麼好,或者要為孩子做多少事,才稱得上合格,更重要的是,不要做毀掉孩子而不自知的事,就已經是不錯的父母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負面事件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正面事件。今天我們就來避個坑,聊聊為什麼童年陰影那麼深刻,以及什麼是糟糕的的教育方式吧。
  •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當的處理方式,會給娃造成童年陰影
    文|秘籍君大部分孩子是很容易發脾氣的,但是針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而有些我們經常會用到的方式,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而如果在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在成年之後,也會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因此對婚姻、對家庭感受到恐懼。所以,在面對孩子發脾氣時,大人要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切不可對孩子使用不當的方式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
  • 心理學:父母這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童年陰影,並伴隨他們一生
    不言而喻,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童年造成的陰影會相伴他們一生。這些陰影即使在成年後,對孩子的行為、思想同樣會造成很深的影響。棍棒式教育在中國很流行,被以往很多父母使用。有很多明星說,自己小時候父母要求嚴格,就是在棍棒下長大的。這讓很多家長認為棍棒下的孩子才能成才,卻沒有考慮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孩子接觸到的刺激,如果超過了自身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和危險感,這時孩子就會產生心理陰影。」心理陰影給人造成的影響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暫的。有時候童年時候造成的陰影,甚至能夠影響到孩子成年以後的行為,所以父母需要引起重視!一、造成孩子心理陰影的原因有哪些?
  • 不要用你的焦慮,爆炒孩子的童年
    如果說有些孩子是在蜜罐中泡大的。那麼,這一些孩子,則是在家長的焦慮下爆炒出鍋的。別人是關鍵時刻能摔罐兒而起的龍虎將,你則是謹小慎微被爆熟了的紅皮蝦。,令人想不到的「設計陰影」:我小時候的陰影是我們家廁所的燈繩。
  • 孩子的童年陰影,往往來自於這樣的父母!希望不是你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長,吃、穿、用給孩子最好的,住房買離學校近的,特長班要報精品小班,為了孩子,不少家長可以做到勒緊自己的褲腰帶,有多少給孩子付出多少。生活中我們會遇見這樣一些人,他們表面看上去很正常,但只要遇到某一件對他來說特定的事或是特定的情景,他就會表現得非常緊張、焦慮
  • 美國的童年陰影是麥當勞,日本的是小黑,而中國的他讓人不寒而慄
    (導讀):美國的童年陰影是麥當勞,日本的是小黑,而中國的她讓人不寒而慄   相信我們在小的時候都有特別害怕的東西,我們把這些東西稱之為「童年陰影」。每當我們想起這些「童年陰影」的時候都會不寒而慄,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跳出自身童年陰影的家長,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掌控攻擊性情緒
    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識別情緒並且學習處理它們,父母們需要如實面對他自己的所有情緒,並且面對他自身的自控能力因為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勢必會引發父母自身的諸多體驗。父母們會在這些時刻做出反應,有時也會失控,儘管內心並不希望那樣,有時候只是因為孩子使我們感到震驚或被冒犯。但有些時候,這些傷害可能會喚起更深層次的感受。
  • 童年的50道「陰影」
    我媽告訴我,一歲之前,有十幾二十位親戚先後照顧過我。大家分幾班倒,誰有空誰來,小到十幾歲的叔叔阿姨,年長到70幾歲的曾外祖母,都曾經抱過我。只因當時我的父母都在全職上班,根本無暇看顧這名幼童。雙職工家庭的孩子,童年所要經歷的真實生活,大抵如此。實在無計可施,奶奶把我接回鄉下去撫養。
  • 被遺忘的童年陰影,怎麼影響你一生?
    當我在網際網路上搜索&34;這個詞時,我發現公眾對童年陰影的理解通常是指那些在童年時嚇到我們的東西。例如,那些給我們童年留下陰影的電影和電視人物,那些想到可怕經歷的人--被狗追逐,被搶劫,無緣無故地挨打。
  • 80後店主賣「挨揍神器」 網友回憶童年挨揍陰影
    鞭子  原標題:福安80後女店主網上賣鞭子 網友回憶童年挨揍陰影  在閩東,「沒油麵」似乎是不少小夥伴的「童年陰影」,兒時只要從父母、長輩口中聽到這三個大字,註定勉不了一頓  原本只是小夥伴們回憶童年的一個話題,可最近,福安一個80後女店主竟然在淘寶上賣起了這項童年「挨揍神器」,挨揍作為80、90後童年必不可少的話題,其輔助工具鞭子也成功勾起了他們童年的慘痛回憶,「店家太兇殘了,竟然賣鞭子」「80後的童年陰影啊」「這是要論陰影面積有多大的節奏嗎」……  80後淘寶女店主網上賣鞭子  這位賣鞭子的
  • 這八句話最傷害孩子,留下童年陰影,但很多父母常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所以只有把孩子教育好了,一個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一個民族才能夠有未來,一個家庭才能夠看到希望。但是,有的父母不知道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一頓胡亂的作為。甚至於把這八句話常掛在嘴邊,殊不知,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研究發現受虐兒身體老化速度變快
    童年的不幸伴一生最近,一份由美國哈佛、史丹佛和華盛頓大學三校聯手完成的研究顯示,曾經在暴力、或是童年剝奪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們,身體老化的速度比一般的孩子更快,對這些孩子們成年後的健康造成威脅。了解童年經歷,有助於預測未來健康情形麥克勞林說:「了解孩子童年的成長環境,可以有效預測未來可能遇到的心理、生理健康問題,不論是心理上的憂鬱、焦慮,或是生理上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
  • 警惕家庭育兒焦慮製造「童年恐慌」
    報補習班,考好學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種種育兒焦慮成為諸多中國家長的真實寫照。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多位教育界專家、老師和家長展開了一場關於「消除中國家庭育兒焦慮」的教育討論。有專家提出,父母的恐慌和焦慮導致兒童「童年恐慌」現象幾十年來不斷增多,家庭教育走入了學校化、知識化的誤區,家庭變成了學校,家長變成了老師,背離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務。
  • 80後店主賣「挨揍神器」 網友:求童年陰影面積
    原本只是小夥伴們回憶童年的一個話題,可最近,福安一個80後女店主竟然在淘寶上賣起了這項童年「挨揍神器」,挨揍作為80、90後童年必不可少的話題,其輔助工具鞭子也成功勾起了他們童年的慘痛回憶,「店家太兇殘了,竟然賣鞭子」「80後的童年陰影啊」「這是要論陰影面積有多大的節奏嗎」……  80後淘寶女店主網上賣鞭子  這位賣鞭子的
  • 童年陰影「成就」了海明威:不合格的母親,毀掉的是一個家庭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中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最大。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從人類演化的角度而言,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母親焦慮則全家也會陷入焦慮,母親快樂則全家也會感到快樂。
  • 童年「陰影」讓人生昏暗,學會正確和解,走出「陽光」的真我
    本文就借用書中心理學知識,剖析一下童年陰影對人一生的深遠影響。「陰影」為何影響那麼大餘華曾說過:「一個人的童年是決定他一生的,世界給我們的最初圖像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決定命運的最好時機就是童年。」才知道,正是因為生活中某些話語或者場景,觸發了他童年的感受,才使得他焦慮、恐怖湧上心頭。
  • 潛意識測試:你童年的陰影是什麼
    母親拉著你的手,你正在蹣跚地學走路  選擇A的人:  生活在框框中物質匱乏的童年——幸福度40%  在你的夢裡經常會有緊張和焦慮的感覺嗎?你的父母認為孩子能夠獨立是未來生活的重要基,所以你是在各種規章制度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對你的物質要求總是給予一半甚至是少於一半的滿足。
  • 父母有教育焦慮,並非孩子的成績問題,是自己過於"著急"
    看到孩子成績略微下降,或是對學習產生抗拒,便會用各種&34;對其說教,甚至將後果最大化,給孩子造成心理威懾。正如文章開篇所寫的那位母親,孩子只是在遊戲娛樂上投入一些精力,她便用&34;給兒子製造學習壓力,但過度焦慮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壓力過大,從而產生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