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過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3.認識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樹立防治荒漠化的觀念,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教學重點: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教學難點: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區域發展
影響區域發展的環境問題
認識和綜合治理這些環境問題
區域可持續發展
我們這兩節課就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為案例來探討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麼?人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對策和措施?
高二地理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養分
植物就無法正常生長
在沒有了植被保護的情況下
裸露的地面極易遭受風沙侵蝕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養分進一步流失
繼續發展
土地生產力長期喪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即發生土地退化
2.荒漠化
⑴概念: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溼潤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並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
⑵形成: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
⑶主要表現: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化。
⑷影響:已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花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
活動:根據你的理解,運用下列關鍵詞解釋荒漠化的含義。
土地退化 乾旱半乾旱地區 氣候因素 人類活動 沙漠化
點撥:荒漠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實質是土地退化,分布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表現為土地荒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鹼化,所謂「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二、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
1.範圍
地形區範圍: 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以北
行政區劃範圍: 包括新、寧、甘(北部)、內蒙古(大部)
說明:這裡所說的西北地區是指位於非季風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2.地貌特點: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和中部(內蒙古境內)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內)是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3.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徵——乾旱
⑴乾旱成因:深居內陸,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區乾旱特徵的成因圖示:
深居內陸
遠離海洋
水汽難以到達
乾旱
補充講解:由於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響,再加上周邊高大山地特別是隆起的青藏高原,進一步阻隔了水汽的進入,乾旱就成為了這一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並且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量最少、乾旱程度最高的地帶。
⑵景觀特色——以草原、荒漠為主
由東到西 降水遞減,乾旱程度增強,土地的自然產出和載畜量減少
新疆的塔裡木盆地 賀蘭山以西 賀蘭山 內蒙古高原東部
年降水量 不足50毫米 200毫米以下 200毫米以上
乾旱程度 極端乾旱區 乾旱區 半乾旱的草原地帶
自然景觀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聳的山地迎風坡,降水稍多,山頂冰雪覆蓋。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為綠洲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草原
思考1.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什麼關係?並分析原因。
點撥: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對應溫帶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對應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對應荒漠地區。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強。原因是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2.新疆的綠洲分布有什麼特點?請聯繫水源和地形條件解釋原因。
點撥:天山北部水汽主要來源於北冰洋,北坡屬於迎風坡,隨著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脈阻擋的影響,南疆與北疆乾旱程度不同。綠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狀分布。原因是河流水來自冰雪融水補給和盆地地形雨。
產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規律)
※基本條件——乾旱
※物質基礎——地表物質鬆散
※動力因素——大風吹揚
思考1.與地圖相比,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哪些優點?
點撥:優點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統的信息具有多維的特徵;地理信息的時序性十分明顯;時效性好;更新快等等。
2.有人說:地理信息系統是地圖的延伸。你怎樣理解?
點撥:從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多維的地圖等方面思考。
五、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1.「3S」的關係
⑴聯繫:既互為獨立發展又相互促進。
⑵區別:①遙感主要用於地理信息數據的獲取;
②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用於地理信息的空間定位;
③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來又對地理信息數據進行管理、查詢、更新、空間分析和應用評價。
2.數字地球
(1)概念:指數位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位化後,由計算機網絡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2)原理和應用
數字地球是將不同空間、時間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標,從區域到全球進行整合,並進行立體的,動態的顯示,能為複雜的生產、研究活動提供實驗條件和試驗基地。
活動:1.圖1.5和田1.6顯示的對洪水災害的監測和統計除運用了遙感技術外,還運用了哪種地理信息技術?這兩種地理信息技術在這次洪災監測和統計中具有怎樣的相互關係?
點撥:在圖1.5和圖1.6所示的洪水監測和統計中,除運用了遙感技術外,還運用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統對信息進行加工(分析、統計)。
2.城市110指揮中心在接到報警電話後,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指揮警車到達出事地點。為提高出警效率,許多城市配備了巡誓車。應用地理信息技術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圖1.11)。
(1)110指揮中心要隨時掌握每輛巡警車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種地理信息技術?
點撥: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統
(2)110指揮中心要確定哪一輛巡警車離出事地點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種地理信息技術?
點撥: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
(3)110指揮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車至出事地點的道路是否暢通,還需要利用哪些技術?如果存在嚴重交通堵塞,110指揮中心又該怎麼辦?
點撥:還要用到攝像和視頻傳輸技術。如果存在嚴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較近的且有條件較快趕到出事地點的巡警車(需要綜合運用上述技術)。
(4)假如你是110指揮中心的調度員,描述在接到報警電話到指揮警車前往出事地點的工作程序。
點撥:接警→確認出事地點的位置→(在顯示各巡警車的地理信息系統中)了解其周圍巡警車的位置→分析確定最近(或能最快到達)的巡警車→通知該巡警車。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術還可以應用於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門中?
點撥:城市交通組織和管理、商業組織和管理、城市規劃、衛生救護、物流等部門,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術。
【課堂小結】
班主任製作查詢系統易查分
現代地理學中,3S技術學科的發展與應用,日益成為地理學前沿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並成為地理學服務於社會生產的主要途徑,現在3S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它們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聯繫。遙感技術主要用於地理信息數據的獲取,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用於地理信息的空間定位,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來對地理信息數據的管理、更新、分析等。其中,遙感技術為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信息數據,加快了地理信息資料庫系統的更新,保證了地理信息系統的時效性,全球定位系統為遙感信息數據地面定位目標選擇、野外驗證、圖像分類等提供了必要的數據信息,為更好地利用遙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