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 陽娜)記者從北京市工商局獲悉,29日起北京市在已實現外貿領域「十五證合一」的基礎上,再整合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門涉及信息採集、記載公示、管理備查類的涉企證照事項,全面實行「二十四證合一」,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據北京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革中北京市將繼續實行「一網申報、一窗受理」的辦理模式。企業通過「e窗通」登記平臺辦理工商登記時,一併填報需合辦的事項信息,工商部門直接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被整合證照不再發放,不再要求企業提供關於整合證照事項的額外證明材料;工商部門在核准登記後1個工作日內將企業登記信息和「多證合一」備案信息通過「e窗通」登記平臺推送給市級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應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接收、認領、核實共享信息。
該負責人指出,改革後,企業將減少往返各部門「上門申報」20餘次,部門間共享各類登記備案信息240餘項,大大降低企業重複填報數據。同時各部門要共同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在區域內、行業內的互認和應用,使其成為企業唯一「身份證」,使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成為企業唯一身份代碼。
下一步,北京市將在持續推進「多證合一」改革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主動規範企業經營行為,不斷完善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建立健全信用約束機制,積極引導企業自律,加強社會監督,使「多證合一」改革成為推動形成新型市場監管體制機制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