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組合作模式是什麼?
小組合作模式,是一種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小組內部相互約束(如我能提前或準時到達教室)、協同(一起學習)與督促(值日認真),小組間相互良性競爭的一種模式。
小組合作,能有效落實小組內部的幫扶性,小組成員有差異性,讓表現優秀的去督促、提醒、幫助待進步的孩子,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促進班級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人在一起不叫團隊,心在一起才是團隊,小組合作模式是一種走心的班級管理模式。真正以小主人的姿態投入到小組及班級活動中,個性特點得到展示,收穫成就、歡樂與尊重,變得陽光自信,更容易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創新自我;同學之間的相互溝通、協作、配合得到訓練,更容易找到朋友,愉悅身心,有利於身心自然完整;在小組的工作中培養的奉獻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激發孩子勤勞勤奮、責任擔當、上進心等優良品質,有利於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自由勝任。學生自評互評代替老師評價,更全面準確客觀,學生更重視。更加重視過程評價,老師可能關係學生成績,但學生更關心同伴的態度,如他對我好不好。容易獲得短期的歡樂(如幫人掃地),讓組員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認同感,激發持續的動力。
2、小組合作模式有什麼優勢?
小組合作,可以減少老師與學生之間貓和老鼠的遊戲,有利於激發孩子勤勞勤奮、責任擔當、上進心等優良品質。班主任由有原來的管理者,向學生成長的引領者、護道者轉變。班主任由於工作時間與精力的有限,一不小心就顧此失彼,難以關愛到每一個孩子,難以做到公平,容易造成有的孩子被忽視,容易讓孩子(和家長)感受不到你對孩子的關注與重視。由管理向引導轉變,起到顧問的作用,教師更多的是一個觀察者,觀察學生是如何解決不可預料的情況,迴避了很多不必有的師生矛盾,也迴避了家校溝通上把自己弄到矛盾的漩渦中。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生真正需要的幫助,如學生往往容易在同學矛盾、溝通能力、規則意識、學習動力等上迷茫,在孩子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一把,幫忙處理真正的苦惱。
小組合作,可以有效改變教學模式、班級組織模式,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是有效學習的需要,是未來發展的必然。
小組合作,可以讓家長準確、及時、全面了解到孩子的成長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態度、同學關係、紀律表現等,及時參與到孩子的引導教育中來。良好的師生關係能持續多久不知道,但同學關係一定是一輩子的,畢竟是同齡人,家長關注孩子在同伴心中的形象甚於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正好可以藉助小組合作模式,讓孩子的成長在陽光下進行。
3、小組合作模式為什麼是必然選擇?
小組合作模式是班級管理的需要。傳統的班級組織形式已經發展很高的程度,進入了瓶頸期,很難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通過一種新的模式來激發。後物質時代孩子的需求發生了改變,關心與在意的事務放生了變化,傳統模式很難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需要一種新的模式去激發孩子,真正有效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一理念。小組合作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自主管理的一種動態模式,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小組合作模式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個別老師靠個人魅力吸引學生,認真學習,應該是有的,但也只是少數。在課堂上,基礎差的孩子難免被邊緣化(擔心回答不正確不敢讓他回答),或者被突出化(明知他可能不會還要他回答)。多數還是在教學方法上做文章,如後茶館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等,核心都是自學、合作、展示、點評這些環節。如果這些環節缺少有效的評價,多做少做一個樣,就難以持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需要從德育上找突破口,有一個完整的量化、反饋、評價機制,這就是小組合作模式。
小組合作模式是溝通的需要。學生在行為上(如課間在教室打籃球、追逐打鬧等安全隱患行為),屢錯屢犯;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動力,缺乏及時監督與跟蹤,認為學習就是自己的事情,發呆比勤奮來得安逸,不是不清楚學習的重要性,而是在行動上存在惰性,寒號鳥的思想作祟,明天再努力;在課堂上,基礎差的孩子難免被邊緣化(擔心回答不正確不敢讓他回答),或者被突出化(明知他可能不會還要他回答)。傳統方式多是班主任個人的感覺判斷,難免以偏概全,即便能發現問題,也難以找到問題的根源,給家校溝通帶來不便,難以形成家校共同體。
4.如何理解小組合作模式與合作學習的關係?
小組合作模式是一種班級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協調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管理、團隊和諧、共同發展。讓每個學生真正體會到自身的價值與團隊的重要性:我都很重要,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要為班集體爭光,我要讓他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通過相互幫助,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小組合作模式是為小組合作學習服務的,讓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提供保障,而小組合作學習又是小組合作模式最有效的可視化體現。
所以,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有小組合作模式,然後將課堂教學納入進去,就形成操作性強、可持續的小組合作學習。
5.如何有效推進小組合作模式?
(1)充分放權是基礎。
信任學生,多給學生機會,學會等待,堅持學生能做好的老師不做,學生能表達清楚的老師不說。哪怕現在沒有做好,以後能做好,也就很好。當然要把班級管理權下放給量化團隊,這就給班主任老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那就是必須建設一支公平公正的若干團隊,否則就會造成拉幫結派,權力尋租的不良現象。
(2)職能培訓是手段。
畢竟都是孩子,要教他們怎麼做,還要教他們怎麼理解,這樣有利於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
(3)家校溝通是關鍵。
務必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溝通一定要比家長有耐心、更淡定,一定要讓家長感受到你真正的非常關心他的孩子。
(4)及時幹預是保障。
觸犯有關性質嚴重的問題,超出小組的能力的,一定要及時強硬幹預,如安全、團隊建設(不服從組長管理)、信任(在老師那裡溜號)。不要等到事情無法收拾了再來幹預,當然若能提前預防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