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

2021-03-01 凱鳴教師團隊

《當代教育心理學》第十四章《教學設計》闡述了「合作學習」及「小組教學」的一些理論,結合文中的理論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過去單一、被動、陳舊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學習是這一學習方式得以落實的有效載體,「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慾的能力,而且是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交流能力」。

我曾參與蘇派課改中心的培訓,並且有過兩年多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兩年多的時間裡付出了很多,有一段時間忙的心力交瘁。總的來說,這種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從「小組合作制」課堂上來講,小組學習是「小組合作制」課堂上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最基本的學習單元,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常通過學習小組來組織完成,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也是主要通過小組學習來開展。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要承擔傳統教學中「備上批輔」等日常工作,還要在課堂流程方面對學生進行不間斷的培訓,班主任需定期對組長(行政組長、學習組長)進行培訓,需要不定期地對小組進行調整或重新分組,加強小組文化建設和班級文化建設。這種教學模式在小組劃分時基於「組內異質 、組間同質」的原則。成績以期末調研測試成績為基礎,每組的人數一般為6人,每組都有兩個ABC三類學生。男女比例分配要適中,學生性格搭配要互補,優勢學科與弱勢學科要結合好,座位設計為T型。分好組後要進行小組文化建設,由組長組織成員討論制定有特色的組名、組訓、組規、口號、組徽、組歌等,並製作成小組文化標識牌,激勵每一個組員,從而培養小組成員的集體認同感和歸屬感。

兩年多的實踐讓我收穫了很多,也讓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第一,這種教學模式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比傳統課堂(即奧蘇伯爾所倡導的接受學習——講授教學)要高的多,教師課前要編制一份高質量的導學案,這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成功的前提,課堂中大部分時間用於小組展示,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對小組展示任務的切塊,教學環節之間(小組展示之間)的過渡,小組展示後的精當點評以及最後的課堂小結。在剛開始運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因為把握不好小組展示所需的時間,我經常出現一課時內容上不完的情況,甚為煩惱。要編制一份高質量的導學案倒逼著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理清重難點,這樣才有可能在上課的時候有的放矢。這種模式讓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主要是針對小組展示的點評)的時間很少,課堂教學必須突出重點,教師需不斷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教學語言必須精煉適當,不能囉嗦,否則很難完成一課時的教學任務。

第二,通過課堂展示,倒逼學生課前必須認真預習,認真完成導學案,因為每組的課堂展示都要在課上及時評價賦分,而且要體現差異性,課上的小組群學階段各小組成員必須真正合作學習,鍛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分工協作、語言表達及人際交往能力,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對小組活動作出貢獻。把全班分成小組也有助於教師通過提問、討論、檢查作業來測查某個小組,監控學生的學習,評定學生的進步。」

第三,這種模式的課堂師生、生生有大量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學生很難出現睡課現象。因為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展示暢所欲言,課上師生、生生經常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教師如果課前備課不充分可能會出現「掛黑板」的現象,所以對教師的課堂危機處理能力也要求比較高。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小組文化建設,班主任帶領全班學生進行班級文化建設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班級認同感,增強班級凝聚力。而且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小組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展示PK,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小組合作學習固然有很多優點,然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處理,找出對策,勢必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甚至有負面的影響。
    第一,每組都有ABC三類學生,學生學習能力不平衡。這樣,在一個組裡學習水平勢必參差不齊,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展示的機會較多,部分學習水平低的學生不敢輕易上臺展示,發表自己的見解,怕出錯讓同學笑話,久而久之出現所謂的「組霸現象」,就是一個小組裡面每次就是那麼幾個成績好的或口才好的學生上臺展示,因為只有他們上臺展示,小組才可能得高分。只有這幾個學生的能力得到鍛鍊,長此以往學生的發展會極不平衡。由於小組群學(小組討論)被很多教師當作每一節課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無論需不需要,都要討論,片面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這樣就使得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浮於表面了,而實際上需不需要小組群學以及討論時間的長短是根據教學內容而定的。
    第二,某些學科教師的講授不可缺少(如語文),學生的展示往往過於膚淺且很難把握教學重難點,需要通過教師的集中講授進行升華提高,此時運用奧蘇伯爾所倡導的接受學習可能更加適合。「接受學習是一種由教師引導學生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有時也稱講授教學,講授教學是指以有組織、有意義的方式將知識講授給學生的教學。」某些理科(如物理、化學)實操性很強,實驗較多,課本中的結論都是通過在課堂上做實驗得來的,可能通過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更加適合。「布魯納認為,讓學生學習一般的原理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發展學生解決新問題、探索新情境、發現新事物的態度和能力。」這些課上經常運用小組合作教學難免牽強附會,有時會弄巧成拙。

第三,實踐表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比較適用於新授課的教學。對於複習課,學生的小組展示很難達到拔高提升、融會貫通的水平。普遍的觀點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幫助,通過各方面因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可以迅速提升學生的均分,但是在提優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學校初三畢業班一般很少採用這種模式教學。
    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既有優點也存在不足之處,如何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創造出最優的教學效果,是我們教師當前應當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小組合作學習操作參考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公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二、小組分配    1、分配原則:同組異質、異組同質。
  • 數學課堂中如何處理小組合作與獨立思考
    數學課堂中如何處理小組合作與獨立思考【摘要】本文從能獨立完成則不需小組合作,先獨立思考於小組合作之前,寓獨立思考於小組合作中,再獨立思考於小組合作學習後,四個方面闡述數學課堂中如何處理小組合作與獨立思考的問題。
  • 怎樣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課堂儘管採用小組學習的組織形式,但所討論的問題沒有思考性、啟發性和探索性,學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問題雖有思考性,但學生剛剛轉過身,還未進入討論狀態,教師就宣布討論結束;有的小組內的分工不明確,一開始討論,學生就顯得手忙腳亂,要麼組內優生一言堂
  • 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階段
    我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起於上世紀90年代,真正在中小學推廣與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在本世紀初的新課程改革啟動後。目前,作為一種具有創新和實效性的學習方式已經深受學生喜愛。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是通過小組內的學生互相配合與互動,對學習任務進行分工、協作,以交流方式,相互激發思維,實現學習目標。
  • 小組合作學習的「小」與「組」、「合」與「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小」與「組」、「合」與「作」——朱根平淺淺說教育之101本文簡單說說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合」與「作」:小組要「小」到什麼程度?合作該怎麼合,又該怎麼作?合作學習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問題遇到障礙,苦思而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採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不是上課一開始就分組研討,只有在教師提出一定問題後,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定的自主活動、思考探索後才能安排分組研討。因此,合作交流要在恰當的時間內進行。②時長問題。
  • 小組合作學習
    好課堂應該是目中有人的課堂,好課堂需要構建學習組織,因為有了組織,課堂才有人情味,這樣的課堂才會不讓孩子們睡大覺。小組合作學習很重要,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小組合作是班級學習的重要組織形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習個體學習時,都可以找到對象,找到組織,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相互研究
  • 關於合作學習的思考
    關於合作學習的思考文/小希摘要:在現代社會裡,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素養。因此,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重個人能力的培養,忽視集體觀念的教育;重學生獨立思考,忽視群體之間的合作;重師生的縱向交流忽視學生之間的橫向溝通。
  •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交流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它為每位學生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合作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 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與行動
    作為當下最重要的學習組織形式之一,教育工作者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已經相當普遍,但是在價值的挖掘上尚處於初級階段。特別是在核心素養時代,小組合作學習所具有的優勢和價值需要不斷研究,並通過高質量的實踐來驗證。本期特別呈現於偉教授的解讀文章,以饗讀者。
  • 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與合作
    只有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才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便賦予了學生絕對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以小組參與的方式走進課堂活動,思考並探討知識、課堂話題,讓沉悶的課堂活起來,這將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 「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膠著戰
    一、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源於思,思又引出學。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是獨立和合作兩種學習方式的有機融合,教師不能濫用合作而忽視獨立,也不能片面強調獨立而否定合作,而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協調合作與獨立的關係,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創和諧的生態課堂。
  •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掌握的13個問題
    在當代中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小組合作學習日漸受到各地學校老師的青睞,形成了豐富的合作形式和方法。但在筆者的聽課經歷中,紮實有效的小組合作並不多見。究其原因,是對某些細節缺乏敏感和打磨。這些細節與以下13個問題相關。
  • 解決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四大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學習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以學習小組為中心,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探究,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從2012年開始,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開始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改革。結合學校、學生發展實際,確立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 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乾貨請關注收藏
    以數學學科為例,小學生開展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分工、交流、合作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使之共同進步。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常常表現為「流於形式,忽略實質,缺乏時效」的現象。
  •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筆者執教五年以來,多次在講聽公開課觀摩課後,與諸多同行進行深入探討,發現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準確,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及點:1、合作小組分組不合理   許多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都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但由於諸多原因,如班級人數太多,致使小組容量過大,教師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裡頓時熱鬧起來
  • 黃榮懷:如何開展在線的小組學習,並提升到合作學習?
    閱讀之前請您思考: 電視/網絡直播與在線學習如何有效銜接? 如何開展在線的小組學習, 並提升到合作(協作)學習?而這個習慣的養成不光是在線學習,在我們現實學習中也是一樣的。我們需要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我為我們本科生推薦的10個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習慣和技巧,預習、複習、做筆記、閱讀、問答、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口頭匯報、怎麼準備考試、怎麼做資料管理等,這些是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去培養的。一個學生學習習慣跟他的知識密切相關,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李政濤:小組合作學習的13個細節,你考慮了嗎?
    這裡強調的是一些基礎性的條件,至少包括三個條件:其一,學生對要學習討論的內容要有基本的閱讀了解;其二,合作交流前,學生先要有自己的思考,帶著自己的思考與同學共同分享、探究,如此才能避免用集體的思考和聲音替代個體獨立自主的思考;其三,學生需要有合作需求。之所以存在「為合作而合作」的現象,原因之一在於學生本無合作的欲望,卻硬要讓他們合作。
  • 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適應《英語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需要,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一種最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符合現在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長久的發展。以下就合作學習的概念、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及成效等幾個方面對中學如何開展英語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 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而異質分組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發揮出團隊學習的最大成效。  小組合作學習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好、中、困學生以1∶2∶1的比例搭配。4人小組採取相鄰前後桌對坐,6人小組採取馬蹄形排座。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採用4人小組,這樣容易實現小組合作學習與個體獨立學習的變換。
  • 小學英語課堂這樣小組合作學習 效果馬上不一樣!
    課堂教學中如何如果能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有利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凸顯學生個體的主體意識,形成學生群體的合作意識,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那麼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