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必須掌握的13個問題

2021-03-01 中小學校長之家

3.一手抓數位化考核,一手抓3060,這所學校必火!

在當代中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小組合作學習日漸受到各地學校老師的青睞,形成了豐富的合作形式和方法。但在筆者的聽課經歷中,紮實有效的小組合作並不多見。究其原因,是對某些細節缺乏敏感和打磨。這些細節與以下13個問題相關。

對學生來說,只有具備了合作的意識、方法、能力和習慣,才能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但這些方面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簡要地提出幾個要求,讓學生領會一下即可生成的,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系統培養和訓練,這裡的細節不是培養的時間長短,而是訓練的起點:從哪裡開始培養和訓練?可以從同桌合作開始,先嘗試讓同桌兩人之間相互言說、傾聽、補充與合作,再逐漸過渡到小組合作。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和適應過程。如果同伴兩個人都不能很好地合作,如何指望他們能夠順利地進入到小組合作?這裡強調的是一些基礎性的條件,至少包括三個條件:其一,學生對要學習討論的內容要有基本的閱讀了解;其二,合作交流前,學生先要有自己的思考,帶著自己的思考與同學共同分享、探究,如此才能避免用集體的思考和聲音替代個體獨立自主的思考;其三,學生需要有合作需求。之所以存在「為合作而合作」的現象,原因之一在於學生本無合作的欲望,卻硬要讓他們合作。一般情況下,存在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兩大類型,許多老師陷入了糾結之中:兩種分組方式各有利弊,如何取捨?解決之道在於輪換,不宜一學期或一學年都是同質或異質分組,可以這個月同質,下個月異質,取長補短,互補共生。
小組合作過程中,需要對誰做主持人、監督員、記錄員、小組發言代表等有明確具體的分工。分工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在於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也在於小小分工背後有重要的育人價值:有了分工,才會有責任;有了責任,才會有擔當;有了擔當,才會有更好更快的成長和發展。這樣的小組分工,就把教學與德育、成事與成人融合聯通起來了。規則就是小組合作中對學生該如何做的具體要求。其中代表性的合作規則是「弱者先說,大家補充,強者概括或總結」。判斷弱者和強者的標準,不只是成績,還有性格和習慣:個性內向、內斂,課堂上不愛主動發言表達,沉默寡言者即為「弱者」,反之則為「強者」。經常看到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後,不到1分鐘就匆忙結束,這樣的小組合作不可能有實效,只能淪為形式化和表演化的小組合作。在我看來,真實有效的小組合作時間,至少不能低於3分鐘。當然,到底安排多長時間,要視學情和合作學習的內容而定。如果小組代表的第一句話是「我認為,我發現,我覺得……」教師需要趕緊制止和糾正,恰當的表達應該是「我們小組……」。無須小組合作,個體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既然是小組合作之後的代表發言,就不能只講自己的,否則,前面的小組合作基本無效。一方面,評價誰?有的老師習慣性地點評小組代表,這是一種方向性的錯誤,實際上應該評價其背後的小組合作質量與成效。我們倡導教師這麼評價:通過這位小組代表的發言,我發現他們的小組合作學習很有成效,具體表現在,1、2、3……教師的評價語言切忌抽象的表揚或批評,越具體、明晰,越有針對性越好。另一方面,誰來評價?不只是教師,也可以讓小組和學生之間互評,還可以讓小組與個體學生自評,如此一來,就具體實現了「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小組合作結束之後,進入到全班大組交流,此時很容易陷入「報幕式交流」的誤區:小組代表各講各的,組與組之間沒有任何交集地互動,彼此割裂……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是教師需要在第一個小組代表發言之前,發出清晰明確的指令要求:第一小組代表發言之後,其他小組代表在介紹本組合作學習成果之前,先對前面小組代表的發言,或評價、或補充、或提問、或質疑……在此基礎上,再介紹自己小組的合作成果。這樣一來,小組與小組之間就有了互動、對話和交流。合作的過程,就是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相互傾聽,實現生命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這裡的關鍵細節,是教師需要不斷提醒並鼓勵學生做好批註或筆記,把同學、老師在討論中生成的好的觀點、思路、方法和語句及時記錄下來,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這個細節有助於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的意識、能力和習慣,提升捕捉、提煉資源的能力。這不僅涉及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學段的小組合作特徵、要求與方法的具體化,甚至包括同處一個學段,如小學,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等,各自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特殊合作要求和方式如何擬定。同時,也需要對不同年段之間的小組合作如何實現有機關聯、銜接、轉換與提升,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與研究。例如,語文課如何開展小組合作,體現「語文味」?數學課如何體現清晰的「數學文化」,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等不同學科的小組合作如何展現出明晰強烈的「學科感」?再進一步而言,即使是同一個學科,如語文,教「議論文」,如何進行小組合作?散文、小說、古詩詞等又該如何進行小組合作?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在教研中重視和解決。有的教師基於根深蒂固的教案意識和教案情結,完全按照教案預設的小組合作時間節點來安排,不到這個節點就「按兵不動」。實際上,教師完全可以依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及時生成小組。這說明,小組合作也需要「動態生成」。

相關焦點

  • 解決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四大策略
    那麼,如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真實地發生、自然發生,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呢?以小學語文為例,歷下實驗小學總結形成了解決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四大有效策略。
  • 小組合作學習的「小」與「組」、「合」與「作」
    按照學習情況可以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複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C層的難點,與C層學生結成學習夥伴;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A層同學請教;C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A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
  • 李政濤:小組合作學習的13個細節,你考慮了嗎?
    小組合作過程中,需要對誰做主持人、監督員、記錄員、小組發言代表等有明確具體的分工。分工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在於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也在於小小分工背後有重要的育人價值:有了分工,才會有責任;有了責任,才會有擔當;有了擔當,才會有更好更快的成長和發展。這樣的小組分工,就把教學與德育、成事與成人融合聯通起來了。
  • 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種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從「小組合作制」課堂上來講,小組學習是「小組合作制」課堂上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最基本的學習單元,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常通過學習小組來組織完成,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也是主要通過小組學習來開展。
  • 小組合作學習操作參考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公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二、小組分配    1、分配原則:同組異質、異組同質。
  •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交流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它為每位學生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合作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 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是班級學習的重要組織形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習個體學習時,都可以找到對象,找到組織,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相互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中第一個重要的組織是小隊子,他們是學習中的合作夥伴,也是競爭者和監督者,在對子之間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針對所學的內容,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相互幫扶,每一個成員既是老師又是學生,他們是最好的師友學習2人小隊子。
  • 高效構建小組的策略和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實操方法研究
    小組文化建設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和保障,關乎學校課改能否順利地實施與推進。那麼,該如何構建小組文化?怎樣針對性地打造小組文化才能讓學生變得陽光自信、樂學好學?
  • 初中生如何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英語
    學生的語言知識增加了,合作意識增強了,與同學合作能力提高了,與同學合作的方法增多了,集體榮譽感也形成了,更主要的是學生們在合作中感知了語言,並且運用了語言。一、小組合作探究是否適用於每節課、每個教學內容小組合作探究是一種提出問題,計劃探究活動,得出結論並判斷結論的學習過程。
  • 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階段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於上個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並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廣泛應用。
  • 黃榮懷:如何開展在線的小組學習,並提升到合作學習?
    在線學習作為一種技術促進的學習具有五個基本要素,分別是資源、活動、情景、角色、目標,這些要素在在線學習中都是必須要去考慮的。而這個習慣的養成不光是在線學習,在我們現實學習中也是一樣的。我們需要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我為我們本科生推薦的10個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習慣和技巧,預習、複習、做筆記、閱讀、問答、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口頭匯報、怎麼準備考試、怎麼做資料管理等,這些是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去培養的。一個學生學習習慣跟他的知識密切相關,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小學英語課堂這樣小組合作學習 效果馬上不一樣!
    原來的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往往是在教師的主宰下去小組合作活動,他們成為了被動的機器,喪失了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教師要創設適宜學生學習的情境,渲染集體合作的氣氛,使學生發自內心地產生的要合作的意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單詞的教學一般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只有在學習對話交流時,學生才會覺得光靠自己的能力可能無法完全掌握,才會有合作學習的意願,因此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 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乾貨請關注收藏
    以數學學科為例,小學生開展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分工、交流、合作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使之共同進步。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常常表現為「流於形式,忽略實質,缺乏時效」的現象。
  • 小組合作學習中組長的職責和任務,學校課改實操問題研究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長的作用和地位至關重要,他(她)的能力與水平關係一個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高低。不少學校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後一段時間發現,有的小組成效顯著,有的小組卻舉步維艱,究其原因,主要差距就在於組長,因為組長是這個小組的第一負責人、是這個小組的靈魂人物,組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
  • 怎樣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這一步就是讓學生明確即將進行的合作學習將圍繞著什麼主題進行,合作學習將採用什麼方式進行、最後達到什麼樣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等問題,以此為後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確的目標導向。二、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1、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 「小老師」通識培訓的內容和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實操問題研究
    生訓工程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有效運轉的關鍵,也是實現學習自動化、管理自動化的前提。它解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組長、小老師組織管理、領導課堂能力的問題,只有學生會管了、會做了、會學了、會教了,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能力需要刻意訓練,訓練需要系統方法。
  •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案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第一,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探索通過相互交流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掌握用線段圖來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時,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了解「倍」有關的計算。學好數學,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其學習興趣。[教學重點]掌握將乘法與加減法結合起來的計算問題。
  • 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適應《英語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需要,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一種最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符合現在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長久的發展。以下就合作學習的概念、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及成效等幾個方面對中學如何開展英語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 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與行動
    作為當下最重要的學習組織形式之一,教育工作者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已經相當普遍,但是在價值的挖掘上尚處於初級階段。特別是在核心素養時代,小組合作學習所具有的優勢和價值需要不斷研究,並通過高質量的實踐來驗證。本期特別呈現於偉教授的解讀文章,以饗讀者。
  • 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選擇(1)
    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老師困惑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把握,想放手而不敢放手,想放手而不能放手,放手容易收手困難,放手了卻未收到應有效益。本文試著從課型特點、知識特點、學習過程特點三個方面談談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