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麥當勞公司計劃5月底、6月初左右,對全國範圍內部分門店的部分產品進行調價。據麥當勞介紹,此次調價的原因與近日豬肉價格上漲沒有直接聯繫,而是綜合各種因素考慮,並根據不同門店的成本等具體情況來決定對哪些門店實行調價。中新社發井韋攝
5月28日,麥當勞不少食品漲價。據了解,巨無霸、麥辣雞腿漢堡從10.5元漲到11元,早餐全餐從17.5元漲到18.5元,而吉士蛋漢堡的漲幅最高,從10.5元漲到12元。據麥當勞工作人員稱,價格是根據供應成本的上升而做出的調整。中新社發紹常攝
麥當勞店內統一的食品定價體系正在被打破。《第一財經日報》今日報導稱,麥當勞(中國)副總裁、首席市場推廣及企業事業官羅凱睿表示,麥當勞在中國不同地方(包括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的價格可以有0.5元到1元的差異。「不同地區的租金成本不一樣,我們會對價格進行調整。」
羅凱睿指出,這是零售業普遍採取的策略。與此同時,羅凱睿指出麥當勞有自己完整的供應鏈系統,有自己對應的基地,因此可以不受單方面原料價格上漲的牽制。儘管目前國內外一些農產品價格紛紛走高,但是羅凱睿指出,「麥當勞目前沒有漲價的計劃。導致產品價格差異的主要因素還是門店選址。」
此外,與汽車餐廳一樣,24小時店正成為麥當勞著力主推的業務。目前,麥當勞在中國的餐廳數目接近800家,其中已有約400家為24小時餐廳。
此前,肯德基在中國市場一直遙遙領先於麥當勞。而在產品本土化方面,肯德基較之對手一向更加大膽。不過,自2005年施樂生這個「血液裡都流淌著番茄醬」的老外掌管麥當勞中國事務後,麥當勞一改以往保守作風。
施樂生上臺當年年底,麥當勞就開始了汽車餐廳和24小時店的試點,隨後一發不可收拾。今年年初,施樂生還對中國區域進行調整,兼併中區和東區。從而將麥當勞中國業務重新劃分為三個大區,北區、中區和南區。
對於24小時店的風險問題,麥當勞方面避而不談。據公司中區總經理林文科介紹,最開始,麥當勞向門店推薦24小時店,如今門店經理主動要求成為24小時店。「有盈利的需要,店經理才會主動提出要求。」據其介紹,有很多上夜班的人,都有這方面的需求。此外城市夜生活的發展也給麥當勞帶來機遇。
根據麥當勞提供的數據,目前在深圳、廣州麥當勞24小時餐廳數量已經達到60%,上海目前的數量接近50%,而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24小時餐廳的比例約為35%~40%。「這與各地的消費習慣有關,北方天氣冷,消費者夜間出來少。」羅凱睿解釋道。
(責任編輯:叢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