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講了第一次數學危機,那是關於無理數的危機。這一回我們要來複習一下第二次數學危機,它是關於「無窮小」到底是什麼的爭論。這個爭論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在牛頓時代達到頂峰,經過了2000多年才被最終解決。
關於這個危機,有一個有趣的悖論:希臘聯軍第一勇士阿基裡斯永遠也追不上一隻烏龜,這是為什麼呢?點開下面的視頻看看吧!
以下為我的科普書《十分鐘智商運動》中相關內容的文章。
第二次數學危機是在關於一個奇怪的數——「無窮小」的爭論。這個爭論的源頭依然要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1芝諾悖論
公元前495年,古希臘學霸畢達哥拉斯去世了。這時,一個五歲的孩子正在牙牙學語,他叫做芝諾。
芝諾也是古希臘數學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悖論以反駁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和變化問題,比如有一個悖論稱為「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一隻烏龜」
古希臘傳說中有一位跑的最快的英雄阿基裡斯,希臘聯軍第一勇士,海洋女神忒提斯和英雄珀琉斯之子。阿基裡斯出生後,忒提斯捏著他的腳踝將他浸泡在冥河斯堤克斯中,使他全身刀槍不入,唯有腳踝被忒提斯手握著,沒有浸到冥河水,這是他唯一的弱點。在特洛伊戰爭中他被敵人射中腳踝而死。
有一天,阿基裡斯遇到了一隻烏龜。烏龜對阿基裡斯說:「別看你跑得快,你永遠也追不上我。」
阿基裡斯問:「為什麼呢?」
烏龜向他解釋道:
開始比賽時,阿基裡斯在後方A處,烏龜在前方B處,二者同時起跑。
阿基裡斯要追上烏龜,首先要追上烏龜先跑的一段AB,但是在這段時間烏龜也在向前跑,當阿基裡斯到達B處時,烏龜已經跑到了C處,還沒有追上。雖然此時BC的距離小於AB的距離。
阿基裡斯會繼續跑BC這一段,但是這段時間烏龜也沒閒著,跑到了D處,雖然CD小於BC,但是阿基裡斯還是沒有追上烏龜。
以此類推,阿基裡斯和烏龜之間的距離只能不斷縮小,但是永遠都不會變為零。所以,阿基裡斯就永遠追不上烏龜啦。
以上就是芝諾悖論。所謂悖論,一般是指同一個命題中有兩個對立相反的結論。而芝諾對於阿基裡斯追烏龜問題的解釋不是推出對立的結論,而是完全違背常理,其實稱為詭辯更加合適。
2這個詭辯錯在哪?
要推翻這個詭辯其實也不難。
芝諾將一個追及過程分割成無限多份,並且認為:既然段數無窮多,累加起來的時間自然也是無窮長,所以追不上。但是實際上,由於阿基裡斯速度大,烏龜速度小,兩人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短。如果阿基裡斯追了無窮多段,下次再追及的距離就是無窮小。
為了更加清楚地解釋這個問題,我們把追及過程畫在一個數軸上,並且假設AB之間距離為L。方便起見,設阿基裡斯的速度等於烏龜速度的兩倍。
這樣一來,相同時間內阿基裡斯運動的距離就是烏龜的兩倍。所以阿基裡斯走過AB=L時,烏龜走過的距離為BC=L/2 ;阿基裡斯走過BC時,烏龜走過的距離CD=L/4 ……顯然,第N次追及的距離是L/2^(N-1),如果N無限大,這個長度就無限接近於零0,稱為無窮小。
如果阿基裡斯要追上烏龜,需要追及無限多段,將這無限多段距離求和:
大家經過簡單計算就會發現,項數越多,這個式子的結果越接近2L。如果項數無窮多,阿基裡斯跑過的距離就與2L相差無窮小。直到阿基裡斯追上了烏龜,他跑過的總路程也不會超過2L。同樣,如果阿基裡斯跑過第一段距離AB的時間是t,那麼無窮多段之後阿基裡斯追上烏龜,需要的總時間不過是2t。
莊子曰:「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說的就是一根一尺長的木棍,每天砍掉它的一半,無論經過多久都砍不光。的確,我們可以把木棍分割成越來越短的無限多份,但是加起來依然是一根木棍那麼長,這與芝諾悖論多麼相似!
3無窮小:微積分的基礎
芝諾最早提出了無窮小的概念。只可惜,希臘文明衰落之後,歐洲的科學一直沒有太大進步。直到文藝復興時代來臨,在牛頓等一大批科學家的帶領下,科學才重新蓬勃發展起來。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但他也是偉大的數學家。牛頓提出的牛頓二項式定理、牛頓二分法以及微積分,都是近代數學的輝煌成就。
微積分在物理上的應用非常廣泛,人們利用它解決了很多複雜的問題。微積分中有一個概念:導數。
在一個函數圖像上隨便取兩個點P和M,計算二者縱坐標差Δy=y2-y1與橫坐標差Δx=x2-x1 ,那麼Δy/Δx就稱為兩個點連線的斜率。
如果M點越來越接近P點,那麼PM的連線就會變成過P點的切線,而這條切線的斜率就稱為P點的導數。寫作
這裡lim就叫極限, Δx就稱為無窮小。
本來一切看起來都很自然,但是英國大主教貝克萊首先對微積分發難:「無窮小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它是0嗎?如果是0,為什麼在求導時可以做分母?如果不是0,又怎麼能說剛才計算的是一個點的切線斜率呢?」
從牛頓發明微積分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關於「無窮小」到底是怎樣一個數,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後來,經過阿貝爾、柯西、康託爾等人的努力,直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人們才確立起極限基本定理,使得無窮小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從牛頓發明微積分開始計算,已經過去了300年。而從芝諾最早提出的無窮小概念,已經過去了2500年。
數學就是這樣,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概念,可以爭論幾百年,甚至幾千年。
李永樂老師:北京大學物理與經濟雙學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北京市中學物理教師/物理競賽教練。從教十年,培養清華北大學生200餘人,國際奧賽、亞洲奧賽、國家奧賽金牌十餘名。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李老師直播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