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管制法》實施在即 企業經營影響幾何?

2020-10-30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

在歷經10個月內連續3次審議之後,《出口管制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在,距離12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只剩下1個月的時間了。

這是一部涵蓋出口管制政策、管制清單、管制措施以及監督管理等各方面的法律,其影響,既關乎國家利益與安全,同時也直達企業。多家企業法務、合規部門的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他們都在抓緊研究《出口管制法》,以期摸清自身經營行為中,是否涉及違反《出口管制法》的有關內容,制定調整相應的合規內容。

此時正值中美關係的敏感局面波及到技術領域的微妙時刻。根據《出口管制法》的制度設計,中國商務部未來將獲得類似於美國商務部的執法權,可以對企業的相關行為進行合規檢查和執法,這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外國在華企業而言,都將是一個「新的局面」。

10個月快速通過

與其他法律需要經過長期的討論、修改才能得以通過立法的情況不同,《出口管制法》在10個月內,連續3次在中國最高立法機構進行審議,並及時完成對歷次送審稿內容的討論和修改,直至通過,無論是企業人士還是法律界人士,都稱這一立法工作「頗為迅速」。

兩位長期對出口管制進行研究的技術型企業法務、合規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制定《出口管制法》的想法,很早就提出了。2017年,商務部就曾出臺了《出口管制法》的徵求意見稿。「當時也向法律界、企業界的人士徵求過意見,但此後,一直沒有提交全國人大,進入正式立法程序,我們也並不清楚原因。」一位企業合規部門人士告訴記者。

這部法律的突然提速,是在2019年底。全國人大的立法信息顯示,2019年12月底,《出口管制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此後審議進度頗為高效,在10個月內連續完成了3次審議:除2019年底初次提交審議後,2020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二審,4個月後的202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通過了該法律,並敲定《出口管制法》於2020年12月1日開始實行。

本報記者比對2017年《出口管制法》的徵求意見稿,《出口管制法》的一審稿,比徵求意見稿減少了22條,但是法律界人士認為,此變動並未影響這部法律的內容。「基本內容還是相近的。」一位長期從事出口業務法律諮詢的資深律師表示,而此後兩次審議的《出口管制法》都是在一審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調整,並送審。

《出口管制法》由此「無死角」。

此時,正值中美關係局面波及到技術領域。美國先後對tik-tok、wechat等中資背景的社交軟體等以國家安全、數據安全的名義進行限制,甚至試圖封禁。川普政府還試圖尋求進一步擴大此種限制對象的範圍。字節跳動、騰訊等企業則按照美國法律程序應對,對川普政府的「措施」予以應對,並收穫一定成效。

數據和信息

一位常年從事法務與合規工作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中國在出口管理方面,一直有相應的清單管理制度。「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什麼產品不可以出口,根據清單,企業也都是熟悉的。」他說。不過,在他看來,1個月後開始實施的《出口管制法》或將有關數據、信息等納入管制範圍,這才是企業層面真正關注的。

記者查閱《出口管制法》,其第二條包含兩款。第一款規定了涵蓋範圍,包括兩用物項、軍品、核、其他與維護國家安全和履行國際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的貨物、技術和服務等物項。更關鍵的內容則在第二款,即規定,第一款所稱「管制物項」還包括上述物項相關的技術資料等數據。

「產品、服務等都是製成品或者業務經營的結果,但是,第二款將與管制有關的技術資料、數據等,都列入管制範疇,這才是企業需要適應,並抓緊進行自我檢視的。因為數據量、技術資料量比較大,存儲又相對分散,哪些涉及,哪些不涉及,這都需要企業抓緊做工作,並且嚴格管理,避免法律實施以後,出現違法行為。」前述企業人士稱。

不過,他向記者強調,從《出口管制法》的層面看,數據、技術資料是否屬於被管制範圍,「不是靠定義,而是看清單」,即只有在清單上被劃定為管制出口的產品、服務等物項所涉及的數據和技術資料,才會被一併列入管制範圍。

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指出,《出口管制法》對出口管制範圍、管制制度、管制措施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將根據法律規定,進一步完善並適時發布管制清單。多位法律界人士向記者解釋,《出口管制法》為核心的出口管制制度,其實就是「法律+清單」的模式。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商務部、科技部對《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作出了修訂,將包括人工智慧交互界面技術等多項新興技術納入限制類技術及其控制要點。

《出口管執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門建立管制物項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風險管理制度,對管制物項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進行評估、核查,加強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管理。多位企業人士都向記者提及,這意味著對管理部門的實地考察提供了法律依據,未來中國商務部將獲得執法權力,從而與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BIS)類似,可以對相關企業實體、個人的經營行為實地調查。

一位長期從事國際法務諮詢工作的法律界人士表示,未來可能會有一些中國商務部等部門的調查監管,一旦發現企業有違法出口管制相關規定的,可以處罰。

企業經營影響

「《出口管制法》管的實際上就是』跨境轉移』,跨境。」一位長期從事出口合規法務諮詢的法律界人士告訴記者。而當前,隨著技術手段、數據服務等方式的不斷演進和變化,會給企業經營層面的合規帶來不少影響,需要具體分析。

一位企業人士表示,很多涉及到管制範圍產品、服務或物項的數據、技術以及信息,在目前實際的企業經營中,有可能存儲於各類雲伺服器上,如果通過雲服務,境外人員接觸、獲取到了這部分信息、數據、技術資料等,是否屬於違反《出口管制法》的行為?

一位長期從事境外法務諮詢的法律界人士認為,雲伺服器上存儲的涉及管制的信息、數據、技術資料等,如果被境外人員接觸,非常有可能觸犯《出口管制法》,因為這種跨境並不僅僅是海關關境意義上的跨境。不過,他也表示,具體的操作需日後相關制度和解釋的完善。

前述企業合規部門人士則反覆向記者強調,數據、技術資料等,在這一法律制度下,會給企業經營實務帶來比較直接的影響。他形象地舉了個例子,電腦中所存儲的有關數據、技術資料、信息等,有很多場景會帶來觸碰《出口管制法》的可能。

「比如,企業人員攜帶儲存有管制範圍內的數據、信息、技術資料的電腦到國外,或者在國內,造成不該接觸這些數據信息和技術資源的外籍人員接觸到這些資料,都是可能觸碰到《出口管制法》的場景。」他說。

一位大型國有製造業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最近一年,企業內部已經反覆強調紀律,要識別目的地風險,出國人員不得攜帶有相關敏感資料和內容信息的電腦。

此外,一位跨國公司法務部門的人士表示,他們正在抓緊研究這部法律,因為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企業或者獨資、合資企業中,都有外籍員工,這些外籍員工接觸數據、信息、技術資料的場景,以及中國區子公司向母公司或總部上報、傳遞的數據、信息、資料等,也都涉及到是否符合《出口管制法》的問題。他同時表示,一些在中國僱傭外國員工的中資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至於一些企業關注的在保稅區內的交易、貨物轉移等,是否涉及觸及《出口管制法》的問題,一位長期從事外貿的法律人士則表示,「保稅區」內的貿易,應該不涉及《出口管制法》中涉及的「跨境轉移」問題,但這些具體問題的操作,仍需等到相關清單、配套制度的公布和完善。

(編輯:郝成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中國外匯|《出口管制法》下的企業合規攻略
    《出口管制法》的「變」與「不變」為做好出口管制合規工作,企業首先要準確理解《出口管制法》的適用範圍,釐清其與現行出口管制體系之間的聯繫與差異,進而對《出口管制法》可能對自身產生的影響進行準確評估。三是做好出口管制內部合規制度建設。儘管《出口管制法》未對內部合規制度建設提出強制性要求,但對於那些經營管控物項的企業,仍建議其結合物項敏感程度和業務地區風險程度來建立必要的內控制度。
  • 《出口管制法》呼之欲出企業合規應注意什麼?
    同時基於履行防擴散的國際義務,對清單外的貨物、技術以及服務實施不超過二年的臨時管制,在臨時管制實施期限屆滿後決定取消臨時管制、延長臨時管制或者轉入出口管制清單。五、違反出口管制規定的後果?,自處罰決定生效之日起,國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門可以在五年內不受理其提出的出口許可申請)、暫扣或者吊銷出口經營企業的專營資格以及將違法信息納入徵信系統等行政處罰。
  • 《出口管制法》的「管」與「放」| 法評
    為保護我國企業、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我國在2020年8月28日調整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9月19日發布了《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隨後,在今年10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出口管制法》」),該法將於2020年12月1日正式生效。
  • 山雨欲來風滿樓 ——《出口管制法》解讀
    作為我國在出口領域法律規範的頂層設計,對原先的出口管制制度作了一系列實質性梳理與調整。有效填補了我國出口管制法律體系的空白,在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同時,為我國的出口管制提供了更明晰的執法與守法路徑。面對出口管制領域頂層法律體系的落成,相關領域的企業應如何隨勢而動,調整自己的內部合規制度,減小經營風險?本文將通過對新法的解讀,為企業提供一些合規建議。
  • 律師說法丨重啟對等原則-《出口管制法》最終落地
    再者,2020年10月正式稿規定在出口許可審查考慮因素方面,國家在充分審查出口經營者的信用記錄等因素後進行評判,做出準予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在2017年意見稿中出口商和最終用戶的信用記錄僅僅是作為實施不同許可分類的因素,而不影響出口管制主管部門做出的許可決定
  • 跨境合規觀察 | 中國出口管制新紀元——聚焦《中國出口管制法...
    本文結合我們的研究心得,對《出口管制法》的立法進程進行回顧,針對《出口管制法》正式生效文本與草案的重大修訂變化進行梳理和解讀,並分析中國《出口管制法》的重要規定、合規要點以及對企業業務的潛在影響和應對策略,希望為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建立、健全出口管制內部合規機制提供具有價值的實務建議。  2.
  • 馬吉:《出口管制法》是「為報復美國制裁鋪墊」?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馬吉】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歷經兩次公開徵求意見、全國人大常委三次審議,終於在10月17日表決通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出口管制法》甫一通過,即引來國內外各方解讀,甚至有美媒直呼這是「為報復美國制裁鋪墊」。 《出口管制法》到底有哪些特點?縱觀其立法背景、立法層級、立法目的和立法內容,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 日媒:中國施行《出口管制法》維護國安
    據日本《產經新聞》11月29日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自12月1日起施行,對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戰略物資和技術出口進行管制。中國將建立管控名單,禁止出口經營者與可能威脅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企業進行交易等,與加強對中國施壓的美國進行抗衡。
  • 中國《出口管制法》管制不透明?外交部回應
    會上,華春瑩對「中國《出口管制法》」相關問題作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來源:外交部網站會上有記者提問:中國《出口管制法》今天起正式實施。有外國企業表示管制對象清單不明確、管制不透明,對此表達了擔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芯觀點」《出口管制法》:讓中國坐上了全球晶片大戰的裁判席
    12月1日,中國《出口管制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頒布後正式實施。如果從2016年正式把《出口管制法》列入立法意願開始算,這部法從「躁動於母腹中的嬰兒」到呱呱墜地走過了三年多的時間。
  • 談貨櫃運費飆升、出口管制法相關配套法規,商務部發布會回應了...
    12月3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我國服務貿易規模有所下降,目前已呈現趨穩態勢,服務出口表現明顯好於進口,貿易逆差減少,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佔比提高。1-10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37257.8億元,同比下降16.1%。
  • 新法案12月正式實施,外媒:對美沉痛一擊
    眾所周知,我國是製造業大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很多企業都在"走出去"。一直以來,我國的企業在全球市場上都秉持著友好、平等和開放的原則,進行海外經濟投資和經營,然而,光我們的企業遵守原則並不夠,因為經濟往來是雙向的。輪到我們掌握主動權!
  • 十二月起,這些新規將影響你我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12月1日正式生效我國首部《出口管制法》自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其中明確國家實行統一的出口管制制度,通過制定管制清單、名錄或者目錄、實施出口許可等方式進行管理。
  • 主動權在我們手上了,12月1日正式實施,美方行動需中國點頭同意
    但是一些國家在同中國交往過程中,違背原則,無故打壓中國企業,這給中國經貿髮帶來了惡劣影響,嚴重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為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保障中企業在同海外企業或國家合作時不遭受無故打壓。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表決通過了出口管制法,而此法也將在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管制法確立,標誌著我國在遭受任何國家管制措施時,也可以對其採取相應措施。
  • 2020年最後一個月,一批新規開始實施!
    >01《出口管制法》12月1日正式生效《出口管制法》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確出口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五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十萬元的,並處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款
  • 解讀新政策:2020年12月開始實施的新規定 你知道多少
    違反出口管制法最高罰款500萬元自2019年12月以來,歷經三次審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17日表決通過了出口管制法。出口管制法包括五章49條,從管制政策、管制清單和管制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 中國這部法律的實施,為何成為日本"眼中釘"?丨東瀛一周蔣
    12月1日,中國開始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
  • 中英對照 |《出口管制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英文譯本上線!
    [CLI Code] CLI.1.346977(EN)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Export Contro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不可靠實體名單」落地後,中國再放大招:將控制關鍵材料技術出口
    據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導,我國出臺的出口管制法已經在今年10月17日正式通過,具體的實施時間將在12月1日,這也是一個月之前9月19日出臺的「不可靠實體名單」落地後,中國再放大招:將控制關鍵材料技術出口。
  • 日本紡織品標準出新規 英格爾檢測:多方受影響
    4月1日,日本《家居用品中有害物質管制法》正式實施,將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特定偶氮染料列為有害物質,禁止於睡衣、襪子、地毯等家居產品中使用其,且另有24種特定芳香胺含量限制為30mg/Kg以下。此次的標準設定加強,作為紡織品出口大國的我國,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