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個人的習慣可以決定某些事情的「成敗」。
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習慣。眾所周知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相應的,不好的習慣也會毀了一個人。所以,一個人的習慣可以決定某些事情的「成敗」。
智商只是決定一個孩子的其中一個因素,最關鍵的還是習慣。
為什麼習慣比智商更重要呢?
拼努力,你永遠不知道有沒有人比你更努力,拼智商,這個時代,誰也不比誰笨。唯有能決定成敗的「習慣」才是我們能長期掌控並能隨意改變的。
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學習習慣是人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固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這樣一群人,明明看起來很努力,明明付出的比別人多,可為什麼就是沒有別人的成績,而別人明明花費的時間更少,為什麼反而有很好的成績和表現?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學習方法,沒有固定的學習模式,今天這樣學,明天那樣學,怎能有成績?我們知道一個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每天都有一種學習模式,如何保證學習有效果,能記住呢?
是什麼造成了孩子之間的差距?
答案是學習習慣。中國式家庭教育,習慣於用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一個孩子的能力,殊不知,沒有良好的習慣,又怎能有優異的成績呢?
如何保證有良好的成績?
學習這件事,從來都是勤能補拙,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受益終身。學習習慣是孩子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形成的相對穩定,自動化的學習傾向和方式。
制定一個習慣,然後堅持下去,就會有好的成績
大量研究數據表明,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一些學生出現問題並非是能力所致,而是與自身的學習習慣密切相關。在這一點上,成績優異的名師薈學生,一般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他們能做到課前積極預習,課後鞏固複習也不落下,這樣也就能保證課堂上能聽懂並理解,同事可以保證課堂上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如此一來,他們想要得到一個好的成績,難嗎?並不!
習慣成自然,長期保持,終身受益
程度上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事,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讓學生終生受益。
習慣不僅是一種慣性,更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學習習慣是相對於體育好或者唱歌好是很簡單的事情,相對於後者需要天分,前者是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的習慣來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