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習慣的培養,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

2020-08-26 涵涵媽育兒

識了不少字,刷了很多加減法題,但沒有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依然會在小學階段落後。

因為識記性的知識是最好掌握的,而習慣的培養卻不是一朝一夕的。

涵涵上大班以來,也開始有了作業,在涵涵寫作業的這些日子裡,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了好習慣的重要性。

有的孩子到了小學之後,上課坐不住、時間觀念差、傾聽能力不好等等,讓家長很發愁,其實這往往都是忽略了——幼兒園階段是培養各種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想想看我們大人的很多不好的習慣,是不是改成起來也很困難,何況孩子。那如果從源頭上就樹立起好習慣呢?

所以,幼小銜接,不僅要注意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

時間管理能力

每周涵涵有3個興趣班,其中兩個是要交微信作業的,還有幼兒園裡的作業,加起來,如果不規劃好時間,是要耽誤睡覺和玩耍的。

所以,我就和她一起約定了,什麼時間交興趣班的作業,一到時間心無旁騖地交往,就不用老惦記著了。

幼兒園的作業,一般是回來後洗完手,吃點水果,就開始寫。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每逢周末和放假,她催我看微信群裡老師發的作業時,我都推脫說還有好幾天時間呢,明天再寫。

結果涵涵不樂意了,因為她想快點寫完,然後以後的日子裡不帶負擔地純玩。

所以,相比沒有時間規劃,到了作業非交不可的時候再寫,倒不如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寫完的能力,以及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

不然到時候大人也容易擔心孩子睡覺晚,而著急上火,大發脾氣,這樣形成惡性循環,孩子對待寫作業這件事會更加有牴觸心理。

不陪著寫作業

相對於因為輔導作業被氣的生病住院來說,我和涵涵爸顯得非常不負責任。

涵涵剛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我和她爸爸都曾經有過搬個小板凳,坐在一旁,嘴角上揚,開心地盯著小人兒,並且搶著籤名的時刻。

可過了幾次後,我倆就都不想陪著了。

而且我發現,在我們陪著的時候,涵涵反而容易分心,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比如她會說:「媽媽,這個我不會寫,你給我寫一遍,我照著來。」

可當我們都不陪了之後,她反而寫的又快又好了。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老師說要給本子上寫上名字,我和她爸爸眼看要睡覺了,都還沒給她寫。

涵涵忍不住了說:「都懶死了,算了,不用你們了,我自己來!」

然後,就自己把名字寫在了本子和書上。

我倆相視一笑,估計都在心裡不約而同地想:看來以後要更「懶」一些。

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從小就不陪著孩子寫,不僅能夠讓孩子不依賴、不分心,還能讓他心存責任感。讓他明白,寫作業是應該我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的事情,而不是要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完成。

專注力和內驅力能縮短寫作業時間

前些日子我老公說,他們公司加班的人挺多,他每次都不加班。

我問他:「那你老闆不說你?」

他說:「我每天都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了,還會幫他做一些其他事情,他不會說我的。」

他繼續說:「昨天我去公司拿東西,看到他們在那裡加班,我就問,你們在做什麼呢?對方說完,我說我來幫你們弄吧,40分鐘就弄完了,然後他們感謝我說,幸虧你來了,不然我們得弄到大半夜。當時老闆在那裡等著要結果呢,所以他知道我不加班,也不會說我的。」

我就笑著跟他說,我前幾天剛看過一句話,說是老闆最該炒掉的是那些只知道加班的人。

寫作業時也是如此,我們不應該鼓勵孩子,一坐在學習桌前就坐好幾個小時,而應該鼓勵孩子專注地高效率地完成作業。

而內驅力和專注力,是縮短寫作業的時間的前提。

內驅力是孩子有完成作業的熱情,專注力是能夠高效率地去完成,而不是一會兒玩玩玩具,一會兒說幾句閒話,一會兒在沙發上躺會兒。

涵涵最開始寫作業時,有時也會寫上幾下,就離開書桌玩個別的。我給她講,快快寫完,就能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盡興地玩了。

提醒了幾次後,就能做完再玩了。當然,她幼兒園的作業不多,要是小學的孩子,肯定還是要規劃好中場休息的。

復盤挺重要

復盤是下象棋的術語。我第一次考慮到復盤,是受涵涵的啟發。

當她玩智慧大作戰到80幾關的時候,最後關頭會過不去。這時會喊我來幫忙,我幫她搭建好了之後,她竟然會自己拆掉,再重新來幾遍,直到不用再思考,很快就能擺出來為止。

我很驚訝地發現,這不就是下象棋時的復盤能力嗎?

這種能力運用在學習習慣上,就是我們上高中那會兒,各省的學習狀元都會講到的一個學習習慣——建立錯題集。

一味地去刷題,就跟只是下象棋,不做復盤一樣,這是一種低效的重複,是一種很盲目的練習。

而錯題集和復盤則是有針對性地刻意練習,所以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步也會非常明顯。

不懂就問的習慣

不懂就要問,不能不懂裝懂,結果就是積累的疑問越多,學習的熱情越沒有。基礎不打牢,連老師上課都聽不明白講啥,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孩子寫作業時,我們可以不陪著,但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絕不能含糊。而且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可以引導著孩子去思考,解決掉存在的問題。

這才是家長輔導作業的真正意義所在。

複習和預習

無論是從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來講,還是從重複是記憶之母來講,我們都應該引導孩子做好複習,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才能做到應對萬變不離其宗的胸有成竹。

預習的時候,更是能夠明白,自己哪塊需要認真聽講,不能錯過。

畢竟專注力再好的孩子,也是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的。提前預習,在聽講時才能夠有的放矢。

習慣的培養、思維能力的開發、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自主的能力,真心比認識了多少字更加需要培養。

所以,幼小銜接,除了學習知識外,請記得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他才能快速適應小學生活,且受益終生。

相關焦點

  • 「幼小銜接」知識儲備和習慣培養
    【幼小銜接】知識儲備和習慣培養轉眼間,學前大班的小豆包們也即將邁入一年級的課堂,從幼兒園到小學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寶貝該如何適應即將到來的一年級課程呢?為了幫助寶貝和家長們更平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樂播TV新東方學堂準備了幼小銜接系列課程,陪伴寶貝一起,輕鬆入學!
  • 幼小銜接的重點是什麼?培養習慣+掌握方法>「灌輸」知識
    其次,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作息規律。再次,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樣上小學後才能獨立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和任務。最後,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過渡到小學階段,在學習上不感到吃力,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準備一些幼小銜接的圖書和試卷,讓孩子對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有個初步的了解。實際上,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注重孩子對新的學習方式的適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不是一味地「貪多」,給孩子「灌輸」知識。
  • 幼小銜接要順利 養好這些習慣最重要
    同時,為人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進步的。不要把幼小銜接的問題完全交託給所謂的「幼小銜接」培訓班,而是應該首先自己學習、了解幼小階段有何不同,處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現實中不少家長對幼小銜接認識有偏差,過於強調甚至誇大了幼兒園和小學的差異,對幼兒有過高的期待,過於強調知識準備。
  • 兼顧學習興趣與課程知識 葡萄英語在幼小銜接中的大作用
    很多家長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幼兒園聰明伶俐的孩子,對英語學習興趣濃厚,知識積累也非常充足,到了小學三年級卻不能很好適應,甚至出現成績逐步滑坡的情況。家長們可能不知道,問題就出在幼小銜接中,今天我們結合一款少兒英語產品——葡萄英語,來談談幼小銜接中應該注意哪些英語問題。幼小銜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結束幼兒園生活的同時,也要承擔小學教育的開始,因此,知識銜接固然重要,但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理解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
  • 育兒|「快樂銜接」!老師為幼小銜接順利過渡支招——做好心理疏導 培養良好習慣
    育兒|「快樂銜接」!老師為幼小銜接順利過渡支招—— 做好心理疏導 培養良好習慣 梅州日報一成長 梅州日報一成長微信號 mzrbcz 功能介紹 梅州日報誠意出品,專注梅州教育事業發展,關注孩子成長點滴,分享教育心得、育兒知識,記錄梅州小記者活動。
  • 告誡大班家長,不要誤把「幼小銜接」當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今年,疫情讓各個地方無法正常開學,家長急了,特別是面臨升學壓力的家長,在這裡 告誡大班家長,雖然急,但也千萬不要把幼小銜接誤認為是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在家給孩子惡補小學知識,這樣不但對孩子沒有好處,反倒還會害了孩子,那如何做才能把幼小銜接做到實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談一談:
  • 教育專家:幼小銜接別只顧識字拼音、加減法,培養這些實力更重要
    文|秘籍君已到開學季,上大班的家長想必心中都懸著一把名叫「幼小銜接」的劍。有些家長甚至直接跳過幼兒園大班,給孩子報了學前班,為的就是做好「幼小銜接」,不讓孩子傷在小學。似乎上小學前進入學前班,多識些字、學會拼音和加減法,就算是「幼小銜接」了。其實,家長若只把這些當重點,反而會耽誤孩子。
  • 幼小攜手、科學銜接——新城幼兒園與雨城小學召開「幼小銜接...
    四川新聞網消息 幼小銜接是幼兒從幼兒園遊戲狀態進入小學學習的過渡期,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轉折。為了明確幼小銜接工作的思路,積極有效地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新城幼兒園與雨城小學於2020年11月27日共同開展了一次面對面的「幼小銜接」專題交流座談會。
  • 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什麼能力?關鍵在於這2個方面
    小學是孩子開始系統地學習的第一步,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說,孩子從幼兒園畢業,要開始準備上一年級的時候,家長們也是萬分重視的。尤其是對幼小銜接這一塊,更是重中之重。而且孩子上了小學,也要開始系統的學習一些知識了,為了不讓孩子上學的時候聽得一頭霧水,家長們就更想知道,應該如何給孩子做好幼小銜接了?
  • 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什麼能力?關鍵在於這2個方面
    而且孩子上了小學,也要開始系統的學習一些知識了,為了不讓孩子上學的時候聽得一頭霧水,家長們就更想知道,應該如何給孩子做好幼小銜接了?其實,想讓孩子更適應小學的節奏,家長在這2方面是一定要做到位的。導致孩子在上了小學的不愛學習,而且對小學生活有所抗拒。所以要幼小銜接,那麼首先要銜接的就是孩子的習慣問題。讓孩子融入到小學生活中去,孩子才能夠安心在這個環境中學習知識。那麼在上課的時候,各科老師都在在傳授新知識,所以孩子一旦溜號走神,後面的課程就會跟不上,然後成績就會變差。孩子對上學更沒興趣。
  • 幼小銜接階段,比拼音數學更重要的是……
    所以,在幼兒階段, 知識的培養並不是第一要務。 那麼幼小銜接階段,最應該培養孩子什麼呢?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 幼小銜接階段,比拼音數學更重要的是......
    ,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由於學習過這些知識而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所以,在幼兒階段, 知識的培養並不是第一要務。那麼幼小銜接階段,最應該培養孩子什麼呢?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 幼小銜接什麼意思,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你真的懂嗎?
    很多家長,至今都不太懂幼小銜接是什麼意思,幼小銜接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真的就是因為幼兒園不能教授小學知識嗎? 如果真的只是因為這一點點,我想幼小銜接市場不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由於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小孩子在進入小學後出現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象。
  • 幼小銜接到底有多重要?這些能力都能培養!
    一、培養孩子提高專注能力小學學習就要求小朋友需要有著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幫助小朋友們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學習的節奏,對於他們日後良好學習興趣與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可見良好的專注力對於孩子們學習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傲蕾教育將會全面提升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根據注意力的十大因子,通過視聽專項反覆強化訓練來提升孩子視聽能力的敏銳性與穩定性。結合孩子學習的特點,採取生動有趣的訓練模式,讓孩子可以快樂並有效地實現注意力的提升。
  • 比入園適應更應該受到重視的其實是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幫助孩子從心理、能力等方面做好適應小學新模式、新環境準備的一個主動過程,它並不是小學知識的簡單提前,而是綜合素質的必要準備。幼小銜接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之間的引橋,能夠為這兩個重要階段搭建起平緩的階梯,幫助孩子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無接口、平穩過渡,讓孩子快樂地、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
  • 幼小銜接,最應該培養的,可能不是識字而是……
    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會說幼小銜接沒有必要,因為如果在一年級以前就把一年級的知識學會了,會影響孩子上課的注意力。他們認為一年級的孩子,如果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自己全都會了,孩子沒有辦法集中的精力去認真聽課的。02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無論什麼時候,閱讀都是最合適的學習方式,幼兒時期的閱讀,更是奠定孩子學習習慣的基礎。幼兒時期讀什麼,怎麼讀,什麼時間讀,成果都是不一樣的。
  • 比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這5種習慣
    此刻,女兒所在班級的家長群裡,大家熱火朝天地要組團給孩子報名幼小銜接。有家長說:「我兒子拼音有點差,我決定給她報名8月份的幼小銜接,上完幼小銜接休息一天就讀一年級了。」受疫情影響,我們重慶的幼兒園大多都是在6月2日才開的學。女兒所在幼兒園早就出了通知8月7日放暑假,本來我覺得不足一個月的暑假時間已經很短暫了,卻沒想到有家長竟然又給孩子報名了8月份的幼小銜接。
  • 家長的「幼小銜接」學習手冊
    「幼小銜接」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對於家有即將升入一年級的小朋友家庭來說。更多的這個詞我們聽到的,理解到的都是關於孩子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要不要報個班學習下,也因著這樣關於幼小銜接是關於孩子的,在於學科知識方面的適應和提升。今天我分享到這個是關於家長的「幼小銜接」手冊。
  • 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是什麼?
    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二、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是什麼?誤區二:幼小銜接就是小學提前化在一些家長眼中,「幼小銜接」這個詞就代表著知識的承接和過渡。有些家長買來小學年級各門學科的教材,在家教幼兒學習語文、數學課程,並布置作業,要求幼兒按時完成。過分重視片面知識的灌輸和局部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專家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習慣的培養,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懂了。而在學科方面,幼兒園階段再早的搶跑,一般也只能管到小學二年級。幼小銜接適當進行一些知識儲備是可以的,但不要硬灌,可以採取浸潤的方式,讓孩子入個門,就能更順利地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