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美好的季節,剛剛入秋的南京有沒有與秋天相關的地名呢?近日,現代快報記者搜索南京地區的「秋地名」,發現了諸如秋元坊、秋月路等秋意濃濃的地方,不過有些名字已隨著時間淹沒在歲月中,消失不見了。記者還發現一些地名暗藏「秋元素」,如菊花臺、菊花裡、桂花莊等。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盧河燕 徐蘇寧
秋地名
「秋」字頭地名10多個 但是很多已消失
記者查詢《南京地名大全》,發現以「秋」為首字的地名有10多個,秋元坊是其中的一個。根據《南京地名大全》記載,秋元坊位於鼓樓大鐘亭南。1930年,餘秋聲、姚元吉夫婦在此建宅,從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得名。1970年被徵用後,剩下的一段併入西保泰后街,現在該地名已廢。
比較有詩意的是秋月路。秋月路位於江寧區東山街道東北部,土山西側。南起上元大街,北至文靖西路。1983年,該路曾命名公園路。2003年6月,因土山在清代四十八景中曾有「東山秋月」一景,便更名為「秋月」。
據傳,東晉名將謝安、謝玄在今天江寧區的東山上築有別墅,淝水之戰謝安又坐鎮於此。很多南京人認為,成語「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就是這裡。
以景色得名的不止秋月,還有秋蔭。位於浦口區橋林鎮的秋蔭路,就是因古橋林十二景「柳岸秋蔭」得名,2007年命名。
位於浦口區原蘭花鄉的秋藤,是一個自然村。據《南京地名大全》記載,清末,此地長有10棵秋藤樹。村以樹得名。10月13日,現代快報記者循著地圖來尋找秋蔭路和秋藤村,發現兩處都已無蹤跡。秋藤村的原址上已經蓋起了一座座廠房。「廠房已經很多年了,不知道原來這裡還有這麼美的名字。」一名保安告訴記者。不過,附近新添了一條秋韻路。
在溧水中部,有一座山叫秋湖山,聽上去挺美的。同名的主峰位居東南,海拔有280米。山脊為秦淮河與水陽江、青弋江水系分水嶺。山巔還有古代採石遺存。
「秋」字有特別的韻味,南京不少小區也以秋為名。比如江寧區的秋月苑,位於機場路西側的秋景苑。另外還有金秋苑、千秋公寓等。
秋元素
紅楓、丹桂 這些路訴說著濃濃秋意
雖然秋地名有點稀少,但南京含有秋元素的地名有不少。要說秋天的元素,那一定少不了菊花、楓葉、桂花。這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菊花臺了。
周杰倫的《菊花臺》曾經傳唱一時,而南京就有菊花臺。它位於雨花臺區安德門西南的石子崗。相傳古代這裡生產菊花。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至此,正值金秋送爽、菊花盛開之時,欣然題名曰「菊花臺」。菊花臺為丘崗地貌,最高處海拔62.4米。
10月14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安德門地鐵站旁的菊花臺公園,這裡不僅景色美,而且對市民免費開放。一進公園就是依山堆疊的假山,花草繁茂,好不愜意。向上走,在一片綠樹掩映之中,有一座半圓形水泥墓地,埋葬著九位抗日外交官烈士的遺骨。菊花臺公園裡還有一片竹園,這裡有稀世珍品方竹,還有湘妃竹、女兒竹等近百個品種。還有南京地區罕見的金陵雀梅王、白皮松等。
菊花臺附近還有一個菊花小區,小區的南側有一條菊花南路,北側是菊花北路,附近也被稱為菊花裡社區。
秋天還是丹桂飄香的季節,滿城都瀰漫著桂花香。桂花莊、桂莊、桂花劉、桂園下……南京這些地名的由來都與桂花有關。桂花莊是個自然村,位於六合區。據《南京地名大全》記載,清乾隆間建村,因多桂花樹,莊以「桂花」二字得名。在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還有一條丹桂路,秋風吹起,枝頭的細碎小花飄下陣陣桂花雨。
秋天是多彩的,要說色彩最絢爛的,或許就是紅楓了,在浦口經濟開發區就有一條紅楓路,與紅楓路交叉的是菊圃路。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些路都是近年來新建的,名字大多來自古橋林十二景。
橋林十二景初見於清《江浦埤乘》,一些景物雖已不在,但看著地名仍能感受當時當地的韻味。在橋林南端,相傳在清代道光年間,有一個饒氏花園,園內有假山峰石一對,在雙峰之下,主人培植了各色菊花,每年九月金秋菊花盛開,鮮豔奪目。文人雅士相約飛角亭中,對菊飲酒,留下許多佳作墨寶。因此有一景為「雙峰菊圃」,這也是現在菊圃路的由來。
四季歌
含「春」的地名最多 冬地名最少
不僅僅含有「秋」「秋元素」,南京的地名裡包含了一年四季。現代快報記者查詢《南京地名大全》發現,帶「春」的地名尤其多。
雨花臺區的春江路、春熙路、春曉路、西春路、春江新城;江寧區的春陽路、春曉苑;高淳區的春甘巷、春東路、春池裡;六合區的春合巷;大明路的春光裡……一個「春」字,新老地名看起來都顯得春意盎然。
「夏地名」也不少,寧夏路、西毗夏路、夏家橋、夏營、夏蠶路、夏李路、夏家竹園、夏家崗等。不過,記者了解到,這些基本與夏天沒關係,而與姓氏有關。比如夏樓朱,是位於六合區金牛湖街道的一個自然村。明代,南京孝陵衛朱氏遷到這個地方,名孝陵衛朱,慢慢地就訛化成下樓朱。後來,改「下」為「夏」,才有了這個名字。
相比之下,「秋地名」「冬地名」顯得比較少,秋地名有十來個,冬地名則只有幾個。
四季變換,一季一景,行走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藏在地名裡的人文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