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堪孩子吵鬧,鄰居裝「震樓器」反擊,90寶媽求助:我有錯嗎?

2020-12-22 軒軒媽育兒

今天看到一則90後媽媽求助的帖子,事情本身不大,但是卻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事情的起因是這位媽媽3歲的孩子吵到樓下鄰居了,鄰居第一次找上門雙方態度都比較溫和且很有禮貌地進行了溝通。為了不影響樓下鄰居,事後她們也對寶寶提了一些要求,教導她積木玩具收納好,不可以亂扔玩具,在家也不要跑跑跳跳。和老公、婆婆也說了,搬桌子挪凳子都注意點,儘量少摩擦。

她自認為很已經很小心了,沒想到的是沒過兩天,一家人正在吃午飯,又有敲門聲。」還是樓下鄰居,「他說你們太吵了,剛剛一直在拉動凳子。」這次溝通,雙方沒有像上次那麼順利,反而話趕話地激起了大家的脾氣,雙方態度都變得強硬且充滿敵意,溝通無果後,本以為這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令人沒想到的是鄰居在家裝了震樓器進行反擊。

忍無可忍的她想到網上發帖訴苦,沒想到卻引來網友們的犀利吐槽:「是你家孩子太吵,把人逼急了!「「誰也不會沒事買個震樓器,多反思自己吧」。為此,90後寶媽也滿心委屈地表示她們已經很盡力減少噪聲了,是很正常的居家過日子,我有錯嗎?因為雙方所站的立場不同,才會導致矛盾升級,最終這樣的處理方式真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為了避免擾民,在家陪孩子玩耍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孩子為家庭增添了很多歡樂的氣氛,但同時因為天性活潑好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熱鬧變成吵鬧,影響到他人。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教導孩子不發出噪音,為他人著想,這也是一種良好的家教。在家陪孩子玩耍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約束孩子的行為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該有的規矩還是不能少的,如果孩子從小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所謂讓孩子自由是在有規則的前提下自由的活動。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不能在屋裡蹦跳,跺腳,不能拍皮球、跳繩、扔東西等,讓他知道,這是為了不打擾別人。要是孩子沒做好,一定要讓他道歉,承擔後果,這樣才能讓孩子記住,還能培養他的責任心。

2、做好家庭防噪措施

不要總拿「誰家沒有個孩子呀,理解一下就好了!」這樣的理由去要求別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可以在寶寶玩耍的空間鋪一些厚地毯,要是家裡有樂器的話,比如:鋼琴,還可以買專門的隔音減震地毯。 另外,也可以買些軟底拖鞋、桌子的腳墊等。這是體現素質的時候,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家長可不能手軟。

3、控制好玩耍的時間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我們跟鄰居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環境中,我們不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玩耍的時間,不要讓孩子在他人休息時影響到他人,給他人起碼的尊重。

有句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好的鄰裡關係應該是互幫互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彼此多一些包容,相互多一份理解,生活才會更美好!

相關焦點

  • 樓上小孩吵鬧不聽勸 樓下連開3天「震樓器」反擊
    (原標題:樓上小孩吵鬧不聽勸 樓下連開3天「震樓器」反擊)
  • 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 樓上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原標題:杭州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樓上鄰居,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 孩子深夜還在吵鬧,鄰居忍無可忍買「震樓器」反擊,不料遭到暴打
    孩子深夜還在吵鬧,鄰居忍無可忍買「震樓器」反擊,不料遭到暴打案例分析在孩子還乖乖聽話的時候,家長們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怎麼看怎麼喜歡,而孩子一吵鬧起來,常常會讓很多家長感覺到頭疼,甚至有時候還會懷疑自己當初為什麼要生孩子給自己找罪受
  • 孩子晚上在家練舞,樓下大媽溝通無果買下震樓器,寶媽:我錯了
    ,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到隔壁或者樓下的鄰居,因為噪音真的很讓人無法忍受。,當孩子晚上在家練舞的時候,就開始打開這個震樓器。分析:因為震樓器寶媽直呼:「我真的錯了,以後還是讓孩子換時間練習吧。」家長想讓孩子一直好好練舞沒有問題,但是家長這樣的行為也確實沒有考慮全面。畢竟在樓房裡面很容易吵到鄰居。
  • 港媒:忍受不了鄰居吵鬧?「防噪音神器」在內地熱銷
    香港《南華早報》4月13日文章,原題:忍受不了你吵鬧的鄰居?內地零售商有一種小器械幫你去擺平據內地媒體報導,為了對付經常發出噪音的樓上鄰居,一種安裝在天花板上且能產生震動的小器械正在內地的單元房居民中流行。
  • 孩子天天蹦跳引來樓下不滿,買來「震樓器」來反擊,寶媽求放過
    孩子天天蹦跳引來樓下不滿,買來「震樓器」來反擊,寶媽求放過孩子不懂事容易犯錯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們大人不能不懂事。作為父母最為重要的職責就是幫助孩子,在孩子犯錯前我們儘可能地制止孩子,在孩子犯錯後,我們就需要好好教育孩子。如果任由孩子犯錯而不管,那麼這樣的父母就是不合格父母。
  • 一位年輕媽媽網上發帖求助:「樓下鄰居裝了震樓神器,我該怎麼辦...
    都市快報訊 一位網友在19樓網站發帖,說自己遇到一件難事,樓下人家裝了「震樓器」,一個星期了,每天晚上從8點多一直震到凌晨1點……記者劉抗核實報導 發帖人陳女士,90後,來杭州10多年,上大學、上班、安家、結婚、生子,今年買了新房,正在裝修,現在和老公臨時租房住。夫妻倆白天都上班,3歲寶寶婆婆在帶。
  • 因鄰裡糾紛,樓下鄰居安裝震樓器,鄰居噪音侵權,應當如何維權?
    浙江杭州的陳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鬧心事,她家樓下鄰居裝了個震樓器,每天晚上製造噪音,嚴重影響了陳女士的家庭正常生活。陳女士不堪其擾,在網上發帖求助。對於這種情況,陳女士該如何維權呢?【律師點評】本案涉及到上下樓鄰居之間的相鄰權問題。陳女士與樓下住戶為上下樓的鄰居,雙方應當按照誠信原則行使權利,正確處理相鄰關係,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 一位年輕媽媽網上求助:「樓下鄰居裝了震樓神器,我該怎麼辦?」
    一位年輕媽媽網上發帖求助:「樓下鄰居裝了震樓神器,每天晚上從8點多一直震到凌晨1點,我該怎麼辦?」原來這位年輕媽媽有一個3歲的兒子,活潑好動,喜歡扔東西和在家裡跑來跑去。有一天樓下鄰居來敲門說她家太吵了,影響了他們休息,讓她家安靜點。
  • 樓上鄰居太吵還不聽勸 樓下買來「震樓」神器反擊
    (原標題:樓上鄰居吵得慌還不聽勸 樓下買來"震樓"神器反擊)但西安紅光路一小區,因樓上小孩經常深夜吵鬧,樓下住戶用「震樓器」予以反擊,經民警及社區協調,雙方達成諒解。因小事爭執鄰居間鬧彆扭「其實雙方是一個工廠的,低頭不見抬頭見都認識,就為了一丁點爭執。」
  • 孩子扔積木,引樓下鄰居不滿安裝「震樓器」,寶媽後悔「求放過」
    引來樓下鄰居不滿,多次跟寶媽反應,寶媽知道先是各種道歉,回家再對兒子進行教育,但孩子每次還是等寶媽不注意的時,還是照樣扔,鄰居見多次交涉無用,只好實行&34;。原來,鄰居見孩子多次往自己家扔積木,父母都沒有辦法及時教育孩子的行為,只好在家裡安裝了&34;,讓寶媽能感受下自己被別人打擾的感覺。
  • 男子家下水道堵了,樓下女鄰居不肯行方便 男子裝震樓器報復
    鄰裡之間應該互相體諒一點,自己先要盡到自己的本分,裝修時應該考慮以後噪音對鄰居的幹擾。不管什麼矛盾,雙方應該理性解決,裝震樓器的行為十分惡劣。記者接到劉女士的求助,稱被樓上鄰居用震樓器鬧得精神快崩潰了。劉女士給記者聽了一段11月14日晚上在主臥的錄音,噪音是從天花板傳出來的。
  • 社會矛盾:安裝「震樓器」屬於違法行為,可樓上噪音怎麼應對?
    那麼對於樓上噪音太吵還不聽勸,在安裝「震樓器屬於違法行為」的情況下,作為樓上樓下鄰居又該怎樣自處?按我們一般的邏輯思維,樓上吵鬧不聽勸,安裝震樓器反擊算是來而不往非禮也!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安裝震樓器屬於違法行為。近幾年隨著住樓房用戶越來越多,噪音矛盾日漸加劇,從網上購買「震樓器」進行反擊的用戶不在少數!
  • 買「震樓神器」對付吵鬧鄰居 這招靠譜嗎?
    律師也表示,銷售和使用該設備涉嫌違法,遇到鄰居擾民應通過合法途徑制止。事件:買震樓器對付樓上吵鬧住在天通苑的張先生稱,他對樓上鄰居非常無奈。「樓上是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每天都跑來跑去,讓我家裡的老人無法休息。」張先生稱,起初他到樓上和鄰居協商,但對方一直沒改善。
  • 鄰居間因噪音問題溝通未果,裝震樓器以牙還牙,怎樣杜絕此類事件
    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自己遇到一件難事,樓下人家裝了「震樓器」,一個多星期了,每天從晚上8點一直震到凌晨1點多,自己真的覺得筋疲力竭了……經了解,發帖人陳女士,90後,來杭州10多年了,在這裡上學、上班、安家,和老公奮鬥多年,今年終於買了新房,本來是件開心的事,沒想到最終演變到連覺都睡不好的程度。
  • 孩子樓上玩耍,樓下鄰居買來「震樓器」報復,你支持鄰居的做法嗎
    孩子樓上玩耍,樓下鄰居買來「震樓器」報復,你支持鄰居的做法嗎麗麗的寶寶現在就正處於這個令人頭疼的年紀。麗麗為了開發寶寶智力,給他買了很多積木,他倒好,從來不用來堆,天天在家扔著玩。扔得到處都是。可是跑到門外,卻發現,門外沒有動靜,只有自己家有聲音。麗麗下樓詢問,卻吃了閉門羹,後來鬧到物業那裡,麗麗才知道,是因為自家孩子太吵了,影響到樓下鄰居休息,而鄰居多次上門抱怨無果,於是就買來了震樓器施行「報復」。
  • 6歲孩子每天在家跳繩,樓下大爺想出「奇招」應對,寶媽:求放過
    今日話題:家有萌娃活潑好動,怎麼才能儘量不打擾鄰居?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活潑好動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有時候寶寶們上來高興的勁兒,在家裡「作天作地」根本就不會顧及其他,難免就會產生不少噪音。而住在這些有娃家庭周圍的鄰居們,多多少少就有些困擾,這時候做父母的如果不能處理好其中的關係,就很容易引發鄰裡之間的矛盾和摩擦。
  • 6歲孩子每天在家跳繩,樓下大爺想出「奇招」應對,寶媽:求放過
    而住在這些有娃家庭周圍的鄰居們,多多少少就有些困擾,這時候做父母的如果不能處理好其中的關係,就很容易引發鄰裡之間的矛盾和摩擦。 幾次商量之後,小趙雖然嘴上答應得很好,但總是沒過幾天就又開始了,迫不得已,樓下大爺想出了一個「奇招」來應對,安了個震樓器,但凡有動靜惹他不痛快,他就把震樓器一開。
  • 「震樓器」都用上了,什麼仇什麼怨?
    一家人是管教小孩無方,蹦蹦跳跳產生噪音,樓下鄰居多次理論、協調,但屢屢再犯;一家人是「以暴制暴」,利用黑科技手段「震樓器」反擊。來呀,互相傷害呀!從量變到質變,終於樓下鄰居又一次被樓上小孩的蹦跳噪音所激怒,憤然上門交涉,先爭執,最後演變成一場打鬥,各有損傷。為此,樓下住戶把樓上戶告上法庭,最後各打三十大板(樓上多賠了一些),基本上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管各傷」。樓上住戶並不服氣,提起上訴,認為樓下到自家發生衝突,屬於滋事,應從重處罰。
  • 孩子晚上在家練舞,樓下大媽溝通無果買來震樓器,寶媽:求放過
    今日問題:家裡的孩子活潑愛動,怎樣才能不影響鄰居小孩子可以說沒有一個不活潑的,一整天下來都很有活力,簡直沒有一分鐘是停下來的。父母呢也都是儘量滿足孩子的,孩子在家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可是畢竟自己受影響沒關係,孩子產生的噪音影響了鄰居就不好了,處理不好還會產生不小的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