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時候吧因為一些事情開始有了抑鬱症的傾向,開始自殘,現在手臂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傷疤。
初二被診斷為中度抑鬱,中間也有去看過心理醫生,但是感覺還沒有自我紓解來的有用,去了一次之後就沒有再去過了,整個期間都沒有吃藥,但是在努力地去調整自己的思維。
到了大一感覺自己已經好得差不多了。
現在大三,正在準備今年的考研,前幾天又久違的發作了一次,很難受,不過現在又恢復正常了。
回想一下自己慢慢變好的過程,自救意識真的還是很重要。
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自救意識特別強,在第一次自殘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樣不好然後開始去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東西,想弄懂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要怎樣才能停止這種行為。
然後發現自己的歸因方式有問題,在我媽的極度打壓下(無意識的那種,她自己到現在都沒有意識到她的言語行為對我有多麼大的影響),我那時是完全的內歸因,就是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認為是我的錯,是我不夠好。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胖嗎,可能只有在青春期時候胖的女孩子才能理解到那種痛苦。
後面就是一個漫長的,非常煎熬的修正過程,強迫自己多和別人接觸,給自己暗示不是所有人都討厭你,就算被別人討厭那也不一定是你的錯,去嘗試正確的歸因。
現在想想很感謝我身邊的那群小夥伴,都很理解我,我很多初高中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那種從來不主動找人出去玩的類型(其實是因為害怕在跟人家接近之後他們會很討厭我)所以他們都會主動來找我聊天,帶著我出去玩。也有兩三個好友知道我自殘,也沒有嫌棄我,反而覺得我很傻,何必為了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真正停止自殘應該是在高二的時候,那個時候有個男生和我告白了,我現在都特別感謝他,在我體重140+身高156的時候還那麼喜歡我,讓我知道其實這樣子很糟糕的我也是會有人喜歡的,給了我很大的自信。他也一直知道我心理狀態不好,幾乎每天晚上我們都是一起回家的,在一起之後他每天都要檢查我的手,告訴我如果在我手上看到新的傷痕,他就在他手上割一條同樣的。那我肯定捨不得他受傷嘛,就慢慢的停止自殘了,到現在再有什麼不對的頂多也就咬咬手,再也沒有自殘過了。
從抑鬱症中走出來之後性格真的改變了很多,從小時候的熱情開朗變成很享受一個人的狀態,並且也很需要獨立的空間,在思考很多東西的時候更清晰了,整個人比較道系?
但是在家裡和外面幾乎是兩個脾氣(主要是在我媽面前)可能是環境導致吧,我爸媽都認為我脾氣不太好,喜歡走極端,孤僻,家裡來人了就回自己的房間,不喜歡交際。但是朋友一般都覺得我很溫柔,是個很好的傾聽對象。也不是在外面假裝吧,但是在家裡就是脾氣會變得要小孩子氣一些。
最近想要學習冥想,讓自己更不容易被外物所擾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