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確診中度抑鬱症,大二基本恢復正常,說說我的經歷和好轉因素

2020-12-17 健康我們的本錢

初一的時候吧因為一些事情開始有了抑鬱症的傾向,開始自殘,現在手臂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傷疤。

初二被診斷為中度抑鬱,中間也有去看過心理醫生,但是感覺還沒有自我紓解來的有用,去了一次之後就沒有再去過了,整個期間都沒有吃藥,但是在努力地去調整自己的思維。

到了大一感覺自己已經好得差不多了。

現在大三,正在準備今年的考研,前幾天又久違的發作了一次,很難受,不過現在又恢復正常了。

回想一下自己慢慢變好的過程,自救意識真的還是很重要。

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自救意識特別強,在第一次自殘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樣不好然後開始去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東西,想弄懂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要怎樣才能停止這種行為。

然後發現自己的歸因方式有問題,在我媽的極度打壓下(無意識的那種,她自己到現在都沒有意識到她的言語行為對我有多麼大的影響),我那時是完全的內歸因,就是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認為是我的錯,是我不夠好。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胖嗎,可能只有在青春期時候胖的女孩子才能理解到那種痛苦。

後面就是一個漫長的,非常煎熬的修正過程,強迫自己多和別人接觸,給自己暗示不是所有人都討厭你,就算被別人討厭那也不一定是你的錯,去嘗試正確的歸因。

現在想想很感謝我身邊的那群小夥伴,都很理解我,我很多初高中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那種從來不主動找人出去玩的類型(其實是因為害怕在跟人家接近之後他們會很討厭我)所以他們都會主動來找我聊天,帶著我出去玩。也有兩三個好友知道我自殘,也沒有嫌棄我,反而覺得我很傻,何必為了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真正停止自殘應該是在高二的時候,那個時候有個男生和我告白了,我現在都特別感謝他,在我體重140+身高156的時候還那麼喜歡我,讓我知道其實這樣子很糟糕的我也是會有人喜歡的,給了我很大的自信。他也一直知道我心理狀態不好,幾乎每天晚上我們都是一起回家的,在一起之後他每天都要檢查我的手,告訴我如果在我手上看到新的傷痕,他就在他手上割一條同樣的。那我肯定捨不得他受傷嘛,就慢慢的停止自殘了,到現在再有什麼不對的頂多也就咬咬手,再也沒有自殘過了。

從抑鬱症中走出來之後性格真的改變了很多,從小時候的熱情開朗變成很享受一個人的狀態,並且也很需要獨立的空間,在思考很多東西的時候更清晰了,整個人比較道系?

但是在家裡和外面幾乎是兩個脾氣(主要是在我媽面前)可能是環境導致吧,我爸媽都認為我脾氣不太好,喜歡走極端,孤僻,家裡來人了就回自己的房間,不喜歡交際。但是朋友一般都覺得我很溫柔,是個很好的傾聽對象。也不是在外面假裝吧,但是在家裡就是脾氣會變得要小孩子氣一些。

最近想要學習冥想,讓自己更不容易被外物所擾一點。

相關焦點

  • 中度抑鬱症患者,住院28天,分享期間的經歷以及走過的彎路
    我是一名中度抑鬱症患者,在當地的精神衛生中心已經住院28天了,目前治療效果良好,肢體上的症狀基本已經消失,除了早上起床時還有一些嗜睡的藥物反應外,自我感覺狀態與患病之前相比已恢復得差不多了,促使我以文字的方式與病友分享期間的經歷以及走過的彎路,是因為抑鬱症患者所經歷的痛苦只有病友才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同時也想籍以此分享能給仍處於迷茫中的病友一些啟發少走一些彎路,大家一起探討與共勉,戰勝抑鬱症。
  • 中度抑鬱症的我
    今年剛26歲的我,經歷了創業的失敗,感情的重創,負債纍纍,很不幸的患上了中度抑鬱症。我不知道該如何梳理自己的內心,情緒不穩定,容易暴躁不安,沒有安全感,一時大哭一時大笑,每天失眠,做噩夢,有時候需要藉助安眠藥才能入睡,厭惡身邊的人,老是認為他們在說我壞話,在做傷害我的事。
  • 十年抑鬱,怨恨父母,從中度到康復,說說我的經歷
    我從小就在一個二線城市長大,家境還算殷實,按正常來說也算是一生無憂,不應該會出現抑鬱症這種疾病。 但是我的父母從小對我的管教就很嚴格,導致我在高中的時候很反感父母沒有給我自由,每日煩惱與學習在衝 刷著我的神經,在加上高考的壓力,那段時間實在難熬。
  • 20%的抑鬱症吃藥不能徹底痊癒,我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何這樣
    我從大二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鬱症,開始非常嚴重的失眠和抑鬱,一直拖到大三才願意走進醫院去正視這個疾病。記得當時診斷的是中度抑鬱,開始是兩周去醫院複查一次,在吃了大約三四個月抗抑鬱藥物之後,病情開始穩定,情緒有了一點好轉,之後大概就是一個月去複查一次了。基本上就是吃完了去醫院領一下。
  • 抑鬱症背後的早期經歷和生物因素
    大家總是認為抑鬱症患者可能看起來總是不開心,其實一些一臉開心的患者可能正計劃著怎麼幾分鐘後爬上樓一躍而下。所以,打個粗暴的比喻,如果你會感冒,那你就有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哪怕你樂觀、陽光、一帆風順。目前,很多人把抑鬱症病因簡單歸結為現代社會生活壓力所致,但在抑鬱症背後的具體原理尚無定論的前提下,本文將更關注早期經歷的影響。
  • 中度抑鬱症和焦慮症經歷:憑藉意志力的鍛鍊,我一點點的走了出來
    我的抑鬱症發生在高中,在高考前半年,我的情緒開始變得緊張,壓抑的生活讓我喘不過來氣。高中的生活基本上都是灰色的,對人生也失去了意義。抑鬱症讓我成為高考戰場上的逃兵,感覺自己再也沒法在學校呆了,父母不會理解我的感受,一直在勸我不要有壓力。壓抑的生活,讓我無法在教室裡待下去,自己衝出了教室,跑回了家,在後來自己就被診斷為中度抑鬱症和中度焦慮症。
  • 直到我48歲的媽媽得了抑鬱症,我才終於看清她
    ,一個獨斷專行且擁有獨特思維的,中度抑鬱症患者。,藏起來的那種被需要、被照顧的柔軟部分,在我和她分別確診抑鬱症之後,被我一點點挖了出來。,基本無暇顧及自己和孩子的情感需求。基本也沒什麼機會和餘力去看充滿愛的、情緒會流動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 如果你不幸也有微笑抑鬱症,那就進來看看我的感受吧
    其實是因為我就是這個病症的患者,和一般的抑鬱症患者一樣,我也有極度情緒低落,心中雜念叢生的時候,雖然在工作中、生活中對人對物都能做到表面陽光,健康,但心中的陰暗時不時會閃現,加上焦慮,偶爾在發生了事件以後,會很久緩不過來,可一到外面又會不自覺的變成那個充滿自信、處事果斷
  • 重度抑鬱症患者:我用五年時間走出了抑鬱,說說我的經歷
    那頓年夜飯吃的悄無聲息,我捧著一碗餃子,就著兩盤涼菜大口大口地吃,我恨不得把頭埋進碗裡,當時是真的控制不住了,邊吃邊哭。我只記得那碗餃子好鹹,從來沒有吃過那麼鹹的東西。開學之後回了學校,我變得更加沉默寡言,而且我很擔心我媽自己在家,也變得異常焦躁。
  • 抑鬱症患者是怎麼想的?希望好轉的15個動機和不想好轉的9個理由
    最近,在《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這項研究調查了抑鬱症患者對於抑鬱症的內心想法,展現了他們想要康復的15個動機和9個不想好轉的理由。近88%的參與者患有中度或重度的抑鬱症。15個希望改善的動機和9個令人猶豫的理由。
  • 兒子剛上高中,就被確診抑鬱症,作為家長我該怎樣幫助他
    ,治療單次發作後是完全能夠恢復所有社會功能的。而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徵存在高波動性,情緒本身容易波動,缺乏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與經驗,所以,獨自面對抑鬱病魔的時候,當然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可現實卻是很多家長根本不理解孩子的抑鬱症,甚至不認可孩子患病的事實,將之理解為單純的睡眠問題,或者簡單的厭學情緒。將寶貴的治療時間浪費在看心理諮詢,看中醫調理,甚至去看「外病」也不願意到醫院看醫生。所以我說「想要幫助他,要先了解它」!
  • 有著20年抑鬱症全經歷的人,來談談對抑鬱症的思考來認識
    我1998年得抑鬱症,經不斷掙扎,因遵循大腦和身體自身感覺,找到調整方法,經過十幾年每天不斷的調整和訓練,最終真正徹底走出來。我有一個從得病到痊癒的全體驗。有過一個瘋狂求治的經歷,有過一個不斷尋因的過程。有過無數的希望,卻又全化為泡影。曾無數次地反思自己得病原因,無數次地思考抑鬱症的本質。認識,是一個逐漸逼近真相的過程。越接近本質,就越能指導你走向正確的道路。
  • 關於我在日本患抑鬱症的經歷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說說吃藥後的感受吧。到今天我持續吃藥差不多一個月了,不是說變得有多開心,而是心情變得穩定,甚至是有一點遲鈍。但是對上班不會有之前那麼強烈的絕望感了;也不會因為壓力暴食,然後為了減肥節食;不再熬夜,晚上一到九點就困得睜不開眼休息天也能早早起床...就是,生活在慢慢恢復正常的感覺。可以說我是開始吃藥之後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是真的不正常,打掃衛生,去超市買當季水果,去公園散步,看書,這些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曾經我卻要耗費極大的精力,下很大的決心才能讓自己邁開腿。
  • 抑鬱症多久可以恢復正常?這個症狀居然也算抑鬱症,如何治療?
    由於抑鬱症患者個人體質不同,恢復時間也不盡相同。抑鬱症是較常見的神經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與客觀事實並不相符的顯著而明顯的情緒低落抑鬱症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通過持續用藥,保證足夠用藥量的情況下,通常經過2個月左右能夠恢復;若為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需要通過藥物、心理、物理綜合治療,但恢復的時間較輕度抑鬱差別不大,主要的任務是防止復發。
  • 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日記:我還年輕,還死不了
    那個患者是我的姐姐,也不過是中度而已,原因據說是生活的壓力和家人的不理解。我覺得我的所有表現明明比她正常,為什麼結果會是這樣呢?這真的像是拿到了絕症的確診報告一樣,吃藥或者跟人交流,都不能阻止我突如其來的抑鬱。
  • 抑鬱症可以自愈或自己努力康復嗎?我的「悲催」經歷你該了解
    關於這個問題上,也有很多解釋,不過我先給大家做一些基本的科普,大家再自行決定到底抑鬱要不要自己緩解。抑鬱情緒≠抑鬱症「我這兩天不開心,總想哭」是不是這就是抑鬱症啊?抑鬱症在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已經被定義為一種疾病。那麼既然是疾病,就很難通過個人意志和時間自行緩解了,這裡有人會說,人體有自愈功能呀?沒錯,人體的確有自愈功能,但如果你靠時間解決,我怕你扛不住。
  • 9歲兒童中度抑鬱嚇壞媽媽,抑鬱症不再是大人病,父母引導很關鍵
    去了醫院,醫生告訴朵朵媽,朵朵被確診為中度抑鬱症,而且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疾病的誘因很可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提及此,朵朵媽才回憶起來,朵朵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自己恰好工作很忙,沒有多餘的時間照顧朵朵,每次放學回家的時候,都是拜託孩子在同一家幼兒園的康康媽幫助接送一下,所以那段時間對朵朵的關心比較少。
  • 一個中學生抑鬱症患者的經歷:我曾想遁入空門
    ,媽媽起初覺得我只是學習壓力大,而我也只是這樣想的,於是去了醫院,卻被查出,我有中度抑鬱症,可這正是高考前夕。​我以為吃了藥就會有好轉我被強行帶去人民醫院心理諮詢看病,醫生說我這個情況需要做一個長期的心理諮詢,可是我覺得太貴了,她就介意我去四醫院,因為那裡相對便宜點。四醫院是精神專科醫院。醫生給我開了藥,是安適和百適可。這兩種藥對我來說倒是沒有副作用。可是我覺得還是沒什麼用,最多就是心裡安慰。但也許我還抱著心裡安慰的這種幻想吧,可能這就是唯一的希望吧。
  • 一個中學生抑鬱症患者的經歷:我曾想遁入空門
    編輯 老師把我的情況告訴了媽媽,媽媽起初覺得我只是學習壓力大,而我也只是這樣想的,於是去了醫院,卻被查出,我有中度抑鬱症,可這正是高考前夕
  • 【明輝心理】我的抗抑鬱症經歷
    今天我想簡單和大家說說我的抑鬱症經歷,這部分內容會在後面的節目中深入的分享給大家,今天的簡單介紹方便大家更好的結合自身情況來收聽節目。我的抑鬱症患病和逐漸走出來大概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這個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前半年時間是抑鬱狀態的積累、中間半年是抑鬱的發作、後半年是治療和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