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08:1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在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內,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成就展吸引了數以千計的市民冒著紛飛雪花前來觀展。他們從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數字中感受五年來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體會高品質生活的新變化。
張華萍正向一起觀展的同伴們介紹圖片中的同事。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茸攝
數千市民走進展館,感受南京五年高質量發展新成就
看病更方便,小區更安全
「快看快看,這張圖片裡能看到咱們的房子。」
「高淳慢城、溧水郭興莊園……老伴兒,這些景點我們都去過。」
……
昨天上午,在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內,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成就展吸引了數以千計的市民冒著紛飛雪花前來觀展。他們從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數字中感受五年來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體會高品質生活的新變化。
「圖片中的這個人是我的同事」
展覽分為主題展區、強富美高重大成就展區、五個邁上新臺階展區和打卡互動區。在「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區域,家住建鄴區沿河二村的張華萍指著一張圖片對同行的夥伴說:「圖片中的這個人是我的同事。」
記者看到,圖片下面有一行說明:公共運輸文明志願者鄭憲民開展志願服務。今年52歲的張華萍退休前是13路公交車的駕駛員,鄭憲民是她的同事。「鄭師傅駕車時能細心為乘客著想,提供優質服務,下班後他還去公交站臺做志願者,真的很了不起。」張華萍熱心地向其他參觀者介紹。
其實與鄭憲民一樣,張華萍也把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南京的公交事業。1986年,18歲的張華萍進入公交行業,當上了售票員;隨著無人售票車的出現,1994年,張華萍又開始學習駕駛技術,成了一名公交車司機。從那時起一直到2018年退休,張華萍每天凌晨3點起床,風雨無阻地駕車載著早班乘客奔赴目的地。20多年來,認真負責的張華萍沒有發生過一起交通事故。
張華萍見證了南京公共運輸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前我們的公交車普遍老舊,一輛車開10年都不換,幾乎每天都要小修小補。漸漸地,空調車、天然氣車開始出現,車廂越來越整潔,也越來越注重乘客的舒適度。去年同事告訴我,他們現在都開上了電動汽車,動力強勁還環保。南京的公共運輸真的是越來越好了。」張華萍說。
「我們老年人看病確實方便多了」
83歲的李永年站在一塊展板前,小聲念道:「醫療資源布局不斷優化、綜合醫改穩步推進,醫療保險比例和大病保險支付水平大幅提高……」
「我們老年人看病確實方便多了。」李永年告訴記者,「我有醫保,看病花不了多少錢,社區醫生還可以上門服務,說實話,這些便利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一張「銀髮餐桌」的圖片前,幾名來自茶亭社區的居民正小聲說著話,其中一名中年女子說道:「這銀髮餐桌挺好,給老年人省了不少事,如果我們社區也有就好了。」「早就有啦,就在金貿新村裡,每天中午都有好多老年人去吃飯,遇上雨雪天氣或老年人行動不便,工作人員還會把飯菜送到家裡。」她的同伴趕緊告訴她。「真的啊?等我老了後我也要去。」前者感慨道。
「回家『刷臉』進入,如今大家心裡的安全感倍增」
在觀展人群中,一名女子一直舉著手機,不停地拍下展覽內容。
「拍照達人」叫高長鳳,家住建鄴區茶亭社區,記者遇到她時,她正站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區域。「茶亭社區以老小區為主,前不久小區出新,單元門也換上了可視對講門鈴和人臉識別系統,回家『刷臉』進入,來客人了,在家裡就能看到客人的臉,如今大家心裡的安全感倍增。」高長鳳笑著說。
高長鳳是小區的平安志願者,她自稱是「小喇叭」,因為經常拿著喇叭在小區裡巡邏,提醒居民防火防盜。據了解,社區平安志願者正是我市網格化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高長鳳還告訴記者,近幾年來,茶亭社區的衛生工作、志願服務工作等都有了很大進步,其中老黨員起到了領軍帶頭作用,她也被這些黨員感動了,前不久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