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5年!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正式「復出」,九大「鎮館之寶」亮相

2020-12-18 騰訊網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實習生 郝瑞鈴/文 河南商報記者 左冬辰/圖

千呼萬喚,河南博物院主展館終於正式「復出」。闊別公眾視野五年之久,重新開放的主展館有哪些亮點?藏著哪些驚喜?

9月22日,河南商報記者實地探訪,為你帶來最新「劇透」:九大「鎮館之寶」悉數在主展館展出,未來還將有2700平方米的休閒區,東配樓同步推出一批「5G+」沉浸式體驗項目……

闊別五年之久,主展館霸氣回歸引來參觀熱潮

建築主體氣勢恢宏,以灰色為主色調,在頂端呈方鬥形的「冠部」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清晰可見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圖……9月22日,闊別公眾視野五年之久,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正式「復出」。

當主展館揭開「面紗」,可以在主體建築上看到金色幕牆和深色玻璃窗,簡約中透著大氣,古樸與現代感兼容,而四神圖用黑色圖案呈現,拓片質感令人耳目一新。門口,兩座石獅分列左右,正門口花團錦簇,綠植修剪得體,主展館一派「復出」新氣象。

上午9點,河南博物院門外已經有許多遊客在現場排隊。此次主展館開放的消息並未提前對外公布,這也讓不少遊客直呼「驚喜」。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有朋友結伴而來,也有全家出動,有熱衷文物的市民,也有來打卡的外地遊客。

「看到能進就進來了。」孟女士說,「我們是黑龍江的,女兒今年考上了鄭州的大學,送她來上學,聽說河南博物院很有名,順便來看看,真的很震撼。」

鄭州市民劉先生家住河南博物院附近,他激動地表示:「印象中上一次來主展館,還是我上大學的時候!期待了五年多,主展館終於開了。」

三大展覽全新亮相,九大「鎮館之寶」時隔五年首次「合體」

走進主展館,穿過深灰色大理石走廊,便來到中庭,金色巨型浮雕、太極陰陽元素映入眼帘。

重新開放的主展館,將開設哪些展覽?

據工作人員介紹,主展館將有基本陳列展《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展示華夏民族的文明發展軌跡,將展出5000餘件(套)精品文物,包括「鎮院之寶」等珍貴文物,以及近幾年的考古新發現。

和「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同期亮相的,還有《明清河南》專題陳列和《國寶特展》兩個展覽。

《明清河南》將通過文物展示明清時期中原文化的特色,《國寶特展》將實行「國寶」輪流做莊制,每期一件國寶,第一個與觀眾見面的是賈湖骨笛,展覽利用實物、圖文展示及多媒體手段,全方位介紹賈湖骨笛的挖掘出土、測音、材料工藝等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均已展出,這是時隔五年後的首次「合體」亮相。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休閒空間板塊方面,文創產品已經由之前臨時展區搬至主展館,有眾多新品即將上線,超過500款文創產品可供公眾挑選。

東配樓開放「5G+博物館」:蓮鶴方壺在水霧中旋轉、可走進《千裡江山圖》

配合主展館的重新開放,河南博物院專門在東配樓開設了博物館綜合實踐體驗中心。

東配樓一樓將開放1400平方米的全新綜合實踐體驗中心,可同時容納500人參與體驗活動,包含研學活動教室、文物保護觀摩體驗、田野考古體驗、古代天文科技展示及自主學習五大功能區。

在對未成年觀眾的教育上,著重打造「特約講解」等教育項目,開發專題學程,優化九大鎮院之寶系列學程、考古知多少、國寶守護人、成語典故等熱門教育課程,豐富教育體系、共享教育項目。

新開闢的博物館綜合實踐體驗中心,打造了一座「5G+博物館」,已經落地「5G+全息蓮鶴方壺霧幕」「5G+沉浸式影院」「國寶魔牆」等最新科技項目。

以「5G+全息蓮鶴方壺霧幕」為例,在「5G+博物館」入口處,層層水霧由上至下鋪開,蓮鶴方壺的立體影像投射在水霧之中,每個出入門口的遊客,都能看到蓮鶴方壺在空中旋轉的樣子,十分炫酷。

此外,還可以在這裡體驗動態的《千裡江山圖》,走進畫中感受古風古韻,戴上VR眼鏡,還可以360度欣賞洛陽龍門盧氏那大佛景區的優美風景等。

因開展抗震加固工程,主展館工期延後

作為河南知名地標,河南博物院承載厚重文化,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尤其在《國家寶藏》亮相後,知名度越來越高。

時隔五年,如今主展館終於「回歸」,也讓不少遊客感到好奇:為什麼主展館維修時間這麼長?

2015年7月,為提升、優化河南博物院服務環境,河南博物院啟動主展館建築維修工程。

該工程原預計工期為18個月,維修工程主要涉及主展館外部石材及玻璃幕牆更換、防水層及保溫層更新等。閉館維修前幾年,遊客人數逐年遞增,最高可達200萬,後來人數持續下降,2017年只有90萬。

那麼,主展館為何沒能按計劃時間竣工,最終「沉寂」了五年之久?

對此,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在進行維修工程期間,河南博物院院方發現主展館混凝土構件,不能滿足現行抗震鑑定標準要求,故在原有工程施工的基礎上,河南博物院將主展館抗震加固工程作為單獨一個基建項目另行申報,並於2018年7月獲批,同年年底徹底關閉主展館開始施工,工期為24個月。

讀書、茶飲、簡餐、購物……主展館將建2700平方米的休閒區

主展館重新開館後,還會有哪些新計劃?

據河南博物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河南博物院將計劃舉辦多個臨時展覽,研學活動也將正式提上日程,重點做好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傳統文化育苗基地的建設工作。

另外一大亮點是,主展館將為觀眾提供休閒空間2700平方米,讀書、茶飲、簡餐、購物等一應俱全,把研學、互動體驗等服務納入其中,在文旅融合下更注重於人性化服務。

國慶中秋雙節將至,河南博物院主展館的開放,將為大家提供一個文化底蘊滿滿的「打卡聖地」,具體該如何參觀預約?

據了解,目前,河南博物院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免費參觀,遊客可搜索「河南博物院」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我要預約」,輸入信息選擇合適的參觀時間段進行預約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河南博物院每周二至周日開館,開放時間為夏令時9:00~17:30,冬令時9:00~17:00。(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施尚景 吳冰)

相關焦點

  • 河南博物院全面開放 鎮院之寶攜「多面」魯迅集結
    當前位置 >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投稿郵箱:henannews@126.com河南博物院全面開放 鎮院之寶攜「多面」魯迅集結 2020年12月26日 16:17來源:中國新聞網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社鄭州12月26日電 (記者 李貴剛)歷經5年改造後,河南博物院
  • 歷時5年改造後全面開放,河南博物院——煥新更精彩
    河南博物院創建於1927年,是國內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現有17萬餘件(套),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價值高,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  經過5年的抗震加固、改造提升工程和3個月的試開放運行,河南博物院於2020年12月26日向觀眾全面開放。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亮相浙江美術館
    這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被歐洲人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直以來,這張地圖從未外借過,據說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三年才能再展。昨天,縱168釐米、橫382釐米的《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中重磅亮相。
  • 鎮院之寶集結 河南博物院主場館開館兩天成網紅打卡地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在2020年極端寒潮到來之前,鄭州市民度過了今年最後一個晴暖周末,然而比氣溫更高漲的,是綠城市民對闊別5年之久的河南博物院主場館回歸的參觀熱情。大河網記者從河南博物院了解到,12月27日、28日,河南博物院主場館正式開館兩天時間裡,迎來觀眾12839人次,可真是把我們的寶物忙壞了!
  • 「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小題大作」講述香港藝術館傳奇故事 (1/6)
    「鎮館之寶 闊別4年多的香港藝術館去年11月底經修繕和擴建後重新開館,受到市民和遊客的青睞。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藝術館今年以來多次暫停開放,直到5月初,隨著疫情緩解,香港藝術館再次重新開放。藝術館正在展出的眾多展覽中,最具匠心的莫過於展示藝術館自身價值的「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展覽。
  •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鳥尊的銘文 這種雁魚燈很多博物館都展,但還是屬於鎮館之寶之一 胡傅溫酒樽 通高24.5釐米,口徑23.4釐米尺寸、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甘肅省博物館三件鎮館之寶將亮相《國家寶藏》
    省博三件鎮館之寶將亮相《國家寶藏》為銅奔馬、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驛使圖畫像磚將於明年1月27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每日甘肅網12月4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盧偉山)《國家寶藏》第二季將於12月9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在倒計時一周之際,節目組向外界公布了本季九大博物館的27件文物,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三件鎮館之寶分別是銅奔馬、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驛使圖畫像磚。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盤點國家博物館九大「鎮館之寶」
    盤點國家博物館九大「鎮館之寶」
  • 南京各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了解幾個?
    這麼多的博物館,你知道各家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嗎?我們選了一些主流博物館,來說一說他們的鎮館之寶。南京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雖然以南京開頭,但是來頭不小,前身是民國時期蔡元培等人籌備建立的國立中央博物院。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 九大博物館鎮館之寶齊聚南博,講述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但是,5 月 18 日,這些寶貝統統可以在南京博物院看到。2020 年 "5 · 18 國際博物館日 " 中國主會場設在南京博物院,將有展覽、論壇、奇妙夜等一系列的 " 文化大餐 "," 融 • 合:從春秋到秦漢——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 " 特展是當天的活動之一。屆時,九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將齊聚南博,共同講述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多元和包容。
  • 四川這6大博物館你可能去過,但鎮館之寶你未必知道!
    旅遊文化產業被人們所重視起來,也許你遊覽過的博物館比較多,那麼四川的這6大博物館你是否去過呢,它們的鎮館之寶你又了解多少呢?一、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位於廣漢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展示面積約12000平方米。距離成都40公裡,是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眾多的展品中,鎮館之寶當屬青銅神樹。
  •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件都不能用金錢衡量,你知道幾件?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件都不能用金錢衡量,你知道幾件?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家喻戶曉,你知道幾件?
  • 「國際博物館日」大幕拉開 九大博物館鎮館之寶齊聚南博
    5月17日,作為中國主會場活動所在地南京博物院,以及南京市博物總館和雨花台歷史紀念館舉辦相關活動,為即將到來的「5·18國際博物館日」預熱。今日,南博將有展覽、論壇、奇妙夜等一系列文化盛宴,「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特展也將與觀眾見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現身文博會現場
    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一直是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為了能讓更多的重慶市民看到這幅美麗的畫作,首次參加重慶文博會的臺灣展團,專門帶來了黃金畫版本的《富春山居圖》。除此之外,在臺灣展臺裡,還有包括青瓷花瓶、青銅雕塑、黃金畫、書法等藝術文創產品。在此次文博會上,很多臺灣展商表示,想通過參展文博會,了解重慶的文創市場,找到更多的合作機會。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下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都有哪些鎮館之寶。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後流失海外,一直使華夏子孫耿耿於懷。第二次世界大戰剛一結束,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私囑友人在日本訪覓《寒食帖》,當知下落後,即以重金購回,並題跋於帖後,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大致過程,千年國寶賴王世傑先生之力回歸祖國,至今仍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內。
  • 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原標題: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用來確定船舶航行位置的「哈裡森天文鐘」 /晨報記者 鍾暉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珍藏的「哈裡森天文鐘」、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明混一圖》、17世紀荷蘭繪製的《中國地圖》……
  • 盤點中國排名前五的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作品,生動地記錄了北宋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鎮館之寶:唐獸首瑪瑙杯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