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湯止沸的減負——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陷阱?

2021-02-19 宋鴻兵觀天下

揚湯止沸的減負——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陷阱?

■ 文 | 鴻評論

這幾天,《南京家長已瘋》一文在朋友圈刷屏。文中作者聲情並茂地描述了南京正在推進的中小學減負政策的效果,還感慨:也許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活潑好動、熱愛生活、輕鬆愉悅、心智健康的學渣。在這篇文章的留言區,大批南京家長紛紛表示贊同這個觀點。目前已有家長公然向有關部門投訴此減負政策,引起了軒然大波。另外,來自蘇州、無錫、西安、天津、長沙、北京等地的家長也加入了戰隊。

無獨有偶,這幾天浙江的家長們也進入了同款瘋癲狀態。浙江省教育廳28日公布《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目前微博上放出最多的是下面這張圖:

消息一出,網上議論紛紛。有家長認為,這種規定只會淪為學渣們的狂歡。還有網友質疑:不讓學生努力,如何提高成績?「減負」只是揚湯止沸。為什麼明明是為學生著想的「減負」,卻在家長群體中受千夫所指?我們不妨來看看近鄰日本的前車之鑑。1980年,日本政府開始推行寬鬆教育。但是30多年過去後,日本人發現,得到的除了整體學力跌落的「寬鬆世代」,還有被劃分得明明白白的社會精英與底層,以及賺得盆滿缽滿的校外補習班。

最終在2016年8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宣布:2020年將在全日本小中高學校實施的新「學習指導要領」,將會大量增加學校課程的課時和內容。這等於宣布日本徹底放棄「寬鬆教育」,承認寬鬆教育對人才培養有害無益,再次回到高強度學習的軌道。因為教育仍是實現階層躍升的最有效渠道。中國人信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對公平有深入骨髓的信仰。不過殘酷的是,這種社會流動性是以激烈的競爭實現的。社會競爭的本質是弱肉強食,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們競爭的不是自身知識絕對水平上的多少,而是自己在這個系統中排名的高低。所以減負也好,打擊違規校外培訓也罷,都是捨本逐末,只會治標不治本。現在的減負,減的是學校的負擔,孩子的負擔沒有減。因為大家競爭的是排名,既然校內教學不足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那自然要通過校外補習獲取優勢。這除了把學校、財政的負擔轉嫁給家長,別無用處。而在校外的競爭,「拼爹」的作用遠大於孩子本身的天分與努力。富人家的孩子上優質補習班,窮人家的孩子只能上普通補習班或者全靠自學,農村孩子更慘,連上補習班的機會都沒有。公辦教育在某些教育市場比較成熟乃至過熱的地區,正呈現出「低保化」的趨勢。這等於變現剝奪了底層民眾通過教育實現上升的可能性,使階層固化更加嚴重。不僅沒能讓最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還壓制了社會流動性。短期來看不利於國家人力資源的培養,長期來看相當於是埋下了一顆社會矛盾的「定時炸彈」,階層固化、貧富分化,最終將以一種更劇烈的社會衝突的方式爆發出來,導致社會動蕩,掀翻富人的地位。單方面強調應試教育的惡,推崇素質教育的好,無論出發點是什麼,這樣的結果更可能是強化階層分化、鎖死社會流動,使得富二代、富三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而普通人就要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安於自己的身份地位,不要有翻身的妄念。結果是什麼?印度的「種姓社會」就是一個至今還血淋淋的案例。

2017年4月,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以《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為題作做發言,這篇講話當時就在網上頗有爭議,在彼時的語境中,甚至不那麼「政治正確」。原文比較長,這裡節選幾個觀點:

有觀點認為「減負」本身是好的,但關鍵在於教育領域之外的改革。有分析認為:「如果『減負』只是停留在表象的少學、少考、少作業,卻不改變中高考制度、名校制度、社會分層、選拔制度。家長從現實出發,在辛苦的學習和燦爛的未來之間,還是會無視『減負』政策,做出『增負』的選擇,艱難而又決絕。所以減負,不能只停留在表層,否則,這個『負』永遠也減不下來。」但我們認為,這種觀點對問題原因的分析切中了要害,但是解決辦法跑偏了。有問題,未必是壞事,因為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很可能是另一個更加巨大的問題的解決方案。社會進步,經濟發展,需要人才,那如何篩選人才?縱觀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比如美英法,雖然口頭上高喊「平等」,但一碰到教育問題,都在或多或少地推行「精英教育」。德國是少數過於強調社會公平的,很多大學設計了各種通道照顧各類弱勢群體,很多時候大學錄取幾乎就是抽籤,導致尖子學生數量劇減,再加上經費不足、教授晉升體制等問題,以致於今天的德國少有全球知名的大學。所以要研究教育問題,我們就得討論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從個體的角度看,教育是實現社會階層躍升的通道。從國家社會的角度看,教育是提升國民人力資源水平、選拔優秀人才、疏通社會階層通道、維持社會穩定的工具。因此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育和選拔人才,其次是平衡效率與公平。這種需求是永恆的,因此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會輕易消失。所以我們不一定需要著急解決問題本身,在看清問題的本質之後,應該試著和問題共存,控制它的影響。高考制度、應試教育是現階段的「兩害相權取其輕」,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用「存在即合理」來推脫責任。恰恰相反,其實還有很多改革工作值得做,只不過方向不是「減負」,而是提高課堂上的教學質量與效率。與此同時,除了知識類的教育,還應儘可能呵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孔夫子有云:有教無類。我們可以通過因材施教,儘可能去發現、培養每個孩子的個性,幫助他們尋找到適合自身的成長道路。這與所謂的素質教育還不一樣,因為在這個變化飛快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的「保質期」越來越短,這就要求每個人不僅要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保留內心深處的好奇心,培養出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習慣。如果在學生時代得了厭學症,恨不得今後一輩子不看書,那就本末倒置了。總結一下,討論學校要不要減負,其實是找錯了問題,改革的矛頭也不應對準高考制度,因為這是今天一種「最不壞」的制度設計。只要社會發展仍然需要人才,教育的核心作用就仍然是鑑別篩選。未來改革的方向,不應以削弱競爭為目的,而是要因材施教,儘量發掘每個孩子的優勢與興趣所在。如果你對上述話題感興趣,歡迎繼續學習鴻學院相關課程,掃描識別下方二維碼直接收看。

 END -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刻預購!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刻預購!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刻收看!

相關焦點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但這個社會之所以熱望湧動、之所以夢想難絕,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窮人的孩子也能魚躍龍門」,靠的恰恰是以努力逆襲命運。「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之前 和朋友聊起的寒門貴子話題再次想起,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城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促進社會公平和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農村一些家境不好的家庭在孩子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沒能力提供繼續教育的財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家境不理想的城鎮家庭,這裡不妨統稱為寒門。
  • 寒門為何再難出貴子?
    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 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 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 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 他們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面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實,我們依然可以淡定的說一句「so what?」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ID:jinrongbaguanv),作者黃明亮。寒門何以再難出貴子?大概一年以前,有段視頻在網上瘋傳,北大才女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決賽演講《寒門貴子》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有人說,她用四分多鐘的演講讓整個世界沉默。
  •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
    而有的人則認為當下寒門照樣能出貴子,並且列舉出大量的案例,某某名人是寒門出身,某某富豪是寒門出身。首先,要說說什麼是貴子?考上名牌大學算不算是貴子?大學畢業考上了一個金飯碗算不算是貴子?在自己的崗位上當上了領導算不算貴子?有房有車算不算是貴子?開了個公司,有一點小小的事業算不算貴子?
  •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
    前段時間無意間刷視頻看到了一個演講節目裡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我翻閱了一下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寒門再難出貴子》,簡單交代下背景,家在蘇北農村,算是很貧窮的農村,初中時還吃不飽飯的那種,父母是老實巴交農民,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對我的教育也僅限於學習學習再學習。小學初中時自己成績不錯,基本上都是前一兩名吧,高中之前沒去過鎮上之外的別的地方...高中在縣城,也在那裡慢慢變得自卑。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相對應的就是豪門,就是望族,通俗的話叫做有錢人家,有權有勢的,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現貴子的情況是不是相對就更高了。「寒門難出貴子」,之所以是寒門,首先這個家庭的掌門人,他很有可能是一個懶惰的人,是一個不願意付出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是一個沒有學歷、不愛學習、不愛成長的人,因此不成功的概率是比較高的。如果父母不愛學習,不願成長,思想落後,甚至不願意付出,等等這些行為習慣、性格特質,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成為這樣的人的概率是很高的。窮人是因為有窮人的思維、習慣、心態才導致成為窮人!
  • 寒門真再難出貴子嗎?
    之前有一位在銀行工作了十年的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師,他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意思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比我們父輩那代更難了,引發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今天,我這個不起眼的窮人,想對此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出生農村家境貧寒,這一路走來,難嗎?難!
  • 寒門再難出貴子
    自古以來「寒門出孝子,豪門出敗家子」這一觀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裡,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逐漸發現這一觀點是錯誤的
  • 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
    所以自古就有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但是現在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我,根據我的見解和經歷,客觀分析一下為什麼寒門難處貴子?1 貧窮的教育資源。 有的人生來命好,出生就是別人的終點。但是那些出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的家庭沒有關係,沒有人脈,沒有收入。窮人家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
  • 「寒門再難出貴子」就是一個坑
    這個耿直的小朋友說出了現在很多人不願意直視的問題:社會資源和教育資源越來越向大中城市以及大中城市裡中產階級以上家庭集中,貧困家庭以及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接受到好的教育。於是又有人開始驚呼:「寒門再難出貴子。」1真的如此嗎?出生於「寒門」的孩子就此沒有機會了嗎?
  • 別說寒門難出貴子,就連貴門也難出貴子;成為「貴子」並不簡單
    有許多的文章或者評論都指出:現今社會,寒門難出貴子;因為出生在普通家庭,或者偏遠山村的孩子,缺少資源,沒有人脈,即便能考上大學,畢業後也只能從社會的底層開始打拼,很難獲得晉升的機會,更別說獲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相反,那些家庭背景「深厚」的家庭,不僅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而且能為孩子「開道鋪路」,讓他們獲得非凡的成就。那麼貴門是不是真的容易出貴子呢?恐怕也不一定。
  • 某些教育機構的騙局,讓「寒門再難出貴子」
    可現代教育下,寒門再難出貴子。一代人的努力幾乎不可能實現直接走出貧窮。堅定我這個想法的,是一個培訓機構演講老師的自我獨白。這位老師以極度愧疚的心態,寫下這篇文章,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難度在這:拋去基因遺傳,再拋去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剩下的精英本就不多。一些昧著良心的教育機構更是帶走一大部分。寒門怎麼出貴子?貧窮仿佛陷入輪迴這裡的貧窮與寒門,多指那些山區的家庭。正常的家庭,父母的文化不會太低,接受新鮮事物也很快。
  • 回應《寒門再難出貴子》
    昨天某專業教育媒體轉發了《中國青年研究》的一篇題目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
  • 「階層固化」擔憂時有出現,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他提到「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一些網民對他的觀點表示贊同。微信「朋友圈」中,《在寒門難出貴子的現在,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等文章被廣泛轉發。不少網民表現出擔憂情緒,輿情熱度居高不下。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80年代清華生源農村或者貧困地區的學生佔5成,根據2020年清華生源調查,這個比例已經下降至20%。很多人感慨教育越來越不公平,譴責現在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我反而覺得「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梗從何而出?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梗從何而出?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句話於2013年8月由一名教師提出,現在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著一次次的篩選。可是就真的像大家所說的一樣,寒門再難出貴子嗎?今年那個在工地搬磚收到國防科大錄取通知書的孩子,他畢業了。他成功地走出了大山,成功的成長為一名軍官,成功的去守衛祖國的領土。他在今年是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話題重新開始了討論。他是少數的獲得成功的一名寒門貴子,至於他自己自身的努力分不開,相較來說,對於河南專升本考試的作弊,又使大家沒有辦法相信寒門可以出貴子這句話。
  • 寒門再難出貴子?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連續兩年三位寒門學子工地打工被清華大學錄取,誰還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同時,趙桂寧再次證明了寒門出貴子的說法。家境貧寒艱苦,同樣可以金榜題名,拔得頭籌,進入高等學府,發光發亮。趙桂寧勤工儉學的事情,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讚,有網友表示英雄不問出身、寒門出孝子、好學生都是品學兼優的等等……但也有網友對趙桂寧選擇的暑假打工方式提出了異議。他們說都已經可以上清華了,暑假可以打更高級的工啊,當家教不好嗎?可以遠程教學啊之類的話語。對於這些網友的異議,小月認為他們有些過於操心了。
  • 寒門再難出貴子?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連續兩年三位寒門學子工地打工被清華大學錄取,誰還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相信有很多考生,在高考完去打暑假工。比如,是為了給自己賺一些零花錢,又或者去鍛鍊一下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而有的卻是為了補貼家用。同時,趙桂寧再次證明了寒門出貴子的說法。家境貧寒艱苦,同樣可以金榜題名,拔得頭籌,進入高等學府,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