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的嬰兒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很常見的,而且不同的新生兒持續的時間是有所不同的,有些新生兒黃疸的時間是很快的,但有些新生兒黃疸持續的時間是很長的,人們會進行相關檢查,那麼新生兒15天黃疸指數15.2正常嗎?
新生兒15天黃疸指數15.2正常嗎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欲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黃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黃疸指數15.2,那麼是偏高了的。不過也只是輕微的偏高,只要好好照顧是會自行消退的。如果新生兒黃疸指數一直升高,就需要治療了。注意觀察荒誕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剔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發現重症嬰兒,及早治療。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
1、嬰兒出生後,即應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黃疸退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早考慮病理性黃疸的診斷。
2、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溼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4、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5、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6、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7、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8、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三個月小孩老是吐奶怎麼辦
三個月的寶寶還沒有發育發育完全,身體各方面都比較嬌嫩,喉管細,胃容量小,所以寶寶在喝奶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吐奶,這是正常現象,寶爸爸媽媽們不用太著急,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注意餵奶的量不要太多,間隔一段時間再喂,寶寶吐奶的時候要注意防止寶寶嗆到,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三個月寶寶吐奶
三個月寶寶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指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三個月寶寶容易吐奶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只要做好預防措施即可以預防寶寶吐奶。
三個月寶寶吐奶屬於正常現象,媽媽不用太擔心。這是因為新生兒胃的位置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也較鬆弛,一旦吃奶量稍多,即可發生吐奶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吐奶次數就會逐漸減少,七八個月時停止。
三個月寶寶吐奶原因
吐奶是三個月寶寶吐奶常見的現象,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寶寶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三個月寶寶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
另外,與大人相比,寶寶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寶寶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寶寶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三個月寶寶吐奶怎麼辦
一旦發現寶寶吐奶需要及時處理,因為寶寶食道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時最怕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剛好於吸氣的當兒,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將造成氣管堵塞,呼吸不能進行,馬上會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時,可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輕微的溢、吐奶,通常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的動作,所以較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三個月寶寶大量嘔吐的情形發生,請照以下方法處理:
1、側向一邊
如果平躺時發生吐奶: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的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吸。
2、拍打背部
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3、捏腳底板
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但寶寶還是無反應,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或夾或捏),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氧)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寶寶吐奶從鼻子出來
新生兒吐奶是常見的情況,有些吐得厲害,奶水還會從寶寶的鼻子裡出來。新生兒吐奶,主要的原因在於寶寶生理上的特點,因為新生兒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完善。新生兒胃呈水平位,容量很小,連接食管的賁門較寬,連接小腸的幽門又較緊,寶寶在吃奶時常常吸入過多空氣,比較容易引起吐奶。
一般而言,寶寶從半個月大時開始吐奶,一般在兩個月大時最嚴重,三個月大後慢慢減少吐奶的次數,寶寶半歲後吐奶現象就很少了。新生兒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寶寶會將多餘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裡的空氣排出來的時候帶了奶出來。在新生兒剛喝完奶後,不要讓寶寶立刻放下平躺,這樣很容易造成寶寶吐奶,平躺的時候吐奶,奶水很容易從鼻子裡出來,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幫寶寶清理鼻腔,很容易造成寶寶呼吸不了,造成危險的事情發生。
喝完奶後,正確的做法是將寶寶豎直抱起來,家長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使喝入的空氣通過打嗝排出來。但有時候任寶寶怎麼拍隔,寶寶還是沒有隔打出來,家長也不用擔心,一般先抱半個小時,然後再把寶寶放到小床上,先側躺,然後再平躺。
防止新生兒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寶寶拍嗝。當寶寶在6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腸功能發育也比較成熟,吐奶的次數也就明顯減少了。而新生兒經常吐奶,家長也不用擔心,只有寶寶體重增加正常,精神狀態好就行。...
寶寶吐奶如何護理
三個月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媽媽第一次看到寶寶吐奶時可能會很擔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預防三個月寶寶吐奶。
1、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儘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d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寶寶吃完奶後豎起來拍拍後背,直至打嗝即可。
2、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4、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5、寶寶吐奶之後,如果沒有其他異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後慢慢會好,不會影響寶寶和生長發育。寶寶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狀,那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擔心。但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