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口吐奶
兩個月嬰兒大口吐奶怎麼辦?兩個月嬰兒大口吐奶,家長首先應弄清楚嬰兒吐奶屬於哪種情況,是普通吐奶、還是溢奶。根據這兩者情況不同,處理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媽媽不僅要知道如何處理,還應知道如何區分。
兩個月嬰兒大口吐奶怎麼辦
嬰兒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松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如何預防寶寶溢奶
1、餵養要得當,拍嗝有技巧
專家認為,預防溢奶第一步要做到「餵養得當」,如果頻繁給寶寶換奶粉、換環境和養育者的話,對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非常不利,會加重溢奶的情況。一般來說,寶寶吃完奶以後家長要及時拍嗝,此時應注意寶寶有沒有打嗝,而不是拍拍就算了。
2、側睡少吐奶,保護小耳朵
專家表示:「不建議整天抱著寶寶睡。」寶寶睡著後,往小床上放的時候動作要緩慢一點,另外最好用側睡的方法,這樣可以減少吐奶的機會。一般來說寶寶可以保持這樣的側睡姿勢2—3個小時。如果家長擔心寶寶的頭型和壓迫內臟的問題,可以在1小時後,給寶寶換個睡姿。
此外還應該備一塊小毛巾,疊成三角形,從孩子一側耳邊搭到另一側,這樣就算寶寶溢奶,也不會弄髒枕頭或流到耳朵。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很重要,因為寶寶耳蝸淺,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3、每天一次泳,消化功能好
對於運動功能不發達的嬰兒來說,能夠堅持遊泳是很有益處。嬰兒在水中可進行全身運動,水對於寶寶的身體還有溫柔的按摩和撫觸作用;此外,遊泳對寶寶的消化能力發展也很有幫助,可減少溢奶情況的發生。所以專家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各位媽媽應多給寶寶遊遊泳。
一個月的小孩吐奶是什麼原因
生活中,不管是奶瓶餵養還是母乳餵養,寶寶在吃奶的過程中是會吞進去一些空氣的,寶寶的腸胃由於沒有完全的發育成熟,因此是很容易引起吐奶現象的,大多數寶寶的吐奶是正常現象,家長可不必太擔心了,但是家長一定要學會觀察,有些吐奶是不正常的,那一個月寶寶噴射性吐奶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吐奶噴射狀正常嗎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判斷新生兒吐奶是否正常,首先需要弄清楚寶寶是病理性吐奶,還是生理性溢奶,病理性吐奶是不正常現象,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現象。病理性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生理性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但是,生理性吐奶的症狀一般比較溫和,吐奶的量也不大,而在生病的狀況下,寶寶倒有可能會呈噴射狀吐奶,而且會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這是寶寶生病的信號,媽媽們千萬不要忽視。
寶寶吐奶了如何緊急處理
生理性吐奶本身並不是非常緊急的現象,但是在吐奶時,奶水很有可能被誤吸入氣管,引起寶寶嗆奶,這就要引起重視了。氣管堵塞會造成寶寶缺氧,甚至危及生命,當寶寶發生劇烈的嘔吐和嗆奶狀況時,媽媽們要及時處理。
1.將寶寶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回流。
一定要幫寶寶清理口腔和鼻腔內的奶汁,防止寶寶再次呼吸時吸入這些汙穢物。媽媽們可以隨身攜帶小手帕、小毛巾、棉籤等清潔物品,做到有備無患。
2.拍打寶寶的背部。
吐奶時,媽媽們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臉色,如果出現臉色發紫或者是憋氣的症狀,極有可能是嘔吐物已經嗆到了氣管,此時一定要馬上拍打寶寶的背部讓他們咳出來。讓寶寶趴著拍打背部的效果會剛好,媽媽們可以讓寶寶趴在床上或者是一些硬的物件上拍打。
3.捏寶寶的腳底板。
腳底板上分布著許多穴位和神經反映區,用力的捏腳底板能刺激寶寶的意識,讓寶寶感到疼痛而拼命呼吸。這是個壓箱底的方法,如果之後寶寶的臉上又出現了血色,哭聲開始變的漸漸響亮並能大口呼吸了,那應該沒有什麼大礙。如果沒有,就要趕緊把寶寶送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