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造假」屢禁不止,這些行為將面臨重罰!

2021-02-15 新華網

科研人員、科研單位請注意!

科學技術部印發的

《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

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科研違規?嚴懲!

該規定適用於相關單位和人員在開展有關科學技術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行為的處理。

《規定》明確了以下均屬於違規行為↓↓↓

在科學技術活動的申報、評審、實施、驗收、監督檢查和評估評價等活動中提供虛假材料,實施「打招呼」「走關係」等請託行為。

故意誇大研究基礎、學術價值或科技成果的技術價值、社會經濟效益,隱瞞技術風險,造成負面影響或財政資金損失。

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編造科學技術成果,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等。

虛報、冒領、挪用、套取財政科研資金。

採取弄虛作假等不正當手段獲取科學技術活動相關業務。

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以及偽造、虛構、篡改研究數據等。

……

違規行為涉及科學技術活動的核心關鍵任務、約束性目標或指標,並導致相關科學技術活動停滯、嚴重偏離約定目標,或造成特別嚴重負面影響或財政資金損失,對違規單位和個人取消5年以上直至永久相關資格。

「科研造假」屢禁不止

近年來,我國的「科研造假」事件屢禁不止。據統計,2019年我國學者因實驗數據造假等問題被撤稿英文論文447篇,創近五年歷史新高。

今年7月就有兩起嚴重的「科研造假」事件,引起網絡熱議。

天津大學和廈門大學兩位同年畢業的碩士被曝其畢業論文存在高度雷同的情況。對此,兩所大學7月10日發布處理通報,認定涉事兩名學生存在由他人代寫、買賣論文的學術不端行為,均撤銷其所獲碩士學位,收回、註銷碩士學位證書。

造假行為不僅存在於大學生,還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得論文獎項,被網友質疑「學術論文造假,要從兒子做起」。

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就憑藉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被稱為「人造神童」。事件引發關注後,大賽組委會於7月15日通報: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決定撤銷其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說到論文造假,不得不提「翟天臨事件」。至今,「翟天臨」仍是畢業季時大學生們常提的名字。

2019年2月8日,當時已經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為博士後的翟天臨在直播中回答網友提問時,卻表示:不知知網為何物。隨後他的博士學位真實性受到質疑,北京電影學院和北京大學介入調查。

△正在直播的翟天臨

2月16日,北京大學發布關於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後的調查說明: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同意翟天臨退站。2月19日, 北京電影學院發布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宣布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陳浥博導資格。

「論文代寫」遍布網絡平臺

「科研造假」中,最常見的行為還是「論文代寫」。儘管學校、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已經明令禁止「論文代寫」,許多網絡平臺也屏蔽了「論文代寫」等關鍵詞,但是仍屢禁不止,小編嘗試在各網絡平臺搜索「論文」「論文代」「論文dai寫」等字眼,很容易就能找到相關的交易鏈條。

小編在淘寶搜索「論文」,首頁立即冒出許多論文代寫代發的商家,標有「畢業論文寫作與發表」「論文專業定製」等相關介紹,大多需要了解具體要求後,才能獲知價格。

以論文寫作的需求為名,小編向商家客服諮詢價格後,客服則表示「需要了解具體需求,詳細資料要加私人聯繫方式」。

在微博、QQ、微信、知乎等平臺上,也能搜到與論文代寫代發相關的「商家」。微博上,甚至有「論文代」的超話,成為「論文買賣」的小聚集地。

其實,論文代寫代發屢禁不止的背後,是大量存在的需求和供給,使得商家鋌而走險,監管存在難點。

從需求來看,某高校博士生小趙表示,「一般來說,博士生畢業時需至少發表兩篇SCI期刊論文,有些同學發表壓力較大,愁得睡不著。」面臨論文寫作、發表需求的,不只是碩士、博士生。河南大學教授張崑崙統計,總人數在千萬級別,包括高校專任教師、在學研究生、高中專任教師、初中專任教師,還有除高校外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農業、衛生行業技術人員等。

從供給來看,代寫代發論文的風險較低而回報高,收入少則上千元,多則萬元。因此,很多代寫代發論文「服務周到」「代寫、查重、代發一條龍」。

科研造假,是對科技創新最大的傷害,不僅造成科技創新停滯不前、財政資金受損,還敗壞學術風氣。對任何一起「科研造假」事件,要高度重視、嚴肅處理,給予當事人及公眾有力的回應。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曾說過:「科技創新既要寬容失敗也要嚴懲作假。」

相關焦點

  • 「科研造假」屢禁不止、「論文代寫」遍布網絡...這些行為將面臨重...
    違規行為涉及科學技術活動的核心關鍵任務、約束性目標或指標,並導致相關科學技術活動停滯、嚴重偏離約定目標,或造成特別嚴重負面影響或財政資金損失,對違規單位和個人取消5年以上直至永久相關資格。2「科研造假」屢禁不止近年來,我國的「科研造假」事件屢禁不止。
  • 論文抄襲等行為的重罰:或將5年以上
    學術不正、科研作假、論文抄襲代寫等問題近幾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大關心,特別是著名的翟天臨不知「知網」為何物事件,將學術界、科研界存在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整頓迫在眉睫。等了很久終於等來了!近日,科學技術部印發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已經於2020年9月1日開始實施。
  • 向科研造假重拳出擊
    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代寫、抄襲論文;誇大科研成果......近幾年來,我國的「科研造假」事件屢禁不止,甚至出現了更加嚴重的態勢。近日,相關部門出臺了相應的規定,將嚴厲打擊科學造假行為,並於9月1日開始實施。
  •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舉報解聘,論文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他用自己親身經歷整理的材料,撰寫了長達123頁的舉報信,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父女長發十多年的學術論文造假問題。舉報信在網絡上火速發酵後,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網站19日發布通報信息。稱學院領導班子收到了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
  • 對學術造假零容忍,高校與科研機構應擔起更多責任
    9月16日,科技部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在這9起學術造假事件中,有6起集中在醫院,佔了一大半。
  • 科技部昨晚公布19號令,科研造假者將面臨重罰
    揚子晚報網8月1日訊(記者 於丹丹)7月31日晚,科技部官網公布《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故意誇大研究基礎、學術價值或科技成果的技術價值、社會經濟效益,隱瞞技術風險,造成負面影響或財政資金損失等違規行為,九月起,將面臨相應處理。
  • 美國學術造假進監獄,中國呢?
    學校立即啟動調查,確認韓東杓將人體免疫球蛋白G注入兔子血清偽造實驗數據。韓東杓被校方辭退。美國負責調查NIH基金學術不端的科研誠信辦公室,更禁止他在未來三年接收聯邦基金資助。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美國《聯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政策》規定了三種行政處罰方式,其中最重的是終止資助、禁止申請國家課題項目。
  • 今日話題:美國學術造假坐牢,中國呢?
    學校立即啟動調查,確認韓東杓將人體免疫球蛋白G注入兔子血清偽造實驗數據。韓東杓被校方辭退。美國負責調查NIH基金學術不端的科研誠信辦公室,更禁止他在未來三年接收聯邦基金資助。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美國《聯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政策》規定了三種行政處罰方式,其中最重的是終止資助、禁止申請國家課題項目。換言之,韓東杓所受懲處是研究誠信辦公室對普通造假騙資金行為所給予的最重處理。
  • 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案,國際期刊36篇論文造假!論文買賣為何屢禁不止?
    論文買賣屢禁不止從通報情況來看,買賣論文情況仍屢禁不止,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通報稱,其所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通報稱,案件反映出有的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和經費管理上不履責,甚至弄虛作假、亂作為,少數科研人員學風浮躁、學術失範、誠信失守。這些問題嚴重破壞了科研管理秩序,嚴重損害了科技創新良好生態,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和科技界整體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制止、嚴肅懲處。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買賣論文情況仍屢禁不止從通報情況看,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通報稱,案件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通報案件也反映出,有的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和經費管理上不履責甚至弄虛作假、亂作為,少數科研人員學風浮躁、學術失範、誠信失守。這些問題嚴重破壞了科研管理秩序,嚴重損害了科技創新良好生態,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和科技界整體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制止、嚴肅懲處。
  • 校方:將對涉事科研人員記過處理
    ,並已將結果上報上級部門,將對涉事教學科研人員做出記過處理。該研究發現提供了初步的實驗數據,這些數據支持進一步研究Euxanthone在卵巢癌中的治療功效。但是,2020年5月28日,該文章被撤回。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PIM1可被認為是CRC中潛在的治療靶標,為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潛在用於治療CRC提供了實驗基礎。2020年6月13日,該文章被撤稿,主要原因是文章中圖片涉及重複使用。
  • 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問題
    最新一起論文造假醜聞來自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領銜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論文造假已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問題,嚴重損害日本科研信譽。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是日本乃至全世界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的重要機構。
  • 遏制造假行為 淨化教育空氣
    事實上,最近媒體報導的有關造假的新聞還有:44所高校77名作者被發現問題論文,而教育部近日發文要求嚴查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弄虛作假……近期,教育主管部門的重拳出擊、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深入調查、輿論的持續跟進和公眾緊盯的目光,讓教育領域的一些造假行為無所遁形。教育是育人的事業,造假行為損壞的不只是一物,產生的危害不只在一時,而是將對人的發展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絕不能等閒視之。
  • 天大教授學術造假,舉報信居然是一篇123頁的論文,不愧為科研人才
    博士畢業從事科研,發表了多篇論文,且有著20多項的專利。 然而,這位同學的舉報卻讓人大吃一驚。舉報人指出,這位張教授已經不是涉及一點點學術不端了,而是明目張胆的造假。 同學想做實驗,張教授不給機會,所有的實驗記錄和數據全靠造假。其所有的實驗,發表的論文幾乎全部是造假得來的,且還多次幫助其女兒發表論文。
  • 這些高校被點名!官方通報多起論文造假案件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這些高校被點名!科技部通報多起論文造假案件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
  • 小學生科研造假事件,持續發酵,昆明研究院發表了通告
    近日,關於一位小學生在學術上面造假的事件可謂是異議不斷,這讓很多從事科研的人員看不下去,因為這學術造假對於科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還會養成造假之風,針對這小學生的科研,中科動物研究所就發表了通告。,因為能研究出這樣的科研起碼要擁有博士生的學歷,所以就對他的科研產生了懷疑。
  • 常見的投標文件造假行為有哪些,造假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在招投標活動中,總會看見公平公正這四個字,但實際上,各種違規操作還是屢禁不止。一些投標人為了讓自己能夠中標,不惜在投標文件造假。那麼常見的投標文件造假行為有哪些,造假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投標文件常見造假行為如下:過往業績不真實投標人在投標時並未提交真實業績證明,而是拿諸如框架協議
  • 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一場撤稿風波再次將醫學界學術造假推至風口浪尖。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醫生學術造假第一次被公之於眾。早在2015年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便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來自中國的9篇論文。「論文造假在醫生行業內很普遍,一方面是臨床工作太忙,確實沒時間寫論文;另一方面是造假成本不高,而職稱評級又有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這一硬性指標,所以造假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