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GPS、RS、GIS,大氣逆輻射)

2020-09-06 高中地理輔導

【2020年高考上海卷,16題、18題】

知識點

  • 1、GPS、RS、GIS

地理信息技術,又稱為「3S」技術,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它可以獲取、處理和分析地理的時間與空間信息。

①GPS:全球定位系統,確定某一個物體的位置(點信息),主要用來定位,例如汽車上的導航系統、手機上的地圖。

②RS:遙感,確定地面物體的分布特徵(),主要進行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等。例如利用空中的遙感衛星,監測1998年長江洪水的受災範圍。

③GIS:處理GPS和RS獲取的信息,例如分析某地大氣汙染的變化。

一般來說,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進行定位,採用遙感(RS)獲取數據,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分析數據,作圖,最終形成一個「數字地球」。

圖1 全球定位系統(GPS)示意圖


  • 2、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熱量來源。大氣的受熱可以分為三個過程

①太陽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陽輻射(短波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達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溫度升高;

②大地暖大氣。地面升溫後,將熱量傳遞給近地面的大氣(長波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吸收,使得大氣溫度升高(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最主要最直接的熱量來源);

③大氣還大地。大氣增溫後,會向宇宙和地面輻射(長波輻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會使地面溫度升高,即大氣逆輻射的保溫作用

圖2 大氣的受熱過程


例題

16、2020年初,蝗蟲災害從非洲蔓延到西亞、南亞的一些國家,嚴重威脅這些國家的糧食安全。在應對蝗蟲災害的過程中,主要應用遙感技術可以完成的任務是( )

A. 綜合評價蝗蟲災害損失

B. 精確操控無人機噴灑農藥

C. 即時監測作物受災面積

D. 迅速查詢蝗災的相關數據

18、「霜重見晴天」說的是清晨地表覆蓋白霜,往往預示著白天天氣晴好。白霜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

A. 地面吸收熱量多,空氣水汽含量高

B. 地面輻射較弱,地表溫度下降慢

C. 大氣吸收熱量多,大氣保溫作用強

D. 大氣逆輻射弱,地面損失熱量多

答案:C、D

精講精析:(1)分析遙感技術的應用。①遙感技術(RS),主要用來監測地面的面狀地物,因此可以即時監測作物的受災面積,即選項C正確;②地理信息系統(GIS)可以處理數據,例如評價蝗蟲災害的損失、查詢蝗災的相關數據;③全球定位系統(GPS)可以進行精確的定位,例如操控無人機精確地噴灑農藥。

(2)分析白霜的形成原因。①白霜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夜間溫度的驟降,地表溫度較低;②因此可以倒推,為什麼地表溫度較低?是由於夜間大氣的保溫作用較差(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損失的熱量較多,因此地表溫度較低,水汽受冷凝結為白霜,因此選項D正確;③其他選項,地面吸收熱量多(A)、地表溫度下降慢(B)和大氣保溫作用強(C)都有利於保溫,使得地表溫度較高,不利於白霜的形成。


總結

  • 大氣逆輻射、全球變暖

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大,解題思路為:①辨別選項中信息的類別,點狀、面狀、信息處理與分析,分別對應著GPS、RS和GIS;②採用倒推法,分析白霜的形成過程:白霜<——地表溫度低<——大氣保溫作用弱<——大氣逆輻射較弱<——天空較為晴朗。

當人類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會增強大氣逆輻射,進而導致全球變暖。具體的過程為:

①溫室氣體。人類活動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

②地面增溫。太陽輻射(短波輻射)可以輕易的透過溫室氣體進入地面,使地面增溫;

③近地表大氣增溫。地面增溫後,地面輻射(長波輻射)難以穿透溫室氣體,大部分會被溫室氣體吸收,進而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使地表溫度上升。

圖3 1901年以來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的變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GPS、RS、GIS、火山地震帶)
    知識點1、GPS、RS、GIS地理信息技術,又稱為「3S」技術,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可以獲取、處理和分析地理的時間與空間信息。在震後救災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發揮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與短文通信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GLA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據此回答3~4題。
  • 大氣的受熱、大氣逆輻射、全球變暖——2020年浙江捲地理10~11題
    圖1 例題答案:B、D精講精析:(1)分析大氣增溫的原因。①由題幹可知,氧化亞氮具有增溫效應,且增溫能力遠高於二氧化碳;②地面增溫,主要有兩個途徑:太陽輻射、大氣逆輻射;③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可以穿透這些氣體,直達地面,因此大氣中是氧化亞氮,還是二氧化碳,對大氣輻射的強度影響不大,對地面增溫的影響不明顯;④大氣逆輻射,能量來源於大氣對地面輻射(長波輻射)的吸收,因此大氣的吸收作用越強,大氣逆輻射越強,地表增溫越明顯。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我國的地形、氣候、光照資源)
    (1)「到西寧避暑,請帶上毛衣」。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 。(2)西寧的城市形態呈條帶狀,主要受 、 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答案:(1)海拔高,夏季涼爽;氣溫日較差較大。(2)地形、河流精講精析:(1)分析西寧市的氣候。①西寧市的氣候為高原山地氣候(高原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雨少而集中、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②題幹中所說的避暑,應該是夏季,西寧夏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因此需要帶上毛衣,保暖禦寒。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太陽活動、二氧化碳、全球變暖)
    圖1 太陽各個圈層的太陽活動02例題1、劇烈的太陽活動產生的太陽風,吹襲地球,可能引起(衛星導航失效2、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調節,有人稱之為海洋「生物泵」作用。該作用可能( )A. 緩解全球變暖B. 縮小臭氧層空洞C. 減輕酸雨汙染D. 加快洋流流速答案:D、A精講精析:(1)分析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降水的影響因素,光照,季風水田農業)
    白晝越長,日照時數越多;②大氣汙染。大氣汙染較為嚴重,會削弱太陽輻射,削弱地面接收的光照;③天氣。天氣晴朗,則日照時數較多(天氣晴朗、少雲,則大氣逆輻射弱,晝夜溫差較大);④海拔。(1)剖面線上,東、西部年均降水量的差異是( ),主要影響因素有( )、( )。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三大平原、我國的河流與湖泊、熱量)
    主要影響因素有緯度、下墊面狀況(海洋陸地、地形、植被、水文、洋流)、大氣條件(大氣是否稀薄、冷暖氣團)。】下圖是我國玉米產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答案:BC、CD精講精析:(1)分析甲地的優勢自然條件。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我國的降水、湖泊水補給、牛軛湖)
    根據年均降水量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個區域:乾旱區(<200mm)、半乾旱區(200mm~400mm)、半溼潤區(400mm~800mm)、溼潤區(>800mm)。近年來,月牙泉日趨乾涸,讀圖回答1~2題。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漁場、氣候)
    知識點1、世界洋流的分布沿著一定方向的大規模海水運動,叫做洋流。按照洋流的性質(冷、暖),可以將洋流分為兩種類型:暖流、寒流。讀圖回答1~2題。使沿岸大氣增溫增溼D. 縮小海洋汙染範圍答案:D、C精講精析:(1)分析甲處的洋流性質。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洋流、風海流、補償流、季風環流)
    【2020年高考上海卷,第10題】例題10、在下列洋流中,屬於風海流的一組是( )A. 西風漂流,東澳大利亞暖流B.秘魯寒流,墨西哥灣暖流答案:B精講精析:(1)分析風海流。①洋流分為三類: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其中風海流,指的是在盛行風的吹拂下,海水沿著一定的方向流動;②四個選項中,西風漂流(盛行西風)、千島寒流(極地東風)、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風)為風海流;(2)分析補償流和密度流。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廣東答案:B精講精析:①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圖中橫坐標為出生率,縱坐標為死亡率,因此自然增長率=橫坐標-縱坐標;②從圖中可以看出,出生率最低的為遼寧,死亡率最高的也是遼寧,因此遼寧的自然增長率應該最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1)射向地球的太陽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削弱,其餘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2)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同時產生地面輻射,向外輻射能量。(3)大氣吸收了地面輻射中的絕大部分,同時產生大氣輻射,大氣輻射除極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又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熱帶季風氣候、洪澇、海綿城市)
    成因1:受赤道低氣壓帶(溼季)、信風帶(乾季)的交替控制。成因2:受東北/東南信風帶(溼季)、副熱帶高氣壓帶(乾季)的交替控制。(1)簡述金奈的地理位置的特點。(2)從自然地理較多,分析金奈洪澇多發的原因。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蒙古國、地形、氣候、工業區位)
    答案:(1)蒙古國羊絨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產品附加值較低。(4)①過度放牧和採礦會破壞植被,加劇土地荒漠化,增加沙塵暴天氣;②不合理的工業活動造成環境汙染;③工礦產業水資源利用率較低,造成水資源的短缺;④生態環境脆弱,過度的人類活動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精講精析:(1)分析46°N南北兩側發展畜牧業的條件。
  •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高考地理重點知識就那麼幾十個,大家要想在高考中拿高分,就要對高考重點知識進行專題訓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具體內容如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候、植被、氣候的影響因素、非洲)
    知識點1、世界氣候的分布常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12種,主要包括:①4種熱帶氣候(雨林、草原、季風、沙漠);②2種亞熱帶氣候(季風、地中海);③3種溫帶氣候(海洋性、季風、大陸性);④2種寒帶氣候(苔原、冰原)和高原山地氣候。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高線、比例尺、黃土高原、梯田)
    ),右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1~2題。1、右圖中,甲地區的地形,適合修築的梯田類型是( )A.便於灌溉施肥答案:B、A精講精析:(1)分析甲地區適宜的梯田類型。①在右圖中,為線段比例尺,圖中1cm代表實地距離10m,即1:1000,圖中相鄰等高線間隔1m,即等高距為1m;②等高線越密集,地形越陡峭。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海陸風、城郊風、冷鋒、颱風)
    【2020年高考上海卷,第20題】知識點1、海風、陸風陸地的比熱容小,因此升溫快、降溫快;:(1)分析氣壓的高低。①從圖中可以看出,縱坐標為海拔,曲線表示氣壓;②等壓線凸向低壓,則該地為高壓中心;等壓線凸向高壓,則該地為低壓中心(凸低為高,凸高為低);③甲地,近地面等壓線凸向低壓(凸向950百帕),因此近地面為高壓中心;高空處凸向高壓(凸向1010百帕),因此高空為低壓中心;④乙地,近地面凸向高壓,則為低壓中心;高空處凸向低壓,則為高壓中心;⑤整個氣壓大小的排序為:①>②>③>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月球公轉、月相、地月系統)
    地球亮面變大,有東升西落現象答案:A精講精析:(1)分析地球亮面的變化。①上弦月~滿月,即為農曆初七八~十五十六;②新月時(全暗),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中間,即太陽-月球-地球,因此此時看到的地球亮面最大(大約半個地球為亮面);③上弦月時,月球-地球,恰好垂直於地球-太陽的連線,即月球位於一側,因此此時看到的地球是大約1/4個亮面;④滿月時,地球位於太陽和月球的中間,即太陽-地球-月球,此時月球看到的是地球黑夜的一面,即基本沒有亮面;⑤因此,新月-上弦月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汙染工廠的選址、城市的功能分區)
    則汙染工廠應該布局在盛行風向的下風向(西、北),或者或者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北),或者垂直於盛行風向的郊區(北部、西部的郊區)。1、ABCD四塊地中,最適宜規劃為居住區的是( ),適宜規劃為化工區的是( ),理由是( )。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南海、中南半島、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與同緯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層海水鹽度偏( ),主要原因是( )。答案:(1)低;多條河流匯入(2)太陽能、風能、波浪能、潮汐能(3)珊瑚礁;旅遊業(4)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節約用水(5)加強對南海島礁及海域的管理,強化海洋國土意識,鞏固國家安全,促進海洋資源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