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可以劃分為三級階梯,主要的地形單元有:
①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
②四大盆地:準噶爾盆地、塔裡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③三大平原: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
如下圖所示,綠色表示平原,淺綠色為盆地。
圖1 我國高原、平原、盆地的分布
熱量的多少,取決於氣溫。主要影響因素有緯度、下墊面狀況(海洋陸地、地形、植被、水文、洋流)、大氣條件(大氣是否稀薄、冷暖氣團)。
根據熱量條件,我國依次劃分為6個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高原氣候區。各個溫度帶的耕作制度和作物種類如下:
圖2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多選題】下圖是我國玉米產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與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有( )
A. 熱量更豐富
B. 地形更平坦
C. 土壤更肥沃
D. 水源更充足
2、提高乙地玉米單產的有效途徑有( )
A. 擴大播種面積
B. 提高機械化水平
C. 選用優良品種
D.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答案:BC、CD
精講精析:(1)分析甲地的優勢自然條件。①甲地為東北平原,丙地為四川平原,因此甲地的地形更加平坦,土壤更加肥沃(甲地為黑土,丙地為紫土,黑土的有機質含量更高);②丙地的緯度更低,因此熱量更加充足;③丙地位於南方地區,大氣降水、河流湖泊等水資源更加豐富。
(2)分析提高乙地玉米單產的途徑。①乙地位於華北平原,旱澇、鹽鹼、風沙等災害較多,影響玉米的產量;②因此應當選取高產、耐鹽鹼的優良品種,並加強農田水利的建設,減小旱澇對玉米生長的影響;③擴大播種面積可以提高「總產量」,但不能提高「單產」;提高機械化水平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也不能有效提高糧食單產。
本節例題為多選題,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比較東北平原與四川盆地的地形、土壤肥力、水資源的豐歉,並根據兩地的緯度,比較熱量的多少;②根據華北平原玉米種植面臨的自然災害,分析提高玉米單產的措施(優良品種、農田水利的建設)。
水資源的多少,與大氣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冰川、河流、湖泊等)有關。我國的河流、湖泊分布圖如下所示,其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有:
①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
②兩個名字的河流: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
③內流河、外流河:不注入海洋的河流為內流河(塔裡木河),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黃河、長江等)。我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大致為:大興安嶺西側——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部——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其中,需要注意三點:
①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它發源於阿爾泰山,向北流動;
②注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魯藏布江,怒江;
③瀾滄江,注入南海(太平洋)。
圖3 我國河流與湖泊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