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質疑和批評如何保持淡定?語言柔道,使批評聲變得溫和不刺耳

2020-12-18 悅讀漫寫

人生,不可能總縈繞在鮮花與掌聲之中,批評和質疑的聲音也偶爾會響起。

相對於溫暖的祝福與讚揚,批評的聲音顯得格外刺耳。

很不幸的是:人們往往對各種「壞事情」的反應更加強烈。

很多時候,「友善」的回應,我們未必會留意。但是,當「批評」的聲音響起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陷入這兩種情緒之中:

「是我做得不夠好嗎?「

「真過分!這根本不是我的錯!憑什麼這樣指責我?」

這些反應都是出於本能,卻無論哪種反應,都會使我們的情緒被透支。

如果,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就會感覺萬分沮喪。

感覺自己無能為力,自己沒辦法掌控很多事情,無助的感覺也瞬間侵蝕著內心深處。

如果,你覺得「真過分!這根本不是我的錯!」

很可能就在瞬間怒火上升,如果控制不住憤怒的情緒,也許就會找對方理論。結果,激動的言辭也是對方生氣,最終,在彼此爭吵不休的狀態下,弄得兩敗俱傷。

那麼,還有沒有第三種解決方法,可以更好地回應批評呢?

如果,你也希望能夠更好地控制情緒,尋找到更加合適的解決方法,不妨繼續翻開這本《伯恩斯新情緒療法》。

記得,第一次注意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在聽書的時候,聽到了這樣的方法,使我產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後來,就忍不住買回了這本書。

這種方法就是:走「樂觀」路線,積極地回應批評與質疑。

戴維·伯恩斯稱這種方法為:「語言柔道」。

如果,感覺批評聲刺耳,難以接受,你可以嘗試用「語言柔道」的方式與對方進行良性交流,不僅能夠穩住情緒,也能夠使對方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

如何有效地使用這種技巧?

你可以嘗試使用以下幾個步驟:

01、辨認對方的真正意圖:對某事感到不滿還是惡意詆毀?

受到批評的時候,難免會覺得情緒低落或充滿敵意,但是,這並不利於問題的實際解決。

如果,你希望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就必須要穩住情緒,保持冷靜。

不妨從弄清對方意圖開始。

這樣可以辨別出對方究竟是:真誠地提出問題,還是真的看你不順眼,惡意中傷而已

畢竟,批評有時候表現得十分情緒化,對方很可能籠統地對你進行人生攻擊。這個時候,不妨耐心地詢問他:「你究竟覺得我哪裡做得不夠好?能詳細列舉一些事情嗎?」

如果,他能夠詳細地說出一些對你不滿的細節,不妨將他的關注點引向這些事情,而不是針對你做人生攻擊。

如果,他說不出具體的事情,依然繼續給你亂貼標籤,無休止地謾罵,那就沒必要理他,也許,他只是漫無目的的抒發自己的不滿而已。

多數情況下,如果對方對於某些事情感覺不滿,他就會將批評轉向各種具體的事情。

那麼,如何才能將對方的關注點從指責身上,順利轉移到事情身上呢?不妨嘗試下一步:與對方進行進一步協商。

02、消除對方敵意,嘗試使對方成為解決問題的盟友

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很容易使彼此關係持續破裂,矛盾不斷激化。這不利於問題的實際解決。

更何況,對方如果對你感覺不滿,往往會出現語言偏激的情況。

他很可能正處於憤怒狀態,如果,此時,你也嘗試和他硬抗,到最後,很可能會不斷激化矛盾,最終不利於問題解決,反而陷入無休止地爭吵之中。

此時,「語言柔道」的技巧就派上用場了!

方法很簡單:

無論批評者說什麼,起初,都不要指責他,而是耐心地傾聽,並且嘗試認可他的觀點。

不妨嘗試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想事情,也許就能夠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即使不贊成他的想法,也不要急於反駁,留出時間讓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至少,在表面上,你也要順著對方往下講。

因為,人們都又這樣的心理:面對對方不贊成的觀點,都會忍不住想要反駁。

當你反駁對方觀點的時候,對方也感覺到不被接納與認可,自然也會反駁你的想法。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不利於交流。

所以,在和對方交流之前,你必須耐心等待對方的怒氣平息下來。

03、順利協商,需將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

也許,即使在對方平息怒火之後,依然會對你感覺不滿。

你也不要陷入情緒之中。

不妨嘗試將對方的注意力轉移到問題本身:無論究竟是誰錯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使它向著更加好的方向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曾經做錯了,還是正確了,本身並不重要。我們在協商過程中,需要注意:將問題範圍縮小,尋找到關鍵的矛盾之處。

然後,你可以嘗試和對方探討,記得耐心傾聽對方的觀點與想法。

協商過程中,努力順著對方,這樣,對方也會更加耐心地講述他的想法,減少言語方面的攻擊。

也許,這件事情是你錯了。那麼,承認錯誤,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也許,這件事情錯在對方,你也可以嘗試向他指出錯誤之處。

那麼,如何指出對方的錯誤,對方更容易接納呢?

這裡,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首先,你需要嘗試接納對方的部分認可的想法。

在提出問題之前,先和他分享:你認可他的哪些想法。他會感覺到你對他的認可與尊敬,也能夠感覺到,在某些方面,你們彼此間有一定的共通之處。

然後,再提出不認可的地方,也許對方會更容易接受。

第二,你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儘量嘗試將問題範圍縮小。

越具體的問題,對方越容易意識到哪裡存在問題。

此外,這些問題儘量處於就事論事狀態,千萬不要存在損害對方人格、性格等元素。

這樣,你們就更容易依據不存在感情的問題,進行更加客觀的討論。往往會更加理智一些。

當你們找到具體問題,客觀地談論的時候,就很容易進入狀態,也許,就不會因為一些事情非要爭得高下來。

也許,有些事情或矛盾是難以調解的,也不要太過於難過。

畢竟,每件事情都存在這差異性。

如果,即使協商以後,你們的問題依然存在,難以調解。

至少,你們客觀的討論了問題,彼此間不會陷入情感漩渦之中,相互詆毀傷害對方。

畢竟,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自然也少不了犯錯。保持理智的心態,從容、淡定的解決問題。許多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生活,存在著多種可能,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

接納對方和自己的錯誤,你會變得更加從容、自信,也更容易耐心。

我是悅讀漫寫,一位喜愛讀書,愛好電影的普通讀者。平日裡喜歡閱讀心理、成長、文學等書籍;電影偏愛劇情片、奇幻片、愛情片等等。

比較感性,喜歡拆解故事、影片裡的各種情感,也喜歡分享各種閱讀筆記,也喜歡分享各種人生故事,歡迎關注我,也歡迎給我留言,分享你的見聞,你的愛好與期待。希望我們能成為好朋友。

相關焦點

  • 批評讓人患抑鬱症?你是否常批評孩子下屬學生?伯恩斯的語言柔道
    話越說越遠,今天開始,我來講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的第六章語言柔道。你的內在批評經常會被別人的尖銳評價所激發。你或許很害怕批評,這僅僅是因為你一直沒有學會使用有效的技巧來處理它。由於相對容易做到,我想強調一下把握處理語言濫用和處理毫無防備的不贊成以及不喪失自尊的技巧的重要性。
  • 如何抵禦批評之聲,增加安全感和自信?
    >被父母和其他重要人士認可在大多數情況下有價值感,感覺良好自尊充足和自尊不走的人會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滿足這些需求。因為你質疑你的能力,生活越顯得艱難痛苦。你會抗拒改變,也會因此而焦慮不安。這是批評者見縫插針。自尊不足的人往往要依賴批評之聲幫助他們克服焦慮、無助,停止仇視和貶損自己。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批評者在抨擊你的同時,也是在安慰你。這就是擺脫批評者的困難所在。
  • 談文學批評的素養、觀念與語言
    文學批評在作家與讀者心中也就逐漸喪失公信力。文學批評如何重拾公信力,如何建立與作家、讀者之間的良性關係?這是當下文學批評界應該思考的問題。而從批評的素養、觀念、語言入手,可能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作家和批評家就像兩條並行的鐵軌,卻共同承載著文學的列車  批評家的素養是很多作家都關注的問題,這表現在批評家的真誠上。
  • 別再用語言「傷害」孩子了,批評太多,孩子自卑,快用樂觀批評法
    結果沒想到前幾天打孩子又出事了,老師給他打電話說孩子簡直管不聽了,上課的時候一直跟旁邊的人說悄悄話,影響很多同學上課,老師批評了他好幾次他也不聽,所以沒辦法,只好給媽媽打電話,這個媽媽聽了之後簡直是怒火中燒,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孩子回到家他就說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的逆反心理上來了,竟然直接跟媽媽說她不要上學了。
  • 外刊語言表達(二)如何進行批評
    今天小編在外刊中搜集了一些關於「批評」的表達方式,在寫作中,尤其是需要表達觀點時,我們不必再拘束於一個詞,或一個表達,從而使自己的語言更加豐富多彩。之前我們講過,一句話中出現兩個破折號,可以視為一個括號,括出去,不影響句子結構。於是我們先把 "the Taiwan Affairs Office called her inaugural address 「an incomplete examination answer」 as if she were a stupid schoolgirl" 扔到一邊。
  • 批評過多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要了二胎後,自己脾氣越來越不好,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還要照顧他們和做家務,那段時間我整個人都是壓抑的,只要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掃過得屋子被大寶弄得髒兮兮、亂亂的,我就會非常生氣,對孩子發火,批評他。時間久了我發現孩子越來越怕我,我說的也不聽,膽子變得有點小,家裡面有生人他會怯場,躲閃。很多家庭都有跟我一樣類似的情況。
  • 同為15歲公主,萊昂諾爾廣受好評,荷蘭公主卻頻繁遭受質疑和批評
    然而同為15歲的荷蘭公主亞歷克西婭卻頻繁遭受質疑以及批評。15歲的二公主遺傳了自己的阿根廷母親同樣的發色以及性格,甚至於魅力也如出一致。一頭紅色頭髮的亞歷克西婭公主長相十分精緻,黑色針織衫勾勒出了她的曲線,整體看起來優雅得體,同時也帶著一種超越15歲的小成熟。她極富冒險的天性讓她廣受阿根廷人的喜愛,而在此前不久,她甚至還受邀登上了阿根廷的時尚雜誌封面。
  • 孩子被批評負氣出走,教育方式不對?如何正確「批評」
    最近出現了這樣一個新聞,一個7歲的女童,被父母輔導作業的時候一直遭到批評,於是離家出走,幸好被警察及時發現送回,不然還真令人擔心。 無論什麼時候,家長都是關心孩子的,但是有些家長並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教導孩子。於是就陷入了一個怪圈,越是教育越是適得其反。
  • 這樣批評孩子,不僅效果好,也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做事情還會越來越糟糕而不是變得越來越好。有一次,洗碗的時候不小心打爛了一個勺子,老媽一聽到聲音就開罵,罵我不長眼,說我不懂事,浪費錢之類的。被罵之後,我既覺得委屈畢竟又不是故意的,又覺得惱火和不服,各種情緒交織在心裡特別不是滋味。接下來洗碗也就越來越沒心思了,心裡想的都是老媽剛說的那些刺耳的話,在收碗的時候一不小心腳下絆到凳子,連人帶碗都摔在了地上,原來只打碎一個勺子,後來還多碎了幾個碗。
  • 如何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批評孩子時要注意什麼?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道:「我們可沒有慣著孩子,他一有什麼錯誤,我們都會批評他,告訴他一定要改正,可是孩子就跟沒聽見一樣。」或者說:「他倒是當時不吭聲,可下回還是犯同樣的錯誤,他怎麼就是不長記性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種時候父母往往會批評孩子,可是有的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反而越批評越厲害,這是為什麼呢?可能與父母的批評方式有關,所以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
  • 不敢批評?不會批評?正確批評方法讓孩子變樂觀
    女兒因為看電腦的事情和爺爺發生衝突,於是生氣地把飯碗倒扣在飯桌上。我看到她情緒激烈,只能先安撫她冷靜下來。但心裡尋思著也應該批評她不該浪費糧食,想了半天,怕她又開始生氣,我放棄了。女兒答應做完手工開始寫作業,可是這次到點就開始各種橫躺不配合,我生氣地批評她:每次都是這樣,答應媽媽的事情都做不到,你就是不守信用。
  • 批評和表揚之外,還有更好的育兒方式嗎?
    書中精華部分不就是在講解,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最應該做的是賦予孩子勇敢面對人生中諸多問題的勇氣。具體來說,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自立,教他們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人生中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樹立起面對生活的自信,找到自我價值的認同感。
  • 春物第三季:有多少批評,就有多少熱愛,他們必將找到自己的真物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第三季終於放送了,但是,這部經典的校園動畫卻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批評。當第二話放送的時候,小鞠打開彈幕看了五分鐘,然後不得不關閉彈幕保智商,因為彈幕裡都是滿滿的戾氣。而令小鞠不明白的是:《春物》第三季真的有這麼難看嗎?什麼時候批評《春物》成為了政治正確?我愛看《春物》,難道真的有這麼可笑嗎?
  •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的好
    家長會覺得為難:不教育批評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以後還會再犯;批評孩子又怕他受傷害,容易自暴自棄。其實批評不一定是對孩子的打擊,積極心理學有個「批評出樂觀」的方法——如果批評得好,反而可以讓孩子更樂觀。此方法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人樂觀的根本原因。樂觀不是堅定相信未來會更好,這樣反而容易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 家長不妨試試伯恩斯的語言柔道:反饋與協商
    前面我們已經給大家講過伯恩斯為面對批評者產生心理問題的人來提高自己的掌控感和自信心的好辦法:移情和順勢而為。今天我們繼續給大家講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第45集,第六章語言柔道:第三部分:反饋與協商。這非常適合家長和有抑鬱情緒或心理問題的孩子之間的交流。
  • 批評孩子不管用?那是你批評的方式不對!六個原則培養卓越的孩子
    三、對人不對事,給孩子貼標籤孩子犯了錯,或則表現不如預期,本質是只是某件事情上做的不夠好,但是有些家長,不懂得如何進行更好的教育,著急上火,喜歡給孩子貼標籤,罵孩子「蠢」、「笨」、「不長腦子」,動輒說自己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樣的做法,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孩子不接受批評,屢教不改?先別急,「建設性批評」或許能幫到您
    「棍棒教育法」來教育孩子了,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為什麼會反反覆覆犯同樣的錯誤,而且還不接受批評和指正?1、礙於自尊心,不願低頭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這時候他們的自尊心變得愈加強烈,當父母在要求孩子認錯的時候,儘管孩子可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因為自尊心的緣故孩子礙於面子,從而始終不願低頭認錯。
  • 批評和責備,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生活中,沒有人不會犯錯,也沒有不會受到批評和責備,可惜的是,接受批評和責備是一件讓人很不愉快的事情。當人們受到批評和責備時,有些人能夠很快地調節情緒和感受,將負面的事情變得積極;但還有許多人會陷入負面情感中,生氣和抱怨,最後變為消極和自責。批評和責備,很難消化嗎?
  • 批評無方,毀孩子三觀,學會一個原則讓孩子在批評中獲得成長
    昨天上樓,又看到樓下的小弟弟被媽媽批評「你眼瞎呀,那麼大個字看不見嗎?」「這道題原來不是做過的嗎?沒見過這麼笨的人,教一百遍都不會,你跟豬有什麼兩樣?!」類似的場景,相信沒少在很多家庭裡上演。面對一個「愚笨」的孩子,多少家長忍無可忍,一開口就想罵個不停。可不管大人罵了多少遍,罵得有多兇狠,孩子的問題依然會反覆出現,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變得越來越糟糕。
  • 《長城》在北美遭受批評張藝謀表示還會拍英文電影
    張藝謀中美合拍片《長城》正在美國熱映,導演張藝謀近日在洛杉磯接受採訪,談到當初選擇拍攝《長城》的經過和未來的計劃。張藝謀表示在拿到《長城》劇本時,這個項目已經在傳奇影業手中開發了七年,劇本已經很完善:「我對人類在長城打怪獸的劇本很感興趣,當然這跟我之前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