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鬱症?家長不妨試試伯恩斯的語言柔道:反饋與協商

2020-08-27 云爾老師

前面我們已經給大家講過伯恩斯為面對批評者產生心理問題的人來提高自己的掌控感和自信心的好辦法:移情和順勢而為。

今天我們繼續給大家講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第45集,第六章語言柔道:第三部分:反饋與協商。這非常適合家長和有抑鬱情緒或心理問題的孩子之間的交流。

云爾老師

一旦有人對你提出批評,你可以使用移情法和順勢而為法來贊同他的看法,你就需要機智而又果斷的解釋你的思想和情緒,並解釋任何可能出現的實際的差異。假定這個人對你的批評確實是錯誤的。你怎麼才能以一種不具有破壞性的方式來表達你的觀點呢?這很簡單:你可以客觀地表達你的觀點,承認你或許錯了。要基於事實承認衝突,而不要進行人身攻擊或表現得很傲慢。避免對雙方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要記住,他的錯誤並不能說明他是愚蠢、無價值或低賤的,可能是出於某種誤解。

伯恩斯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病人聲稱伯恩斯寄了某個治療的帳單,而她事實上已經為這次治療付了費。她攻擊說:「為什麼你不拿著帳簿呢!」我知道她是錯的,我回敬道:「我的記錄或許確實是錯的。我似乎想起你那一天忘了拿支票,不過,或許這一點我確實記不清了。我希望你允許你或者我出錯。這樣的話,我們彼此就可以更輕鬆些。為什麼不看一看你是否有支票存根呢?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弄清到底怎麼回事,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這個例子裡,伯恩斯溫和的反應給了這位女士足夠的面子,避免了衝突,避免了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儘管事實證明她是錯的,後來她也是很輕鬆的承認她確實搞錯了。這有助於她對伯恩斯產生好感。

伯恩斯

有時,你和批評者的分歧不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對這種交流方式的體驗上。如果你用溫和的方式表達你的觀點的話,你還是可以贏得對方的認可。比如說,我發現不管我怎樣穿衣服,總是有患者或家屬做出喜歡或厭惡的反應。我覺得穿上制服打上領帶,或穿上運動衣打上領帶會感覺最舒服。有個患者批評我說,我的衣服太過正規,而正是這一點讓他非常反感,因為這使得我看起來就像是「公司」員工而非諮詢師。在這位病人又想起了其他事情的一些具體細節後,他或許會不喜歡我,那我就會這樣回應:「我確實同意你的看法,也認為制服稍顯正規了一些。如果我穿得更休閒一些的話,你或許會更舒服。我相信你會理解,在穿了這麼多衣服後,我已經發現一套好的制服或運動裝會為我所工作的大部分人所接受,所以,我才堅持穿這種樣式的衣服。我希望你不至於因為這一點影響了我們之間的工作往下開展。」

當你和批評者協商時,你就已經有了多種選擇。如果他繼續指責你,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你的同一問題,你就可以堅定而又禮貌地反覆重複你的反應,直到這個人厭倦為止。比如說,如果我的這位患者繼續堅持要我不要穿這套制服,我就會每次都繼續說:「我完全理解你說的話,你也說的有些道理。不過,我還是決定要穿更正規一些的衣服。」

有時候,解決方法會出在兩者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協商和妥協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你可能只能得到你想得到的部分東西。但是,如果你先謹慎的使用移情法和順勢而為,你可能得到的會更多。

在許多情況下,可能確實是你錯了,而批評者是對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強調自己認同批評意見,感謝這個人給你提供了信息,為你可能導致的傷害向對方道歉,你的批評者對你的尊重可能會讓你一下子步入軌道。這聽起來好像是並不時髦的常識(它也確實是這樣),但是,它卻能夠驚人地有效。

伯恩斯

現在你或許會說:「不過,難道別人批評我時我沒有權利為自己辯護嗎?為什麼我總是得同情別人?畢竟,或許是他笨而不是我笨。難道我就不能生氣惱火嗎?為什麼總是應該由我來息事寧人?」

你說的話的確有一定道理。你的確有權利為自己辯護,反駁對你的批評意見,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對任何人發脾氣。當你指出通常是你的批評者而不是你搞糟了事情時,你也確實是對的。在 「發狂總比憂傷好」的口號裡,確實有不少道理。畢竟,如果你總結說某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好人,為什麼不該衝他發火呢?而且,有時候在別人身上發狂確實要感覺好一些。

許多心理治療醫生會同意你這種看法。弗洛伊德認為抑鬱是「向內的憤怒」。換句話說,他相信抑鬱者是把怒氣撒向自己。基於這種觀點,許多治療醫師建議他們的病人注意他們自身的怒氣,並要更經常地把它撒在別人身上。他們甚至會說伯恩斯的這一部分所描述的方法無異於壓抑和逃避。

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關鍵點不在於你是否表達了自己的感情,而在於你表達感情的方式。如果你的想法是「我很生氣,因為你批評了我,就是你的錯!」,你就會毒害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果你以一種好辯的和復仇的消極反饋來為你自己辯護,你以後就不會再有富有成效的交往方式。因此,就在你怒氣爆發讓你感到短暫的舒適時,你或許已經打敗了自己,燒掉了你的溝通橋梁。你或許已經太早地不必要地簡化了情況,斷絕了了解批評者試圖向你傳達什麼內容的機會。更糟糕的是,由於你發了脾氣,你可能還會體驗到一種隨之而來的抑鬱和對你自己的無序懲罰。

如果你覺得這個方法對你來說有所啟發,那就快點來試試吧。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的方法,那就繼續聽我下期講解吧。

請看下期內容:伯恩斯新情緒療法:語言柔道:反詰問法。

感謝你對我的信任與支持。好了,今天的講述就到這裡。我是云爾,歡迎您繼續收看《人人都要懂點心理學》感謝你對云爾老師的支持,別忘了點個讚喲,再見

相關焦點

  • 批評讓人患抑鬱症?你是否常批評孩子下屬學生?伯恩斯的語言柔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中,就沒有那麼多失誤,那麼多孩子玩手機,那麼多大學生掛科。話越說越遠,今天開始,我來講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的第六章語言柔道。
  • 語言柔道,使批評聲變得溫和不刺耳
    戴維·伯恩斯稱這種方法為:「語言柔道」。如果,感覺批評聲刺耳,難以接受,你可以嘗試用「語言柔道」的方式與對方進行良性交流,不僅能夠穩住情緒,也能夠使對方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如何有效地使用這種技巧?不妨嘗試下一步:與對方進行進一步協商。02、消除對方敵意,嘗試使對方成為解決問題的盟友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很容易使彼此關係持續破裂,矛盾不斷激化。這不利於問題的實際解決。更何況,對方如果對你感覺不滿,往往會出現語言偏激的情況。
  • 孩子和家長吵,抑鬱症?應該怎麼辦?伯恩斯的金點子:順勢而為
    和孩子大吵大鬧,結果是適得其反,有的是家長摔東西,甚至對孩子大打出手,有的是孩子把門一關,最後一絲溝通的希望破滅了。遇到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呢?那今天大家就來學學伯恩斯給我們大家的金點子吧。云爾老師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第44集,第六章語言柔道:第三部分:
  • 被忽視的青少年抑鬱症 | 家長多留意,孩子才不會太「矯情」
    而家長能做的,就是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和狀態,及時發現異常,幫助孩子早日擺脫抑鬱症的困擾。那麼,有沒有什麼信號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抑鬱的跡象呢?有!語言表達能力退化孩子突然不喜歡說話,經常一個人蜷縮在某個角落,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動不動就哭,頻繁的要求父母擁抱……類似這些嬰兒時期的原始反應出現,很可能就是受到創傷之後的退化行為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
  • 抑鬱症正在毀掉你的孩子,身為家長卻還不重視
    帶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現在孩子身患抑鬱症的現象越來越多,輕則影響成績,重則自殘,這無論是對於孩子自身還是家庭來說都是極大的打擊。  早在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就有資料預測到了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更糟糕的是抑鬱症開始低齡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罹患抑鬱症,尤其是中學生。
  • 家長不知道孩子抑鬱症:被忽視的求救信號
    上周,人民日報發布消息,抑鬱症篩查被納入學生體檢。抑鬱症成為社會討論熱點。但很多家長甚至不知道抑鬱症是什麼。如果家長知道孩子心理出了問題,卻完全想不出原因是什麼,那是不是至少能想起,自己有多久沒好好看過孩子的臉,眼裡的神情,也多久沒和孩子好好說過話了?更早的時候,抑鬱症的高發人群,是20歲-60歲,更年期或老年期的人群。而現在,加上了青春期。
  • 孩子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青春期抑鬱症?
    文章轉載自睿智燈塔公眾號,一個有溫度的分享者,給家長和朋友們帶來更多育兒方法,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並關注!抑鬱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年齡小的孩子可能連情感體驗都不全,怎麼會患上抑鬱症呢?有研究表明,抑鬱症可以是內源性的,這就意味著,沒有環境的刺激,也有可能會患上抑鬱症。
  • 難以置信,你的教育方式正把孩子推向抑鬱症
    抑鬱症早已不只是在成年人中周旋,在8-16歲中小學生中,抑鬱的檢出率為34.57%,抑鬱症是15-34歲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新聞報導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慘劇,而悲劇的源頭之一是孩子患上了抑鬱症。
  • 家長這樣對抑鬱症孩子,孩子內動力迅速提升
    對於抑鬱症孩子,愛是最快捷有效的療法。看見就是愛。看見孩子。用這個方法,去練習家長看到孩子的能力。一旦去評價孩子,家長就顯得高高在上,沒和孩子平等溝通交流。評價,就是評價好壞優劣,就又成了有條件接納或者挑孩子的刺,這會讓孩子焦慮升高、安全感降低,進入二元對立。
  • 抑鬱症越來越年輕化?——家長要留意身邊的孩子
    近年來,抑鬱症的發病率逐漸呈現出年輕化、低齡化特點。預防孩子抑鬱,必須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該如何做好預防工作呢?以下是教授趙富才的看法。其次,觀察孩子的人際關係。如果平時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玩,可是突然孩子一個人獨來獨往了,或者開始抱怨朋友欺負他了,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遇到問題了。第三,關心和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出現斷崖式的變化,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家長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關注。
  • 我為什麼推薦小孩子練習柔道?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但對於每一位家長來說,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一項合適的體育運動作為興趣愛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誠然,每一項體育運動都帶有自身獨特的「育人屬性」,可以在各個方面讓孩子得到成長,激發孩子的潛能,但是我在這裡還是要強烈推薦柔道這一兼具武道和體育運動屬性的項目。
  • 記青島中日友好柔道館 200㎡空間推廣柔道運動
    柔道館雖然不大,但卻寄託了一群青島柔道人的夢想——在全世界推廣柔道。    中日友好青島柔道館在2007年掛牌成立,是國內首家由日本政府出資建立的柔道館,館長是赫赫有名的青島柔道屆元老、國家級柔道教練徐殿平。
  • 廣東省首屆柔道公開賽在廣州舉行
    400多名柔道愛好者參加,省競技中心也將關注其中好的運動苗子,希望培養出更多的柔道運動好手。  記者11日在比賽現場看到,眾多的柔道競技選手穿著整齊正式的柔道制服,在教導員的指導下進行著激烈的賽事,不少參賽選手還是中小學生,但表現都非常專業,不少家長也到場觀戰,為孩子們加油打氣。
  • 抑鬱症不是無病呻吟!孩子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家長有必要知道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只有大人會得,其實不是的,孩子也有患抑鬱症的風險,由於外界環境以及心理變化,很多孩子會因此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抑鬱,是因為大腦中化學失衡,還是由於情緒所致。大人得抑鬱症會出現嗜睡、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輕生等行為,孩子得抑鬱症的情況很相似。抑鬱症孩子長時間躲在家裡,就算醒了也會在床上不起來,不是在發呆就是在玩手機。進餐的速度也很快,因為他們認為吃飯是種麻煩事,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願意餵他們,他們會欣然接受。他們不願意出門,就像小嬰兒一般,對外面的世界感到陌生。他們也不願意跟別人交流,仿佛多說一句話就會被別人傷害。
  • 這個寒假 世界冠軍何紅梅陪你一起練柔道
    孩子放假了,誰來照看他?這對於許多上班族的家長,都是一個難題,家長們也是嘗試了各種方法。這個寒假,愛好體育的中小學生有了一個好去處,我省柔道世界冠軍何紅梅將陪你一起在何紅梅柔道館練習柔道。2018年7月3日,首屆何紅梅橘洲少年沙灘柔道賽在長沙舉行。
  • 如何與抑鬱症的人交流溝通?伯恩斯移情大法讓咆哮的獅子安靜下來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第六章語言柔道:第一部分:家長、老師、領導的批評讓人患上抑鬱症?伯恩斯的語言柔道對抗批評。今天我們要講解的是要給大家講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第43集,第六章語言柔道:第二部分:移情,我稱之為:移情大法!哈哈。
  • 重慶柔道隊創全運最好成績,卻面臨選材面變窄的尷尬
    在昨天進行的男子柔道66公斤級的爭奪中,重慶選手吳浪復活賽第二輪中不敵一名解放軍選手,最終獲得了這個項目的第五名。「柔道是非常有趣的運動,特別對於女孩子,是最合適的防身技能。」面對重慶柔道如今青黃不接的現實,吳浪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孩子練習柔道,「男孩子、女孩子都可以啊,強身健體加防身技能,多好。」
  • 家長理解不了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 得抑鬱症的小孩就是太矯情?家長需警惕,別再做傷害孩子的元兇
    今天,在微博熱搜榜上同時出現了兩條有關抑鬱症的消息,一條是「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另一條是「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兩個消息一個積極,一個消極,但仍然讓我很興奮,因為這不僅說明了現在抑鬱症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了,還說明了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
  • 孩子有抑鬱症,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家長為什麼要學會順勢而為
    很多家長在面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發現孩子有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我給好多家長講過:家長在面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順勢而為。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走進孩子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