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沉浸在柴米油鹽被現實不斷打磨的家長朋友們,卻始終像十幾歲少年一樣,思考著一個看起來無解的哲學問題,「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不缺吃穿,甚至可以說是啥都不缺,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合理的,基本都能被滿足。
孩子的玩具一定是成堆成堆的,從毛絨玩具、益智玩具、親子玩具,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
孩子的衣服,不僅講究舒適,還講究做工、款式,甚至是品牌。而其中的大多數衣服可能還沒來得及穿,就已經穿不上了。
無論是對孩子好的,還是孩子喜歡的,只要在家長能力範圍內的,一定會滿足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但是,就是在這樣「富足」的情況下,我們一遍又一遍的感慨「現在的孩子真聰明,小小年紀已經知道這麼多東西」之餘,也看到了很多讓我們痛心的事情。
孩子們卻越來越多的爆發出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低齡化日趨嚴重。
上個月,一個男孩在被母親當眾教訓之後,從樓上一躍而下,令千萬網友痛心不已;上上個月,一個花季少女,在抑鬱症的影響之下,從樓頂一躍而下,在痛苦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幾年前,筆者曾經遇到過一位母親,氣質出眾,但是說話的時候卻始終小心翼翼,非常緊張的樣子,即使是身處非常混亂的環境中,也保持非常小的聲音。
曾經,這位母親也是無數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的家長,她的孩子一直從小就是周圍孩子中的佼佼者,上當地最好的學校,在級部一千多人中始終保持前十,只要舉「好學生」的例子,一定是她的孩子。
直到初三,開學沒多久,孩子突然爆發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再也不肯邁出房門一步,父母才意識到出了問題。
整整一年,孩子都不肯走出房門半步,父母做了無數的努力,四處尋求幫助,對孩子的要求從一開始的高分名校CEO ,到後來的只要你健康平安就好。
一對社會地位不低的父母從過去的意氣風發迅速變地小心翼翼。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給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可孩子卻依然不知足,動不動就說「你根本不懂」。
於是,針對具有這樣特點的孩子,父母給了他們「不懂事」的標籤,而對另一部分產生心理問題的孩子,外界給了他們「抗挫折能力弱」的標籤。
主持人樂嘉,曾經為了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選擇帶著年幼的女兒徒步二十公裡。
然而,最真實的情況是,中國的孩子早就變了,而老師和家長還沒有意識到。
從1993年以後,孩子們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理由是1993年中國取締了糧票,這在當時那個年代,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變革,這意味著我們吃飯不愁了。
同時意味著,我們的需求,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也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
人是環境的產物,在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兩代人身處在完全不同的童年環境中,自然產生的需求和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
但是,很大一部分的老師和家長,還在以過去的眼光看待現在的孩子。
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不開心,孩子也不理解為什麼父母以為這就是好的生活。
這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而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在的孩子,更多的是獨生子女的後代,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還在感慨為什麼沒有親生的兄弟姐妹了,那麼現在的孩子,可能已經連堂兄妹表兄妹都見不到了。
1993年以後的人的基本特徵,首先,他們都是獨套公寓裡的獨子。
獨套公寓裡的獨子有什麼樣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試試,到春天的時候,買一隻剛剛生出來的小雞,養著它,給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兩個禮拜以後小雞就死掉了,因為小雞也會孤獨。
現在的孩子帶著天生的孤獨感來到這個世界。那麼孤獨會有哪些麻煩?
人一孤獨,無端傷感,莫名其妙流眼淚;
人一孤獨,思考力就變得非常強,所以麻煩就來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過早地思考了一個終極問題,最高哲學問題,「我存在有什麼意義?」
我們現在的孩子,連四歲的孩子都會在那裡發呆,你不知道他小腦袋裡想什麼。
一旦人有這種問題,痛苦就伴隨著他了。所以我們教育面對的問題是我們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麼人,才可以有方向。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用到智慧,所謂智慧父母,就是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後想出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睿智燈塔」,一個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知識傳遞者,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睿智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