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事大。
文|長風
近日,青眼接到網友爆料:有化妝品連鎖店因使用圖片涉嫌侵權被起訴,賠償最高達6萬元。
該網友透露,妝家人APP創始人、有功網美妝論壇總版主餘相濤在微信群聊中提醒:「各位化妝品店老闆,一定要當心,用圖要小心。」「就這麼一張圖,就有一百家公司被起訴,一家索賠至少1萬元!」
據了解,有功網美妝論壇的註冊會員大部分都是化妝品店老闆,平時發帖對門店進行宣傳或交流行業信息,免不了在貼子中配圖,而有些圖片則是直接從網上下載而來。
對此,青眼第一時間聯繫到餘相濤,他表示「這是不光彩的事情」,未能透露太多細節。不過,從餘相濤發布的朋友圈大致能窺探整件事的經過。
不久前,餘相濤接到北京網際網路法庭的訴訟通知,稱有功網美妝論壇因為一篇貼子中的圖片涉嫌侵權,被北京拾全影源影像有限公司(下稱拾全影)起訴了,到了9月11日開庭前的一個小時,法官打來電話告知餘相濤原告已撤訴。
▍從左到右分別為爆料人提供的侵權圖片和餘相濤朋友圈截圖
對此,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剛表示:「版主不會因網友發帖而直接承擔責任。如果版主具有管理網帖的權限,且明知該帖子存在侵權行為,在具有管理職責而拒不履行的情況下,可能會承擔相關責任。」
化妝品店圖片侵權頻發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拾全影成立於2012年,經營範圍包括電腦圖文製作和攝影擴印服務。青眼還通過公開信息了解到,拾全影與「視覺中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負責拍攝各種商業廣告用圖,而且,「美容護膚」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拍攝題材之一。
▍截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青眼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發現,與拾全影公司相關的裁判文書共有458 篇,最早的一篇顯示時間為2016年6月22日,最近的一篇顯示時間為2020年8月27日,平均算下來,拾全影每三天就要打一場官司。而且,拾全影幾乎全部以原告的身份出現,被起訴的公司位於全國不同地區,涉及各種行業,案由基本上都是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
在涉及上述案件的公司當中,從事化妝品貿易的就有4家,其中合肥伊爾美商貿有限公司、武漢普麗緹莎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深圳百麗顏化妝品有限公司的侵權糾紛都以原告撤訴告終,而南京妝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因侵犯著作權被判賠償拾全影共計9000元。
▍截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網絡圖片侵權的案件層出不窮,已經不是新鮮話題。但是,就拾全影起訴的公司來看,化妝品行業涉嫌圖片侵權的事件正在增加,已經到了該引起警惕的程度。
對此,青眼調查了中國百強化妝品連鎖店線上用圖情況,發現圖片侵權風險最高的平臺集中在微信公眾號。
據不完全統計,這100家化妝品連鎖店當中,有約30家以企業名稱進行了官方認證,在這些有認證的公眾號中,至少有9個帳號在推文中使用了涉嫌侵權的圖片。此外,還有大量地方分店註冊的公眾號,也普遍存在圖片侵權的風險。
一個典型的例子:某著名化妝品店的官方公眾號推文中使用了一張模特圖,並將該圖設為小程序商城的跳轉連結,直接用作商業用途。
▍截自某著名化妝品店官方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圖其實早就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百度識圖顯示,茉貝麗絲婚紗補水面膜、EAORON塗抹式水光針、ZBEST酵母發酵養護面膜、韓國直營皮膚管理院等先後都用它進行了廣告宣傳。如果上述品牌和公司沒有提前購買該圖的版權,就涉嫌了圖片侵權。
▍截自百度識圖
美容護膚模特照極易侵權
青眼觀察了中國百強化妝品連鎖店的公眾號,發現圖片侵權與推送的內容存在莫大關聯。他們的公眾號推送內容大體可分為四類:新品推薦、打折促銷、企業文化和知識科普。
前三者基本不會出現圖片侵權,文章配圖要麼來自品牌方授權,要麼屬於公司內部拍攝。但是,一旦涉及知識科普類文章時,圖片侵權情況就容易出現。而且,這些涉嫌侵權的圖大多是美容護膚相關的模特照。上文提到了9個涉嫌圖片侵權的公眾號,也都滿足這一特徵。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相關負責人稱:「若是使用權利不明的圖片或文章,涉嫌侵犯他人的著作權或信息網絡傳播權,很可能要承擔侵權的賠償責任。」
對此,鄧剛表示:「使用未經授權的圖片,構成侵權,如果被起訴,須賠償權利人的損失。如果侵權的事實得到認定,權利人的請求一般會得到支持。」
我國著作權法第一章第三條顯示,攝影作品在著作權法保護之列。第五章第四十七條指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屬於侵權行為,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條顯示: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二章第十五條指出,賠償損失是承擔侵權責任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表明: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這也提醒廣大化妝品店經營者,切莫為了貪圖一時方便,在網上下載來源不明的圖片用於文章配圖。
規避風險,防患於未然
正是利用了法律對著作權的嚴格保護這一點,「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出,一些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甚至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
2019年4月11日,視覺中國將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收錄於圖庫,還打上自己的logo,此舉迅速發酵激起共憤,導致次日視覺中國股價開盤即跌停,其賴以生存的圖片網站一度停用。「圖片侵權」也由此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熱議的話題。
自從視覺中國「黑洞事件」以來,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網、民生周刊、光明時評、半月談等官媒先後發文批評借著作權保護之名搞「圖片碰瓷」的現象。儘管樹大招風的視覺中國低調不少,但又有無數個拾全影站到了臺前,並且大有瞄準化妝品行業的勢頭。由於化妝品店的圖片侵權情況已呈現「泛濫」之象,極有可能先被拿來「開刀」。
其實,青眼在梳理過程中發現,國內化妝品店中也有相對嚴謹的公眾號。例如金甲蟲,基本上都採用的自主設計的圖片,哪怕是在知識科普類文章當中,配圖也會註明來源。但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二條,只有明確標示了文章是為服務對象所提供,並公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名稱、聯繫人、網絡地址,才具備免責條件。也就是說,註明圖片來源也不能免責。
綜上所述,如果要以企業名義在網上發布圖片,規避侵權風險最簡單有效的做法只有兩種:一、購買版權圖片;二、自行拍攝、設計圖片。
儘管有功網美妝論壇與拾全影的圖片侵權案最終以原告撤訴告終,但這無疑是給廣大化妝品店提了個醒。尤其是在「釣魚維權」和「碰瓷維權」大行其道,一些利用著作權謀利的公司將化妝品行業視作「肥肉」和「獵物」的背景下,與其選擇對簿公堂,不如早做防範、規避風險。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青眼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