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與生育:親密伴侶暴力的演化根源?|Nature 自然科研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暴力與生育:親密伴侶暴力的演化根源?|Nature 自然科研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訪問關注。


本周《自然-人類行為》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Marital violence and fertility in a relatively egalitarian high-fertility population認為,在玻利維亞的提斯曼(Tsimané)原住民中,遭遇過親密伴侶暴力的女性平均生育子女的數量比沒有遭遇過的要多


儘管親密伴侶暴力會對一個人的生育伴侶造成直接傷害,但這種現象仍普遍存在。許多行為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與此類暴力有關,包括教育水平、婦女權利和酒精/藥物濫用。雖然這些因素是親密伴侶暴力的重要觸發因素,但人們仍不確定是否存在潛在的演化機制。

「Domestic violence is a crime, report it.」

Credit: Marc Anderson/Alamy Stock Photo

法國土魯斯高等研究中心的Jonathan Stieglitz及其同事採訪了105名來自5個玻利維亞亞馬遜提斯曼原住民村莊的異性戀女性。提斯曼文化沒有強烈的暴力歷史,男性不具有社會支配地位。


他們發現,在婚姻中遭遇過親密伴侶暴力的女性平均生育子女的數量比沒有遭遇過的要多。無論夫妻雙方在童年時期是否被暴露在親密伴侶暴力之下,無論男方是否存在針對其他男性的暴力歷史,這種模式都是成立的。


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平均而言,提斯曼女性偏好的的家庭規模小於男性偏好的規模,作者認為當夫妻雙方對理想的家庭規模產生分歧時,親密伴侶暴力可能會增加生育率。

預測一年內生育的概率,相對於妻子的年齡和她是否在該年舉報了家庭暴力

Stieglitz et al.

該研究重點關注的不僅有親密伴侶暴力的終極驅動因素或演化驅動因素,也有經濟和社會壓力等近因機制或動機,還有對暴力的態度——所有這些都可能是演化適應動機的基礎。作者總結表示,了解親密伴侶暴力對伴侶以及家庭的演化成本和收益,或有助於採取系統性措施進行預防。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8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孩子暴力或被暴力,原來根源在這裡,家長早知曉讓孩子遠離暴力
    在關注到這個問題的早期階段,心理學家經常把暴力歸結於基因中,認為這些孩子的大腦結構有問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暴力兒童是家庭、社會和遺傳共同作用的產物。研究表明,兒童早期經歷對暴力性格形成的影響非常巨大。
  • 每5個人裡,就有1個曾在親密關係中遭受過暴力丨家暴白皮書
    violence, IPV),是指在伴侶/親密關係中,其中一方試圖控制其伴侶並獨斷行使權力、或因其他原因,而實施的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侵害,及話語虐待、性虐待或經濟虐待。
  • 什麼是針對婦女的暴力?|科普
    全球範圍內,超過38%的女性謀殺案由其男性親密伴侶犯下[2]。(4) 青春期和成年階段約會暴力、以經濟脅迫而發生性行為(如女學生以性行為交換學費)、亂倫、工作場合的性騷擾和性虐待、強迫賣淫、伴侶謀殺、拐賣婦女、婚內強姦、強迫懷孕、精神虐待、虐待殘疾婦女等。
  • 我所目睹的清華園中的親密關係暴力事件
    她在文中講述了自己在親密關係中遭遇暴力(包括肢體和語言上的),並因此抑鬱和休學的經歷。學姐佳伊身為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她曾目睹了身邊兩位同學遭遇的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在看到近期網絡上對於親密關係暴力的討論後,三位姑娘決定講出她們親歷的故事。
  • 專家就「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量表」修訂展開研討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劉天紅 發自北京 8月31日,「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量表修訂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婦聯、中華女子學院、北京建築大學、中國社科院、北京師範大學、新疆石河子大學的40多位學者,及來自多家女性發展一線的社工機構和社會組織代表參會,共同探討《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量表》測量的科學性及量表推廣使用的方法。 由中華女子學院李洪濤教授主持的《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量表》編制、試用和修訂工作自2010年啟動。
  • 家庭中的語言暴力是什麼?
    這其實是一種暴力行為,叫語言暴力,屬於精神虐待,是家暴行為中的一種,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傷害。  長期浸泡在這樣的語音暴力下,她們有的變得越來越自卑,整個人畏畏縮縮,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自信。有的變得越來越煩躁,情緒難以控制,動不動就發火。
  • 為什麼還用不上時,人類就準備好了生殖細胞|Nature 自然科研
    本文由《Nature 自然
  • 沉重的拉姆案:親密伴侶之間的故意殺人案
    姐姐講述拉姆曾長期遭家暴當前司法實踐中,故意殺人案件大量發生在親密伴侶之間在一些婚姻家庭中,明顯出現了暴力、行兇的現象,甚至一方報警、求助父母,家人往往會傾向於勸和,而完全考慮殺人可能的存在。殺人,作為嚴重的社會越軌行為,人們仿佛天然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卻可能發生在一瞬間。有的是情人間吵架、有的是平和商量一起自殺、有的是冷靜構思殺人過程。
  • 羅蘭《親密關係》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羅蘭·米勒、丹尼爾·珀爾曼《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汲取了社會心理學、溝通研究、家庭研究、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演化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及家政學等學科的最新成果,研究實踐和理論建構並重,學術標準與大眾興趣兼備。
  • 不寒而慄的愛情:我們對精神暴力真的毫無辦法嗎?
    國內外無數的案例說明,親密關係裡的情感操縱,並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不局限於階層和社會地位,不局限於受教育水平,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被情感操縱的對象,連心理學博士、常年反情感暴力的專家也不例外。2.很多施虐者初次登場時,會把自己精心裝扮成女性眼中的「理想伴侶」——樂於奉獻,溫存體貼,承諾會全力支持和幫助愛人,幫助她完成一些困難的工作等。女性被這種親密的愛意包圍著,自然將對方所有的行為視為一種「愛的表達」,很難覺察到異常。而操縱者的佔有和支配慾望,也不是一開始就以極端的形式出現,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管理和規則制定,來確定自己的強者地位。
  • 美國發布研究稱父母打孩子屁股會增加其暴力傾向,體罰模糊了愛與暴力
    在美國兒科學會發表關於體罰政策的一位作者羅伯特·塞格博士說,"面對家庭和親密關係間的問題時,越來越多的人拒絕用暴力解決問題,包括打屁股。"打屁股會增加孩子的暴力傾向,成人後更有可能對伴侶施暴"管教孩子的目的在於,即使父母不在周圍的時候,孩子也能夠自律。"塞格博士覺得,"打屁股並不能達到這個目的。"75項關於打屁股的調查研究都一致表明:打屁股會加重孩子的攻擊性、更容易造成心理健康、自尊方面的問題,從而導致反社會行為。
  •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親密的人飆狠話|語言暴力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那便是語言暴力。這種暴力比起外表的傷痕來說更為嚴重和可怕,而對我們施加這種暴力的,往往就是最親的人。語言暴力,讓我們成為了無形的家暴者。心靈上的傷害,才最狠。關於語言暴力對於語言暴力,學者們給出過不同的定義,有人認為:「語言暴力就是用不合邏輯和法律規範、欲通過不講邏輯、不守法度的語言風暴,從而以語言霸權的形式,孤立和剝奪他人的某種權利,對他人造成傷害。」
  • 語言暴力也是家暴|面對語言暴力你需要反抗
    家庭暴力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對於家庭暴力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武力」的範疇,說直白點就是動手打人了,才叫做家暴,但事實上並不是,家庭暴力包含了很多的方面,語言暴力其實也是家暴的一種呢,那麼你知道什麼是語言暴力嗎?
  • 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你知道家庭暴力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麼
    ,而大部分施暴者是受害者的親密伴侶,全球71%的人口販運受害者是婦女和女童。第一次看到這個數據時,我完全被震驚了,完全沒想到,我們生活的和平時代,竟然背後還有這麼多人再遭受著這樣的暴力。而,你們知道麼,讓孩子長期處於家庭暴力環境中會有什麼影響麼?
  • 語言暴力是家庭暴力最恐怖的經歷!
    家暴分很多種的,不管是肢體上的暴力,還是語言上的謾罵辱罵,或者冷漠式的對待。都是歸屬於家庭暴力的!只不過這三種暴力,最容易出現的往往是冷漠的暴力,帶動出來語言上的衝突,進化成肢體上的暴力!所以如果家庭暴力,出現動手動腳傷害身體的,都是語言暴力引起的!
  • 心理學研究:親密關係中的控制與摧毀,揭露人性最大的陰暗面
    《親密關係》這本書曾指出:「親密關係問題的真正根源往往像無解的謎,因為在看似單純的尋找和留住那個特定的人的過程背後,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目的。」這本書是我唯一讀過兩遍的心理學書籍,裡面揭露了幾乎所有親密關係都會遇到的難題,以及背後的根源。
  • 自然科研與雅詩蘭黛公司推出激勵科研女性的全球獎
    首屆自然科研-勵志科學獎和自然科研-創新科學獎(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Inspiring Science and Innovating Science)是與雅詩蘭黛公司合作推出的,將用來表彰那些激勵人心的、處於事業發展初期的女性科學家,以及致力於支持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的人們。
  • 自然科研新版中文網站上線—新聞—科學網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旗下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最近改版了中文網站,並已正式上線(網址:www.naturechina.com
  • 你遭遇過語言暴力嗎?
    從不好好說話的人通常是因為暴力溝通成癮,這種人一開口就能要人命。一、在他面前,做什麼都是錯,或許你正身處語言暴力中這不是什麼獨特的例子,生活中,有太多人明明心中有愛卻「暴力溝通」成癮,他們不斷地用批評、否定、貶低來傷害身邊的人,又口口聲聲說著愛。
  • 讀書三問《非暴力溝通2》讀書筆記、讀後感,暴力溝通的根源?
    暴力溝通的起源?暴力溝通有哪些方面? (第二到六章)3. 如何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 (第七到十三章)第一章 讓愛融入生活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大部分額暴力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2 進行比較(最常見的是攀比)3 迴避責任(逃避問題是讓人感到最輕鬆舒適的,但會使問題變得更大)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