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發展及風險防範

2021-01-10 中國金融新聞網

  在我國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和個人通過網上銀行辦理的外匯業務種類越來越多,業務規模也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相關的配套政策卻並不多,由此造成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存在諸多監管漏洞,並引發一系列潛在風險。針對此類問題,本文從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發展現狀著手,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系統梳理,並就如何防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風險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議。

  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發展現狀

  網上銀行外匯業務是根據外匯政策的變化而發展的,伴隨著外匯管理部門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加大,從最初的外匯買賣、外匯匯款、個人結售匯到企業匯款、企業網上結算、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等,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受眾面逐步從個人擴大到企業,產品也不斷增多。同時,開辦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銀行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到地方性商業銀行均陸續推出該類業務。

  (一)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種類。在現行外匯政策框架下,各商業銀行為搶佔外匯市場,發揮競爭優勢,在外匯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渠道創新推出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順應並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儘管各銀行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均為各自開發,但從功能而言大同小異,大致可以分為個人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和企業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受外匯政策管制影響,網上銀行外匯業務主要以個人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為主,企業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尚未大規模推開。已開通的個人網上銀行外匯業務主要有個人外匯帳戶管理、個人小額結售匯、個人跨境匯款、外匯買賣、外幣理財、國際卡境外消費後購匯還款等;企業網上銀行外匯業務主要有帳戶管理、離岸網上銀行、進口/出口信用證、代收/託收、跨境匯款等。

  (二)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優勢。一是打破時間界限,為客戶提供實時服務。客戶可以實時對帳戶進行管理;可以及時盯市,方便投資;可以節省客戶的業務辦理成本。二是打破地域界限,為銀行發展注入新動力。銀行可以減輕櫃面操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業務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擴大銀行業務輻射半徑,增強客戶忠誠度和粘合度。

  (三)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局限。一是業務種類、金額和幣種受限。網上銀行外匯業務主要分布於外匯管制完全放開無需審核單證的經常項目領域,比如外匯買賣、外幣理財、個人小額(小於5萬美元)結售匯、個人外匯帳戶定活轉換等業務,其他受外匯政策管制領域的業務開辦仍較困難,比如企業網上銀行結售匯僅能辦理經常項目項下結售匯,資本項下的結售匯仍需到櫃檯辦理。另外,為了控制外匯風險,銀行往往限制客戶辦理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金額和幣種。比如建行企業網上銀行結匯業務單筆最高金額50萬美元,網上銀行購匯業務單筆最高金額200萬美元,超過此限額的外匯業務企業無法通過網上銀行一次性辦理,只能分批結售匯,導致結售匯價格不一致。再比如中行的個人網上銀行購匯幣種有限,僅能通過網上銀行購買美元、英鎊、港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歐元等19種幣種,其他幣種的貨幣購匯只能在櫃檯上進行。二是業務流程並未完全線上化。由於外匯管理政策的限制,很多網際網路外匯業務僅限於通過網上銀行提交業務申請,其他紙質資料還需要遞交至櫃檯進行辦理,如進口信用證、出口交單等網際網路外匯業務,企業只是通過網際網路提交電子版的申請書,合同、協議等單據仍需要客戶提供至銀行櫃檯,業務流程並未完全實現網絡運作。三是數據統計有難度。各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數據中心往往在總行,各支行無法單獨統計本支行客戶辦理的網際網路外匯業務量。

  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存在的風險

  (一)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指在網絡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技術系統發生故障,導致行情中斷、交易停滯、交易數據被破壞、修改、洩露等可能給客戶造成損失的風險。網上銀行外匯業務依託的是網際網路,而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和網絡技術的複雜性客觀上就決定了依託網際網路業務本身就具有較大的風險,雖然各大銀行在防範資金風險方面推出了各種防範措施,但不斷發展的網際網路技術讓網上銀行的安全性能面臨巨大考驗。其風險主要表現在銀行網站的安全性和網絡的安全性,「釣魚」網站和黑客總是可以在複雜的程序中找到漏洞,使部分銀行網站的安全性遭到極大威脅,帶來業務數據被篡改和竊取的可能。

  (二)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外匯業務的操作和辦理中,因人為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發起方是客戶,客戶操作依託的是客戶端,這就會帶來發起方操作風險,加之外匯業務的專業性強,因操作失誤導致的操作風險較多且難以避免。比如企業和個人通過網上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可能存在企業和個人錯誤操作導致結售匯流程出錯、選項選錯、結售匯方向選反甚至影響結售匯統計的情況。如建行某企業客戶通過網上銀行辦理結匯業務,在選擇統計代碼時,誤將「中資機構」選成了「外資機構」,導致該筆結匯金額計入外資機構結匯項下,造成結售匯統計偏差。

  (三)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由於政策漏洞或執行不到位、管理不當等造成的風險,而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辦理缺少銀行操作人員把關環節,造成了部分業務面臨政策監管風險。

  一是難以監管個人分拆結售匯行為。現行外匯政策對境內個人年度結售匯額度實行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個人年度總額內的結匯和購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超過年度總額的,憑相關證明材料辦理。但是通過網上銀行辦理個人結售匯業務,為境內個人分拆結售匯行為提供了便利通道。比如支付寶支付平臺與上海銀行合作推出的支付寶國際匯款業務,匯款人在匯款時只需要填寫收款帳戶的姓名、國家、地址、銀行和帳號信息,而不需要填寫匯款人的相關信息,同時全程在線上完成,由此推斷其匯款人信息是通過實名認證確認的手機本人用戶信息。一方面此信息是否屬實存在疑問,另一方面通過支付寶快捷的人民幣支付功能可以非常輕鬆的借用他人支付寶帳號完成與其他匯款渠道並行的分拆匯出,相對於傳統銀行業務監管難度加大。

  二是難以監管個人年度實際購匯總額。現行外匯管理政策規定,境內卡境外使用購匯還款不納入個人結售匯系統,也就是境內卡境外消費購匯還款不佔用個人年度5萬美元的額度,這樣外匯管理部門就無法確切監管個人年度購匯額度,且為境內個人通過辦理信用卡尤其是大額信用卡將境內資金轉移到境外,或將資本項下外匯資金經由經常項目渠道轉向境外提供了便利通道。再比如支付寶國際匯款業務,當個人跨境支付額度用完後,可以在手機客戶端通過上海銀行直接進行海外支付。

  三是難以監管匯款真實用途。目前的外匯管理政策對貿易項下國際支付不予限制,但是對於資本項目項下外匯管制仍較為嚴格。經由櫃檯進行外匯匯款,銀行要對客戶匯款用途進行嚴格的審核,而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由於缺少單證,難以監管跨境匯款真實用途,造成目前匯款用途監管存在較大的漏洞。比如個人通過網上銀行辦理額度內購匯匯款,即使客戶在系統操作時錄入用於境外旅遊,但客戶將外匯匯到境外後真正用途難以監管,很難界定款項匯出後究竟是用於旅遊還是用於投資。

  防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風險的建議

  (一)不斷加強系統安全性建設,確保客戶外匯資金安全。銀行應增強防範技術風險的責任意識,將網絡安全性作為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生命線,通過加強自身的網絡管理、客戶資料管理等措施防範風險,同時通過網站、簡訊等方式對客戶進行操作安全提示,防範網絡詐騙情況發生,加快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發展。

  (二)不斷加強業務指導,及時進行風險提示。外匯管理部門在銀行申請辦理各類網上銀行外匯業務時,應嚴格審查其資質,要求其必須提供相應的內控制度和操作規程,並對其加強業務指導。銀行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業務特點制定切實合理詳細的網上銀行業務操作流程,向客戶詳細講解操作步驟,盡到應盡的風險提示和提醒義務。同時,銀行應建立核查糾錯機制,在網上銀行埠建立相應的後臺審核功能,對客戶在網上提交的外匯業務進行初步審核把關,積極防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操作風險。

  (三)不斷完善相關外匯政策,彌補政策監管漏洞。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監督管理的正式文件,各銀行開發辦理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產品比較混亂,加之當前無法有效獲取網上銀行外匯業務數據信息,外匯管理部門對此類業務的監管無從下手。建議外匯局關注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管理,適時出臺配套的政策文件,規範各銀行網上銀行外匯業務,讓各銀行在開發辦理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過程中有章可循。同時建議外匯局加強監測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技術手段,提取相關信息和數據,推進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安全良性發展。 (製圖 張樂)

相關焦點

  • 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
    來源:第一財經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作者: 夏嵐相對於之前專欄分析的「公轉私」洗錢風險,資金流向相反的「私轉公」洗錢風險一樣值得銀行注意。銀行的私轉公業務常涉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偷逃稅款等洗錢上遊犯罪,與公轉私業務洗錢風險多來自資金流向的中間環節不同,銀行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更多是涉及洗錢上遊犯罪或被認定為洗錢行為的起點。
  • 規避企業外匯業務風險
    備註:目前中國現行的遠期外匯買賣中,人民幣還不能實現同其他貨幣,例如歐元、日元和英磅的遠期結售匯業務,企業可採用的有效方式是用美元鎖定其他貨幣的匯率,購匯企業向銀行支付美元,銀行向購匯企業支付合約外幣。  2. 外匯期權合約OPTION  ① 交易方式:外匯銀行提供的匯率。
  • 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 常涉及電信詐騙等洗錢上遊犯罪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相對於之前專欄分析的「公轉私」洗錢風險,資金流向相反的「私轉公」洗錢風險一樣值得銀行注意。銀行的私轉公業務常涉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偷逃稅款等洗錢上遊犯罪,與公轉私業務洗錢風險多來自資金流向的中間環節不同,銀行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更多是涉及洗錢上遊犯罪或被認定為洗錢行為的起點。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多項措施優化貿易新業態發展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拓寬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辦理外匯業務。二是便利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資金結算。跨境電商可將境外倉儲、物流、稅收等費用與出口貨款軋差結算。
  • 企業如何防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風險?
    伴隨著金融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衍生產品市場已經成為風險管理和金融投資關注的重要領域。如何藝術地應用衍生產品為企業進行套期保值,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同時,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所存在的風險,也需要引起企業的高度注意。接下來,本文以一個案例,就企業如何防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風險進行深入解讀。
  • 銀行搶佔外匯市場!花旗銀行2019年將推新的外匯交易平臺
    隨著經濟開放度的不斷提升,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日益突出,而外匯衍生品則是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有效工具和便捷手段,發展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國有四大銀行全面開通個人外匯市價交易業務,可謂百花齊放,外匯市場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機構、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開始紛紛入夥外匯市場。
  • 國家外匯局優化貿易新業態外匯政策 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消息,為更好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促進外貿提質增效,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便利相關外匯業務辦理。
  • 湖南銀行外匯業務操作新上崗人員培訓結束
    湖南銀行外匯業務操作新上崗人員培訓結束 來源:紅網 作者:喻向陽 編輯:李豔華 2016-05-15 21:46:40
  • 深度詳解外匯管理局《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
    為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結算,促進支付機構外匯業務健康發展,防範外匯支付風險,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總結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見附件)。,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 國家外匯管理局:支持「網上辦、預約辦、郵寄辦」等辦外匯業務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封面新聞記者粟裕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金融系統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有關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國務院金融委的指導下,切實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一是建立外匯政策綠色通道,積極支持疫情防控。簡化疫情防控所需物資的進口付匯、捐款收匯、資本項目收入支付、跨境融資等業務辦理要求。包括湖北在內的全國外匯分支局指導銀行特事特辦、急事速辦。
  • 在銀行辦理業務必須本人到場——銀行:防範風險
    經常去銀行的人都知道,銀行每一個業務都是有規定的,需要帶什麼資料、證件、填什麼表格,有部分業務必須要本人辦理,就算本人不能前來,也必須要有公證後的委託書才行。第二,如果銀行卡、存單等有價證券丟了需要掛失補辦的話,也必須要本人辦理,這個規定是比較好的,可以有效的杜絕風險,要不然身份證丟了被被人代理辦理了掛失那不是損失大了。第三,卡片解鎖,如果銀行卡輸入密碼超過3次卡片就會被鎖住,但如果要解鎖的話,也必須本人持身份證去櫃檯辦理解鎖,這也是對本人財產的一種保護。
  • 中國外匯丨新監管框架下銀行的風控和內審體系
    作者丨蔡思雋 廣發銀行  來源丨《中國外匯》2019年第7期宏觀審慎管理是從宏觀、逆周期的視角採取措施,防範由金融體系順周期波動和跨部門傳染導致的系統性風險,維護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穩定。這表明,外匯管理部門已改變過去以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分類的行為管理模式,轉而更專注於商業銀行等系統重要群體的全口徑外匯業務管理,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
  • 工商銀行:全球首家實現交易業務事前風險控制
    記者今天從中國工商銀行獲悉,工行於近日依託其自主研發的金融市場交易管理平臺,率先實現了對金融市場交易業務的事前風險硬控制,探索出了一條通過事前系統硬控制防範金融市場交易業務「黑天鵝」事件的風險防控創新之路。
  • 一文看懂銀行間債市外匯風險管理16大操作細則
    中國債券市場想要源源不斷引入外資,外匯風險對衝管理是提高市場吸引力的必要前提。今年年初,最新版本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風險管理政策推出之後,相關細節和操作環節的政策解釋今日落地。國家外匯管理局3月4日發布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風險管理政策問答》,從16個方面詳細解釋了外匯風險敞口範圍、外匯對衝渠道變更、帳戶開立、資金劃轉等操作性問題。
  • 農行海寧支行蟬聯2020年度外匯業務考核A類銀行稱號
    近日,農行海寧支行獲評「2020年度海寧市銀行執行外匯管理規定
  • 監管更新外匯業務關注主體名單 已無「易思匯」
    摘要 【監管更新外匯業務關注主體名單 已無「易思匯」】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近期,監管部門向全國性中資銀行國際業務牽頭部門和開展外匯業務的支付機構發文,更新外匯業務關注主體名單(共85家)。
  • 銀行外匯交易
    ,及銀行外匯交易平臺與銀行外匯交易手續費相關介紹。銀行外匯交易費用:工行、招行、建行等多家銀行均表示其外匯交易不收手續費,...... 銀行外匯交易有槓桿嗎? 銀行外匯交易有槓桿嗎?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的個人外匯業務大都只設置了零槓桿...... 各銀行外匯交易點差 各銀行外匯交易點差:由於銀行並不知道顧客是的交易方向,所以報價的方式是雙......
  • 國家外匯管理局部署今年重點工作 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風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6日訊(記者姚進)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召開2021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電視會議表示,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外匯管理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疫情防控更加突出服務實體經濟、推進改革開放和防範化解風險,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維護了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4.疫情防控確有需要的,企業借用外債限額等可取消,並可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政務服務網上辦理系統」(http://zwfw.safe.gov.cn/asone/)線上申請外債登記,便利企業開展跨境融資。5.銀行應當密切關注個人用匯需求,鼓勵通過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辦理個人外匯業務。6.與疫情防控有關的其他特殊外匯業務,銀行可先行辦理,並向所在地外匯局事後報備。
  • 獨家|監管更新外匯業務關注主體名單,已無「易思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近期,監管部門向全國性中資銀行國際業務牽頭部門和開展外匯業務的支付機構發文,更新外匯業務關注主體名單(共85家)。前期,監管部門向銀行和支付機構提供了兩批外匯業務關注主體名單(簡稱「關注名單」),供銀行和支付機構參考。9月16日,21世紀經濟報導曾發表《獨家|監管披露兩家涉嫌違規辦理外匯業務主體,空中雲匯否認》一文,報導了此事,涉及空中雲匯和易思匯。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監管部門最新表示,根據銀行建議,結合近期外匯監管發現情況與問題,監管部門對關注名單進行了梳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