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

作者: 夏嵐

相對於之前專欄分析的「公轉私」洗錢風險,資金流向相反的「私轉公」洗錢風險一樣值得銀行注意。

銀行的私轉公業務常涉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偷逃稅款等洗錢上遊犯罪,與公轉私業務洗錢風險多來自資金流向的中間環節不同,銀行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更多是涉及洗錢上遊犯罪或被認定為洗錢行為的起點。

對公轉私交易,不論是人民銀行的規定或其他法律法規,都有較為嚴格的定義,但私轉公業務在法律法規上幾乎是一片空白,由於實務中私轉公交易多是網銀交易,使得銀行就算要攔截也很難做到,因此銀行必須對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提高警覺。

銀行面對「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可從以下異常特徵判斷:

1.非法集資

如果公司帳戶收入大部分來自個人轉帳或現金存款等,與一般公司帳戶常見交易形態不符,或公司屬於諮詢公司等輕資產企業,再加上成立時間短、帳戶收入來自全國各地、收到的資金多為整數、資金交易規模與公司經營規模不符等可疑特徵,銀行就要注意是否為非法集資徵兆。

實務中非法集資多為中老年人參與,如果銀行發現中老年人個人帳戶出現定期存款或理財,在轉出或出售後便立刻轉匯至其他帳戶不在乎利息損失,或是匯款用途直接標註為投資,都要留意是否為非法集資前兆。

2.電信詐騙

利用公司帳戶收取電信詐騙款項,帳戶內資金會有快進快出、不留餘額,或交易IP位址在境外等情況,這類公司多會有空殼公司特徵,除了手法和非法集資類似外,電信詐騙的受害者也多以中老年人為主。

3.地下錢莊

地下錢莊從事非法買賣外匯時,由於需跨境轉移資金,所涉公司多是以外貿公司為主,這類私轉公交易常出現現金交易頻繁,甚至會有之前專欄分析的「偽現金」交易現象,還可能有流入資金來自全國各地、公司無正常業務,或經營規模和辦公面積及員工人數不符等異常特徵。

4.虛開增值稅發票

容易產生虛開增值稅發票的行業多為醫藥、農產品、貴金屬交易相關的貿易公司,虛開增值稅發票由於要建構虛假的資金流,便會出現企業先付貨款給虛開發票的公司,虛開發票的公司再將這些款項匯還給企業指定的個人帳戶,於是衍生出公轉私的洗錢風險問題。

這類用於轉移資金的個人帳戶,往往款項是從一家公司匯入個人帳戶後,便立即再匯入另一家公司,銀行很容易發現個人帳戶只是過渡中間帳戶,而且個人帳戶資金轉入的公司帳戶相對固定,至於轉出的公司帳戶對象則非常多,再加上過渡的中間個人帳戶資金往來累計金額,往往超過一般正常個人帳戶,這些都是銀行應該懷疑是否為虛開增值稅發票的徵兆。

5.偷逃稅款

偷逃稅款的公司常將銷貨收入改以個人帳戶收款,由於這部分收入不申報納稅,當公司需要資金時,再通過個人帳戶將款項匯入公司帳戶,形成個人借款給公司的私轉公現象。類似偷逃稅款的公司表面上看都是正常生產經營,但仔細核對員工人數、公司實際經營規模等,都超過會計報表上銷售收入配比的規模,這也是銀行可以合理懷疑私轉公業務合理性的原因。

銀行對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防範,除了對有非法集資、電信詐騙及虛開增值稅發票嫌疑的公司,須加強客戶身份識別工作外,還要重點辨識該公司是否為空殼公司,對有偷逃稅款嫌疑的公司,銀行只能從業務或公司內部管理與營收規模比對,加強對企業日常業務的了解,關注私轉公過程中的個人帳戶身份及這些個人帳戶與公司董監高間的關係。

最後,對於私轉公業務中的個人帳戶,銀行應針對部分特徵人群限制網銀交易金額及筆數,一旦在臨櫃轉帳交易過程中,發現該特徵個人可疑,則須對交易背景進行全面了解,才能有效防範洗錢風險。

(本文作者系上海富拉凱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

相關焦點

  • 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 常涉及電信詐騙等洗錢上遊犯罪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銀行「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防範相對於之前專欄分析的「公轉私」洗錢風險,資金流向相反的「私轉公」洗錢風險一樣值得銀行注意。銀行的私轉公業務常涉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偷逃稅款等洗錢上遊犯罪,與公轉私業務洗錢風險多來自資金流向的中間環節不同,銀行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更多是涉及洗錢上遊犯罪或被認定為洗錢行為的起點。
  • 郵儲銀行上慄縣支行防範出租出售銀行對公帳戶洗錢風險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黃 俊報導:防範打擊出租出售銀行帳戶違法行為,全方位加強對公帳戶管理是監管部門對金融業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金融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近日,郵儲銀行上慄縣支行通過嚴把帳戶開立、廣泛宣傳普及、開展專項風險排查等舉措「三箭齊發」,全面認識對公帳戶洗錢風險,有效防範出租出售銀行對公帳戶洗錢風險。
  • 防範捲入「洗錢」漩渦 監管排查銀行對公帳戶非法交易
    各家銀行已加強監測,尤其加強客戶身份識別,持續關注客戶日產經營活動及金融交易情況。銀行對公帳戶本是一家企業日常轉帳、結算、現金收付的結算帳戶,如今卻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的「洗錢」工具。去年下半年,某銀行支行客戶朱某到網點辦理對公帳戶卡遺失業務。然而,面對該帳戶資金轉移異常情況,朱某語焉不詳,無法說明資金的來源及用途。
  • 銀行面對聯名帳戶的洗錢風險防範
    來源:第一財經銀行面對聯名帳戶的洗錢風險防範作者:葉湧青2017年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在處理一件民間借貸糾紛案時,執行過程中發現被執行人在判決生效前,有大額頻繁匯出的情況銀行面對聯名帳戶的洗錢風險防範,可先從帳戶實際控制人不明的角度切入,因為聯名帳戶是由多名開戶人共同持有,雖然通過協議約定可以確定帳戶主要授權人,但銀行很難保證開戶人間沒有存在私下默契或人頭代理情況,因此要明確聯名帳戶的實際控制人存在一定風險。其次是聯名帳戶中的資金來源及去向,相較於一般帳戶更難追蹤且更為複雜。
  • 專家:銀行違規辦理對公帳戶風險分析
    來源:第一財經銀行違規辦理對公帳戶風險分析作者: 王凡2020年5月長沙市公安局公布,長沙多家銀行職員違規為用於電信詐騙或洗錢的對公帳戶大開綠燈,不但未核實地址真實性銀行在防範對公帳戶業務風險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五種常見異常情形。
  • 淺議新型支付業務的洗錢風險及防範措施
    二、新型支付業務潛在的洗錢風險點(一)客戶身份信息真實性難以核實新型支付業務多為非「面對面」開展業務,主要依靠客戶註冊的信息和驗證資料完成交易,註冊及交易過程人工審核少、時間短,新型支付業務中客戶的手機號碼、IP位址信息、註冊戶名、帳號等難以真正達到實名制要求,難以實現對客戶的盡職調查,「了解你的客戶」原則難以落實到位。
  • 反洗錢,這家銀行是認真的——攔截可疑開戶,防範洗錢風險,興業銀行...
    提及「洗錢」,往往會讓人聯想到一些重大的經濟案件,或是緊張刺激的影視劇場面。但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也可能會誤踩陷阱。比如開卡、開戶是最常見的銀行業務之一,但如果所開立的帳戶並非本人使用,則存在不小的隱患,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不小心成為他人洗錢的「通道」。
  • 黑灰名單的收匯款洗錢風險防範
    上周專欄對被FATF(金融特別行動組)列入最新黑、灰名單國家或地區企業的洗錢風險防範進行了分析,其實銀行還須注意,與被FATF列入黑、灰名單國家或地區金融機構進行收匯款業務時,要依據上述130號文要求採取強化識別及交易監測措施後,才可以進行資金交易。
  • 中國光大銀行煙臺分行規範對公帳戶管理防範涉案帳戶開戶風險
    」要求,多措並舉全面加強對公帳戶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分行經營管理創造穩定有序的環境,助力區域經濟金融健康發展。  強化開戶環節識別審核,源頭防範涉案帳戶風險。中國光大銀行煙臺分行運營管理部、法律合規部和公司業務管理部聯合開展了對公開戶合規操作培訓,明確了規定動作:要求各網點在辦理對公帳戶開戶時,從開戶意願、信息真實性、帳戶實際控制人、經營狀況等多方面深入識別審核,切實保證開戶業務背景真實合規。
  • 防範洗錢風險,提高反洗錢意識!
    反洗錢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打擊洗錢犯罪,人人有責。洗錢罪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汙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的行為判定為洗錢犯罪。
  • 銀行嚴查對公戶 22家銀行暫停新開對公帳戶業務!
    二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6〕261號)規定,暫停4家銀行網點3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暫停18家銀行網點1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三是責令各涉案銀行省內最高管轄行內部嚴肅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責任。
  • 銀行嚴查對公戶,22家銀行暫停新開對公帳戶業務!
    二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6〕261號)規定,暫停4家銀行網點3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暫停18家銀行網點1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三是責令各涉案銀行省內最高管轄行內部嚴肅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責任。
  • 興業銀行溫州分行舉辦反洗錢業務環節嵌入與服務一體化業務知識培訓
    興業銀行溫州分行舉辦反洗錢業務環節嵌入與服務一體化業務知識培訓 2020/11/20 15:45 來源:興業銀行 編輯:王一川 瀏覽:1482
  • 對公帳戶成洗錢詐騙工具 22家銀行開戶資格被暫停
    二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6〕261號)規定,暫停4家銀行網點3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暫停18家銀行網點1個月的新開立單位銀行帳戶業務。三是責令各涉案銀行省內最高管轄行內部嚴肅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責任。
  • 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發展及風險防範
    針對此類問題,本文從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發展現狀著手,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系統梳理,並就如何防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風險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議。網上銀行外匯業務依託的是網際網路,而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和網絡技術的複雜性客觀上就決定了依託網際網路業務本身就具有較大的風險,雖然各大銀行在防範資金風險方面推出了各種防範措施,但不斷發展的網際網路技術讓網上銀行的安全性能面臨巨大考驗。其風險主要表現在銀行網站的安全性和網絡的安全性,「釣魚」網站和黑客總是可以在複雜的程序中找到漏洞,使部分銀行網站的安全性遭到極大威脅,帶來業務數據被篡改和竊取的可能。
  • 葉湧青:銀行跨境收匯款洗錢風險管控
    ,境內銀行由於難以掌握境外資金流細節信息,導致銀行面臨較高的洗錢風險,萬一配合收匯款的境外金融機構又在反洗錢工作上存在疏漏,洗錢風險就更容易就從境外銀行傳導至境內銀行,因此,人民銀行針對銀行在從事跨境收匯款業務時,要求通透過掌握境外收匯款基本信息、建立選擇境外代理行標準、定義哪些境外代理行屬於洗錢高風險客戶三個層面進行洗錢風險管控管。
  • 高風險自然人客戶辦理現金存取風險防範
    來源:一財網陳敏婧/文將某些特定人士歸類為洗錢高風險族群進行關注,是銀行很重要的反洗錢工作,而當這些洗錢高風險人士到銀行櫃面辦理現金存取業務時,對銀行來說,自然就形成洗錢高風險業務,須特別強化盡職調查的義務。
  • 為電信詐騙、洗錢團夥辦理對公帳戶 多家銀行工作人員被刑拘
    這些被買賣的對公帳戶,經幾道手之後,最終成為電信網絡詐騙團夥、境外賭博團夥的洗錢帳戶。近日,長沙公安在打擊治理電信詐騙犯罪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信詐騙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這些帳戶由多家銀行客戶經理,在明知犯罪團夥用於違法目的情況下違規辦理。公安機關對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以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刑拘。電信詐騙、洗錢團夥為何青睞對公帳戶?普通公眾又該如何防範?
  • 銀行如何管控NRA/OSA/FT帳戶洗錢風險?
    正因為外管局給了NRA/OSA/FT這三種帳戶極大自由度,基於低監管的特性自然就衍生出一定程度的洗錢風險。銀行要先從KYC(了解你的客戶)角度分析這三種帳戶的洗錢風險,因為開戶主體是境外企業,銀行很難準確識別這些境外機構的受益所有人、境外辦公地址、實際經營規模等KYC重點。
  • 對公帳戶頻繁轉帳到個人帳戶被銀行懷疑洗錢,該怎麼辦?
    正常情況下對公帳戶是不能隨便把錢轉到個人帳戶的,但在現實當中,很多人對政策或者法律不了解的,就隨便把對公帳戶的錢轉到個人的帳戶名下,如果長期這麼做,銀行是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大家存在洗錢行為的。4、自然人客戶銀行帳戶與其他的銀行帳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20萬元以上(含20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跨境款項劃轉。根據央行的這個規定,如果你的對公帳戶跟你個人帳戶之間的累計交易額度超過50萬人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0萬美元以上,那銀行就必須按照大額轉移交易進行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