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中德解析新冠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有助抑制劑研發

2020-12-17 中國生物技術網

自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有效的病毒抑制劑。當地時間3月20日,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SARS-CoV-2 main protease provides a basis for design of improved α-ketoamide inhibitors」的研究報告,科學家們用X射線以1.75埃解析度解析了新冠病毒Mpro的晶體結構。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

此外,該研究探討了一種α-酮醯胺抑制劑的作用。通過優化結構,研究人員將先導化合物開發成為SARS-CoV-2 Mpro的有效抑制劑。優化抑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特徵顯示出明顯的肺向性,並且適用於通過吸入途徑給藥。

由於尚無具有類似裂解特異性的人蛋白酶,該抑制劑不太可能具有毒性。在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的當下,該研究有利於推動相關抑制劑的設計,促進治療方法的形成。

該文章的作者主要由德國科研團隊組成,包括德國呂貝克大學、德國漢諾瓦醫學院、柏林大學附屬夏裡特醫院、馬爾堡大學、赫爾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中國長春吉大天元化學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訊作者為德國呂貝克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Rolf Hilgenfeld。

結構生物學家Rolf Hilgenfeld團隊自2002-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暴發以來,就一直在嘗試開發治療冠狀病毒的方法。當前,Hilgenfeld希望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動物進行兩種抑制劑化合物的測試,以期儘快開發出針對未來冠狀病毒暴發的治療方法。

新冠病毒是一種單鏈RNA正鏈包膜乙型冠狀病毒。與引起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和MERS(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的另兩種冠狀病毒類似,它的基因組編碼為非結構蛋白、結構蛋白和輔助蛋白。

非結構蛋白包括3-胰凝乳蛋白酶樣蛋白酶(3-chymotrypsin-like protease,3CLpro)、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解旋酶(helicase)、和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結構蛋白則包括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

冠狀病毒中最具特徵的藥物靶標之一是上述的3-胰凝乳蛋白酶樣蛋白酶,即主要蛋白酶(Mpro,也稱為3CLpro)。與木瓜蛋白酶一樣,這種酶在大型多蛋白1ab上的不少於11個切割位點上運行,對於加工從病毒RNA翻譯的多蛋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抑制這種酶的活性將阻止病毒複製。

此前,研究人員已經設計併合成了擬肽α-酮醯胺,作為β冠狀病毒和α冠狀病毒的主要蛋白酶以及腸病毒的3CLpro的廣譜抑制劑。

幾種α-酮醯胺抑制劑的化學結構,11r為綠色圓圈,13a為紅色圓圈,13b為藍色圓圈

上述抑制劑化合物對MERS-CoV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和腸道病毒均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其活性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驗中使用的細胞類型。

為了優化它以延長化合物在血漿中的半衰期,研究人員將P3-P2醯胺鍵隱藏在吡啶酮環中,修飾了現有的化合物11r,以期這能夠阻止細胞蛋白酶接近該鍵並使其裂解。

此外,為增加化合物在血漿中的溶解度並減少其與血漿蛋白的結合阻力,研究人員用疏水性稍差的Boc基團代替了疏水的肉桂醯基部分,得到13a這種化合物。

為了檢查13a中引入的吡啶酮環是否與靶標的三維結構兼容,研究人員確定了SARS-CoV-2主要蛋白酶的晶體結構(解析度為1.75)。

兩種不同視圖下SARS-CoV-2 主要蛋白酶的三維結構

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維結構與SARS-CoV主要蛋白酶的三維結構高度相似,序列同一性達96%。

其中,胰凝乳蛋白酶和小核糖核酸病毒3C蛋白酶樣結構域I和II形成六鏈反平行β桶,在它們之間帶有底物結合位點。結構域III是五個螺旋的球形簇,主要通過2個前體間鹽橋相互作用參與調節Mpro的二聚化。

SARS-CoV-2的Mpro形成的緊密二聚體具有一個接觸界面,主要位於分子A的結構域II與分子B的NH2末端殘之間。

研究人員使用蛋白酶的晶體結構來對接α-酮醯胺抑制劑13a。他們發現,與11r相比,13a在小鼠中的血漿半衰期增加了約3倍(從0.3小時到1.0小時),體外動力學血漿溶解度提高了約19倍,同時熱動力學溶解度提高了約13倍。但是,與11r相比,結構的調整導致其對SARS-CoV-2主要蛋白酶和腸病毒3C蛋白酶的抑制活性有所減少。

事實上,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β冠狀病毒Mpro的S2口袋具有顯著的可塑性,使其能夠「狡猾」地適應較小抑制劑的形狀。因此為了增強針對進化枝b的β冠狀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研究人員犧牲了抑制劑廣譜活性的目標,用較小的環丙基取代了13a的P2環己基部分,得到化合物13b。

α-酮醯胺13b與SARS-CoV-2的Mpro的複合物X射線晶體結構,兩種解析度分別為1.95 和2.20

研究人員使用20 mg / kg的劑量對小鼠進行皮下途徑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發現,化合物13a在小鼠血漿中的平均停留時間為約1.6小時,停留時間最多為約4小時,通過尿液排出的時間最多為24小時。血管外給藥後藥物在血漿中的最高濃度值(峰濃度,Cmax)為334.5ng/mL。

儘管13a從血漿中消失的速度非常快,但24小時後它在肺中的濃度為135ng/g,在小鼠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濃度為52.7ng/mL,這表明它已經被組織吸收。

接下來,研究人員對13b的有效性進行了測試,他們發現,13b與人血漿蛋白的結合度達到90%。

同樣對小鼠進行皮下注射時,研究人員用了更少的劑量(3 mg/kg),發現13b的Cmax為126.2 ng / mL,這大約是13a的峰濃度值的37%,但所用的化合物劑量大約降低了7倍。

同時,13b在血漿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延長至2.7小時,半衰期約為1.8小時。與13a相比,13b在血漿中的清除速度較慢。

研究人員發現,4小時後,13b在小鼠肺組織中濃度仍達到約13ng/g。由於新冠病毒疾病對肺部有較大影響,13a和13b體現出的這種肺向性是有益的。

除皮下給藥外,研究人員還使用吸入裝置以3mg/kg對小鼠進行了霧化13b給藥。24小時後,小鼠肺組織中存在13b的濃度為33ng/g。

小鼠對於抑制劑的吸入耐受良好,未顯示任何不良反應,研究者們認為這表明將該化合物直接施用於肺部是可能的。

作者們最後寫道,鑑於這些有利的藥代動力學結果,此次研究為含吡啶酮的抗冠狀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有用的框架。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科學》:中德解析新冠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有助抑制劑研發
    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此外,該研究探討了一種α-酮醯胺抑制劑的作用。通過優化結構,研究人員將先導化合物開發成為SARS-CoV-2 Mpro的有效抑制劑。
  • 《Science》重磅: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解析及抑制劑開發
    研究亮點 近日,來自德國呂貝克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RolfHilgenfeld團隊用X射線以1.75埃解析度解析了新冠病毒Mpro的晶體結構。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能夠處理病毒中的多聚蛋白—病毒RNA在進入人類細胞後最初被翻譯成這種多聚蛋白。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為了理清SARS-CoV-2主蛋白酶在化合物11a和11b中的抑制機制,科學家確定了複合物Mpro-11a(PDB:6LZE)和Mpro-11b(PDB:6M0K)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其濃度為1.5 -A(解析度) 。這些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率晶體結構,不僅證明了SARS-CoV-2 Mpro-11a / 11b的相互作用,而且揭示了新冠病毒抑制的機理。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 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清華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因此,主蛋白酶Mpro和聚合酶RdRp也是抗新冠病毒藥物設計的兩個核心靶點蛋白。對它們結構、功能、及其與抑制劑作用機制的研究,將為深入理解新冠病毒的生命過程、開發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關鍵科學基礎。
  • 對付新冠病毒這把「魔剪」,上科大等聯合攻關率先解析關鍵...
    of its inhibitors」,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由於主蛋白酶這把「魔剪」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人體中並無類似的蛋白質,因此主蛋白酶就成為一個抗新冠病毒的關鍵藥靶。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早在2003年「非典」暴發之後,饒子和院士便果斷促成多方合作組成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SARS研究小組」,僅一個月就首次解析出SARS冠狀病毒蛋白酶的三維結構,為抗SARS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此次疫情爆發,在拿到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的一周時間內,饒子和/楊海濤課題組就快速表達了2019-nCoV水解酶(Mpro)並獲得了高解析度晶體結構。
  • Science 封面最新論文:揭露新冠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具體來說,該論文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細胞表面受體 ACE2 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表面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 ACE2 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論文是自本次疫情全球爆發以來《Science》雜誌所刊載的第一篇專門研究新冠病毒的封面論文。
  • 上科大攜手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夥伴 率先破解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上發文,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三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圖說:(左)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劑N3的複合物結構;(右)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底物結合口袋是一個保守藥物設計靶點 來源/上海科技大學  新型冠狀病毒非常狡猾
  • 西湖大學新冠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全球首次解析ACE2全長結構
    論文主要是研究新冠病毒和人體的連接ACE2, 它ACE2本身是人體細胞的正常結構,但被新冠病毒「利用」後,成為了入侵人體細胞的中間環節。ACE2:被新冠病毒「綁架」的細胞門把手這次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也是全球第一次成功解析ACE2的全長結構,對抗疫特效藥研發大有幫助。
  • 人工智慧之後,美國的VR公司也來研發新冠藥物
    VR怎麼能夠幫助研發新冠藥物呢?該公司對36氪表示,平臺的做法是,用虛擬實境幫助人們將蛋白質、化合物、核酸可視化,組成形象的「實時動畫」,幫助科學家在分子水平的微小世界中,理解化合物的互動方式,並且允許研發者修改、模擬化合物的作用過程。
  • 科學家揭示SpvC三種狀態晶體結構
    ——蘇氨酸磷酸裂解酶SpvC(Salmonella SpvC)三種狀態的晶體結構,並對此類酶家族的生化分析和酶學機制進行了描述。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在線版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柴繼傑博士,其實驗室主要關注並研究在生物學及藥學應用中的重要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主要通過蛋白晶體衍射的方法及一些生物、生化方面的手段闡述這些生物大分子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當地時間2月18日,生命科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表了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dimeric full-length human ACE2in complex with B0AT1」,該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全長結構。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
  • 貓類冠狀病毒的治療藥物 竟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在前期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其能夠將病毒RNA進入人體後被翻譯而成的多聚蛋白切割成更小的蛋白,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結構生物學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學家們才能了解這個蛋白的功能。幾十年來,分析蛋白結構有一個無冕之王——X射線晶體衍射。在X射線晶體衍射中,科學家們讓蛋白結晶,然後利用X射線照射,隨後根據X射線的衍射來重建蛋白的結構。
  • 清華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清華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 (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在參評成果中,新冠病毒相關成果佔比最大,相關工作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展現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在面對全新課題時招之能戰的快速反應能力,相關科學探索引領人類更加深了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最終入選十大進展的知識創新類項目「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的解析及兩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技術創新類項目「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對防控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