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2020-12-11 前瞻網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候選藥物

 Evelyn Zhang • 2020-04-23 16:21:15 來源:前瞻網 E307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據Medicalxpress報導,一個中國科學家團隊最近開發了兩種抑制SARS-CoV-2主蛋白酶(Mpro)的新型化合物,其中一種是進一步臨床研究的良好藥物候選物。

該研究於4月22日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題為「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antiviral drug candidates targeting the SARS-CoV-2 main protease」。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SIMM)的柳紅教授、許葉春教授,上海工業大學高級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教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張磊砢教授及其他合著者進行。

截至4月22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250萬例,超過17萬人死亡。目前尚無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冠的臨床有效疫苗或特定抗病毒藥物。

新冠病毒是引起全球COVID-19爆發的病原體,是一種有包膜的、單正鏈RNA病毒,SARS-CoV-2主蛋白酶在其生命周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入侵細胞後,新冠病毒會立即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合成自身複製必需的兩條超長複製酶多肽(pp1a和pp1ab)。這兩條複製酶多肽需要被剪切成多個零件(如RNA依賴的RNA聚合酶、解旋酶等等);這些零件進一步組裝成一臺龐大的複製轉錄機器,然後病毒才能啟動自身遺傳物質的大量複製。而由於SARS-CoV-2主蛋白酶沒有人類同源物,它將成為理想的抗病毒藥物靶標——抑制這種酶的活性,將有效阻止病毒複製。

在分析了SARS-CoV-2主蛋白酶的底物結合口袋(the substrate-binding pocket)後,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科學家設計併合成了兩個擬肽類化合物11a和11b。然後,使用基於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裂解試驗確定其IC50值。結果顯示對11a和11b均在體外展示出對SARS-CoV-2 Mpro極佳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別為0.053±0.005μM和0.040±0.002μM。

圖1新型SARS-CoV-2主蛋白酶抑制劑的設計策略以及化合物11a和11b的化學結構。

研究人員還利用免疫螢光、實時定量PCR和噬菌斑檢測來監測11a和11b的抗病毒活性。結果全部表明化合物11a和11b在細胞培養中表現出良好的抗SARS-CoV-2感染活性(例如,使用噬斑測定時EC50值分別為0.53±0.01μM和0.72±0.09μM)。另外,這些化合物在體內顯示出良好的內藥代動力學性質和安全性,表明它們是有前途的候選藥物。同時,化合物11a的較低毒性使其特別有前途。

圖2:化合物11a(A)和11b(B)對SARS-CoV-2 Mpro的抑制活性圖。

為了理清SARS-CoV-2主蛋白酶在化合物11a和11b中的抑制機制,科學家確定了複合物Mpro-11a(PDB:6LZE)和Mpro-11b(PDB:6M0K)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其濃度為1.5 -A(解析度) 。這些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率晶體結構,不僅證明了SARS-CoV-2 Mpro-11a / 11b的相互作用,而且揭示了新冠病毒抑制的機理。這是全球首次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N3」三維空間結構——對這些複合物進行高解析度分析,對藥物化學家設計抗新冠新型抑制劑很有用。

圖3:11a和11b的Mpro-抑制劑結合模式。

圖4. SARS-CoV和SARS-CoV-2 Mpro中抑制劑結合模式的比較。

這項研究表明,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是設計針對新冠肺炎特定抗病毒藥物的有效策略。目前正在進行化合物11a的臨床前研究。研究小組已決定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分享其研究數據,以加快抗新冠藥物的開發。

此外,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努力尋找有效的病毒抑制劑。此前3月20日,《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德國呂貝克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Rolf Hilgenfeld等人的研究,他們通過對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的解析,對此前的抑制劑進行了優化,並認為一種名為13b的α-酮醯胺抑制劑顯示出明顯的肺向性,並且適用於通過吸入途徑給藥。

而在最新的研究中,柳紅/許葉春/蔣華良等人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化合物的設計、合成,並對酶的抑制活性進行了評價。由楊海濤和饒子和教授帶領的團隊完成化合物與靶蛋白複合物晶體結構的解析工作,確定了高解析度的晶體結構。張磊砢和肖庚富測試了抗病毒活性。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與中國藥科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戴文豪、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兵博士、武漢病毒所碩士研究生薑夏銘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博士生蘇海霞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這項研究也得到了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工程院-馬雲基金會、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以及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資助。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來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structure-based-antiviral-drug-candidates-sars-cov-.html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21/science.abb4489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3/20/science.abb3405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清華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領導的一支由清華大學婁智勇教授和閆利明博士、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教授和王權教授等人組成的「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在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核心靶點主蛋白酶(Mpro)和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上科大攜手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夥伴 率先破解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上發文,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三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圖說:(左)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劑N3的複合物結構;(右)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底物結合口袋是一個保守藥物設計靶點 來源/上海科技大學  新型冠狀病毒非常狡猾
  • 清華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清華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 (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Science:中德解析新冠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有助抑制劑研發
    結構生物學家Rolf Hilgenfeld團隊自2002-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暴發以來,就一直在嘗試開發治療冠狀病毒的方法。當前,Hilgenfeld希望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動物進行兩種抑制劑化合物的測試,以期儘快開發出針對未來冠狀病毒暴發的治療方法。
  • 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課題組所屬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聯合應急攻關團隊表示,此舉旨在方便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從事藥物研發的科技人員使用。聯合小組由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饒子和共同領銜,先後有20多個課題組參與。他們利用前期冠狀病毒研究以及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共同開展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
  • 饒子和院士:主動出擊破解病毒藥靶,為新冠特效藥指明方向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天津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回憶起2003年非典暴發之初,中科院領導找他進行SARS病毒蛋白質(主蛋白酶)結構的研究時,他的第一反應是皺眉頭。而這次,饒子和的「底氣」來自於17年來團隊始終和病毒「過招」,多年的科研積累,讓他在這次和新冠病毒的較量中佔據先機。
  • 《科學》:中德解析新冠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有助抑制劑研發
    結構生物學家Rolf Hilgenfeld團隊自2002-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暴發以來,就一直在嘗試開發治療冠狀病毒的方法。當前,Hilgenfeld希望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動物進行兩種抑制劑化合物的測試,以期儘快開發出針對未來冠狀病毒暴發的治療方法。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 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對付新冠病毒這把「魔剪」,上科大等聯合攻關率先解析關鍵...
    北京時間4月9日17時,經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Nature)》邀請投稿,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在該期刊上聯合發表了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 北大團隊發現:咳嗽藥水「沐舒坦」具備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潛力
    如今,中國科學家通過人工智慧藥靶篩選,發現其具有治療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潛力。 以上成果來自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王月丹和初明團隊。1月25日,該團隊宣布在了解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功能性受體後,採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藥靶篩選系統,重點針對2674種已上市的藥物以及1500種中藥提取物進行了藥物篩選,發現了多種潛在藥物,有望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其中包含了常用藥物沐舒坦等。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由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單元「RdRp-nsp7-nsp8」複合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整體解析度達到2.9
  • 《Science》重磅: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解析及抑制劑開發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對世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目前,針對COVID-19,已經在臨床上應用了瑞德西偉、羥氯喹等抗病毒藥物,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仍在努力開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抑制劑。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病毒研究連登Nature、Science,饒子和院士團隊有何秘訣?
    饒子和院士告訴我們,早在2003年「非典」暴發之後,他便果斷促成多方合作,組成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SARS研究小組」,僅一個月就在世界上解析了首個SARS病毒蛋白質(主蛋白酶)的三維空間結構,為抗SARS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結構依據。
  • ...科學數據中心發布饒子和院士等團隊在《Nature》及《Science...
    4月9日,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院士/楊海濤研究員團隊與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在《Nature》上聯合發表了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inhibitors」,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 Cell+Nat Comm|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
    新冠疫情發生後,饒子和院士團隊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開展科研攻關。先後闡明了兩個最關鍵藥物靶點蛋白的結構信息,即主蛋白酶Mpro,以及由聚合酶nsp12、引物酶nsp8和輔因子nsp7組成的「核心轉錄複製複合體」(C-RTC),以及C-RTC與核酸和瑞德西韋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為認識病毒的生命過程、發展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信息。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新冠疫情發生後,饒子和院士團隊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開展科研攻關。先後闡明了兩個最關鍵藥物靶點蛋白的結構信息,即主蛋白酶Mpro,以及由聚合酶nsp12、引物酶nsp8和輔因子nsp7組成的「核心轉錄複製複合體」(C-RTC),以及C-RTC與核酸和瑞德西韋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為認識病毒的生命過程、發展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信息。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研究簡介:ACE2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細胞受體,引發了新冠(COVID-19)疫情。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為冠狀病毒的識別和感染的分子基礎提供了重要的見識。
  • 最清晰面目曝光: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系全球首個
    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系全球首個據科技日報16日消息,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