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有趣,啪啪啪,原本是個挺羞羞的詞兒,可現在大家特別熱衷在公眾場合談論。小偶特想問候一句:那滿屏想睡kkw,又理想幻滅了的王妃們,你們還好嗎?
早教,原本是個挺中性的詞兒,可感覺比啪啪啪敏感值,高出一萬個點。就拿小偶身邊的媽媽們來說,對於早教,無論是已經報了,還是堅決不報的,都諱莫若深。
A媽,在寶寶只有6個月時,就報了早教。上了半年,也沒在朋友圈曬過一張圖,寫過一句關於早教的評論。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就是村上春樹口中「不動聲色的大人」,是這個不曬會死星人時代,快絕種的低調貴族,實際是因為怕招黑:一個窮碼字的,扮啥中產階級。
B媽,老公以前是電視臺做教育頻道的,對早教機構裡那些老師頗為不屑:都是些沒生過孩子的黃毛丫頭,又非名校高材生,憑啥來教我的娃?他鼓動生了寶寶的B媽,辭去工作,安心在家帶娃。
B媽很快在小區裡組了個辣媽幫,經常搞節日派對生日趴,娃娃們的聚會好happy,在一群妹妹裡,她家萌寶兩歲不到,就修成超強男友力,社交(把妹)本事槓槓滴。
在她看來,我把錢砸給早教,不如自己帶娃去看世界。有錢有時間,就特麼任性,從寶寶一歲開始,人已帶娃去了廈門、海南和東南亞。平均一次旅行的費用,夠報一年早教。
C媽,畢業後就結婚生娃,一直到娃一歲前,她的身份只有一個:全職辣媽,一手承包寶寶的所有吃喝用度、出街造型。華科畢業的C媽牛掰啊,愛鑽研有超強執行力(此處應有帶鹽費植入)。在當時海淘還是星星之火時,她一頭扎了進去,很快成為身邊人的網紅(好在她只分享,沒變成代購汪汪)。
這麼難搞的媽,對國內早教,就一個印象:大部分都是在耍流氓,鼓吹的那啥智力社交力潛能開發要趁早,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名要趁早一樣,撲面而來的功利味,無非是打著教育的幌子在圈錢。她寧願把錢花在給娃報繪本館年卡、遊樂園年卡、遊泳館年卡上。
當然,以上情況,是我們排除了D類——辣媽中的白富美。
ABC們糾結的問題,在D這,那都不叫事兒,因為對她們來說,報個早教,跟帶娃去趟遊樂園無差。既然去遊樂園是必選項,早教沒理由成為選擇項。
你說早教沒用,我純當遛娃,無非是損失一萬多,who care。
她們的煩惱,僅僅是這周的課,是該犧牲自己的美容SPA時間,或犧牲掉高管辣媽寶貴的休息時間,去陪娃,還是繼續讓保姆代勞。
SO,明白了吧?該不該帶娃去上早教,沒那麼多嘰歪,真相只有一個:這一年一萬多的學費,到底值不值得花。
說出真相,好受傷,作為窮B中的戰鬥機,小偶先自爆:案例中的A媽就是小偶,所以,自帶玻璃心的媽媽們,表追殺我。
下面,小偶想誠心跟大家分享,帶逗寶兒上早教的這半年,到底值不值,有啥收穫?到底什麼樣的家庭,適合送寶寶去上早教?
一
一開始,我對早教就沒有太多妖魔化的概念,作為一個上班gou,初衷無非是想找個不錯的地方遛娃(儘管後來變成了被娃遛),以此來緩解我內心深處,對不能陪娃的愧疚。每個周末,帶娃走出小區奶奶幫,進入娃娃們自己的社交圈,感覺自己盡職盡責,棒棒噠。
二
也不是全無要求,我一直對孩子的「敏感期」教育篤信不移。那啥「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個敏感期組成的,順利幫她度過,不僅有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還可能激發她的後賦(天賦的反義)」。
考慮報早教時,逗逗很小,偶然間,發現她的節奏感不錯。我擦,作為一枚資深樂盲,小偶立馬緊張了,這是不是就是書裡說的「後賦」?
怎麼辦?感覺不好好把握,一個音樂神童就可能毀在了我的手裡。
三
選了武漢早教市場的一哥和一姐(金寶貝和美吉姆),去試聽。不講其中曲折,小偶最終選了金寶貝。
打動之處有二,金寶貝的老師們,怎麼可以個個年輕貌美,活力友善,分分鐘想撲倒帶回家(捂臉)。其中有個叫Lisa的小姑娘,後來是逗逗娛樂課老師,在「安利」我的電話裡,沒有大通的早教理論,居然大談孩子的敏感期引導。我去,你真的不是特工麼,不能更正中下懷了。
她居然也注意到了逗逗的音樂敏感期表現,還直戳小偶心中的痛:娃只長肉不長個兒,大運動缺乏啊。作為矮子界泰鬥,小偶早就默默打定主意,要與基因鬥與天鬥,勢必將娃帶出矮人國。
一番懇談,我當時差點就講著電話衝出門,刷卡交錢去咯。小偶只想說:金寶貝的營銷,太厲害。
四
說到這,迴避不了要比較下金寶貝和美吉姆。
這兩家長期處於深度撕逼、互黑大戰中,那啥起家淵源、教育理念,小偶就不拿來說,意思不大,作為家長,我只關心兩個問題:我喜不喜歡你家老師,我覺得你家課,適不適合我家寶寶。
其實美吉姆環境更棒更洋氣,除了輸在營銷太弱(太高冷),小偶帶娃上了一節他家的歡動課(就是金寶貝的娛樂課),眼花繚亂+心驚膽戰。
好多高大上的器材,各種鞦韆啊、單雙槓啊。其中有個環節,吊單槓,抓著我家胖寶的手,把她放上去的瞬間,我清晰聽到了關節嘎吱快脫臼的聲音,逗兒也是一幅痛苦狀,我恐慌求助,老師倒是很耐心,也更淡定,表示:沒關係,適應了就好。
這讓小偶想到美吉姆是美國胖孩子減肥中心的前身,興許更適合骨骼發育好了的大齡寶寶。沒再給去試聽她家音樂、藝術課的機會,我直接在心裡把美吉姆pass掉。
五
金寶貝的課時和學費是這樣的:一年1.4萬的學費,1歲前免費上,但只能在娛樂和音樂課中,選一樣上。
我最終在提高大運動、長個子,和培養音樂後賦的選擇中,選了前者。顏值即正義啊,做媽的,就是這麼勢利。內涵嘛,等她表現出其他後賦敏感期,再抓住培養吧。
六
娛樂課內容其實蠻簡單:圍成社交圈,老師帶著唱歡迎歌,然後是各種攀爬、鉆隧道等運動器械的自由活動,最後是彩虹傘遊戲,散場高舉遊戲。
每次看到逗兒,拖著她那胖胖的身軀,艱難地戰勝一個個器械,我就忍不住淚流滿面:剛那碗面,就不該讓你吃完。
說實話,一路升班上來,逗兒的變化還是挺大的,肉肉沒掉多少,但已有從笨拙型,朝靈活型的胖子轉變的希望。
七
講一個小細節。逗兒快1歲時,慢慢從諸事不驚的呆萌淡定,表現出一些性格特點,比如其他寶寶一碰她就哭,如果是不小心被呼一巴掌,那一定是梨花帶雨,傷痛欲絕。而且原本愛笑愛主動社交的逗兒,那段時間變得很被動,從不主動去拿玩具。
與我的疏忽大意不同,一節課下來後,Lisa專門打電話告訴我,逗兒可能處於分離焦慮期,也開始表現出「謹慎性性格」寶貝的特點。在得知我只是帶她逃離現場,這種簡單粗暴處理方式後,被她在電話裡「教育」快一個小時。
正確方式,當然是先共情,告訴寶寶,你懂她的悲傷,再告訴她,你並不是被揍了,只是「揍」你的人,還不會控制自己的輕重,她其實是想跟你交朋友。
被揍就是被揍了啊,還這麼多道道?我其實並不信,但試著這麼跟逗兒交流幾次後,發現她居然接受了,現在還常常主動跑去「挑逗」其他寶寶。
好吧,原來,三歲之前的孩子之間,是不存在戰爭的,所有的互動,都是社交,只是有人主動,有人被動,這就是性格使然了。
八
逗逗現在一歲,開始上音樂課了,帶課的老師英文唱腔,居然是美聲。逗兒跟我一樣,花痴,老師一唱歌,就忘記互動,盯著她看。正處長牙期的逗兒,估計還流著哈喇子。我能想像,那畫面,挺猥瑣的。
金寶貝的音樂課非常贊,互動的音樂道具很多樣,音樂都是世界各國最古老的民謠,鼓點很強,節奏又簡單,逗逗總是一聽,就跟著節奏「抖」。是的,優雅地扭,不適合形容小胖子。
九
早教的意義,我認為,就是給你一個絕對的親子互動環境,讓你全身心地注意寶貝的每一點成長。逗兒的變化,我不認為全部是早教的功勞,這其中一定有她自身成長發育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轉變,也有她遺傳的性格脾性特點。
但客觀評價,金寶貝,算是一個教育環境很open,也很國際化的早教機構。老師的素質,無論是愛心、耐心,還是專業度,都是蠻高的。
十
最後說下,什麼樣的家庭適合報早教。
如 果你不是個擅長學習和引導的全職媽咪,不能給寶寶最長久的陪伴;如果你不是個有趣的人,能給寶貝天馬行空的思維開發;如果你不能像B媽一樣,給寶寶創造非常好的社交圈,注意不是 奶奶幫和媽媽幫的社交圈,你正好還心懷愧疚,那就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和機構,幫助你讓有限的陪伴,變得有效、有趣。
-END-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