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莊浪:人文紀錄片《遇見麥稈畫》,獻給最美的家鄉

2020-10-29 莊浪發布

一個藝術作品,不僅僅在於它所呈現的價值,更重要的是經歷的過程和創作的初衷!謹以此片獻給最美的家鄉——莊浪。

  麥稈畫中國民間剪貼畫的一種,雖來自民間,卻十分罕見,更因其做工精美成為皇家貢品。麥稈畫始於隋唐時代,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麥稈要經過【泡、燻、蒸、漂、刮、推、燙、烙以及繪、剪、刻、編、粘貼】等很多道工序製作而成。

  《遇見麥稈畫》從策劃到製作全部完工,歷時7個月零6天,由2個人支撐起來的「攝製組」,沒有任何投資,是公益性的藝術作品;想法單純而又熱忱,也是本著對藝術作品負責的態度進行創作。此次由徐熱老師親自擔任總監製和藝術指導,「坐鎮」後方,為我們「護航」!特邀莊浪縣融媒體中心周燕霞和莊浪影視聯盟的前輩何明珠與朱愛紅擔任藝術顧問。

雲崖寺拍攝

  創作思路來源於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莊浪篇》與莊浪文聯平臺發布的麥稈畫圖文,本片以主人公唐彩萍麥稈畫為主線,從「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新時代正能量」角度出發,內容上將人文莊浪、匠心營造、向抗疫英雄致敬、助力脫貧攻堅、非遺傳承五個方面進行融合,使其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表達了對家鄉的讚美和致力於在新時代陽光下拼搏、奮鬥的莊浪精神。

創作團隊與主人公合影

  與之前做過的紀錄片相比,這次耗時時間是最長的,拍攝製作各種設計的精力也是花費最多的,由於某些原因中間還終止了一段時間,特別之處在於人物採訪部分首次採用綠幕摳像技術,融合傳統文化色彩,加了一些新元素。

綠幕採訪拍攝

視覺設計圖

  在拍攝雲崖寺景色前,順路專程拜訪了何明珠前輩,傳統與創新的碰撞,竟然形成了一種伯樂之間的羈絆,一直激勵著我們前行,片子最終完成,不論好與壞,我們想說:「我們盡力了」。

吳俊飛與何明珠合影

  幕後主創人員:

  吳俊飛 1999年生,莊浪縣朱店鎮吳溝村人,目前就讀於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傳媒系,創作作品:延時攝影《韻動職中》,新年短片《一年又一年》,公益片《為夢想步履不停》等;2015年9月就讀於莊浪縣職教中心,跟隨劉新營老師學習後期製作,開始接觸影視專業。2016年因緣結識何政通學長,並與其探討且深入了解後期製作,開始創作了一些小作品,並探索作品的創新。2017年10月,創作了第一部作品《韻動職中》,得到職中老師認可和讚揚,接著又創作了短視頻《鳥瞰職中》。2018年2月,創作了新年短片《一年又一年》,獲得職中師生一致好評;4月,參加甘肅省技能大賽榮獲二等獎,同年因技能大賽特招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11月,參與紀錄片《唐卡人生》的拍攝。2019年4月,創作的《人間聖地葫蘆島》獲得了中國好創意第13屆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優秀獎;5月,製作了VLOG《蘭州植物園》,在技術上耳目一新;6月,創作了MV作品《畢業季——平凡,你曾是少年》獲得學院師生一致好評;12月,創作了微紀錄《硯語星光》。2020年5月,創作的短視頻《「疫」次機會》獲得了第12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一等獎;6月啟,由徐熱老師監製,歷時2個多月時間,完成公益片《為夢想步履不停》。

  徐熱 畢業於蘭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應用專業,現為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傳媒系影視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喜愛,每當學生有困惑的時候,總是給予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被學生尊稱為「徐大大」。1999年接觸到電視節目製作並產生濃厚興趣,先後在蘭州電視臺,甘肅電視臺參與電視節目製作。為蘭職學院及其他單位團體製作多部紀錄片、專題片。

  何政通 1998年生,莊浪縣韓店鎮人,現於莊浪縣融媒體中心見習,畢業於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傳媒系,創作作品:紀實片《似水流年》、延時攝影《築夢洛城》、紀錄片《匠心石韻》等;2009年跟隨莊浪電視劇《葉子》的總攝像師何明珠開始學習影視後期製作,製作一些小作品。2010年在何明珠指導下學習攝像,同年在通邊梁河村開始了紀實片《似水流年》的拍攝。2012年9月,就讀於莊浪縣職教中心,向劉新營老師繼續學習影視後期製作。2014年完成紀實片《似水流年》;2015年參加甘肅省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並獲得國賽見習資格,同年因技能大賽特招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2017年6月,創作莊浪首部延時攝影作品《韻動•莊浪》兩集,獲得學院師生一致好評,其中《築夢洛城》榮獲首屆「人文甘肅」藝術設計大賽學生組二等獎;9月啟,由徐熱老師監製,歷時3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紀錄片《匠心石韻》;11月,在拍攝《匠心石韻》間隙,兼顧主創蘭職首部VR作品《夢想從這裡啟航》。2018年5月,VR視頻《夢想從這裡啟航》榮獲全國「青年之聲•我的校園我的夢」VR視頻製作大賽全國最佳團隊二等獎。2019年5月,紀錄片《匠心石韻》榮獲第十三屆「大乘杯」(原科訊杯)全國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西部組】二等獎。2020年1月,《匠心石韻》獲「經開杯」2019首屆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創意設計大賽三等獎。

作者:吳俊飛

編輯:張婧 審核:李亞平

相關焦點

  • CCTV特別節目《中國影像方志》莊浪篇
    隴山為六盤山南延餘脈,自寧夏南部向南延伸經甘肅平涼地區,自古就是一道天然屏障。隴山也稱作關山,位於關山西麓的莊浪,隨之成為兵家要地。
  • 甘肅莊浪: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工匠精神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發展我縣麥稈畫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日,莊浪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聘請莊浪縣麥稈畫藝術優秀傳承人唐彩萍、文婧2位藝術家為職教中心學前教育班學生教授麥稈畫製作工藝流程,先後有90多名學生接受了麥稈畫製作學習培訓。
  • 麥稈畫藝術大師陳振強作品賞析
    麥稈畫,又稱麥草畫、麥燙畫、麥秸畫、燒燙畫等,其工藝源於我國古代中原地區,已有千年歷史,後經歷代傳播,成為一種完整的藝術形式。麥稈畫是民間純手工藝技術,充分利用天然麥稈的自然光澤和材質,表現天地風雨,花鳥魚蟲,人物風景,花卉動物等。麥稈畫具備的環保,手工,永久保存等獨有的產品特性和藝術性,非常符合現代人們的需求理念。
  • 「莊浪四老」莊浪素有「書畫之鄉」之稱,歷代書畫名家倍受尊崇
    莊浪素有「書畫之鄉」之稱,歷代書畫名家倍受尊崇。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以李毓香、張宗裕、王自通、焦克敏為代表的老一輩書法名家,因為他們共同誕生於文化積澱深厚的莊浪大地,終其一生酷愛書法藝術,長期為家鄉老百姓服務,成為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喜愛的德藝雙馨的「莊浪四老」。
  • 靖遠縣手工藝畫創作者楊耀奎的夢想 把甘肅旅遊景點製作成宣刻畫...
    十多年來,他不僅成為白銀市靖遠縣遠近聞名的殘疾人創業能手,還免費為當地村民培訓麥稈畫製作技能,帶動大家創收致富。2018年4月,他被白銀市委、市政府授予「銅城工匠」榮譽稱號。此次在浙江嘉興大賽期間,他的麥稈畫作品《中國夢》《富貴滿園春》《一帆風順》等因工藝精湛、正能量足等受到大家一致讚譽。
  • 最美的遇見 四十二名甘肅小學生來沈學習合唱
    可是,昨日,當瀋陽開往甘肅的列車笛聲響起,黃河三峽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就像決了堤一樣,「再見了,我親愛的瀋陽,我們終有一天會再相見!」  10天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的42名黃河三峽童聲合唱團的小團員還不知道瀋陽在哪兒,只是為了追尋音樂夢,他們在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瀋陽音樂學院、東北大學的發起的教育扶貧公益活動支持下,來到瀋陽。
  • 麥稈畫走進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陳振強受聘客座教授
    12月3日,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舉行的「2020年閱讀推廣暨非遺傳承展啟動儀式」上,河南省金麥藝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陳氏麥稈畫的非遺傳承人陳振強被受聘為該學校的客座教授。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副校長吳益民為陳振強頒發客座教授聘書陳振強在發言中表示,在國家和政府大力倡導發展非遺文化產業的新時代,作為河南省金麥藝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和麥稈畫非遺傳承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將傳統非遺項目產業做大做強,如何將麥稈畫技藝傳承下去,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希望金麥藝與藝術學院能深度合作
  •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專題宣介會」小麥製成麥稈畫 細緻做工引...
    在此次展覽上,由小麥加工而成的麥稈畫精彩亮相,引得來賓陣陣好評。麥稈畫歷史悠久,做工精細,藝術感染力強,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河南盛產小麥,有創作麥稈畫的歷史和資源。聶遠徵來自河南濮陽,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的麥稈畫作品既保持了古色古香的韻味,又貼合現代審美需求。
  • 泊裡鎮的這群手藝人,用麥稈兒「畫」出了《清明上河圖》!
    麥稈兒是田間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了小麥成熟收割後剩下的麥稈兒或被加工成飼料或被打碎成肥料>也有農人會整理回家作柴火麥稈兒的命運只能如此嗎?這一期一起走進麥草畫的世界REC麥草畫是青島地區古老的傳統技藝,若想要深入了解麥草畫,不妨來西海岸新區泊裡鎮走一走。泊裡麥草畫歷史久遠,明清時期泊裡街就有許氏麥草畫製作店鋪。
  • 國產人文自然類紀錄片推薦
    人生一串(共二季)類型:人文紀錄片觀看平臺:嗶哩嗶哩彈幕網簡介:《人生一串》是由bilibili和旗幟傳媒聯合出品的呈現國人燒烤情結的專題紀錄片,每季均6集。,它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同時也是中國首部採用4K技術攝製的高清紀錄片。
  • 莊浪:青史與青山同輝
    乍看,涇水之源在寧夏涇源老龍潭,而實質上卻在甘肅莊浪桃木山。《漢書·地理志》「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淮南子·地形訓》「涇出薄落之山」,郭璞《山海經注》「涇水出於安定朝那縣西笄頭山」,皆言其山為涇水的根本源頭所在。而《淮南子·覽冥訓》「嶢山崩而薄落之水涸」,則道出了涇水之源曾發生地質搬運的軼事。
  • 【我們的十三五】莊浪:文旅融合綻放發展新活力
    縣圖書館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二級館,被省上評為甘肅唯一的「全國最美基層圖書館」。  在文旅融合方面,縣上按照「商、養、學、閒、情、奇」新旅遊六要素,著力打造「理念養生、國醫養生、避暑養生、美食養生、運動養生」五張養生旅遊名片,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力發展研學旅遊,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建成了眾多紅色旅遊點。
  • 甘肅莊浪:縣第四幼兒園開展藝術領域區域研討活動
    活動以石英老師的帶來的《小象玩水》調皮可愛、楊河幼兒園李莉莉老師的音樂遊戲《蝶圈樂》生動有趣、南坪幼兒園葉小妮老師的《麵條舞》更加形象;南湖教委趙稚湉老師帶來的《彩色蘑菇》、柳梁教委陳麗娟老師的《吹泡泡》、趙墩教委杜軍霞老師的《指紋畫》
  • 他們是「最美家鄉人」!
    最美家鄉人」評選活動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全國30餘城市媒體於5月18日啟動。以「最美百姓事,最濃家鄉情」為主題,尋找「家鄉守護者」。11月23日,經過綜合評估、評委團評審等環節,10位西安「最美家鄉人」最終脫穎而出。他們用暖心的善舉,點亮了城市的美好,讓城市更加溫暖、和諧。 這十位獲評「最美家鄉人」的個人或團體,將獲得榮譽證書以及2000元正能量獎勵。
  • 掐麥稈
    每當回想起我的童年,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小時候跟著奶奶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掐麥稈,那時候奶奶正生著病,一宿一宿的睡不著,她只能用掐麥稈來打發身體病痛的煎熬,每次半夜醒來總是發現奶奶靠在窗臺前表情痛苦的掐麥稈。漆黑的夜凝固了奶奶的病痛,同時在我的大腦裡鐫刻了一生都揮之不去的掐麥稈情思。那時候家裡很窮,我的奶奶、母親、姑姑、二娘、三娘每天幹完農活剩下的時間幾乎都在掐麥稈。當時一把麥稈是5毛錢,我奶奶兩天才能掐一把。為了家裡的光陰日漸好起來,我們村的好多婦女都將掐麥稈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奶奶的麥稈賣錢的時候,因為每次奶奶都會給我5毛錢的零花錢。據
  • 脫貧攻堅 | 南開大學對話莊浪四中:你的英語,我來助力!
    南開對話莊浪英語支教課程南開大學❤️莊浪四中線上英語支教服務課程由南開大學服務學習英語支教有效教學團隊實施南開大學創辦之初,首任校長張伯苓先生就提出「知中國,服務中國」的辦學宗旨;2019
  • 「童」畫裡的家鄉
    最美的家鄉是什麼樣子?是河堤的長柳?是風吹的麥浪?還是微風吹起的漫天花瓣?一幅畫,注滿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一幅畫,展示孩童內心純真的世界一幅畫,表達著對家園的千言萬語......薛家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小手畫童心繪出心中「新江蘇」最美的模樣來一起欣賞吧1.
  • 紀錄片中的「多元」人文關懷
    摘 要:紀錄片以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為出發點,反映「人」的生存環境、民俗風情、人文風貌等。人文關懷是紀錄片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人」對自身素養、價值、觀念、人文、理念的最好體現。
  • 莊浪:採果細節折射出農民商品意識
    記者 李順民眼下正是莊浪農民採收蘋果的繁忙時節,置身于田間果園,記者發現莊浪農民採收蘋果的方法越加科學、規範、精細。由採果的細節,可以看出莊浪果農的商品意識在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