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縣手工藝畫創作者楊耀奎的夢想 把甘肅旅遊景點製作成宣刻畫...

2020-12-11 每日甘肅

靖遠縣手工藝畫創作者楊耀奎的夢想 把甘肅旅遊景點製作成宣刻畫奉獻給遊客

楊耀奎展示作品《箬笠風光》

楊耀奎刻制宣刻作品模板

去年10月底從浙江嘉興參加完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的楊耀奎一直就沒消停下來。此次大賽讓他的眼界更加開闊,也讓他對進一步拓展和提升自己的手工藝作品有了新的想法。2003年,在當地一家石料廠打工的楊耀奎不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導致終身二級傷殘,但他並未消沉下去,而是開始執著於麥稈畫的研究與創作。十多年來,他不僅成為白銀市靖遠縣遠近聞名的殘疾人創業能手,還免費為當地村民培訓麥稈畫製作技能,帶動大家創收致富。2018年4月,他被白銀市委、市政府授予「銅城工匠」榮譽稱號。此次在浙江嘉興大賽期間,他的麥稈畫作品《中國夢》《富貴滿園春》《一帆風順》等因工藝精湛、正能量足等受到大家一致讚譽。

推陳出新 初試葉脈作品

「這是我回來後兩個月來嘗試創作出來的《葉脈書籤》,你看。」楊耀奎邊說邊從旁邊拖過來一個紙箱,裡面裝滿了形形色色內容的塑封果樹葉書籤。「這上面的畫面不僅有我省敦煌的沙漠、月牙泉、莫高窟飛天,還有白銀的黃河石林、靖遠水車,以及箬笠風光等。只是我現在還沒有精力去做市場這塊,其實我們甘肅好多旅遊景點和景區紀念品都相對匱乏,我的夢想是把這些景點都做成宣刻畫奉獻給遊客,更好地宣傳甘肅,讓更多的人了解甘肅。」

隨後,楊耀奎又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裡面裝有數十張約20公分長的玉蘭花葉。不過這些原本綠油油的葉子經過他的剔肉、脫脂等技術處理後,整個葉片只剩下葉脈,絲絲縷縷,薄如蟬翼,白如脂雪,卻不乏韌性。楊耀奎一片一片地取出來展示,略帶著興奮,似乎已然忘卻了沒有生火的工作室裡此時已寒冷如冰。

「這些樹葉都是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選材、試驗,目前處理後效果比較理想的就是果樹葉和玉蘭花葉兩種。」在楊耀奎的設想裡,這一片一片的「寶貝」葉子將是他未來創作追求的方向,故鄉所有的旅遊文化元素均可以鐫刻繪製在上面,成為一幅幅美輪美奐卻又唯一、獨特的手工藝品。

精益求精 提升宣刻作品

從最初嘗試麥稈畫創作到最後走向成功,十多年來,楊耀奎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美術經驗,也練就了嫻熟的刀工技藝。如今,走進他的工作室裡,見到最多的就是他的宣刻作品。

「完成一幅麥稈畫,至少需要煮、漂、刮、碾、燙、燻等二十多道工序。一是由於作品內容相對單調,難以實現批量生產和創作高精度的作品;二是包括裝框在內,成品比較重,成本相對高,市場利潤小,因此麥稈畫這塊我現在主要是培訓村民創業技能服務,而我個人的創作方向這幾年主要是在宣刻作品上面。」楊耀奎介紹說。

楊耀奎口中的宣刻,其實就是用宣紙刻繪出圖案,經過多層套色疊加,最終形成富有較強層次感的剪紙技法。從麥稈畫轉型到宣刻,楊耀奎不斷嘗試著不同的製作技巧,併到全國各地尋師訪友,學習技藝。對於一幅作品的創作,他總是會反覆思索,直到圖案和層次思索成熟後才肯下刀。

「宣刻作品大體可分為一畫、二刻、三上色、四分層粘貼四個步驟。粘的層數越多,畫面立體感就越強。」因此楊耀奎的宣刻作品,多選材於那些陰、陽表現較為鮮明的素材。「宣刻作品有很強的藝術特點,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山水動物、花鳥魚蟲,都可以用宣刻技法得以實現。」他說。

然而一幅完整的宣刻作品,至少需要一周到數月的時間。與期望相比,現實要比理想脆弱些。許多作品感興趣的人很多,出高價的人卻很少。楊耀奎花了三四個月完成的一副七米長的《清明上河圖》,被熟人拿走到外地推介,對方出價卻不足兩千元。

「沒辦法,我一個人要創作,沒渠道也沒精力去銷售,許多作品就這樣被廉價拿走了。希望有熱心的朋友助力一把我們這些民間手工藝人,讓更多的民間手工藝品煥發出真正的光彩。」楊耀奎無奈地感慨道。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萬盈文/圖

相關焦點

  • 鏡頭記錄:甘肅靜寧民間手工製作「掐絲畫」
    鏡頭記錄:甘肅靜寧民間手工製作「掐絲畫」 (1/5) "← →"翻頁
  • 甘肅大學生手工製作捲軸畫 敦煌藝術「躍然紙上」(圖)
    甘肅大學生手工製作捲軸畫 敦煌藝術「躍然紙上」(圖) 2017-06圖為學生繪製捲軸畫。 鍾欣 攝   中新網蘭州6月6日電 (記者 劉玉桃 魏建軍)利用課餘時間,蘭州交通大學學生王雪妍,堅持創作捲軸畫,在她細緻地勾勒下,飛天、佛像躍然紙上。「線條勾勒最難,我練了很久,才做到手不抖,讓線條流暢完美。」  經過採集資料、構圖、起形、白描、印章、題字六步驟,一幅捲軸畫就完成了。
  • 甘肅莊浪:人文紀錄片《遇見麥稈畫》,獻給最美的家鄉
    麥稈畫始於隋唐時代,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麥稈要經過【泡、燻、蒸、漂、刮、推、燙、烙以及繪、剪、刻、編、粘貼】等很多道工序製作而成。,本片以主人公唐彩萍麥稈畫為主線,從「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新時代正能量」角度出發,內容上將人文莊浪、匠心營造、向抗疫英雄致敬、助力脫貧攻堅、非遺傳承五個方面進行融合,使其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表達了對家鄉的讚美和致力於在新時代陽光下拼搏、奮鬥的莊浪精神。
  • 木言琥珀工藝畫欣賞
    木言琥珀畫首創純天然琥珀手工精美工藝畫,畫中採用的琥珀是由距今4500-9900萬年前的松柏植物樹脂石化而成。琥珀乃佛教七寶之一,不僅能趨吉避兇、寧心安神還有鎮宅的功效。而琥珀畫是運用不同的琥珀原料,將獨特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融入到一幅幅美麗動感的書畫中。
  • 論景泰藍工藝畫的發展
    景泰藍工藝畫,也叫做金絲沙畫、水晶金絲彩沙畫、景泰藍掐絲琺瑯、金絲畫、景泰藍裝飾畫、景泰藍沙畫等,它起源於元朝,發展於明朝。特別是在明朝景泰年間特別興盛,因此被稱為景泰藍,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在新中國以前,景泰藍工藝是一種高貴的工藝,比玉石珠寶都貴重,被列為中國工藝美術的「燕京八絕」之一(燕京八絕:玉雕、牙雕、花絲鑲嵌、金漆鑲嵌、雕漆、內畫、漆畫、景泰藍)。景泰藍工藝畫是一種高檔的裝飾畫,作畫一共需要六道工序製作而成,且都是由手工來完成。它採用鑲嵌工藝,畫面平整光滑、顏色亮麗、栩栩如生,顯示出景泰藍工藝畫的古樸、典雅、華麗,具有其特有的藝術特色。
  • 景泰藍工藝畫與藝術,值得一看漲知識
    景泰藍工藝畫自起源到現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一直以來很盛行的一門高雅藝術,具有極高的製作興趣、觀賞價值、 價值和裝飾效果。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認識了景泰藍工藝畫,從此景泰藍工藝畫深深地將我吸引。景泰藍工藝畫是一種彩嵌藝術!其完成品的藝術效果優雅柔美,線條精細清晰,奢華典雅,質地精良。
  • 掐絲琺瑯工藝之彩砂畫
    掐絲琺瑯,是中國傳統的工藝,製作方法是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過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由於此工藝在明代景泰年間獲得史無前例的發展,又一般多外飾藍色釉料,故叫作景泰藍。
  • 畫人難畫手——翡翠人物的手是怎麼畫的?
    都說畫人難畫手,畫樹莫畫柳,畫馬難畫走,一畫易出醜。在翡翠的雕刻過程中更是如此,對於人物形象的把握,神態的重要佔到一部分,而手就屬於那種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非常難畫的部分,那麼翡翠人物的手究竟有多難畫?所以缺乏經驗的初學者時常畫不好手,也雕刻不好手,這並不意外,因為翡翠人物的手真的難畫。
  • 劉良迎老師將英語單詞畫成畫 夢想將畫作儘快出版
    35歲的劉良迎是名老師,他的夢想就是用畫畫讓學習變得更簡單。四年前,他看到孩子們學習英語單詞很吃力,劉良迎就開始動手畫單詞,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把單詞記住。「我把每個單詞都變成一幅畫,孩子看過之後,就永遠能記得住。」劉良迎說。
  • 甘肅旅遊攻略,這些景點風景絕佳,去過這10個才算真正到過甘肅!
    甘肅省博物館 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就必須得去當地的歷史博物館,甘肅旅遊重點推薦甘肅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則是甘肅省最大的博物館,可以全面了解甘肅各地和古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武威西夏博物館 武威西夏博物館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碑、國寶木緣塔、國家一級文物西夏木板畫及西夏泥活字版經文等。喜歡歷史的朋友這兩個博文館一定得去打卡。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內,桑科草原為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場,水草豐茂,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園風光。
  • 甘肅白銀市幾個不錯的旅遊景點,你都去過嗎?
    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佔地約10平方公裡的景區。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景區內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國家4A景區,著名景點有黃河石林地質公園,黃河水車等雪山寺:位於甘肅白銀市靖遠位于靖遠縣永新鄉,在哈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東側,形似騰飛的鳳凰聳立中央,四面山環水繞,是名貫古今的佛教聖地,因山頂積雪深厚,常年不消,遠遠望去,銀光閃爍,蔚為壯觀,有「雪嶺堆銀」的美稱,為靖遠古八景之一壽鹿山:坐落於甘肅景泰縣西部的寺灘鄉境內,屬祁連山脈東延端,屬於祁連山東端支脈,海拔
  • 中國傳統裝飾畫 立體金箔畫工藝品孔雀尾巴毛羽毛工藝種類
    孔雀是大家都非常熟悉並喜歡的動物,因為孔雀有著富貴吉祥,幸福美滿等美好的象徵和寓意,所以關於孔雀的工藝品和裝飾品也是非常多,立體金箔畫工藝品也有多種關於孔雀的工藝品,悅品文創立體金箔畫工藝品孔雀形態多樣,手工製作工藝也是不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孔雀尾巴羽毛工藝的種類。
  • 東京工藝大學!為了它,我畫到得了腱鞘炎!
    希望用一個個鮮活的成功案例致敬每一位辛苦的背後輔導者,更激勵每一名有夢想的留學申請者。本期案例:腱鞘元氣少女的東京工藝大學漫畫學部申請實錄——美行思遠優秀學員:李同學。經常把「夢想」和「漫畫」掛在嘴邊的李同學,身上總是洋溢著對於藝術的無限熱情。
  • 再來說說景泰藍和景泰藍掐絲工藝畫
    以前我們學的語文教材裡有一篇葉聖陶先生寫的《景泰藍的製作》,文章詳細介紹了景泰藍製作的六道工序過程。今天再來擴展一點景泰藍和與其相關的內容。景泰藍是中國著名的金屬工藝品之一,在明朝景泰年間(1450-1457)這種製作工藝達到頂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當時品種有瓶、盤、碗、爐、圓盒、香燻等,後來才出現了鼎之類的欣賞品。因為釉彩多為藍色,後人便稱這種工藝品叫「景泰藍」。現如今我們說到景泰藍就是指「銅胎掐絲琺瑯」。因為黃金太貴,金胎製作的景泰藍專供皇帝個人享用,銅胎就成為製作景泰藍的首選。
  • 景泰藍工藝畫—和景泰藍的趣關聯,從皇宮飛入百姓家,再走進網絡
    關於景泰藍是什麼,為什麼叫景泰藍,怎麼製作的,網上有很多論述了,就連本號也有過多篇介紹,在此不再多說了,今天主要說說與景泰藍的「化身」相關的——景泰藍工藝畫的故事。景泰藍工藝畫(景泰藍畫)和景泰藍有什麼關係?是一碼事嗎?
  • 合肥景點變身Q版卡通人物!小夥手繪擬人景點 夢想製成紀念玩偶
    最近,這種萌畫在合肥也開始流行起來,寧國路、蕪湖路、徽園、天鵝湖、磨店美食街、包公祠等合肥著名景點都化身一個個可愛的卡通人物,躍然紙上。仔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些萌萌的Q版景點擬人畫都出自合肥一個小夥,在他的筆下,人生百態可以繪成一幅幅超萌漫畫,尋常生活裡那些讓人欣喜感動的亮點盡顯。
  • 【直擊嘉峪關變遷】石頭的「另類」價值:從戈壁石到石藝畫
    這便是讓不少人驚嘆的甘肅省級非遺項目——大漠風雨雕石藝畫,嘉峪關獨特的文創產品。  最早的石藝畫何時出現已無法考證,但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嘉酒」一帶民間流傳。到2017年,大漠風雨雕石藝畫製作工藝成為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原創—景泰藍畫(掐絲琺瑯畫)製作技術詳解
    上一篇《通俗易懂——快速了解景泰藍及景泰藍畫》一文中,我們了解了什麼是景泰藍以及景泰藍和景泰藍畫的關係,側重於說了景泰藍製作工藝。今天我們主要講解景泰藍畫的知識,這也是我們這個百家號今後主要的主題,我們側重於景泰藍畫的研發,所以重點也在這個領域。
  • 「身殘志堅·脫貧光榮」李勤醫:魚皮畫裡發現了致富經
    東北網11月29日訊(記者 許諾)2013年11月,佳木斯同江市殘聯舉辦殘疾人魚皮畫製作工藝培訓班,聘請李勤醫為學員們授課。赫哲族是中國四小民族之一,以打獵捕魚為生,聰明的赫哲人利用上天賜予的得天獨厚的物資條件,就地取材,化腐朽為神奇,將普通的魚皮製作成精美的工藝品。走進李勤醫的畫店,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滿目的魚皮畫作品,那人物花鳥、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目不暇接。現如今,這些作品已遠銷到國內外的許多地方。在外人眼裡,李勤醫一路走來,歷盡了坎坷與艱辛。
  • 有一種畫叫濟寧「布貼畫」
    有一種畫叫濟寧「布貼畫」它是一種古老的貼補工藝,1000多年來,廣泛流傳於民間,情趣各異 獨具魅力,它被稱為民族傳統手工產品中的「國粹」,它就是布貼畫。有時,製作一幅畫,姚念花要在腦海中構思數月時間,再開始「尋布」之旅;有時,為了尋找一塊合適的布,她要找遍整個布料市場,或進出小區旁邊的裁縫店。這些在別人眼中毫無用處的廢品,到了姚念花手中,就能化廢物為神奇,變成一幅幅絕妙的布貼畫。布貼畫所用布料數不等,視畫面複雜情況而定,少則數塊,多達數千片的布塊拼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