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什麼?
肝炎是什麼?
黃疸是不是都是肝炎?
肝硬化失代償期,脾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能治療嗎?怎麼治?
病毒性C肝治療後會復發嗎?
急性B肝治好了會反覆嗎?
公司體檢查出B肝大三陽,肝功能正常,現在服用抗病毒藥沒有效果,聽說轉陰機率很小,很擔心,能活多久?怎麼辦?
大三陽轉氨酶正常,病毒含量升高,彩超提示肝硬化,除了抗病毒還有其他治療方法嗎?
脂肪肝吃什麼藥?
Q
什麼是黃疸?
所謂黃疸是指血液中膽紅素水平超標。
正常情況下,血液中存在少量膽紅素,其水平一般不超過17.1μmol/L,膽汁代謝或排洩異常可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其數值超過正常而又低於34.2μmol/L時,這種黃疸不易被肉眼察覺,稱為隱性黃疸;而當其數值超過34.2μmol/L時,稱為顯性黃疸,即肉眼可見的皮膚或鞏膜(民間所謂的「眼白」)發黃。
Q
什麼是肝炎?
肝炎即指由微生物感染、免疫反應、藥物作用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肝臟炎症性疾病。
多種致病因素:如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和毒物、酒精等,患者常表現為疲乏、食慾減退、厭油、噁心等症狀。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肝炎多是指由病毒造成的是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經積極有效治療後,多數肝炎患者病情可得到控制,而部分病情嚴重者也可發生死亡。
黃疸是一種臨床症狀,很多種疾病的發病過程中可以出現黃疸,因此說有黃疸的病人就是肝炎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只要是血中間接膽紅素或直接膽紅素的濃度增高,都可以發生黃疸。肝炎僅是肝細胞性黃疸的原因之一,遇到黃疸患者,應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實驗室檢查、B超及CT、磁共振等理化檢查結果進行綜臺判斷,找出黃疸的原因,了解常見疾病引起的黃疸臨床特點,儘快查找到病因,並得到合理治療。
黃疸需要治療嗎?
黃疸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黃疸有的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某些成年人在體檢時無意中發現膽紅素升高,既沒有不適症狀,也沒有其他指標異常,原因是由於膽紅素存在先天性代謝障礙,只有通過基因檢測才能確認,例如Gilbert症候群(又稱體質性肝功能不良性黃疸)等。這種膽紅素常間歇性升高,對人體沒有危害,也不影響肝臟其他功能,一般無需特殊治療。應認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貽誤診斷和治療。
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在出生後不久出現黃疸,原因在於新生兒的膽汁代謝存在某些障礙,絕大多數是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自行消退的,這種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
假性黃疸:進食含有過多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西紅柿、柑橘等),也可使皮膚黃染,但無膽紅素升高;老年人球結膜下脂肪堆積,呈黃色。
黃疸的分類
臨床上根據黃疸的發病機制分為三類: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梗阻性黃疸。
1
溶血性黃疸:
凡是可以造成溶血的疾病都可產生溶血性黃疸。
主要是各種血液系統疾病,比如:
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如海洋性貧血、遺傳性球性紅細胞增多症;
後天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兒溶血、不同血型輸血後的溶血及蠶豆病、蛇毒、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這些都是因為大量紅細胞被破壞產生的。這種黃疸,一般為輕度黃疸,急性溶血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嘔吐、腰痛,伴有貧血、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或茶色),嚴重的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為先天性,除了貧血,還有脾腫大。
溶血性黃疸的治療,首先是針對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療,如果溶血自身未解除,想單純降黃疸是很困難的。
2
肝細胞性黃疸:
各種使肝細胞廣泛損害的疾病都可能發生黃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敗血症等。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A肝、B肝、戊肝)、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B肝、C肝)、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都會出現肝細胞性黃疸,往往還合併轉氨酶、轉肽酶、乳酸脫氫酶等肝酶的異常升高。晚期肝硬化出現的黃疸,其轉氨酶可能正常,臨床上稱為「酶膽分離」,這種情況提示肝病非常嚴重,還可合併凝血功能障礙、腹水、肝性腦病,這時候黃疸的嚴重程度就決定了疾病的預後。
一般表現為皮膚、黏膜黃染,程度不一,伴疲乏無力、食慾減退,嚴重的可出現出血傾向。肝硬化的有消瘦、蜘蛛痣,有的還有腹水、腹壁靜脈曲張、脾腫大、甚至昏迷。肝細胞性黃疸的治療要針對病因,包括抗病毒、戒酒等,同時需要採取各種保肝藥物來促進肝臟再生,減少肝損害的持續,這種黃疸的治療需要較長時間。
3
梗阻性黃疸:
由膽管阻塞、膽汁排洩障礙所致,如果肝內或肝外膽道阻塞,而膽汁仍舊繼續分泌,就會導致膽道內壓力升高,膽管擴張,膽汁逆流入血出現黃疸,此稱梗阻性黃疸。
極少數的新生兒會因為先天性膽道閉鎖出現梗阻性黃疸,需要及時手術;成年人的梗阻性黃疸則通常是由於結石、炎症或腫瘤壓迫導致的膽道梗阻,其中結石和炎症引起的黃疸常合併腹痛和發熱,隨著炎症消退的同時黃疸可自行消退,而腫瘤引起的黃疸則多數無痛且進行性加重,往往是患者先出現小便色黃如濃茶、大便色淺如白陶土、皮膚或鞏膜黃染加重及皮膚瘙癢才就醫,這種黃疸是無法通過藥物治癒的。
膽管癌、胰腺癌、十二指腸癌或其他轉移到膽管的惡性腫瘤是導致這種梗阻型黃疸的主要原因。膽道一旦出現梗阻,就需要及早解除,無論是通過外科手術還是介入,都要把膽汁的通路儘快打通,以免長時間的膽道梗阻和膽汁逆流出現嚴重肝損害,甚至肝功能衰竭,某些人還會合併嚴重細菌感染出現休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