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友誼一直都是長誦不衰的主題,多少文人之間相贈詩歌,例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些詩無一不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深厚的感情,在這友情的背後更是對自己知己的不舍,經久不衰。
送友人的詩歌也分為很多種,一種是希望友人走了以後能夠記得自己,有的是希望友人不論走到哪裡都能夠像以前一樣繼續生活,不要有太多的不適應。但今天小編卻要給大家分享一首絕妙的送別詩,來自初唐四傑的駱賓王。駱賓王從小就尚武,一心希望成為一代遊俠,可惜身不由已。這次好不容易有個好友要出使邊疆,一想到去了邊疆,就能上戰場殺敵,這個少年郎一下子就興奮不已了,當即寫下這首《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唐代 駱賓王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
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
不學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詩的大意是:外族來犯,邊疆又起烽火,朝廷立馬派你們這些俠客出徵邊塞。你們人人武藝高強,提起那雪亮的劍,就能把那一條條柳葉分成幾瓣,桃花明豔光芒照著馬鞍。天上的月亮將弓箭照射到地上,很多星星都在劍上被映出了影子。我希望你能建功立業,不要像荊軻那樣啊,空唱《易水寒》。
一首送別詩能被寫成這樣,當真是令人無語了,不知道駱賓王的這位朋友,看過了這首詩,心中該作何感想呢。邊疆本就是一個考驗人的地方,那裡危機四伏到處都是刀光劍影,別人想跑都來不及,去徵戰不過是身不由已。但在駱賓王眼中,這是男兒實現夢想的地方,朝廷既然已經有難,作為一名七尺男兒就應該及時去支援。詩中滿滿地都是詩人對友人的羨慕,潛臺詞是:我不能去,你命好,有機會去,一定要好好幹番事業啊!
全詩第一句介紹事件背景,將士出片,詩人用了「俠客」二字,將友人比作一位江湖俠客,前去掃蕩不平事。第二句,細節描寫了俠客般的友人形象,一句「柳葉開銀鏑」看似誇張,刀光劍影下滿滿的殺氣,令人震撼;而那「柳葉開銀鏑」對平添了一份浪漫情懷,或許這就是駱賓王眼中的孤影俠客,俠骨柔情。
第三句,更進一步地為讀者勾畫出月光下拉滿弓箭,手持寶劍的壯士形象,在邊塞的月光下,寶劍都能照出星星的影子,何等雄壯!最後一句道出了對友人的期待,在駱賓王眼中,荊軻雖勇猛卻終是失敗了,他對友人有著殷切的希望。希望友人能不學荊軻,馬到功成。
明明是首送別詩,卻寫出了刀光劍影的殺氣,這種事也就只有駱賓王做得出來,估計好友當時內心也是崩潰的吧!但他能說什麼呢?畢竟這是來自好友的美好願意和祝福啊!對此詩,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