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外一則書信,更配得上「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020-12-13 騰訊網

司馬遷在文學史和史學史上的地位已經無需贅言,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史記》,被魯迅先生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作為西漢最知名的史學工作者,司馬遷在他的人生經歷當中曾經遭遇過奇恥大辱。他為投降匈奴的李凌辯白,不但沒能夠救得了他,還致使自己受到牽連,被施以宮刑。

受到這一刑罰,對於人的精神打擊是非常之大的。在平常人看來,這是一輩子都抬不起頭的遭遇,但是司馬遷卻能夠發奮圖強,寫出了洋洋灑灑橫跨3000年歷史的偉大史書《史記》。這是我國第一部通史作品,由此也開啟了後世寫史的文學傳統。

相比司馬遷在《史記》當中描寫他人的歷史,其在一封書信當中的自白更值得今天的我們細細琢磨。這封書信曾經入選過高中語文課本,其中最核心的段落當年也是曾經要求背誦的。且看: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這段古文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相比在《史記》當中那冷靜的文筆,司馬遷在這篇書信當中傾注了大量的真情實感。不但寫清自己和李凌的交誼,更寫出了自己遭遇宮刑所受到的恥辱。

但是在這篇古文的最後部分,司馬遷列舉了古代那些能人志士經歷磨難而不改其志最終有所成就的例子,激勵自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寫出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的鴻篇巨製。

而本文節選的這一個段落,不但激勵了當時的司馬遷,對於今日的我們也能夠有所激勵。司馬遷先是給了一個定論,那就是「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那些富貴之人死去之後就是名滅的不計其數,唯有那些「倜儻非常之人」才可以流芳百世。

而司馬遷列舉了這些「倜儻非常之人」,包括「文王」、「仲尼」、「屈原」、「左丘」等人,都是古代先賢。而且他們的人生經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也正是經歷了生活的磨難,才讓他們「發憤之所為作」。周文王在被拘禁的時候寫出了《周易》;孔子在遭遇窘況的時候寫出了《春秋》;屈原在不受重用、被放逐的時候寫下了《離騷》;左丘明雖然失明,卻留下了《國語》精彩的史書……

這些古代先賢經歷了生活的磨難,進而發奮圖強,寫出來的這些作品流傳後世。司馬遷自然以他們為學習對象,以他們的人生經歷來激勵自己,最終才成就了《史記》這樣的鴻篇巨製。

這一個段落在我們當年求學的時候是曾經要求背誦的,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和孟子當年「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乃是一脈相承的。相比史書中冷靜的文筆,這篇浸透了司馬遷血淚的書信更配得上「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評價。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司馬遷身影
    我通常講到這些課文時,總是免不了要介紹作者司馬遷其人,而介紹作者時又往往會講到魯迅先生稱讚《史記》的兩句非常有名的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然後就這樣來解釋魯迅先生的話,《史記》有極高的史學成就,所以是「史家之絕唱」,同時也有很高的像《離騷》那樣的文學成就,所以是「無韻之《離騷》」。基本上就到此為止了。
  • 《少年讀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作者是這樣寫的: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之一是要「通古今之變」,也就是通曉從古到今的變化。毫無疑問,從春秋戰國到秦朝到漢初,都是時局變動最大的時期,個人的生存與國家的命運休戚相關。在那些關鍵的時刻,歷史上的關鍵人物如何做出關鍵性的決定?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流傳千古的不僅是一部史學著作,被一起載入史冊的,還有司馬遷那顆心懷天下的赤誠之心。然而司馬遷在這種痛徹心扉的侵襲下,卻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堅守一個史官的職責,客觀記述史記,不為虛偽的統治者,歌功頌德,剛正不阿,如實記錄,評價他們的得失、過錯……司馬遷的《史記》是,真真切,字字血,聲聲淚。司馬遷為了寫這部史書,付出了極多的精力,很不容易。
  •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二十四史之首絕非浪得虛名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
  • 除了那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關於《史記》你還知道多少?
    從小到大,我們無數人都會背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然而很多人就此止步,停留在了這句評價上,僅有的深入是語文課本裡的《鴻門宴》(來自《史記·項羽本紀》)。我們越來越熟悉村上春樹、米蘭昆德拉、毛姆、杜拉斯,卻離孔子、左丘明、司馬遷越來越遠…最近,楊照在豆瓣開講《史記》,這檔節目也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進而也讓不少人開始重新注意到《史記》這部經典著作。不過,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另一位開講《史記》的老師——薛仁明。
  • 教科書人物故事補6:司馬遷與「謗書」《史記》
    當董卓被大司徒王允設計誅殺以後,蔡邕沒有見風使舵,而是表示感嘆惋惜同情(《三國演義》寫得更甚,好像說王允伏屍痛哭),引起王允不滿,招致殺身之禍。在有人向王允求情時,王允便以司馬遷作「謗書」為藉口,堅持處死了蔡邕。
  • 司馬遷《史記》朗誦合集
    >《田單火牛陣破燕》司馬遷《屈原與離騷》司馬遷《韓信拜將》司馬遷《韓信破陳餘井陘》司馬遷《陸賈出使南越》司馬遷《齊桓侯不信醫致死>《周亞夫軍細柳》司馬遷《項王末路》司馬遷《劉邦論三傑》司馬遷《史記》是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 中華之國粹:《史記》,精彩又難讀的著作
    司馬遷是西漢的史學家和散文家,早年受學於孔安國和董仲舒等文人,在漫遊各地後便了解到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於是在後來就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著名的《史記》。司馬遷二十四史之一的《史記》,最初的名字叫《太史公書》或者《太史公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的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每日摘抄 | 國學經典《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春秋爭霸形勢圖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描述戰國時期,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
  • 司馬遷《史記》中的十大名句,內含大智慧,值得收藏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稱為「二十四史」之首,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史記》中那些富有大智慧的經典名句。
  • 司馬遷:血淚著《史記》,精神感千秋
    在獄中,司馬遷一度想自殺,但想到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司馬遷便「就極刑而無慍色」,他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顧影而獨存。恆克己而復禮,懼志行而無聞。諒才韙而世戾,將逮死而長勤。
  • 司馬遷的逆襲
    司馬遷的逆襲   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2016級12班王竑基  即便離中考越來越近,老爸仍不忘讓我堅持閱讀白話翻譯的《史記故事》。儘管有點枯燥,但我還是從其精選《史記》中的「本紀」「世家」「列傳」敘事中享受了閱讀的美妙,了解到不少歷史知識,認識好多歷史人物,獲益許多人生的道理。也許,這就是老爸期待的「讀史使人明智」吧。  最難忘的,還是那氣勢恢弘的《太史公自序》。那是「史聖」司馬遷的自傳。老爸說,從中可以窺見司馬遷坎坷又輝煌的傳奇人生。  公元前145年,司馬遷出生在龍門(今陝西韓城)的史官世家。
  • 十一集廣播連續劇《司馬遷》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2020年8月8日~18日,由西安艾丁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歷時一年半精心打造的十一集廣播連續劇《司馬遷》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記錄中國》欄目播出。司馬遷是陝西韓城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是世界文化名人,其創作的《史記》全面敘述了我國上古至漢初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歷史發展,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具有永恆的價值和意義。為傳承優秀文化,講好陝西故事,西安艾丁傳媒公司聚集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頂級導演、演員,傾情打造了這部廣播劇精品。
  • 史記是怎麼寫出來的?司馬遷蒙冤受宮刑,為名將李廣之子李陵鳴屈
    史記是怎麼寫出來的?司馬遷蒙冤受宮刑,為名將李廣之子李陵鳴屈 說到司馬遷和史記,華夏民族的人們幾乎是無人不知,沒人不曉。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有的史料上還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 也讀《史記》和屈原
    像詩聖杜甫,生不逢時,在最好的年華遇上「安史之亂」,從「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這句詩看,他的晚年必然過得非常不安穩,隔壁村裡的孩子都能來偷他的東西,但這麼悽慘的生活他還能寫出這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再看屈原,楚懷王疏離他,他雖然以懷沙投汨羅江自盡而死,卻留下了千古絕唱《離騷》;司馬遷,被實施腐刑還寫出《史記》;還有韓非、周文王……無一不驗證「國家不幸詩家幸」的道理。
  •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之歷史人物
    ④戰國四君子:魏—信陵君—魏無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楚—春申君—黃歇二、秦漢兩晉三國時期①漢初三傑:張良(暗渡陳倉);蕭何(國士無雙、成也蕭何敗蕭何);韓信(一飯千金、多多益善、十面埋伏、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胯下之辱)②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
  • 公基積累 | 《史記》相關知識點
    先過關、後付費《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西漢司馬遷,其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約3000年的歷史,被稱為我國第一部 「正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在史學、文學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這是對曹雪芹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紅樓夢》一書傾注了十多年心血的吐露與見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的是《史記》,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前半句「史家之絕唱」指的是,之前並沒有一部科學性的且綜合完整的「中國史」,很多史書是帝王將相的專屬。
  • 《山海經》《史記》中,有一處記載前後矛盾,揭開秦始皇長相之謎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話是近代文學家魯迅誇讚《史記》的經典話語。《史記》號稱是歷史巨著,在我國歷史研究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眾多史學家們在研究漢代以及漢代以前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 可是您知道嗎?
  • 一線教師的建議:孩子從小接觸《史記》,對提高成績有很大幫助。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先生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為什麼說讀《史記》的孩子,學習一定會好?父母真的應該看看一、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史記》幾乎無處不在:小學語文的《將相和》《西門豹》、初中的《鴻門宴》《陳涉世家》、高中的《報任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