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標籤不能亂貼
「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標籤不能亂貼 2014年09月29日 14: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夏夕煙 字號 內容摘要:問題是,肯定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的存在、強調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
話語模式變遷: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和諧社會"
紅旗代表無產階級,白旗則代表資產階級,因此又陷入了舊的階級鬥爭的話語模式中。這樣就更加僵化了階級鬥爭的觀念。與此同時,開展了對前蘇聯修正主義的批判。經過上述演變,話語模式就凝固為「以階級鬥爭為綱」。 幸運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我國逐步實現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話語模式的根本轉變。
-
學習時報: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是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
原標題: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 20世紀的中國,如果說到變化,最深刻、最廣泛、最舉世矚目的變化無疑是改革開放。 痛定思痛,經過「文化大革命」,中國共產黨反思歷史,總結教訓。從1957年到1976年,長達二十年的中國社會,生產力沒有多大提高,人民生活沒有多少改善,更遭受了十年「文革」的內亂,深刻的教訓在於長期推行「以階級鬥爭為綱」,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
-
「以階級鬥爭為綱」理論考
30年來,對「以階級鬥爭為綱」這一提法的評價,在官方文件中略有變化,如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
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與「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
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與「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並不矛盾 2014年12月31日 10: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賀新元 字號 內容摘要:對主要矛盾的誤斷生成錯誤的政治路線
-
史論:銘記「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歷史教訓
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以階級鬥爭為綱」,是形成改革開放偉大局面的一個重大轉折——一九七八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最重要的功績之一,就是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從此,我們黨的工作重心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
-
鄧小平巧妙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
由於「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指導思想是造成「文化大革命」混亂局面的根本原因,因此他首先採取措施對這一指導思想進行撥亂反正。 1975年1月,周恩來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提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我國到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這個報告是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重提四個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實際上反映了他的意圖。
-
「以階級鬥爭為綱」仍影響著很多人的思維
吳建民(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現任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這個問題非常重要。20世紀很長時間裡,世界的主題是革命和戰爭。但時代是會變化的,80年代初,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說,世界面臨兩大問題,一個和平,一個發展,這兩大問題一個也沒解決。也就是說,時代主題變了,和平與發展取代了革命與戰爭。
-
【黨章史話】九大黨章:強調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黨章
的確,1969年4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是九大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錯誤方針在黨的建設上的體現。 按照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應該在1961年召開。
-
《學習時報》刊文: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是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
編者按:9月29日出版的《學習時報》刊發文章《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該文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韓鋼,曾任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而在此之前,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在《紅旗文稿》(第18期)發表《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並不輸理 》,文章稱「國內的階級鬥爭是不可能熄滅的」,引起強烈討論。財新網獲授權轉載。 20世紀的中國,如果說到變化,最深刻、最廣泛、最舉世矚目的變化無疑是改革開放。
-
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是實事求是
科學發展觀自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及理論界對其內涵不斷加以闡釋,逐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於黨的十七大正式寫入黨章而成為重要的指導方針和戰略思想。我們認為,隨著實踐的發展,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需要進一步發掘和完善;應該認識到,「實事求是」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
-
任志強稱帝吧出徵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網友:老年人不懂別評論
事情最早起於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二傳手@何兵(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粉絲96萬)立馬接上,「骨頭早已打斷,只剩一根筋。」然後是@楊錦麟(媒體人,粉絲301萬),他說,「把筋挑斷了,再接上就難了」。最後,「大BOSS」@任志強(粉絲3695萬)給出一記暴擊:「仍然是階級鬥爭為綱?」
-
科學發展觀形成與發展的歷程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準確把握世界發展新趨勢、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理論。這一科學理論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樣,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
第七章 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③時代背景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分析國際形勢、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借鑑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3)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
科學發展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關係
在科學發展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關係上,一方面,唯物辯證法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它在哲學方法論的高度為科學發展提供指導作用,表現出科學發展實踐與唯物辯證法關於發展的方法論的一脈相承;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又把唯物辯證法關於發展的方法論中國化、時代化、實踐化,實現了哲學方法論與發展實踐的有機結合和統一,賦予唯物辯證法以鮮活的時代主題和強大的生命力,把唯物辯證法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科學發展的時代主題下
-
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
這篇講話明確概括了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初步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第一次對「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作出了明確闡釋和科學界定;明確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檢驗各項工作的標準,要求「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遲疑地去改」。從此,科學發展觀開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發揮日益重要的指導作用。
-
《瞭望》文章:科學發展觀這樣升華
《瞭望》文章:科學發展觀這樣升華 一種新的科學理論提出後,黨的總書記持之以恆地關注認識的進程,並多次親自進行深刻總結,反映了黨中央對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和嚴謹慎重的科學態度 文/張寧張賀福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把握當代中國基本國情和階段性特徵
-
鄧小平理論的起點--三項指示為綱
鄧小平以毛澤東的「三項指示為綱」大刀闊斧地領導了一系列整頓工作。 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程中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評價說:「1975年的整頓是撥亂反正的開始,是後來改革的實驗,是鄧小平理論的醞釀和起點,是偉大歷史轉折的前奏。 程中原分別就1975年整頓的背景、內容、成效、意義以及整頓中斷的原因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
從更高層次認識把握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體現了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脈相承,對實踐發展中的諸多重大問題創造性地作出科學回應,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從實踐成就上看,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強國富民的科學理論體系。縱觀中國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搶抓機遇,戰勝系列嚴峻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階級鬥爭學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
馬克思和恩格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資本主義社會兩大敵對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作了分析,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階級鬥爭作了分析,從而對階級的存在和階級鬥爭的發展作了科學的論斷。這就在革命的緊要關頭,既反對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又反對了以張國燾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奠定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思想。